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
中国与蒙古国建交65年以来,两国关系虽然经历过一些曲折,但是睦邻友好一直是主流。早在1949年10月16日中蒙两国就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1960年签订《中蒙友好互助条约》,1962年签署了《中蒙边界条约》。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中苏关系恶化,中蒙关系也进入低谷。1990年中蒙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1994年修订并重新签署了《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2003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中蒙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2011年,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中蒙双方签署了《中蒙战略伙伴关系中长期发展纲要》。2014年8月21至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蒙古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与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进行了深入会谈,会后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把中蒙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具有深厚的基础。
首先,两国不断深化的政治进程和两国对外关系政策的调整为两国关系的深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完善,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积极运筹外交全局,突出周边在我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尤其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政策,为中蒙关系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蒙古国在1990年以后摈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实行“不结盟、多支点、全方位开放”的外交政策,尤其把发展同中俄两大邻国的关系摆在对外政策的首要方向上,使得中蒙关系的发展不断深化。
其次,经贸关系不断发展。近年来中蒙关系发展迅速,为中蒙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打下了经济基础。从中蒙贸易额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中蒙经贸关系的发展速度,2002年中蒙贸易额仅仅是3亿美元。而在2013年,中蒙双边贸易额达到60亿美元,占到蒙古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中国在蒙投资规模也不断扩大,主要涉及矿产开发、金融以及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蒙古国来说,中国是其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其不可缺少的进口市场和资金技术引进国。中蒙之间不断增加的经贸合作是中蒙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之一。
再次,人文交流不断深化。中蒙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源远流长,进入21世纪以来,中蒙两国的文化交流不断深化,中国文化中心已经在蒙成立。两国定期举办的文化活动,青年交流项目以及新闻记者采访项目,对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人民间的友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双方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中国在蒙古成立的孔子学院,有助于蒙古国青年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蒙古国现有60多所大、中、小学校开设汉语课程,接受汉语教育的学生已达万人,在华留学生达8000多人。未来5年,中方将向蒙提供不少于1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其中本科生不少于200个。同时,中国在蒙古国留学的人数也不断上升,尤其的文化艺术方面蒙古国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内蒙古大学等也增设了西里尔蒙古文本科专业。
二、深化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机遇
(一)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2014年丝路基金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签约,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务实展开阶段。
蒙古国是历史上“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当中的一个,经济发展处于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国务委员杨洁篪在去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就宣布,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游客约5亿人次,中国的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将率先受益。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授权,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共同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行动》。中国将在八个领域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
一是促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抓住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加快形成中国-波罗的海、中国-波斯湾、中国-印度洋三个通道。
二是提升经贸合作的水平、优化贸易结构、培育贸易新增长点。把对外贸易和投资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贸易。
三是大力拓展产业投资。加强产业投资既契合了沿线国家实现自己工业化诉求,对中国产业升级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我们鼓励企业有针对性地到沿线国家投资兴业,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四是深化能源资源合作。陆上是重点做大做实中国与中亚、西亚、俄罗斯的资源合作,同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能源战略运输通道;海上共同谋求油气资源运输管道,同时拓宽境外矿产资源的合作水平。
五是拓宽金融合作领域,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六是密切人文交流合作,坚持弘扬和传承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推动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深化合作。
七是加强生态环境合作,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建立健全有效对话机制,加强防灾减灾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八是全面推进海上合作。
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经济合作的大方向是:本着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原则开展全方位互利合作。蒙古国作为中国重要的北方邻国,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与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具有许多契合点,对于夯实两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带来了新机遇。
(二)蒙古国“草原之路”建设机遇
蒙古国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响应积极,基于身处欧亚之间的地理优势,结合自身国情提出了“草原之路”计划。目的是通过运输贸易振兴蒙古国经济。“草原之路”计划由5个项目组成,总投资需求约为500亿美元,具体包括:连接中俄的997公里高速公路、1100公里电气线路,扩展跨蒙古铁路,天然气管道和石油管道。蒙古国政府相信此计划的实施将为本国带来更多投资并带动产业升级,蒙古国的能源和矿产行业也会因此提升到新的水平。据其估计,通过经营中俄间天然气和石油的过境运输,蒙古国将在2020年获得2000亿蒙图的收益。可以预见,中蒙两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相连且有很强的互补性,蒙古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强烈的需求,而中国有外汇储备、技术水平和施工队伍的优势,如果能够很好对接,对两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三)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机遇
中蒙经贸合作,只有双方的合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中蒙俄三方或多边合作。这是国际经济合作的必然趋势。2014年9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杜尚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举行中蒙俄元首会晤。习近平指出,中蒙俄三国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中方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获得俄方和蒙方积极响应。我们可以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加强铁路、公路等互联互通建设,推进通关和运输便利化,促进过境运输合作。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已经有所行动,中蒙俄三方铁路部门经过磋商,已就未来细化合作达成广泛共识:提升现有铁路运量;研究成立三方运输物流联合公司;采取措施均衡发展并提升乌兰乌德—纳乌什基—苏赫巴托—扎门乌德—二连—集宁方向各区段的铁路运输能力;发展铁路教育机构合作并支持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今后,随着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运行,作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蒙古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机会得到资金支持。
