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东北民间艺术“二人转”的地域文化认识价值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t_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北的地域文化中有突出的喜剧感,以东北民间艺术“二人转”为例,是广泛流行的民间艺术,其表演特点热烈火爆、粗犷豪放,是东北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体系。也是在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大背景下提出的民族文化。其反映了东北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寒冷气候、闭塞环境以及文化积淀贫瘩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及特征。
  【关键词】:二人转;地域文化;东北地区
  前言; “二人转”是东北地区广泛流行的民间艺术,它以一种独特形式、独特角色根植于东北民间文化艺术的土壤中,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多姿多彩的风景线。东北地域广阔,气候寒冷,环境闭塞,因此文化积淀较为贫瘩,也是这几种较为突出的因素生产出了东北“二人转”这一文化艺术,也成为了当代中国人最火爆的、最具幽默感的笑料的语言特征,更是现代文娱节目舞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东北老百姓口头中,广泛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宁舎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可见,“二人转”在东北老百姓的心目中的独特地位。经过三百年“二人转”历史进程,它以顽强的生命力根植于东北,响彻中华大地。例如,近几年在电视上广泛热播的《刘老根》、《马大帅》等,对于这一地方艺术,人们的评价众说纷纭,有褒有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我们丢开老一套的“雅俗”观念,以直观的眼光看待“二人转”这一独特的传承的文化习俗,我们会发现,东北“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真切地诠释了东北地域文化特征,并且具有深刻的地域文化认识价值。
  一、二人转的地域文化价值
  “二人转”以“有说有唱、载歌载舞、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绽放舞台中央,深入曲艺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并逐渐走向了新时代发展的民族文化艺术当中,是具有“土香土色的民间艺术之花”。二人转在东北农村有着深厚的生活根基,它诞生在东北劳动人民的生活形态之中,以东北大秧歌为基础,与河北说唱艺术莲花落、太平鼓、霸王鞭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融合,它以鲜明灵快的艺术形式唱遍了长白山狩猎、挖参、淘金人的窝棚,东北村户人家的小院子,东北人“猫冬”的热炕头。
  二人转以它独有的艺术形式充分地展现了东北纯朴的民风民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东北人幽默的性格、深沉的情感、富有智慧和艺术灵感等形象特征。东北二人转具有独佳的喜剧风格和特殊的艺术形式,这也是其在90年代以来响彻大江南北,火爆走红东北社会经济以及东北宏观社会环境变迁的原因,这些原因促使二人转能完全在当代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更应归功于这种喜剧风格更能表现当代的现实生活状态,能把现当代生活的零碎巧妙地筛选、吸钠到自己的艺术形式当中去。虽然,多数人认为二人转的艺术形式表现得有些俗味儿,但是我们如果抛开这一“俗雅”观念的准绳,就会清楚地看到、感受到它顽强的生命力和它给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喜剧娱乐效应是极为振奋的,这是蕴涵了其深厚的地域文化价值的特征。这一点,余秋雨先生表述的最为真切,他说:“世俗才是文化基础,是全部文化构架的根基,也是推动精雅文化不断变革的动力。它比精雅文化更天然,更贴近民族的生态,因此也更能深入人心。赵本山的表演艺术来源于他深厚的东北农村生活根基,他把中国农民的朴实、机智、小狡猾、大善良表演得惟妙惟肖。”
  二、二人转的文化历史演变
