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不同产业阶段的耕地变化与驱动力

来源 :资源开发与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few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市1980-2002年间产业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工业化中期(1980-1993年)和工业化后期(1994-2002年)。在这两个产业发展阶段,耕地数最变化存在较大差异:耕地年均减少工业化中期大于后期,变化速度则是后期大于中期,利用效益后期明显优于中期。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交通发展是广州市1980-2002年间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在不同产业阶段各驱动因子存在差异,其中农业比重、实际利用外资、城市化、客运量等因子差异较为明显,从而导致
其他文献
基于NO2气体分子的法拉第磁光效应,采用磁旋转光谱技术,理论分析并实验测量了磁光信号对直流磁场的线性依赖关系.结合早先的磁光信号与交流磁场的线性关系[2],阐述了一种新型
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因其具有粒径小、透明、紫外线吸收性能强以及优异的随角异色、光电催化和抗菌等优点而成为国内外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热点。简要介绍了纳米TiO2的优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