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学科不仅是教学生从事艺术创作,更深一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艺术鉴赏的本质是审美活动,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美的理解与感受。高中阶段正是开展艺术鉴赏教育的良好时期,教师理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追求形体美和精神美的统一,既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又能够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鉴于此,本文围绕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心美术”四步教学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心美术;四步教学法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加强和改进美育是学校美术学科的重要任务。
美术学科的存在以及价值意义都建立在视觉性上,视觉性也是一种人和社会的基本映射关系。根据这一研究,可以得出人类的美学活动既是本能体现,又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开设美术学科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辨、创造力,并由此诞生了“图像识别、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大学科素养。其中,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必修课《美术鉴赏》是重中之重,其教育教学的重点在于根植图像识别、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将“心美术”教育这一全新的模式引入高中美术鉴赏课,也即“叩心、问心、拓心、美心”四步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新的教学探索。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是一门视觉造型艺术,按照国家开设美术课教学的要求,美术鉴赏课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的品鉴与甄别,领悟作品的艺术特色,感受美术作品的内在精神内涵,提高艺术素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审美判断和人文素养的课程。古今中外,画家通过美术作品来传达他们对大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表达了他们的思想和情怀。美术的作用正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谈到的“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高中美术鉴赏课不仅仅是学生丰富美术基础素养、基础知识、了解美术作品内涵、理解作者所思所想、开阔眼界、陶冶情操,还要培养学生用发现美的眼睛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是,由于美术课程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的影響,在教育教学中,美术鉴赏课始终存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问题。
一般来说,通过美术作品的鉴赏,理解作者的艺术情怀与人文内涵,开阔学生的视野,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是有学习美术鉴赏课程的动力的。但是学生关于美术鉴赏素养基础很弱,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缺乏相应的审美判断经验,文史哲知识有限,也做不到有关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的文化理解。因此,要求教师在教授美术鉴赏课程时,必须熟悉教材体系和结构,熟悉学生基础,了解学生所思所求,否则在教学过程中不易准确把握重难点。再加上传统教学法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忽视,使得整个美术教学流于表面,不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以高中美术鉴赏为例,关于《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一课中关于木刻版画的知识点由于已经在之前的学段有所涉及,因此到了高中也只是浅尝辄止,缺乏系统的归纳整理。换句话说,对教材文本的深入挖掘和把握是当前高中美术教师所欠缺的能力。
1.学生缺乏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的重视
在美术鉴赏课堂中,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态度是不积极主动学习美术鉴赏课的,平时的课业负担很重,高考压力很大,社会、家庭、学校或多或少都会过度关注文化课分数,而缺少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关注,尤其是对非高考科目的关注很不够。学生功利心很强,凡是高考所涉及的科目,学得有动力,学得有压力,学得也有成效。相反,非高考所涉及的科目,学生就会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或是随心所欲的学习,甚至变成了休息课、睡觉课。在日常美术教学中,可以感受到,学生的美术知识储备只是知晓《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向日葵》,简单了解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对艺术家的作品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创作方式、作品内涵、作品思想意义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缺乏了解。学生不感兴趣,课程教学难以达到预定目标。
2.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策略
高中美术鉴赏课所面临的问题也与教师缺乏相应的解决策略有关。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双向交流,相互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主动联结学生的日常认知,带领学生一起探寻美的本源,以获得创新变化的能力。具体而言,教师要建立联结学生心理的途径,将死板的讲授式教学升华至人文探讨,通过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美术课程对于发现美、追求美、表达美的要求变得更高,而教师也需要提升对美术现象的阐述和讲解能力。高中阶段,学生受到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的限制,很难在美术鉴赏课上有所收获。为此,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重构美术课堂知识的广度,通过在课程中预设、渗透审美意识和文化意识,来促使艺术实践创新素养落地。
3.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学生的兴趣点
社会的不断发展导致信息量快速增长,且现实问题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也持续影响着人们对于美的看法。现行美术鉴赏教学知识单一,内容陈旧,与当下社会联系不够紧密。教学内容偏理论性,专业性强,教师往往是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内容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切合学生实际做到趣味与学术的结合,活动与理论的交融,创新与继承的相辅。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总体上是枯燥的,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心美术”教育四步教学法在高中鉴赏课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正视和改革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所涉及的问题,可以结合“心美术”教育理念,做一些深入浅出的改进措施,“心美术”教育遵循“问心循趣”的核心理念,从积极探索教材文本入手,发挥美术鉴赏课程的魅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以期达到预设教学目标,完成预定教学任务。