  在东北民间,“二人转”演出主要分为兩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每年的农历九月初秋收结束开始至第二年农历三月中旬的春耕时节结束, 第二阶段是每年六月农村挂锄开始至农历八月初秋收时节止,所以,“二人转”一年之中有八个月的演出时间,从时间上可以看出,东北演出季节性较强的特点,这是由于东北气候寒冷、季节温差较大等气候条件造成。东北人也是按照正常的春种秋收,他们土地肥沃,地广人稀,因此,一年一季庄稼的收成已足够养活他们的生活所需,他们就利用冬闲时节进行娱乐消遣,这就是东北人民所说的“猫冬”习俗。东北人休闲消遣的主要方式也是常见的走亲戚、串门子,喝酒打牌等,在冬闲时节,出嫁的姑娘会频繁地回娘家看望父母,因此,《双回门》这首小调在七八十年代仍在传唱,也是“二人转”中流行的曲艺之一。二人转的表演形式主要分为:“双玩意儿”、“单出头”、“拉场戏”等,“双玩意儿”是指二人对唱对舞,“单出头”是指一个人唱和舞,“拉场戏”是多个演员角色同台演出。这些五花八门的“二人转”演出,在20世纪初,仍在商店、屋内、窝棚等地进行,如挖参人的“棒褪营子”打鱼人的“网房子”“子孙窑”(农户家)等。
  东北地区历史上是少数民族的游牧地区,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这里的人员才渐渐增加,但是未开发的荒野俱多,相对于辽阔的大平原,居住人数仍是寥寥无几。所以,使得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四野茫茫。而集中的村镇也非常少,人们的居住地都相隔甚远,所以,在这种狭窄的文化交流形式和生存条件下,“二人转”诞生了,由于“二人转”演员人数少,演出形式简单,所需道具较少,行走方便,才得以生存下来,并发展成为现在社会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二人转”演出气氛热烈火爆,唱腔粗犷豪放,语言幽默感十分强,是东北人的文化性格特征的真实写照。
  首先,从文化积淀角度看,东北地广人稀,文化交流甚少,几千年来许多少数民族在这里游牧涉猎,因此,传承了东北地区的地域文化,大多数东北人粗犷豪放,勇猛彪悍。其次,从低位位置特征角度看,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平原辽阔,且历史上对东北地区有许多频发战乱的记载。从夏商时代起,流入东北的汉人极少,清代初期以后,东北地区才涌入了大批汉人;从辽、金、元、清与中原汉族之间的夺国之战,俄罗斯、日本等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等,都使得这块土地因为战火与厮杀的频繁而留下了千疮百孔的印记与斑斑的血迹,使得东北地区的人民对外界的侵略和欺诈充满了警觉,因而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形成了好勇斗狠的习性。这是东北人身上形成的另一种重要的文化因素之一。以上种种因素,都是对东北地区文化形成的一种破坏,使得东北地区的文化积淀贫瘩,因而形成 “文化荒漠”地区。诚然,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人民,自然粗犷豪放、勇猛剽悍,敢怒敢言,因此,“二人转”作为在东北地区民间的传承的一种文化艺术,有时难免会被我们称 “有些俗味儿”,但“二人转”所具备的这种文化特征不是很淳朴、自然的么?
  结语:
  简言而之,东北地区是吸收了其他文化尤其是中原文化后,才形成了这种粗犷豪放、淳朴自然、真实坚贞的特点。正因为东北地区传承的这样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才使得二人转富有了鲜活、明快、生命力旺盛等特点,使其在近年来的娱乐性节目上独占鳌头,别具风采。然而,在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二人转还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推广,贴近老百姓,服务老百姓,并吸收其他艺术形式,从而将东北民族文化传统发展壮大,成为新时代民族文化艺术演绎和发展中独树一帜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2]崔凯.还二人转一个真实的身份——谈二人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戏剧文学,2011,01:74-79.
  [5]于雪,张翠晶.打造东北乡村旅游的文化品牌——二人转[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2:70-71+77.
  [2]史冰.东北民间艺术二人转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5.
  [3]耿家林.二人转文化研究现状及展望[J].学术交流,2010,08:194-196.
  [5]孙艳红.传承与提升——二人转的地域文化价值与影视艺术[J].戏剧文学,2005,03:75-77.
  [6]谢霜.管窥近年来东北二人转发展[J].戏剧文学,2008,05:80-82.
  [7]刘中树.关于开展东北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些思考[J].学习与探索,2012,02:122-125.
  [6]谢霜.管窥近年来东北二人转发展[J].戏剧文学,2008,05:80-82.
