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提问都是促使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途径。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因此,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本文从“问题导入,引导学生产生思考的兴趣”“小组探究,借助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开展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这三个方面出发开展了具体的论述,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提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1-020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重要形式。通常,教师需要提出一定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也要通过提问来解决自己的疑惑。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小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同时,问题探究式教学也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能够通过探究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对问题探究式教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问题导入,引导学生产生思考的兴趣
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导入新课,从而迅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提高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设计导入问题的时候,数学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同时可以从小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来设计问题,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观念,增强小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此外,教师也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注意增强提问方式的趣味性,最好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从而实现导入的有效性,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张超市中打折促销的商品图片,然后结合图片去提问学生:“谁知道这些折扣信息对应我们数学学习中的什么知识呢?”有的小学生通过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时结合一定的预习,能够很快回答出“百分数”这一概念。由此教师就实现了有效的导入。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去讓学生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有效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除了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一定的实物进行导入,以“圆柱与圆锥”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导入部分利用圆柱与圆锥的模型来让学生观察,从而促使学生去思考:“圆柱和圆锥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以此有效导入这节课的教学。由此可见,导入问题的设计是多样的,教师要注意有效设计导入问题。
二、小组探究,借助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
针对数学教学而言,探究属于重要内容,通过数学探究可以帮助小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促使其学习能力得以提高,也能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激发。在问题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的探究,从而提高小学生探究的效率。在探究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来产生思维方面的碰撞,发散自己的思维,掌握探究的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教师需要注意给予一定的指导。
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这一知识点时,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学过相关的分数知识,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所以在这节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去探究分数乘法的规律。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以下几项任务:一是“九分之二乘以三表示什么意义”,以此引导学生小组说出“表示求三个九分之二的和”;二是计算“五分之二乘以五分之二”和“五分之二乘以二”,从而引导学生去体会分数乘分数和分数乘整数的不同;三是让学生总结分数乘法的规律。各个小组在这些任务的引导下进行合作探究,并分别总结自己组的探究结果,然后派代表进行发言。之后,教师指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问题,并为学生适当地总结、补充,从而促使学生在自己的探究结果基础上加以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开展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应当把数学知识当作立足点,通过设置一些数学问题来对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空间进行拓展,即引导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可以应用知识,引导小学生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相应的能力。
例如,在完成“圆”的教学以后,为了让小学生对现实生活当中“圆”的具体应用加以认识以及了解,数学教师可设置以下的问题:为什么生活中的“车轮”要被设计成圆形的?设计成长方形、正方形的不可以吗?让学生用这节课的知识加以解释。又如,在教学了“扇形统计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其在生活中有什么运用,同时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选取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利用扇形统计图对其进行分析。这样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使学生可以加强对于知识的运用。
总而言之,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数学教学的方法,教师应该有效结合问题探究式教学促使学生去加强思考,对知识加以运用,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47.
[2]李珠华.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58.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提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1-020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重要形式。通常,教师需要提出一定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也要通过提问来解决自己的疑惑。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小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同时,问题探究式教学也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能够通过探究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对问题探究式教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问题导入,引导学生产生思考的兴趣
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导入新课,从而迅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提高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设计导入问题的时候,数学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同时可以从小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来设计问题,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观念,增强小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此外,教师也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注意增强提问方式的趣味性,最好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从而实现导入的有效性,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张超市中打折促销的商品图片,然后结合图片去提问学生:“谁知道这些折扣信息对应我们数学学习中的什么知识呢?”有的小学生通过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时结合一定的预习,能够很快回答出“百分数”这一概念。由此教师就实现了有效的导入。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去讓学生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有效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除了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一定的实物进行导入,以“圆柱与圆锥”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导入部分利用圆柱与圆锥的模型来让学生观察,从而促使学生去思考:“圆柱和圆锥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以此有效导入这节课的教学。由此可见,导入问题的设计是多样的,教师要注意有效设计导入问题。
二、小组探究,借助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
针对数学教学而言,探究属于重要内容,通过数学探究可以帮助小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促使其学习能力得以提高,也能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激发。在问题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的探究,从而提高小学生探究的效率。在探究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来产生思维方面的碰撞,发散自己的思维,掌握探究的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教师需要注意给予一定的指导。
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这一知识点时,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学过相关的分数知识,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所以在这节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去探究分数乘法的规律。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以下几项任务:一是“九分之二乘以三表示什么意义”,以此引导学生小组说出“表示求三个九分之二的和”;二是计算“五分之二乘以五分之二”和“五分之二乘以二”,从而引导学生去体会分数乘分数和分数乘整数的不同;三是让学生总结分数乘法的规律。各个小组在这些任务的引导下进行合作探究,并分别总结自己组的探究结果,然后派代表进行发言。之后,教师指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问题,并为学生适当地总结、补充,从而促使学生在自己的探究结果基础上加以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开展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应当把数学知识当作立足点,通过设置一些数学问题来对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空间进行拓展,即引导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可以应用知识,引导小学生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相应的能力。
例如,在完成“圆”的教学以后,为了让小学生对现实生活当中“圆”的具体应用加以认识以及了解,数学教师可设置以下的问题:为什么生活中的“车轮”要被设计成圆形的?设计成长方形、正方形的不可以吗?让学生用这节课的知识加以解释。又如,在教学了“扇形统计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其在生活中有什么运用,同时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选取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利用扇形统计图对其进行分析。这样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使学生可以加强对于知识的运用。
总而言之,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数学教学的方法,教师应该有效结合问题探究式教学促使学生去加强思考,对知识加以运用,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47.
[2]李珠华.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