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天福是《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所列20世纪十大茶叶专家惟一健在者。他年轻时就矢志兴茶报国,开创福建和全国茶叶界多项第一。如创办福建第一所茶叶学校和茶业改良场,创办全国第一个茶叶研究所,发明“九一八”揉茶机等。张天福还是中国现代茶叶科研与教育的先驱者,他提出的“俭、清、和、静”为内涵的中国茶礼,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社会认同。
2014年9月1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梅峰宾馆梅苑厅,笔者应邀参加了由社会各界为张天福老人隆重举办105岁寿辰茶会,当硕大的寿桃端上来后,105岁的茶界泰斗张天福和花甲老伴儿张晓红,欣喜地切下一块,含笑送给前来祝福的亲朋好友,众人再次见证了这对年龄相距近半个世纪伉俪的幸福生活。
一、立茶志——为茶历尽甘与苦
张天福1910年8月18日出生于上海名医世家,中学毕业后,张天福面临上什么样的大学这一人生的关键一步。作为名医世家的独生子,父母希望他能够继承祖业,攻读医学,成为一名医生。但他想到祖国农业落后,家乡福建三大特产之一的茶叶衰败不堪,决心报考农业学校,为振兴祖国的农茶业出力。张天福于1929年在福建协和大学修完一年的基础课程,旋即于1930年转入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1932年毕业时,张天福获农学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张天福回归故里,应福建协和大学校长林景润聘请,任生物系助教。他除积极参加建立实习农场,为筹办农学院系创造条件外,还大量搜集并研读有关茶叶资料。
1935年8月,经多方努力,张天福取得福建省教育厅和建设厅的支持,在福建著名茶区之一的福安设立茶业改良场,张天福出任福安农校校长兼任茶业改良场场长。从此,福建有了现代茶业教育和科研机构。
经过艰辛努力,张天福率领大家开辟茶园两百多公顷,内山岩茶厂12个,设立岩茶2个制作所,建立机械初制、精制工场。张天福还运用科学技术研究岩茶,将岩茶工艺从“口授心传”升华为理论,编辑成书,为武夷岩茶研究提供文献资料。
1980年,已70岁高龄的张天福深感年事已高,时间更宝贵,他写了一幅“时间就是生命,知识就是力量”的对联挂在书房里,时刻勉励自己,抓紧时间做更多有益于茶业事业的事。他不顾妻儿的劝阻,只身前往福安社口,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当顾问。他把几十年来收集珍存的几百册茶叶书籍、资料和标本,全部献给该所。同时不顾年纪已大,亲自带领科研人员分析和研究了几千个数据,最终圆满地解决了乌龙茶品质最关键的“做青”工序难题,该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以茶养身——期颐之年仍连登两座茶山
如今已百岁高龄的张天福,依然精力旺盛。其养身健体之道就是饮茶,他说,茶是万病之药,自己一天也离不开它。张天福极力推崇我们祖先创造的宝贵财富——中国茶文化,也高度评价茶叶从唐宋以来对发展中国茶文化所作的重要贡献。他说,随着中华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日本形成了“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在新加坡形成了“和、爱、谦、静”的新加坡茶艺;我国台湾省也有“和、敬、恰、真”的台湾茶艺。他认为,这些都不能完整地体现茶文化精神。他主张综合中国茶圣——唐朝陆羽《茶经》所提的:“茶最益精行俭德之人”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所提的“致清导和”、“韵高致静”,提出以“俭、清、和、静”为内涵的中国茶礼。他说:“俭就是勤俭朴素,清就是清正廉明,和就是和衷共济,静就是宁静致远,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从唐宋以来所提倡的高尚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