其他文献
【摘要】:《白狗秋千架》是刚进入文坛不久的莫言的标志性小说之一,它不经意中表现了莫言小说甚至世界文学的四大经典主题:离乡/还乡、宿命/抗争、桃源/荒原、爱情/婚姻;从而使该小说的内涵十分丰富,得到一些作家和评论家的极力揄扬。  【关键词】:莫言;《白狗秋千架》;多重主题  《白狗秋千架》(原名《秋千架》)于1985年发表在《中国作家》第4期,是刚进入文坛不久的莫言的标志性作品之一。不仅莫言自己非常
期刊
【摘要】:自我表露是近年来社会心理学、临床咨询和治疗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从自我表露的内涵,相关理论,以及自我表露的研究现状,不足和展望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人际交往和自我了解等提供理论支持,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心理咨询和教师行业提供现实指导。  【关键词】:自我表露;心理健康;大学生  一、引言  自我表露这一课题自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Jourard提出并开始研究之后,就引发了心理学界不同
期刊
【摘要】: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中国歌剧和中国艺术歌曲之间的差异,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都是运用美声方法来进行演唱的,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通过《情歌》和《枫桥夜泊》来进行对比,从歌曲的声音处理、气息运用、舞台演绎等方面进行比较。  【关键词】:歌剧;咏叹调;艺术歌曲;演唱差异  中国歌剧和艺术歌曲都是受美声的影响进行不断发展的,它们都属于美声唱法,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由于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尤其是历来就被中华民族崇尚的儒道传统文化深深的影响着我国的人体文化!舞蹈作为一种最古老的人体文化,骨子里就留下了儒道文化底蕴的烙印,并且流传至今,生生不息!  【关键词】:文化;儒道;人体;古典舞  一、人体文化与中国古典舞  《东方人体学》里提及:人类文化被分为两类:典籍文化与人体文化,典籍文化以文字记载被流传下来;人体文化则以身体为
期刊
【摘要】:从民间艺术的现状来看,对其的关注、保护以及传承是远远不够的,从全国的视角来看,民间艺术都属于没落的状态,东北民间艺术自然也不例外。一个区域的进步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推动,一个国家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兴旺与和谐。因此,加强对东北民间艺术的关注,提高对其的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针对东北民间艺术雪雕冰灯文化、萨满文化、桦树皮文化、鱼皮文化的特点及其保护与传承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论语》是一部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典籍,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其在世界范围内也流传颇广。《论语》有许多不同的译本,韦利和许渊冲两位大家的译本颇具特色。本论文对比赏析韦利和许渊冲《论语·学而》篇的译本,欣赏两位大家在翻译的亮点所在,分析其风格以及采用的方法,希望对研究翻译的人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论语》;韦利;许渊冲;对比赏析  《论语》翻译和诠释难度极大,翻译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
期刊
【摘要】:绘画和戏剧,是艺术领域里的姊妹,理应十分亲密;但在我国古代绘画中,戏剧题材的作品却显得十分稀少。近现代美术领域出现几位戏剧人物画大师,文章从大师作品探讨戏剧人物画的美学趣味。  【关键词】:戏剧人物画;发展;美学趣味  在传世的宋人图画中,有一幅《杂剧图》,画一男一女,相对科诨。又有一幅,画一男子背着布袋,袋上画着许多眼睛。经人考证,画的是杂剧《眼药酸》。以画婴戏图著名的苏汉臣,有一幅《
期刊
【摘要】:世界上不同的年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民族戏曲,但是他们都来源于世界三大戏剧,其中中国的戏曲最具有影响力。戏曲有着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艺术家对戏曲的创编是充分观察人物生活等,因而它更生动、更形象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使之生动逼真。不同的戏曲品种展现了不同地方的语言习惯、生活风格、性格、地理环境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戏曲形成了很多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艺术价值;欣赏价值;舞美效果;再现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对花旦的内涵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对京剧中的花旦及其唱腔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便人们能够对花旦及唱腔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京剧;花旦;唱腔  一、花旦内涵  (一)花旦定义  旦行的第二大类叫花旦。从民装上来说都穿短衣裳,或者是短褂子、短裤子,或者是短袄子、裙子。即使是穿长衣裳也是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从表演上来说,是以做工和念白为主;在说念白
期刊
【摘要】: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绘画始祖”,它是指画家在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采用装饰性的手法,将现实绘画对象加以组织和概括进行归纳处理,形成的一种艺术风格。本文通过对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分析、了解,其装饰的手法并不局限于现实生活中的形体与色彩的真实感,它根据主题的需要,按照美的法则,根据画家的主观感受与认识、抓住造型因素中值得强调的东西,有所省略、有所变化。  【关键词】:工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