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独立学院就是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而出现的一类新机制、新模式高校。以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将控制论的思想应用于独立学院创新人才培养,并基于这一新的思想方法,构建独立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即“教学贡献力”“科研促进力”“实验室作用力”“管理保障力”共同作用的学生创新能力形成模型。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创新型 人才培养模式
一、独立学院的概念和特征
独立学院是我国在实施“料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宏观背景下,各地为缓解高等教育供需矛盾而创设的一种新型高等学校类型,是在母体高等学校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它一方面利用了社会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高等教育受政府财力限制而发展缓慢的问题,同时又充分依托母体高校,利用原有公立高校的优质办学资源,使其办学声誉和办学质量有基本的保证。
因而,其基本特征在于:一是“优”,即它一方面利用了公办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又充分整合了丰富的社会办学力量,发挥了民营机制的管理灵活的优势,促进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二是独立性,即独立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它自主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有独立的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财务核算也独立进行等,它在办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上与校本部之间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三是民营性,即从学校财产所有性质来讲,独立学院是一种民办性制的学校,其办学经费不靠政府投入,主要靠合作双方承担或者以民办机制共同筹措,其收费标准也是按照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收取,办学风险与收益自己担负,这就充分保证了学校办学和教学管理上的高度独立性和灵活性。
独立学院的设立,着实缓解了不少地区客观存在的高等教育供需矛盾,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区域之间的教育公平,也推动了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是知识观演进过程中不断明确起来的新的教学理念。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制度”为本位,以“管理”为本位,以牺牲学生个性发展为代价的“整齐划一性”的培养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多方面的需求。更为严重的是,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制约学生潜能的开发,影响学校培养高质量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的拔尖才,以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因此,教育教学的共性要求不抹杀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相反,应该为个性的充分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宽松环境,因为个体的创造性是一种潜在素质,猎奇心、观察力、想象力等都可以激发创造的欲望和行为,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
因此,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多样化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主体性原则。在高等院校,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建立起两个主体间相互合作、协调互动的新型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构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把建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2)协调性原则。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因而在积极稳妥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应强调培养模式与外部环境之间、模式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发展。(3)前瞻性原则。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人才,任务是长期的、艰巨的,必须有超前意识,否则,人才的培养收不到好的效果。(4)社会需求原则。人才的涌现是一定时代的社会需要和社会发展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独立学院人才的培养,必须建立在社会需要和社会发展条件的最佳结合点上。
三、国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大学重视学生在学校中的地位,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认为,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集中体现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主修专业,自主选择课程。学校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开设的课程面广、量大,学生不必按照某一固定模式来塑造自己,在学业上享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权、主动权,可以充分发挥特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其次,美国大学的教师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锻炼和提高。美国大学的这种做法,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而兴趣和个性正是他们今后创新的前提。
2.法国高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法国高等工程学校以服务国家为使命,坚持“为国家服务”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方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国高校的工程教育既强调学习科学基础,也学习工程技术,同时重视学生到工业企业实习。学校与工业企业长期保持密切联系与合作,促进了校企共同发展。在课程方面,以“多科性”和“多面性”为特色。对学生进行高起点的综合教育和培养,使得高级人才能够很好地从事大量新的非传统职业,并且能够毫不困难地从一个技术领域转到另一个技术领域,创造自身的就业机会。在教育内容上,注重知识的复合。在教育内容上,要求所有工科学生都必须学习经济知识,并将其分为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两种课程学习;人文教育不要求整齐划一地学习,而是要求他们有一个比较开阔的学习视野和开拓领域,并由此找到适合自己特点和兴趣的学习内容。
3.德国高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的高等教育强调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研究、教学和学习不应只在大学中进行,应考虑到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就是一种职业工程教育模式。“双元制”中的“一元”指学校,另“一元”指企业,受教育者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和基础技术理论,到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两元结合完成职业教育任务。近些年,德国在保持传统教育思想和严谨务实高效教育手段的同时,积极改革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加强跨学科研究与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个性。
4.日本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日本高等学校十分重视创造人才培养,尤其重视学生思维训练和创造性表现力的培养。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社会对高校培养具有创造意识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教育改革建议,进一步促使高等学校注重思维能力培养和优秀人才品质的教育。特别是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提出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具有广阔的胸襟、健壮的身体和丰富的创造力的人才。他们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提出了以重视个性和增加社会适应性为原则的教育改革政策。