张天福不但倡导中国茶礼,而且身体力行,积极倡导、宣传、组织、协办以宣传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茶人之家”、“茶艺馆”、“茶苑”等等,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祥和的空间。以清香的茶叶、优雅的琴声、高雅的茶艺表演,让许多的茶人、茶友以及茶叶爱好者聚在一起,品茗叙旧,交流心得体会。
“我的养生秘诀其实就是喝茶,茶就是我的生命。”这是张天福常对他人说的一句话。茶乃天地灵气之精华,人在草木之中为“茶”字,经常喝茶可以长寿,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活标本”。
张天福没有一天不喝茶、谈茶和研究茶。他常言:品茶集解渴、保健、怡情于一身,这是其他饮料无法比拟的。张天福每日离不开茶,数十年如一日,现在他平均每天至少要接待10批客人,倘若陪每批客人只喝10小杯茶,那么加起来每天就要喝下100杯茶。
“品茶对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要求,绝不能厚此薄彼,要用公正平静的心态去品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张天福自有一套茶经,喝绿茶、花茶,求仙巧之态,鲜嫩而有芬芳的气味;饮红茶,喜红艳明亮之汤色;品白茶,重嫩芽的毫香;而品乌龙茶则要细心体会醇厚茶汤中的韵味。常喝茶,让已105岁高龄的张天福,依然神采奕奕,不但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精神矍铄,而且步履稳健。2013年3月,张天福还登上茶山考察永泰联坪村红茶生产基地和当地地势及生长环境。2013年5月28日,在建瓯举行的2013海西“生态农业与经济发展暨第五届张天福茶学研讨会”期间,104岁高龄的张天福又登上了两座山头,考察矮脚乌龙的种植情况。在上山考察茶叶种植情况的路上,张天福双腿有力,行动轻便,步履稳健,看上去就像80岁,令同行的许多人羡慕不已。
时至今天,张天福仍然坚持黎明即起,清茶一杯,晨练“国粹”武术或拍打全身,再听一段新闻广播或浏览报纸的良好习惯,接着进早膳,然后迈着矫健的步伐投入新一天的各项茶事活动。
三、茶为媒——百岁传奇再婚
1946年,张天福在朋友的介绍下,与好友的妹妹吴端宜喜结连理。“嫁给我吧!我会让你生活幸福!”这是张天福对妻子的承诺。从1946年至1991年,长达45年的婚姻之路,夫妻俩并肩走过。其间有许多幸福时光,也有艰难岁月,但是,张天福和吴端宜信守了他们的诺言:不管是幸福还是疾病,终身相伴,永不离弃,直到天人永隔。
在张天福看来,简单而纯粹的姻缘无需过多粉饰,张天福的原配夫人去世的十几载,尽管有保姆服侍生活起居,仍然觉得生活里还是缺少点什么,他需要有个伴儿,确切地说是“生活伴侣”,相互交谈、相扶前行、相知相依的伴侣。 张天福的一生,被誉为“世纪老人”、“茶界泰斗”,但盛名之下尽是孤独,他希望在品茶的时候,对面有一位懂茶的女人,让自己不觉得孤单。
张晓红是南京人,从事杂技表演,国家一级演员。她已故的丈夫凯亚是南京著名茶文化学者。凯亚的父亲吴觉农与张天福一样同为中国当代十大茶叶专家之一。
张天福对张晓红故去丈夫的作品颇为赏识,于是以文会友,以茶会友,君子相交。多年前,在一场活动中,他们一起与北京的朋友聚首,交谈甚欢。2007年,在汕头举行的张天福茶学研讨会上,身为杂技演员的张晓红应邀随丈夫出席,并献艺表演。“你的表演太精彩了!”张天福当着众人的面,不吝惜溢美之词。至此,张天福与张晓红有了一面之缘。
2008年初,张晓红的丈夫凯亚患病住院,张晓红在病榻前精心服侍了八个多月,未能挽回丈夫的生命。张晓红对丈夫凯亚的精心护理,在茶界传为佳话。
目睹这一切的张天福,他的心被打动了。不久之后在张天福生日庆典之时,北京的朋友见其依然精神矍铄、思维灵敏,有意撮合他与张晓红女士再结良缘。张天福老人认真考虑后,觉得这的确是一位合适的伴侣,乐于接受。2008年末的一天,他向张晓红求婚。“晓红,我爱你,嫁给我,做我的新娘好吗?”在南京一个充溢茶香的坊间,当时98岁的张天福,向失去丈夫不久、刚走出悲痛的张晓红说出这句惊世骇俗的求婚语。
对张天福的求婚,张晓红既惊讶又怅然。想到两人40多岁的年龄差距,想到已长大的孩子,她一度婉拒。但张天福认定,张晓红注定是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知己。
张晓红说:“我们两人岁数悬殊,我不敢让您的盛名受半点议论,不愿听到旁人议论纷纷,况且在南京,我有家人孩子,有自己的事业忙碌。”张天福诚恳地说:“我现在出席各大茶博会,疲于奔命,其实,我是用忙碌冲淡孤独,就是为了等待让自己真正动心的女人。”
