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在十几平方米的车厢内,根据卫星图像传送的场馆情景,就能与后方指挥部不断进行联络,这辆将在奥运期间担任现场指挥的远程会诊车是我国航天等领域自主创新技术的集合,它的应用实现了我国救援科技网络平台化的目标。
集合航天军工技术
2006年初,航天科工集团得知我国紧急救援技术在国际上还处于整体技术性能差、兼容性程度低的状态时,决定将现有技术进行集合,设计制造国际先进的紧急救援指挥车。
虽然这辆远程会诊车使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且在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应用成熟的技术,但是将通信、医疗、抢险和应急保障等功能综合起来应用,遇到的第一个瓶颈是通信带宽问题。
目前我国军用指挥车的卫星通信,一般使用2兆带宽进行单向传输,但是多用途多功能远程会诊车必须保证通过卫星进行车辆和后方医院及指挥部信息的双向实时传输,2兆带宽显然不能满足需求。科研人员融合卫星发射功率与车载设备配制,经过反复试验,最终选择了性价比最适宜的8兆带宽。这个宽度在满足了信息快速通畅双向传输需求的同时,又保留了足够的余量。
为了防止远程会诊车发生断电事故,车中在天线舱内配制了车载发电机,发电机功率大小成为第二个难题。因为发电机功率小了带动不了车载设备,大了不仅没有必要,还会增加车辆的震动和噪音。经过设计人员的精确测试,远程会诊车最后配备的发电机率功是7.5千瓦,这个功率在保证带动全部车载设备的同时,保留了30%的余量。发电机下安装的减震胶垫,有效地消除了发电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和噪音,为在车内进行精细手术创造了安静环境。
小空间多功能
奥运远程会诊车车体使用越野底盘、长7.7米、高3.7米、宽2.5米,车厢采用从德国引进的大板方舱技术制成,铝合金板制成的内外蒙皮间,填充了近十公分厚的聚氨酯泡沫板。这种军用技术制成的车厢,易清洗、重量轻、整体强度高,密封性强,能保温、防化、防燃和防水。
车内不足7平方米、2米高的多功能远程会诊舱里,能供2人同时工作,仪器控制柜、电脑显屏、视频会议摄像头、供氧装设置、输液架、急救箱、除颤监护仪、军用标准制式担架、观片灯、空调、风扇、折叠座椅和监控车外设备等,井然有序、紧凑有致地固定在舱壁和舱项上。舱尾部的室外电动桅杆上能自由调节的摄像头,时时传送着舱外情况,与舱内的工作录像一起通过卫星源源不断地传送到后方指挥部,后方指挥部的指令同时源源不断地再通过卫星传回到舱内,舱内的工作人员随时可以通过卫星打电话和上因特网。别看这里空间不大,但由于面积最大的军用担架被设计了手术台、工作台和会议桌三种功能,能根据需求自由组装,所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感觉并不拥挤。
多功能远程会诊舱和驾驶室之间的天线舱内,装在卫星天线伺服驱动器上的卫星天线在车辆行驶中随时随地俯仰转动着与卫星自动对正捕捉卫星信号,具有良好透波性能的玻璃钢项棚,保证了卫星信号的通畅接收。为了防止卫星天线反射的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伤害,天线舱与多功能远程会诊舱之间用防辐射材料进行了隔离。在卫星天线伺服驱动器的一侧,发电机时刻准备着在外源电中断时为整车提供充足的动力。
紧急救援用途广
多用途多功能远程会诊车其实是一个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现场指挥部,它可以与应急医疗、应急通信、应急保障、应急抢险等配套车型,根据需求进行任意组合。比如在奥运开闭幕式上,远程会诊车会根据大型集会的要求,在场馆内外布控足够的摄像头,联合公安、消防、医疗、交通、气象、安检等部门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联合指挥,多功能远程会诊舱也将布置成无菌操作间;如果是在野外长时间进行地矿、水灾等自然灾害紧急救援,则可将宿营车、炊事车和医疗急救车等组合起来进行救援。
(作者系《科技日报》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