1.“心美术”教育四步教学法之“叩心”
所谓“叩心”,就是快速点出主题,简明扼要地指出教学要点,在此基础之上激起学生的兴趣,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给学生以自觉,快速点出主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把传统单一的提问转变为“发现问题—思考—探究—解决”。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具体而言,在讲到《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这节课时,教师预先设计了一些马蒂斯作品《马蒂斯夫人像》,在课堂开始之初让学生品鉴作品的独特之处,得到意象美术的要点“不求形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欢快自由的课堂氛围。 2.“心美术”教育四步教学法之“问心”
所谓“问心”,就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作者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怀着怎样的心情?你是如何看出来的?”。通过这一方式,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艺术感受,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美术鉴赏教学中,视频、画面有着强大的吸引力,然而新奇过后,迎来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少学生就会立刻回归到一种倦怠、不感兴趣的状态。在这种情形下的问题设置至关重要。兴趣性、关联性的问题,需要学生反复推敲和揣摩。比如,《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一课里,教授米开朗基罗《大卫》时教师设计一个问题“欧洲美术作品中为什么总要用裸体来表现人物”,结合前一节课中国古代雕塑作品鉴赏,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中外文化的不同来理解对待人的身体认知区别,了解欧洲文化之传统,理解其裸体表现形式的内涵,加强美术鉴赏的文化理解,升华美术作品鉴赏体验感。
3.“心美术”教育四步教学法之“拓心”
所谓“拓心”,是指教师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相应的拓展,引导学生感受更加饱满和富有层次的美。学科的综合化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可以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借助视听欣赏昆曲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中感受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体会四季变幻的时空之美,理解诗词歌赋融入园林中的人文之美,加強文化自信,感受中华美学的魅力。
4.“心美术”教育四步教学法之“美心”
所谓“美心”,就是在基础的艺术作品品鉴之上引导学生深刻思考,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著名欧洲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美术鉴赏作品的内涵,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绘画作品还是雕塑作品,无论是具象艺术还是意象艺术,都是艺术家结合自己的思想和文化背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和创作需求的一种艺术表现,拥有深层的内涵和意蕴。美心教育建立在对教材内容的深度认知与一定的艺术理解力之上,需要教师进行合理引导以帮助学生通过鉴赏艺术作品来完善自己的人格、突破心理障碍,用健康、阳光、美好的心态面对学业和生活。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鉴赏对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现阶段的教学还存在很多主客观因素导致实际成效有限。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可以尝试引入“心美术”教育,这就需要教师从叩心、问心、拓心和美心四个层面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彦.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7(67).
[2]林军.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8(27).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心美术;四步教学法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加强和改进美育是学校美术学科的重要任务。
美术学科的存在以及价值意义都建立在视觉性上,视觉性也是一种人和社会的基本映射关系。根据这一研究,可以得出人类的美学活动既是本能体现,又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开设美术学科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辨、创造力,并由此诞生了“图像识别、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大学科素养。其中,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必修课《美术鉴赏》是重中之重,其教育教学的重点在于根植图像识别、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将“心美术”教育这一全新的模式引入高中美术鉴赏课,也即“叩心、问心、拓心、美心”四步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新的教学探索。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是一门视觉造型艺术,按照国家开设美术课教学的要求,美术鉴赏课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的品鉴与甄别,领悟作品的艺术特色,感受美术作品的内在精神内涵,提高艺术素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审美判断和人文素养的课程。古今中外,画家通过美术作品来传达他们对大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表达了他们的思想和情怀。美术的作用正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谈到的“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高中美术鉴赏课不仅仅是学生丰富美术基础素养、基础知识、了解美术作品内涵、理解作者所思所想、开阔眼界、陶冶情操,还要培养学生用发现美的眼睛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是,由于美术课程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的影響,在教育教学中,美术鉴赏课始终存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问题。
一般来说,通过美术作品的鉴赏,理解作者的艺术情怀与人文内涵,开阔学生的视野,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是有学习美术鉴赏课程的动力的。但是学生关于美术鉴赏素养基础很弱,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缺乏相应的审美判断经验,文史哲知识有限,也做不到有关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的文化理解。因此,要求教师在教授美术鉴赏课程时,必须熟悉教材体系和结构,熟悉学生基础,了解学生所思所求,否则在教学过程中不易准确把握重难点。再加上传统教学法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忽视,使得整个美术教学流于表面,不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以高中美术鉴赏为例,关于《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一课中关于木刻版画的知识点由于已经在之前的学段有所涉及,因此到了高中也只是浅尝辄止,缺乏系统的归纳整理。换句话说,对教材文本的深入挖掘和把握是当前高中美术教师所欠缺的能力。