“这一生,我不曾放弃,我不放弃对事业的追求,也不放弃对爱情的期待,直到生命的最后,我都要用真情来温暖你的心。”
茶叶成为张天福与张晓红扯不断的红线。最终,张晓红放弃演艺事业,告别南京,带着三箱行李,风尘仆仆赶到福州。为了这份爱,她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来到了福州五凤山,走进了张天福独居十多个年头的家中,她打开行李说:“天福,你看,我给你带来什么礼物了?”张天福接过手中仔细一看,7口擦得锃亮的锅,张天福心中一暖,一把将张晓红揽在怀里,喃喃地说:“晓红,你真的是来陪我过日子的,我谢谢你!也谢谢上帝让我们结为伴侣。”
四、飘着茶香的家庭生活温馨又幸福
在百岁之时,喜遇“百年好合”,的确在其传奇人生上添加了浓重的一笔。张晓红总是跟他开玩笑地追问长寿秘诀,而张天福也实话实说,他说长寿的秘诀是:“日饮百盅茶。”在他看来茶是“万病之药”。张天福笑说:“一天到晚喝茶的人就像我这样,每天起床之后都要喝一大杯茶,加上平日从全国各地来的茶友,不论是政府高官还是山间茶农,我都用清茶迎客。”常年下来,张天福一天差不多要喝茶百盅,而且品种多样。此外,他依旧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同时,他也强调自己总结的养生学:即知足常乐,忘形、忘劳、忘怀、忘情、忘年。
张天福不仅身体力行倡导“俭、清、和、静”的中国茶礼,还热衷于推广茶文化、呼吁茶叶产业化。现在,张天福和张晓红每日在家中接待访客,处理天南海北茶友的电话、信件。直到晚上,张天福才有一点时间坐下来写写东西,把与茶有关的经验和感悟用文字留下来,身边的张晓红就一字一句地帮助老伴儿理顺文稿,然后输入电脑里。
人生的种种境遇在百岁老人的眼里似乎都已看淡,唯有那一叶香茗、那一缕茶韵最让他关怀。百岁老人张天福,像最珍贵的名茶,留下了精华,张晓红就像泡茶的泉水,清冽可口,绽放出山茶花般的鲜艳和美丽,他们共饮此茶。他们都珍惜这段“白头偕老”的姻缘。
在颐养天年之际,张天福和张晓红的家庭生活温馨又幸福,张天福说:“我们很注重精神上的交流,交流得好,心情就愉悦,这种感觉其实跟年轻人是一样的。”张晓红则说:“像张天福这样的人,值得所有人去爱。爱情,追求的是心上的交流,如果心满足了,一切都满足了。”张天福心满意足而言:“我在100岁之前,始终是忙碌的。我100岁以后,是平静的。平平淡淡的生活就是幸福的,有了晓红,工作之余有了聊天唠嗑的伴侣,生活不再寂寞。有人说我晚年有一个好伴侣,是我修来的福分,呵呵呵,我的名字本来就叫天福嘛。”
2014年9月1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梅峰宾馆梅苑厅,笔者应邀参加了由社会各界为张天福老人隆重举办105岁寿辰茶会,当硕大的寿桃端上来后,105岁的茶界泰斗张天福和花甲老伴儿张晓红,欣喜地切下一块,含笑送给前来祝福的亲朋好友,众人再次见证了这对年龄相距近半个世纪伉俪的幸福生活。
一、立茶志——为茶历尽甘与苦
张天福1910年8月18日出生于上海名医世家,中学毕业后,张天福面临上什么样的大学这一人生的关键一步。作为名医世家的独生子,父母希望他能够继承祖业,攻读医学,成为一名医生。但他想到祖国农业落后,家乡福建三大特产之一的茶叶衰败不堪,决心报考农业学校,为振兴祖国的农茶业出力。张天福于1929年在福建协和大学修完一年的基础课程,旋即于1930年转入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1932年毕业时,张天福获农学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张天福回归故里,应福建协和大学校长林景润聘请,任生物系助教。他除积极参加建立实习农场,为筹办农学院系创造条件外,还大量搜集并研读有关茶叶资料。
1935年8月,经多方努力,张天福取得福建省教育厅和建设厅的支持,在福建著名茶区之一的福安设立茶业改良场,张天福出任福安农校校长兼任茶业改良场场长。从此,福建有了现代茶业教育和科研机构。
经过艰辛努力,张天福率领大家开辟茶园两百多公顷,内山岩茶厂12个,设立岩茶2个制作所,建立机械初制、精制工场。张天福还运用科学技术研究岩茶,将岩茶工艺从“口授心传”升华为理论,编辑成书,为武夷岩茶研究提供文献资料。
