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城乡作为典型的区域类型,其差距是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形式,因而城乡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大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虽然近年来在国家多方面支持下农村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受制于自然条件、现实基础、体制机制等因素,农村经济仍相对薄弱。解决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动能来自于城市。在具体方略上,则应紧紧围绕"人、地、统、同、融"五个字下功夫,做到多管齐下、多策并举。
【机 构】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10003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作为典型的区域类型,其差距是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形式,因而城乡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大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虽然近年来在国家多方面支持下农村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受制于自然条件、现实基础、体制机制等因素,农村经济仍相对薄弱。解决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动能来自于城市。在具体方略上,则应紧紧围绕"人、地、统、同、融"五个字下功夫,做到多管齐下、多策并举。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规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由于逆全球化加剧和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与持续,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链现代化影响的不确定性增加.如何在保持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持续性的同时,保障中国产业链韧性、稳定性与安全性,从而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成为急需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源开发、技术寻求、市场拓展、成本控制和空间布局五种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类型给产业链现代化带来的机遇,剖析了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创新的实招硬招,而以创新为基础的固定资产更新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更新速度整体仍较缓慢,新冠肺炎疫情大大提升了开展以创新为基础的固定资产更新的紧迫性,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革命为固定资产更新提供了可能性.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的创新型固定资产更新,应注重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开展,以技术进步为基础、软硬件兼备,兼顾国内外经济环境,与"十四五"发展目标形成合力.
东北地区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但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存在绩效偏低、创新水平较弱等问题.本文基于2020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服务业企业调研数据,对东北地区服务业的顾客导向、IT能力和环境不确定性等相关特征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顾客导向、IT能力、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对服务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顾客导向通过IT能力间接对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环境不确定性在IT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提升东北地区服务业创新绩效,应增强企业网络关系的密切程度及IT资源的异质性;形成
财政制度安排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一体化实践看,财政制度安排主要着力于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区域税收征管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生态环境治理一体化等方面.现行的行政体制与财政体制、区域规划与财税政策、要素市场与财政支持、传统税制与税收利益、资源环境与生态补偿等综合性因素相互交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一体化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下,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财政制度应调动各地方政府积极性,引导地方行为模式转变,着力推动财政总量、财政结构、财政工具、
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面度量金融体系发展程度尤为重要.本文从规模、活力、效率、稳定性、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五个维度,将金融体系整体的发展程度指数化,并利用跨国样本实证检验该指数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越发达的经济体,其金融发展指数越高,但金融体系具有多层次性与复杂性特征,各经济体金融体系的发展各有其侧重点与比较优势.各经济体政策制定者在制定金融发展战略过程中,应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阶段构建多层次、综合发展的金融体系,以保障金融体系的融资供给与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相匹配.
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实践意义.构建指标体系测算近15年(2005—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在展现时空特征的基础上,借助障碍度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别剖析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结构差异和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区域差异化推进和协调发展提供借鉴.结果表明:2005—2019年我国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整体水平逐年递增,由四大区域内部差异主导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域差异呈缩减态势,但农业生产、经营和产业结构现代化水平有明显发散迹象;我国省域农业农村现代
乡村振兴战略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也能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但目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意愿不强,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与高校毕业生供给存在供需矛盾,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支持体系尚不完善.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应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创业政府支持体系,发挥社会资源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创业中的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