1.学生缺乏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的重视
在美术鉴赏课堂中,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态度是不积极主动学习美术鉴赏课的,平时的课业负担很重,高考压力很大,社会、家庭、学校或多或少都会过度关注文化课分数,而缺少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关注,尤其是对非高考科目的关注很不够。学生功利心很强,凡是高考所涉及的科目,学得有动力,学得有压力,学得也有成效。相反,非高考所涉及的科目,学生就会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或是随心所欲的学习,甚至变成了休息课、睡觉课。在日常美术教学中,可以感受到,学生的美术知识储备只是知晓《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向日葵》,简单了解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对艺术家的作品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创作方式、作品内涵、作品思想意义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缺乏了解。学生不感兴趣,课程教学难以达到预定目标。
2.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策略
高中美术鉴赏课所面临的问题也与教师缺乏相应的解决策略有关。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双向交流,相互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主动联结学生的日常认知,带领学生一起探寻美的本源,以获得创新变化的能力。具体而言,教师要建立联结学生心理的途径,将死板的讲授式教学升华至人文探讨,通过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美术课程对于发现美、追求美、表达美的要求变得更高,而教师也需要提升对美术现象的阐述和讲解能力。高中阶段,学生受到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的限制,很难在美术鉴赏课上有所收获。为此,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重构美术课堂知识的广度,通过在课程中预设、渗透审美意识和文化意识,来促使艺术实践创新素养落地。
3.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学生的兴趣点
社会的不断发展导致信息量快速增长,且现实问题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也持续影响着人们对于美的看法。现行美术鉴赏教学知识单一,内容陈旧,与当下社会联系不够紧密。教学内容偏理论性,专业性强,教师往往是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内容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切合学生实际做到趣味与学术的结合,活动与理论的交融,创新与继承的相辅。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总体上是枯燥的,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心美术”教育四步教学法在高中鉴赏课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正视和改革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所涉及的问题,可以结合“心美术”教育理念,做一些深入浅出的改进措施,“心美术”教育遵循“问心循趣”的核心理念,从积极探索教材文本入手,发挥美术鉴赏课程的魅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以期达到预设教学目标,完成预定教学任务。
1.“心美术”教育四步教学法之“叩心”
所谓“叩心”,就是快速点出主题,简明扼要地指出教学要点,在此基础之上激起学生的兴趣,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给学生以自觉,快速点出主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把传统单一的提问转变为“发现问题—思考—探究—解决”。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具体而言,在讲到《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这节课时,教师预先设计了一些马蒂斯作品《马蒂斯夫人像》,在课堂开始之初让学生品鉴作品的独特之处,得到意象美术的要点“不求形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欢快自由的课堂氛围。 2.“心美术”教育四步教学法之“问心”
所谓“问心”,就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作者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怀着怎样的心情?你是如何看出来的?”。通过这一方式,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艺术感受,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美术鉴赏教学中,视频、画面有着强大的吸引力,然而新奇过后,迎来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少学生就会立刻回归到一种倦怠、不感兴趣的状态。在这种情形下的问题设置至关重要。兴趣性、关联性的问题,需要学生反复推敲和揣摩。比如,《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一课里,教授米开朗基罗《大卫》时教师设计一个问题“欧洲美术作品中为什么总要用裸体来表现人物”,结合前一节课中国古代雕塑作品鉴赏,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中外文化的不同来理解对待人的身体认知区别,了解欧洲文化之传统,理解其裸体表现形式的内涵,加强美术鉴赏的文化理解,升华美术作品鉴赏体验感。
3.“心美术”教育四步教学法之“拓心”
所谓“拓心”,是指教师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相应的拓展,引导学生感受更加饱满和富有层次的美。学科的综合化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可以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借助视听欣赏昆曲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中感受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体会四季变幻的时空之美,理解诗词歌赋融入园林中的人文之美,加強文化自信,感受中华美学的魅力。
4.“心美术”教育四步教学法之“美心”
所谓“美心”,就是在基础的艺术作品品鉴之上引导学生深刻思考,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著名欧洲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美术鉴赏作品的内涵,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绘画作品还是雕塑作品,无论是具象艺术还是意象艺术,都是艺术家结合自己的思想和文化背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和创作需求的一种艺术表现,拥有深层的内涵和意蕴。美心教育建立在对教材内容的深度认知与一定的艺术理解力之上,需要教师进行合理引导以帮助学生通过鉴赏艺术作品来完善自己的人格、突破心理障碍,用健康、阳光、美好的心态面对学业和生活。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鉴赏对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现阶段的教学还存在很多主客观因素导致实际成效有限。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可以尝试引入“心美术”教育,这就需要教师从叩心、问心、拓心和美心四个层面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彦.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7(67).
[2]林军.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