三、深化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所面临的挑战
中蒙关系目前虽然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但深化中蒙各领域的合作还有很大的空间,也面临一些挑战。双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合作,共同面对挑战,使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更加丰富,成果更加丰硕。
(一)加强互信是深化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前提
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使两国关系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虽然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政治关系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但民间交流相对滞后,互信仍是影响两国合作的最大阻力。对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从蒙古国内媒体的反应看,既有期待,也有疑虑。期待是希望搭上这趟快车,使蒙古国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能够成为连接欧亚的大陆桥。疑虑者也分两种情况,一种主要是担心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会对其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从而损害蒙古国的利益。另一种人担心中国只倾向于与中亚合作,而忽视与蒙古国的合作,使蒙古搭不上“一带一路”建设的快车。因此,中国的公共外交要更有针对性、灵活性。同时,在开展公共外交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方式与方法,不能居高临下或者是强加于人。要注意多做解疑释惑工作,多层次开展交流与合作。
(二)提升经贸合作水平是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主要途径
对中国而言,当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过程尚未完成,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需求旺盛。蒙古国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对蒙古国而言,开发矿产资源需要外部力量。尤其是基础设施缺乏必要的资金,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既积累了大量经验,又具有充足资金,因此,中蒙合作具有持续推进、逐步深化的核心动力。从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期。而全球大宗矿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是影响蒙古经济的一大因素。蒙古经济目前正处于困难时期,有些企业已停产或发不出工资。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深化两国的经贸合作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蒙古国已通过两条铁路支线使用标轨的建设计划,这为两国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及矿产资源的开发运输带来了便利。在蒙古国经济困难时期,作为近邻及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应尽力伸出援助之手,为深化中蒙经贸合作打好基础。
(三)如何有效开展中蒙俄三方合作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关键
中蒙俄三方虽然就“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达成一致,但从双方合作到三方实质性合作还需要走很长的道路。虽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也面临通关、物流不畅、壁垒较多等问题。打通三方的壁垒和通道,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还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大国地缘战略博弈复杂激烈,俄罗斯与美欧围绕乌克兰危机以及东欧、中亚等较量加剧,欧亚大陆“中间地带”形势不稳的情势下寻求多边合作确实是一个重大挑战。
(作者系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周边国家研究所所长、教授)
责任编辑:康伟
中国与蒙古国建交65年以来,两国关系虽然经历过一些曲折,但是睦邻友好一直是主流。早在1949年10月16日中蒙两国就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1960年签订《中蒙友好互助条约》,1962年签署了《中蒙边界条约》。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中苏关系恶化,中蒙关系也进入低谷。1990年中蒙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1994年修订并重新签署了《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2003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中蒙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2011年,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中蒙双方签署了《中蒙战略伙伴关系中长期发展纲要》。2014年8月21至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蒙古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与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进行了深入会谈,会后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把中蒙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具有深厚的基础。
首先,两国不断深化的政治进程和两国对外关系政策的调整为两国关系的深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完善,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积极运筹外交全局,突出周边在我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尤其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政策,为中蒙关系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蒙古国在1990年以后摈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实行“不结盟、多支点、全方位开放”的外交政策,尤其把发展同中俄两大邻国的关系摆在对外政策的首要方向上,使得中蒙关系的发展不断深化。
其次,经贸关系不断发展。近年来中蒙关系发展迅速,为中蒙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打下了经济基础。从中蒙贸易额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中蒙经贸关系的发展速度,2002年中蒙贸易额仅仅是3亿美元。而在2013年,中蒙双边贸易额达到60亿美元,占到蒙古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中国在蒙投资规模也不断扩大,主要涉及矿产开发、金融以及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蒙古国来说,中国是其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其不可缺少的进口市场和资金技术引进国。中蒙之间不断增加的经贸合作是中蒙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之一。
再次,人文交流不断深化。中蒙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源远流长,进入21世纪以来,中蒙两国的文化交流不断深化,中国文化中心已经在蒙成立。两国定期举办的文化活动,青年交流项目以及新闻记者采访项目,对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人民间的友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双方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中国在蒙古成立的孔子学院,有助于蒙古国青年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蒙古国现有60多所大、中、小学校开设汉语课程,接受汉语教育的学生已达万人,在华留学生达8000多人。未来5年,中方将向蒙提供不少于1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其中本科生不少于200个。同时,中国在蒙古国留学的人数也不断上升,尤其的文化艺术方面蒙古国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内蒙古大学等也增设了西里尔蒙古文本科专业。
二、深化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机遇
(一)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2014年丝路基金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签约,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务实展开阶段。