1980年,已70岁高龄的张天福深感年事已高,时间更宝贵,他写了一幅“时间就是生命,知识就是力量”的对联挂在书房里,时刻勉励自己,抓紧时间做更多有益于茶业事业的事。他不顾妻儿的劝阻,只身前往福安社口,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当顾问。他把几十年来收集珍存的几百册茶叶书籍、资料和标本,全部献给该所。同时不顾年纪已大,亲自带领科研人员分析和研究了几千个数据,最终圆满地解决了乌龙茶品质最关键的“做青”工序难题,该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以茶养身——期颐之年仍连登两座茶山
如今已百岁高龄的张天福,依然精力旺盛。其养身健体之道就是饮茶,他说,茶是万病之药,自己一天也离不开它。张天福极力推崇我们祖先创造的宝贵财富——中国茶文化,也高度评价茶叶从唐宋以来对发展中国茶文化所作的重要贡献。他说,随着中华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日本形成了“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在新加坡形成了“和、爱、谦、静”的新加坡茶艺;我国台湾省也有“和、敬、恰、真”的台湾茶艺。他认为,这些都不能完整地体现茶文化精神。他主张综合中国茶圣——唐朝陆羽《茶经》所提的:“茶最益精行俭德之人”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所提的“致清导和”、“韵高致静”,提出以“俭、清、和、静”为内涵的中国茶礼。他说:“俭就是勤俭朴素,清就是清正廉明,和就是和衷共济,静就是宁静致远,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从唐宋以来所提倡的高尚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
张天福不但倡导中国茶礼,而且身体力行,积极倡导、宣传、组织、协办以宣传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茶人之家”、“茶艺馆”、“茶苑”等等,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祥和的空间。以清香的茶叶、优雅的琴声、高雅的茶艺表演,让许多的茶人、茶友以及茶叶爱好者聚在一起,品茗叙旧,交流心得体会。
“我的养生秘诀其实就是喝茶,茶就是我的生命。”这是张天福常对他人说的一句话。茶乃天地灵气之精华,人在草木之中为“茶”字,经常喝茶可以长寿,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活标本”。
张天福没有一天不喝茶、谈茶和研究茶。他常言:品茶集解渴、保健、怡情于一身,这是其他饮料无法比拟的。张天福每日离不开茶,数十年如一日,现在他平均每天至少要接待10批客人,倘若陪每批客人只喝10小杯茶,那么加起来每天就要喝下100杯茶。
“品茶对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要求,绝不能厚此薄彼,要用公正平静的心态去品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张天福自有一套茶经,喝绿茶、花茶,求仙巧之态,鲜嫩而有芬芳的气味;饮红茶,喜红艳明亮之汤色;品白茶,重嫩芽的毫香;而品乌龙茶则要细心体会醇厚茶汤中的韵味。常喝茶,让已105岁高龄的张天福,依然神采奕奕,不但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精神矍铄,而且步履稳健。2013年3月,张天福还登上茶山考察永泰联坪村红茶生产基地和当地地势及生长环境。2013年5月28日,在建瓯举行的2013海西“生态农业与经济发展暨第五届张天福茶学研讨会”期间,104岁高龄的张天福又登上了两座山头,考察矮脚乌龙的种植情况。在上山考察茶叶种植情况的路上,张天福双腿有力,行动轻便,步履稳健,看上去就像80岁,令同行的许多人羡慕不已。
时至今天,张天福仍然坚持黎明即起,清茶一杯,晨练“国粹”武术或拍打全身,再听一段新闻广播或浏览报纸的良好习惯,接着进早膳,然后迈着矫健的步伐投入新一天的各项茶事活动。
三、茶为媒——百岁传奇再婚
1946年,张天福在朋友的介绍下,与好友的妹妹吴端宜喜结连理。“嫁给我吧!我会让你生活幸福!”这是张天福对妻子的承诺。从1946年至1991年,长达45年的婚姻之路,夫妻俩并肩走过。其间有许多幸福时光,也有艰难岁月,但是,张天福和吴端宜信守了他们的诺言:不管是幸福还是疾病,终身相伴,永不离弃,直到天人永隔。
