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的“户籍”——冰川编目

来源 :奥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里茨·穆勒(左一)和同事在野外考察(1968年)

  在TTS开始之前的几年里,WGI的主要发起人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地理系教授弗里茨·穆勒及其工作人员就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发布的指导方法编制了一份瑞士冰川编目。瑞士冰川编目的汇编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促使TTS改变了1970年的指导方针,并发布了新的《世界冰川目录数据汇编和组合指南》,主要是增加了冰川高程中值这项参数。然而故事从此并非一番风顺,1980年弗里茨·穆勒因心脏病猝然离世,留下未尽的事业。
  同时,在资本世界80年代初普遍的经济衰退使WGI的资助遭遇困境。在这期间,TTS主管的WGI项目和瑞士水利水文和冰川实验室(VAW/ETHZ)主管的冰川波动永久服务(PSFG)项目合并重组,由ETH主任威尔弗里德·海伯利领衔,他后来负责起草了IPCC第三次和第五次评估报告。
  需要了解的是,传统的冰川编目方法,不仅费时,而且代价昂贵,不论是用直接的野外制图,还是通过低空航摄像片判读都是如此,这在80年代前极大地限制了冰川编目的数据获取与制图。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的航天技术渐趋成熟,搭载着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国家海洋与大气局(NOAA)影像卫星的航天器相继发射,1977年开始应用到冰川卫星图像采集和制图工作中。
  1986年TTS改称世界冰川监测服务处(WGMS) ,组织和协调各国的冰川编目,经费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科教文组织及若干参加国赞助。1989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版WGI问世,它所包含的关于冰川的参数信息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单一数据源都要多。
  1999年起, USGS基于搭载在Terra卫星上的ASTER传感器获取的冰川数据发起了全球陆地冰测量空间(GLIMS)项目3,新的冰川数据库补充了形状文件形式的冰川轮廓,称伦道夫冰川编目(RGI),2017年7月更新至第六版,该数据库是WGI成果的一部分,其管理和开发由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负责。
被誉为“中国现代冰川之父”的施雅风先生

两次中国冰川编目


  中国是中、低纬度山地冰川面积最大的国家,是除格陵兰和南极冰盖之外最重要的冰川集结地,因此我国冰川的调查和编目对本国和世界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我国科技工作者于1958年就已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但由于当时观测手段的局限性,过去出版的冰川条数和面积数据被大大低估了。1978年,瑞士召开了19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冰川编目工作会议。经中国科学院和外交部联合报请国务院批准,决定由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所长施雅风率团与会,并代表中国正式承担中国境内的冰川编目任务,由此开始编制第一次中国冰川编目(CGI-1)。
  1988年中国加入世界数据中心,开始收集、交换和共享包括冰川冻土学科在内的科考数据,这也促成了WGI-1989的出版。四十余位科技工作者历经二十年的艰苦努力,于1999年出版了第一次中国冰川编目8卷18册,2002年出版了怒江和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和印度河上游的3卷3册资料,完成了中国冰川编目的建库工作。项目科研成果被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之一。
  CGI-1数据源主要为1950-1980年代的航摄地形图和航空像片,以手工量算为主要手段完成。然而为适应现代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冰川变化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测与挖掘,为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更对我国西部开发、重振丝绸之路等重要战略提供决策支持,中国科学技术部于2006年启动了题为《中国西部冰川资源及其变化的调查》的项目,旨在汇编中国第二个冰川编目(CGI-2)的大部分内容,同时对CGI-1的成果进行数字化扫描和编译。在以秦大河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的指导和项目负责人刘时银研究员的带领下,于2014年发布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我国成为首个完成两次冰川编目的国家。