四、独立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审视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对创新人才的大量需求,致使各国陆续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加速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美、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经验告诉我们:其一,灵活开放的教育制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以美、法、德、日为代表的国家高校都有较大的自治权,其教育形式和层次丰富多彩,教育制度开放灵活。其二,鲜明的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尊重个性,注重个性培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其三,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加强基础教育,拓宽知识面,使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并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其四,让学生参与科研学术活动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重要的一环。其五,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加强高校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教学、科研、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切实提高实践环节的质量和水平,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对于独立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系统而言,受控对象的创新能力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教师的教学,直接言传身教作用于学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种对创新人才培养直接的贡献作用,称为“教学贡献力”;二是教师通过亲自参加科学研究,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同时,教学形成的新思想、新方法,创造的新成果会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实验室设备,这些都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我们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称为“科研促进力”;三是实验室的工作是高校学生开展实验实践的重要场所。通过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设计在实验室得到验证,因此,实验室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称为“实验室作用力”;四是管理的作用,学校管理是创新人才培养系的重要保障。学校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抑制障碍性内外扰的影响,达到促进学校创新氛围建设投入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热爱学习、勤于实践的热情;加大投入、保障和维持系统的运行,并最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我们称为“管理保障力”。从而构建独立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即“教学贡献力”“科研促进力”“实验室作用力”“管理保障力”共同作用的学生创新能力形成模型。
参考文献:
[1]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3,(13).
[2]范文曜,马陆亭.高等教育的体制创新——独立学院发展综合分析报告[R].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
[3]戴林富,游俊.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4]何全旭,张小东.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5]高雪莲.国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7,(1).
[6]刘天娥.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农业教育研究,2008,(1).
[7]许礼生.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浅析[J].九江学院学报,2009,(4).
[8]胡新谱.试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本文系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号:JJ08C016。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创新型 人才培养模式
一、独立学院的概念和特征
独立学院是我国在实施“料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宏观背景下,各地为缓解高等教育供需矛盾而创设的一种新型高等学校类型,是在母体高等学校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它一方面利用了社会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高等教育受政府财力限制而发展缓慢的问题,同时又充分依托母体高校,利用原有公立高校的优质办学资源,使其办学声誉和办学质量有基本的保证。
因而,其基本特征在于:一是“优”,即它一方面利用了公办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又充分整合了丰富的社会办学力量,发挥了民营机制的管理灵活的优势,促进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二是独立性,即独立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它自主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有独立的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财务核算也独立进行等,它在办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上与校本部之间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三是民营性,即从学校财产所有性质来讲,独立学院是一种民办性制的学校,其办学经费不靠政府投入,主要靠合作双方承担或者以民办机制共同筹措,其收费标准也是按照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收取,办学风险与收益自己担负,这就充分保证了学校办学和教学管理上的高度独立性和灵活性。
独立学院的设立,着实缓解了不少地区客观存在的高等教育供需矛盾,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区域之间的教育公平,也推动了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是知识观演进过程中不断明确起来的新的教学理念。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制度”为本位,以“管理”为本位,以牺牲学生个性发展为代价的“整齐划一性”的培养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多方面的需求。更为严重的是,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制约学生潜能的开发,影响学校培养高质量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的拔尖才,以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因此,教育教学的共性要求不抹杀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相反,应该为个性的充分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宽松环境,因为个体的创造性是一种潜在素质,猎奇心、观察力、想象力等都可以激发创造的欲望和行为,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
因此,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多样化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主体性原则。在高等院校,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建立起两个主体间相互合作、协调互动的新型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构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把建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2)协调性原则。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因而在积极稳妥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应强调培养模式与外部环境之间、模式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发展。(3)前瞻性原则。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人才,任务是长期的、艰巨的,必须有超前意识,否则,人才的培养收不到好的效果。(4)社会需求原则。人才的涌现是一定时代的社会需要和社会发展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独立学院人才的培养,必须建立在社会需要和社会发展条件的最佳结合点上。