蒙古国是历史上“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当中的一个,经济发展处于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国务委员杨洁篪在去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就宣布,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游客约5亿人次,中国的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将率先受益。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授权,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共同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行动》。中国将在八个领域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
一是促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抓住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加快形成中国-波罗的海、中国-波斯湾、中国-印度洋三个通道。
二是提升经贸合作的水平、优化贸易结构、培育贸易新增长点。把对外贸易和投资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贸易。
三是大力拓展产业投资。加强产业投资既契合了沿线国家实现自己工业化诉求,对中国产业升级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我们鼓励企业有针对性地到沿线国家投资兴业,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四是深化能源资源合作。陆上是重点做大做实中国与中亚、西亚、俄罗斯的资源合作,同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能源战略运输通道;海上共同谋求油气资源运输管道,同时拓宽境外矿产资源的合作水平。
五是拓宽金融合作领域,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六是密切人文交流合作,坚持弘扬和传承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推动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深化合作。
七是加强生态环境合作,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建立健全有效对话机制,加强防灾减灾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八是全面推进海上合作。
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经济合作的大方向是:本着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原则开展全方位互利合作。蒙古国作为中国重要的北方邻国,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与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具有许多契合点,对于夯实两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带来了新机遇。
(二)蒙古国“草原之路”建设机遇
蒙古国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响应积极,基于身处欧亚之间的地理优势,结合自身国情提出了“草原之路”计划。目的是通过运输贸易振兴蒙古国经济。“草原之路”计划由5个项目组成,总投资需求约为500亿美元,具体包括:连接中俄的997公里高速公路、1100公里电气线路,扩展跨蒙古铁路,天然气管道和石油管道。蒙古国政府相信此计划的实施将为本国带来更多投资并带动产业升级,蒙古国的能源和矿产行业也会因此提升到新的水平。据其估计,通过经营中俄间天然气和石油的过境运输,蒙古国将在2020年获得2000亿蒙图的收益。可以预见,中蒙两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相连且有很强的互补性,蒙古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强烈的需求,而中国有外汇储备、技术水平和施工队伍的优势,如果能够很好对接,对两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三)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机遇
中蒙经贸合作,只有双方的合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中蒙俄三方或多边合作。这是国际经济合作的必然趋势。2014年9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杜尚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举行中蒙俄元首会晤。习近平指出,中蒙俄三国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中方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获得俄方和蒙方积极响应。我们可以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加强铁路、公路等互联互通建设,推进通关和运输便利化,促进过境运输合作。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已经有所行动,中蒙俄三方铁路部门经过磋商,已就未来细化合作达成广泛共识:提升现有铁路运量;研究成立三方运输物流联合公司;采取措施均衡发展并提升乌兰乌德—纳乌什基—苏赫巴托—扎门乌德—二连—集宁方向各区段的铁路运输能力;发展铁路教育机构合作并支持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今后,随着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运行,作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蒙古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机会得到资金支持。
三、深化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所面临的挑战
中蒙关系目前虽然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但深化中蒙各领域的合作还有很大的空间,也面临一些挑战。双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合作,共同面对挑战,使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更加丰富,成果更加丰硕。
(一)加强互信是深化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前提
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使两国关系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虽然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政治关系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但民间交流相对滞后,互信仍是影响两国合作的最大阻力。对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从蒙古国内媒体的反应看,既有期待,也有疑虑。期待是希望搭上这趟快车,使蒙古国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能够成为连接欧亚的大陆桥。疑虑者也分两种情况,一种主要是担心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会对其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从而损害蒙古国的利益。另一种人担心中国只倾向于与中亚合作,而忽视与蒙古国的合作,使蒙古搭不上“一带一路”建设的快车。因此,中国的公共外交要更有针对性、灵活性。同时,在开展公共外交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方式与方法,不能居高临下或者是强加于人。要注意多做解疑释惑工作,多层次开展交流与合作。
(二)提升经贸合作水平是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主要途径
对中国而言,当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过程尚未完成,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需求旺盛。蒙古国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对蒙古国而言,开发矿产资源需要外部力量。尤其是基础设施缺乏必要的资金,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既积累了大量经验,又具有充足资金,因此,中蒙合作具有持续推进、逐步深化的核心动力。从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期。而全球大宗矿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是影响蒙古经济的一大因素。蒙古经济目前正处于困难时期,有些企业已停产或发不出工资。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深化两国的经贸合作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蒙古国已通过两条铁路支线使用标轨的建设计划,这为两国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及矿产资源的开发运输带来了便利。在蒙古国经济困难时期,作为近邻及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应尽力伸出援助之手,为深化中蒙经贸合作打好基础。
(三)如何有效开展中蒙俄三方合作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关键
中蒙俄三方虽然就“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达成一致,但从双方合作到三方实质性合作还需要走很长的道路。虽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也面临通关、物流不畅、壁垒较多等问题。打通三方的壁垒和通道,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还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大国地缘战略博弈复杂激烈,俄罗斯与美欧围绕乌克兰危机以及东欧、中亚等较量加剧,欧亚大陆“中间地带”形势不稳的情势下寻求多边合作确实是一个重大挑战。
(作者系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周边国家研究所所长、教授)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