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因地制宜,研读文本,影像教学,课前预习等方面阐述了一节成功音乐欣赏课的必备环节,旨在推动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使音乐欣赏课上得生动而有趣,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高校录取提供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因材施教;影像教学;研读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41-02
许多同事经常对我说同一句话:你上音乐课真是无比的轻松自在。在他们的眼里,我每天的任务就是带着录音机去再带着录音机回来。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就哭笑不得。我们该怎样转变大家对音乐学科的普遍认识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引导大众正确对待音乐学科呢?音乐教师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其实要做相当多的准备工作。在一节音乐课正式开始之前还有很多因素是上好一节音乐课的关键,而这一切也就构成上好一节音乐课的必要条件。
一、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在每一节音乐课备课之前,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要求,因材施教地选择及确定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我经常尝试这种方法,事实证明,采用这种资源整合式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我在上中国民族乐器这个单元时,在其中穿插欣赏了民乐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结果,这一尝试不但巩固了教学成果,还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国古典音乐的强烈意愿。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整合资源的时候还应当注意要考虑教材是否符合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对本学期、本单元的内容要求,也不可随意删减。教师还应当注意本课的教学要与学生的程度相适应,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
二、研读文本,找出精髓
我认为,音乐教师在备课前最好不要看教参,应静下心来认真地诵读教材,整体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音乐课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教育别人,必须先打动自己。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应该感动的人是自己,应该分析清楚每课之间的脉络,找出精髓。教师教育学生学音乐要有独特的感悟,那么教师自己必须有独特的感悟,自己若没有感悟,也就不可能去打动别人。
教学目标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音乐课教得有效,才能把课讲实、讲活。目标不清楚,搞课改只能花里胡哨,结果远离根本;目标清楚,万变才会不离其宗。
三、做好设计,备好教学
在现代网络技术十分普及的今天,音乐作为一门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时尚”学科,承载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单单只是靠教师的讲解以及录音机的欣赏是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如果采取课件的教学方式就大不相同了,教师通过制作课件除了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以外,更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上外国的民歌这一单元时,在课件当中制作了好几幅动画片,通过动画的演示,使学生充分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民俗,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都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这比拿录音机让学生听我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了。我在课后也做了这样的实验:把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拿来测试,结果所有学生都得了满分。可见,这样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很实用。因此,音乐教师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不妨多用学生呼声很高的影像教学,除了開阔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使整个音乐课堂活泼起来,快乐起来。
四、抓住旋律,把握节奏
湘教版本的音乐教材注重的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因此,课本上关于欣赏的部分和内容是非常多的。那么,怎么能让学生听懂或者是完整地欣赏那些不带歌词的音乐呢?我认为,演唱每首乐曲的旋律是至关重要的。在这里,作为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例如,我在上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的时候,讲到维瓦尔第的《春》时,首先让学生跟我演唱这支曲子的主旋律部分,然后再讲解,并在一节课中不断重复这一主旋律。后来,在下节课的随堂测试中,有90%的学生记住并且演唱出了这一主题,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效果不错,有助于学生理解并且认识这首世界名曲,这对于音乐欣赏课是十分必要的。
五、课前预习,课上展示
在很多课程开始讲解之前,教师都会让学生去做课前预习,这是比较有效的,音乐课教学也应该如此。作为音乐课教师,我认为学生在课前也应该预习,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体现。
比如,这节课上的是中国民歌单元,那么,学生在课前就可以通过听教学光碟的手法率先学习《赶牲灵》这首歌曲。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我就能省出更多的时间来讲解陕北音乐的特点,陕北人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民族民俗等等。这不仅可以节约宝贵的45分钟,还可以使我在有限的时间里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使他们的视野更为开阔,了解到的东西更多。
用互联网查课堂信息,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比如,学生在课后网上搜索《赶牲灵》这首歌曲时,也能搜索到很多的相关信息,如作者、流传的年代、图片的简介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堂上未必能讲到的。在现代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有理由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毕竟,课堂外的学习时间是无限的,学生也更喜欢这种课外的学习环节。这样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去,是一个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我认为应该广泛应用。
总之,关于怎样上好一节音乐课还有方方面面的内容等待我们去探索。“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教师应该让音乐课堂变得新鲜、生动、活泼、有趣并且充满无限魅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程晓堂.音乐教材分析与设计[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4).