三、国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大学重视学生在学校中的地位,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认为,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集中体现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主修专业,自主选择课程。学校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开设的课程面广、量大,学生不必按照某一固定模式来塑造自己,在学业上享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权、主动权,可以充分发挥特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其次,美国大学的教师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锻炼和提高。美国大学的这种做法,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而兴趣和个性正是他们今后创新的前提。
2.法国高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法国高等工程学校以服务国家为使命,坚持“为国家服务”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方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国高校的工程教育既强调学习科学基础,也学习工程技术,同时重视学生到工业企业实习。学校与工业企业长期保持密切联系与合作,促进了校企共同发展。在课程方面,以“多科性”和“多面性”为特色。对学生进行高起点的综合教育和培养,使得高级人才能够很好地从事大量新的非传统职业,并且能够毫不困难地从一个技术领域转到另一个技术领域,创造自身的就业机会。在教育内容上,注重知识的复合。在教育内容上,要求所有工科学生都必须学习经济知识,并将其分为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两种课程学习;人文教育不要求整齐划一地学习,而是要求他们有一个比较开阔的学习视野和开拓领域,并由此找到适合自己特点和兴趣的学习内容。
3.德国高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的高等教育强调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研究、教学和学习不应只在大学中进行,应考虑到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就是一种职业工程教育模式。“双元制”中的“一元”指学校,另“一元”指企业,受教育者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和基础技术理论,到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两元结合完成职业教育任务。近些年,德国在保持传统教育思想和严谨务实高效教育手段的同时,积极改革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加强跨学科研究与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个性。
4.日本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日本高等学校十分重视创造人才培养,尤其重视学生思维训练和创造性表现力的培养。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社会对高校培养具有创造意识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教育改革建议,进一步促使高等学校注重思维能力培养和优秀人才品质的教育。特别是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提出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具有广阔的胸襟、健壮的身体和丰富的创造力的人才。他们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提出了以重视个性和增加社会适应性为原则的教育改革政策。
四、独立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审视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对创新人才的大量需求,致使各国陆续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加速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美、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经验告诉我们:其一,灵活开放的教育制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以美、法、德、日为代表的国家高校都有较大的自治权,其教育形式和层次丰富多彩,教育制度开放灵活。其二,鲜明的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尊重个性,注重个性培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其三,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加强基础教育,拓宽知识面,使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并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其四,让学生参与科研学术活动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重要的一环。其五,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加强高校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教学、科研、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切实提高实践环节的质量和水平,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对于独立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系统而言,受控对象的创新能力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教师的教学,直接言传身教作用于学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种对创新人才培养直接的贡献作用,称为“教学贡献力”;二是教师通过亲自参加科学研究,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同时,教学形成的新思想、新方法,创造的新成果会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实验室设备,这些都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我们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称为“科研促进力”;三是实验室的工作是高校学生开展实验实践的重要场所。通过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设计在实验室得到验证,因此,实验室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称为“实验室作用力”;四是管理的作用,学校管理是创新人才培养系的重要保障。学校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抑制障碍性内外扰的影响,达到促进学校创新氛围建设投入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热爱学习、勤于实践的热情;加大投入、保障和维持系统的运行,并最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我们称为“管理保障力”。从而构建独立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即“教学贡献力”“科研促进力”“实验室作用力”“管理保障力”共同作用的学生创新能力形成模型。
参考文献:
[1]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3,(13).
[2]范文曜,马陆亭.高等教育的体制创新——独立学院发展综合分析报告[R].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
[3]戴林富,游俊.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4]何全旭,张小东.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5]高雪莲.国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7,(1).
[6]刘天娥.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农业教育研究,2008,(1).
[7]许礼生.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浅析[J].九江学院学报,2009,(4).
[8]胡新谱.试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本文系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号:JJ08C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