冰川编目的参数


  自1989年第一個WGI问世以来,冰川编目就遵循着一套基本的数据参数,后来的WGI以及各国各地区的冰川编目都援引这一套参数指标,并依据特殊情况备注额外的参数信息,以做到更加详实的记录,更好的服务于水资源利用、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环境建设等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领域。
  除了我们可以想见的诸如冰川编号和类型、经纬度、高程、长宽、面积、坡度、坡向等等地理参数外,早期的冰川编目还包含有许多关于当时的航摄照片和数据处理媒介的信息,例如照片类型、拍摄时间、打孔卡(20世纪被广泛应用的机械计算机数据处理方式)数、打孔卡运行次数等等。后来随着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这些额外的参数信息变成卫星名称、影像时间等等。
其他文献
已经在空间站上待了300来天的网红宇航员斯科特·凯利回答了网友们的问题,里面有不少有关太空生活的有趣细节,下面是一些摘录。问:你为啥拍照时老是抱着胳膊?答:在太空中,你的胳膊可不会乖乖垂在身体两侧。胳膊在面前乱飘,这让我觉得尴尬,抱着胳膊更舒服一些;睡觉的时候我也不想让胳膊乱飘会把它们塞睡袋里。问:能告诉我们一些在太空中待着会产生的意想不到的事情吗?答:在这儿你脚上的茧会脱落,脚底会变得格外软嫩,
螃蟹属甲壳动物门,和高等动物不一样,它是没有内骨骼的,所以它的嘴里也没有牙齿。螃蟹的嘴巴,只是用来吞咽食物的。螃蟹把食物吞咽以后,经过很短的食道,就进到胃里。它的胃大致能分成两个部分,即贲门胃和幽门胃。在贲门胃的位置,有类似骨板的结构。在胃的末端,有长得像牙齿一样的结构。它能夠把食物磨碎,磨成食糜一样的东西,然后运到幽门胃里。它行使的是类似高等动物牙齿的功能。通俗意义上来说,它是长在胃里的牙,它有
英国麦田一夜之间凭空出现麦田怪圈,各种大大小小模仿怪鸟和魔法阵之类的麦田怪圈,在2015年也层出不穷。虽说至今其出现原因还不明确,但怪圈的形状一年比一年精细。    纳粹的黑太阳形怪圈  此怪圈于2015年8月8日在威尔特郡泊威尔夏鲁克出现。怪圈直径约为75米,以圆为中心,向四周以无数闪电般的线型扩散。重点是这个怪圈的图案,是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的秘密机关所拥有的标志——黑太阳。  象征昆虫人徽章的怪
土星的光环是这颗气态巨行星最显眼的特征,但它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一项最新研究认为,土星光环的“生日”可能和恐龙的时代差不多,甚至有可能其产生的时间要比恐龙时代更晚。  土星光环的年龄一直充满争议  关于土星光环的年龄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充满争议。一些研究者认为土星的光环大约在45亿年前土星最初诞生时就一同形成了,因为当时的太阳系内充满着各种细小的碎冰块。但也有研究人员对此并不赞同,他们猜测土星光
在电影《弗兰肯斯坦》中,我们目睹了科学怪人为了验证自己疯狂的生物学理念,用偷来的人体器官组织,创造了一个“人”的惊心动魄场景,最终这位科学怪咖却不得不亲手毁了他的这一“作品”,故事告诫我们,人是不能自己充当上帝,创造活生生的生命体的。那么,“死”的生命体呢?    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灵魂,能够自主思考。电影中的疯狂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凭借自己高超的生物学造诣,想要创造一个完整的人,却发现那不是一个真
上回说到,侠士半夜把老夫妇吓得不轻,回屋叙话方才真相大白。
据美国合众国际社报道,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圣安东尼医院内的一名精神病患者偷偷开走医院的一辆救护车。他在驱车行驶约48公里后,才被交警逮捕。据悉,事发当时,该男子偷偷避开医务人员的监控,然后潜入救护车,并驱车向南面的普塞尔逃离。医务人员发现后立即报警,由于救护车上配备GPS定位系统,因此警方很快锁定了救护车的所在位置、行驶速度以及行驶方向。最终,警方在普塞尔将该男子抓获。
1.险峻的高山,是让冒险家趋之若鹜的蛮荒之地,同时也充满着变数。登山爱好者成功挑战高峰的事迹总是振奋人心,然而巅峰之下,也存在着不少可怕的传说。1959年,苏联的深山中曾发生过一起耸人听闻的诡异死亡事件,命案现场让人不寒而栗,曾轰动一时。  2.1959年1月底,一支由10名登山队员组成的探险小队正在苏联乌拉尔山区的冰天雪地中艰苦跋涉着。这10名队员都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登山爱好者,且大都来自乌
恐龙时代的“神兽”  斑鳖,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它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最稀有的动物。据科学考证,斑鳖在地球上已经繁衍生息了2亿7000万年,曾与恐龙共同生存过,虽然恐龙早已灭绝,但斑鳖却奇迹般地延续至今。它们是我国古代物种史上的土著民,为中国特有种。据古籍记载,斑鳖是龙之九子中的老六,名为“赑屃”的瑞兽。  斑鳖是现有生物物种中生存力最顽强、寿命最长的动物之一。有趣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斑鳖都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每一个现代人都会面临或多或少,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工作中会遇到瓶颈和竞争,生活中会因为琐碎的事烦心,情感中会因为背叛或者疏离而困扰。压力无孔不入,压力也防不胜防。每个人都会对压力给出相应的反应,有的人善于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善于自我调节,压力也会慢慢释放得以解决;有的人会觉得压力就是洪水猛兽,怎样的方式都无法缓解,只能选择逃避。今天,我们就通过测试来看看你是一个抗压能力很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