[3] 周成平.高中音乐课程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4] 王初明.互动协同与音乐教学[J].教学与研究,2010(4).
(责任编辑 黄 晓)
[关键词]因材施教;影像教学;研读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41-02
许多同事经常对我说同一句话:你上音乐课真是无比的轻松自在。在他们的眼里,我每天的任务就是带着录音机去再带着录音机回来。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就哭笑不得。我们该怎样转变大家对音乐学科的普遍认识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引导大众正确对待音乐学科呢?音乐教师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其实要做相当多的准备工作。在一节音乐课正式开始之前还有很多因素是上好一节音乐课的关键,而这一切也就构成上好一节音乐课的必要条件。
一、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在每一节音乐课备课之前,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要求,因材施教地选择及确定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我经常尝试这种方法,事实证明,采用这种资源整合式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我在上中国民族乐器这个单元时,在其中穿插欣赏了民乐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结果,这一尝试不但巩固了教学成果,还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国古典音乐的强烈意愿。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整合资源的时候还应当注意要考虑教材是否符合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对本学期、本单元的内容要求,也不可随意删减。教师还应当注意本课的教学要与学生的程度相适应,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
二、研读文本,找出精髓
我认为,音乐教师在备课前最好不要看教参,应静下心来认真地诵读教材,整体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音乐课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教育别人,必须先打动自己。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应该感动的人是自己,应该分析清楚每课之间的脉络,找出精髓。教师教育学生学音乐要有独特的感悟,那么教师自己必须有独特的感悟,自己若没有感悟,也就不可能去打动别人。
教学目标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音乐课教得有效,才能把课讲实、讲活。目标不清楚,搞课改只能花里胡哨,结果远离根本;目标清楚,万变才会不离其宗。
三、做好设计,备好教学
在现代网络技术十分普及的今天,音乐作为一门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时尚”学科,承载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单单只是靠教师的讲解以及录音机的欣赏是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如果采取课件的教学方式就大不相同了,教师通过制作课件除了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以外,更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上外国的民歌这一单元时,在课件当中制作了好几幅动画片,通过动画的演示,使学生充分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民俗,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都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这比拿录音机让学生听我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了。我在课后也做了这样的实验:把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拿来测试,结果所有学生都得了满分。可见,这样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很实用。因此,音乐教师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不妨多用学生呼声很高的影像教学,除了開阔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使整个音乐课堂活泼起来,快乐起来。
四、抓住旋律,把握节奏
湘教版本的音乐教材注重的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因此,课本上关于欣赏的部分和内容是非常多的。那么,怎么能让学生听懂或者是完整地欣赏那些不带歌词的音乐呢?我认为,演唱每首乐曲的旋律是至关重要的。在这里,作为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例如,我在上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的时候,讲到维瓦尔第的《春》时,首先让学生跟我演唱这支曲子的主旋律部分,然后再讲解,并在一节课中不断重复这一主旋律。后来,在下节课的随堂测试中,有90%的学生记住并且演唱出了这一主题,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效果不错,有助于学生理解并且认识这首世界名曲,这对于音乐欣赏课是十分必要的。
五、课前预习,课上展示
在很多课程开始讲解之前,教师都会让学生去做课前预习,这是比较有效的,音乐课教学也应该如此。作为音乐课教师,我认为学生在课前也应该预习,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体现。
比如,这节课上的是中国民歌单元,那么,学生在课前就可以通过听教学光碟的手法率先学习《赶牲灵》这首歌曲。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我就能省出更多的时间来讲解陕北音乐的特点,陕北人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民族民俗等等。这不仅可以节约宝贵的45分钟,还可以使我在有限的时间里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使他们的视野更为开阔,了解到的东西更多。
用互联网查课堂信息,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比如,学生在课后网上搜索《赶牲灵》这首歌曲时,也能搜索到很多的相关信息,如作者、流传的年代、图片的简介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堂上未必能讲到的。在现代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有理由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毕竟,课堂外的学习时间是无限的,学生也更喜欢这种课外的学习环节。这样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去,是一个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我认为应该广泛应用。
总之,关于怎样上好一节音乐课还有方方面面的内容等待我们去探索。“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教师应该让音乐课堂变得新鲜、生动、活泼、有趣并且充满无限魅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程晓堂.音乐教材分析与设计[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4).
[3] 周成平.高中音乐课程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4] 王初明.互动协同与音乐教学[J].教学与研究,2010(4).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