在张天福看来,简单而纯粹的姻缘无需过多粉饰,张天福的原配夫人去世的十几载,尽管有保姆服侍生活起居,仍然觉得生活里还是缺少点什么,他需要有个伴儿,确切地说是“生活伴侣”,相互交谈、相扶前行、相知相依的伴侣。 张天福的一生,被誉为“世纪老人”、“茶界泰斗”,但盛名之下尽是孤独,他希望在品茶的时候,对面有一位懂茶的女人,让自己不觉得孤单。
张晓红是南京人,从事杂技表演,国家一级演员。她已故的丈夫凯亚是南京著名茶文化学者。凯亚的父亲吴觉农与张天福一样同为中国当代十大茶叶专家之一。
张天福对张晓红故去丈夫的作品颇为赏识,于是以文会友,以茶会友,君子相交。多年前,在一场活动中,他们一起与北京的朋友聚首,交谈甚欢。2007年,在汕头举行的张天福茶学研讨会上,身为杂技演员的张晓红应邀随丈夫出席,并献艺表演。“你的表演太精彩了!”张天福当着众人的面,不吝惜溢美之词。至此,张天福与张晓红有了一面之缘。
2008年初,张晓红的丈夫凯亚患病住院,张晓红在病榻前精心服侍了八个多月,未能挽回丈夫的生命。张晓红对丈夫凯亚的精心护理,在茶界传为佳话。
目睹这一切的张天福,他的心被打动了。不久之后在张天福生日庆典之时,北京的朋友见其依然精神矍铄、思维灵敏,有意撮合他与张晓红女士再结良缘。张天福老人认真考虑后,觉得这的确是一位合适的伴侣,乐于接受。2008年末的一天,他向张晓红求婚。“晓红,我爱你,嫁给我,做我的新娘好吗?”在南京一个充溢茶香的坊间,当时98岁的张天福,向失去丈夫不久、刚走出悲痛的张晓红说出这句惊世骇俗的求婚语。
对张天福的求婚,张晓红既惊讶又怅然。想到两人40多岁的年龄差距,想到已长大的孩子,她一度婉拒。但张天福认定,张晓红注定是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知己。
张晓红说:“我们两人岁数悬殊,我不敢让您的盛名受半点议论,不愿听到旁人议论纷纷,况且在南京,我有家人孩子,有自己的事业忙碌。”张天福诚恳地说:“我现在出席各大茶博会,疲于奔命,其实,我是用忙碌冲淡孤独,就是为了等待让自己真正动心的女人。”
“这一生,我不曾放弃,我不放弃对事业的追求,也不放弃对爱情的期待,直到生命的最后,我都要用真情来温暖你的心。”
茶叶成为张天福与张晓红扯不断的红线。最终,张晓红放弃演艺事业,告别南京,带着三箱行李,风尘仆仆赶到福州。为了这份爱,她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来到了福州五凤山,走进了张天福独居十多个年头的家中,她打开行李说:“天福,你看,我给你带来什么礼物了?”张天福接过手中仔细一看,7口擦得锃亮的锅,张天福心中一暖,一把将张晓红揽在怀里,喃喃地说:“晓红,你真的是来陪我过日子的,我谢谢你!也谢谢上帝让我们结为伴侣。”
四、飘着茶香的家庭生活温馨又幸福
在百岁之时,喜遇“百年好合”,的确在其传奇人生上添加了浓重的一笔。张晓红总是跟他开玩笑地追问长寿秘诀,而张天福也实话实说,他说长寿的秘诀是:“日饮百盅茶。”在他看来茶是“万病之药”。张天福笑说:“一天到晚喝茶的人就像我这样,每天起床之后都要喝一大杯茶,加上平日从全国各地来的茶友,不论是政府高官还是山间茶农,我都用清茶迎客。”常年下来,张天福一天差不多要喝茶百盅,而且品种多样。此外,他依旧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同时,他也强调自己总结的养生学:即知足常乐,忘形、忘劳、忘怀、忘情、忘年。
张天福不仅身体力行倡导“俭、清、和、静”的中国茶礼,还热衷于推广茶文化、呼吁茶叶产业化。现在,张天福和张晓红每日在家中接待访客,处理天南海北茶友的电话、信件。直到晚上,张天福才有一点时间坐下来写写东西,把与茶有关的经验和感悟用文字留下来,身边的张晓红就一字一句地帮助老伴儿理顺文稿,然后输入电脑里。
人生的种种境遇在百岁老人的眼里似乎都已看淡,唯有那一叶香茗、那一缕茶韵最让他关怀。百岁老人张天福,像最珍贵的名茶,留下了精华,张晓红就像泡茶的泉水,清冽可口,绽放出山茶花般的鲜艳和美丽,他们共饮此茶。他们都珍惜这段“白头偕老”的姻缘。
在颐养天年之际,张天福和张晓红的家庭生活温馨又幸福,张天福说:“我们很注重精神上的交流,交流得好,心情就愉悦,这种感觉其实跟年轻人是一样的。”张晓红则说:“像张天福这样的人,值得所有人去爱。爱情,追求的是心上的交流,如果心满足了,一切都满足了。”张天福心满意足而言:“我在100岁之前,始终是忙碌的。我100岁以后,是平静的。平平淡淡的生活就是幸福的,有了晓红,工作之余有了聊天唠嗑的伴侣,生活不再寂寞。有人说我晚年有一个好伴侣,是我修来的福分,呵呵呵,我的名字本来就叫天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