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对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经营模式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同时达成“扶贫”和“可持续经营”的双重目标的机制,指出格莱珉银行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很好地遵循了最基本的金融原则——贷款区别于无偿的财政补贴或捐助,必须以确保借款方到期能够返还本金并支付利息为前提。因此,努力提高还款率是小额信贷经营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经营模式 双重目标 金融原则 还款率
Micro-credit and financial principle——Rethinking the operating modes of grameen bank in bangladesh
Gao Wen He Guangwen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that Grameen Bank (GB) achieves two goals:Both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managerial sustainability,on the basis of the examinations on GB’s operating modes;And attributes its success to the proper fulfillment of the most basic financial principle—banks must ensure the loan to be repaid with interest at due time,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free subsidies or donations.How to promote the loan recovery rate must be the core in the every routine operation of micro-credit.
Keywords:Operating modes Two goals Financial principle Loan recovery rate
【中图分类号】F8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0085-03
1.引言
20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孟加拉“穷人的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博士和他于1983年创设的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GB)。授奖理由是“对减少贫困作出的贡献,…不摆脱贫困就无法实现永久的和平,…持久的和平只有在大量的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方法才会成为可能,…有利于提高民主和民权”。获奖本身充分肯定了小额信贷作为扶贫手段的有效性——只要有适当的机制、贫困者完全可以通过自力摆脱贫困。
早在获奖之前,GB的小额信贷就一直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先后参照GB模式并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项目。在我国,除了一些受国内外的资助成立的非赢利组织(NPO)外,作为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也于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小额信贷业务①。
虽然我国的小额信贷对农民自主创业和增收提供了资金保障,经营成功的事例不胜枚举,但在很多地区,由于农户未能按约还款,给信贷资金的流转造成很大的压力,由小额贷款所引起的诉讼案件也在不断增多,使得小额信贷业务变得越来越不可持续(吴,2007,[4])。
事业如果没有可持续性,那是毫无意义的。GB自设立以来已有二十多年,业务仍在不断扩大,获得了巨大成功。我国也一直在效仿GB模式,摸索着适合自己的路,但失败还是不可避免。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一下,GB成功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本文在总结GB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其同时达成“扶贫”和“可持续经营”的双重目标的机制,并找出其成功的关键和根本原因,为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借鉴。
2.GB及其经营模式介绍
至2006年底,GB提供小额信贷业务的草根服务站多达67,914个,几乎普及到了孟加拉每个村庄,有累计90%的贫困家庭(每人每天平均支出1美元以下的家庭)曾获得过借款,借款家庭中有58%最终脱贫。
贷款的到期返还率为95%~99%,2006年为98.7%。从设立起,除了有三年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农户还款困难出现亏本外,其他年份都实现了盈利。2006年的纯利润达2,000万美元,是孟加拉银行业中的首位。
国内外对GB经营模式的研究成果很多,其显著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2.1 贷款给妇女。GB贷款对象的90%以上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妇女。
2.2 重视储蓄,开展多种存款业务。GB从1998年起就停止接受各种形式的捐助,贷款资金的93%来源于存款。存款年利率近10%。
2.3 采取5人联保小组的方式。一人有借款,其他的小组成员将承担连带偿付责任。GB有登录的联保小组数已超过40万组。
2.4 采用多频度分期返还贷款的方法,借款者一旦没有按期还款,银行就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2.5 设定较高的贷款利率,贷款与存款的利息差近10%。不过,从2004年以来,GB也提供部分低息或无息贷款。
对GB的总体评价是其在运作中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以一种商业上可持续的经营模式来消除贫困。
3.GB的成功与金融原则
毋庸置疑,提供高成本和高风险的小额信贷离不开创新。GB正是通过创新的经营模式设计成功地达成了“扶贫”和“可持续经营”的双重目标。
在实践中,不少小额信贷项目虽参照GB模式进行了创新,却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扶贫的效果也欠佳。我们认为只是单纯效仿是不够的,必须看清GB成功的本质:GB在运作中的所有设计都很好地坚守了金融原则——对贷款方来讲,应确保借款方到期能够还本付息;对借款方来讲,应明确所获得的是借款,而不是无偿财政补贴或捐助,将来必须要还,不但要还本金、而且要支付利息。这虽然是金融业能够成立的最基本的原则,但在小额信贷项目中却总是被淡忘、被忽略。
结合其经营模式的特点,GB对金融原则的遵循体现在以下的方面:
3.1 之所以贷款给妇女,是因为妇女往往较为顾家、节俭、将子女养育成人的责任感强烈。尤其是社会地位低下而且生活压力大的孟加拉妇女使自己和家庭摆脱贫困的愿望十分强烈,这使得她们谋生的能力被充分激发,更加珍惜借款的机会并极力追求从经营活动中获利从而能够如期还本付息。在她们获得贷款前需朗诵GB的借款原则,“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简单道理得以渗透到每一笔借贷业务中。因此,GB不能收回贷款的风险很小。
3.2 通过开展储蓄业务、把握借款者的储蓄行为,可以更多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经营状况及是否有稳定的收入,而且,借款者有无经常的或定期的储蓄也可以间接地反映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否比较节俭,这就为借款者能否如期还款提供了客观的判断依據。同时,由于运营资金来源于存款而无需依赖外部资助,贷款业务就不会受到外部资助者的干涉,而这种干涉往往易导致贷款无法收回。
3.3 5人联保方式有助于提高还款率。在理论上,通过各小组成员的连带和相互监督(peer supervision)可消除贷款后的道德风险,并把部分监管成本转移到小组,从而减少了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随着联保方式在许多国家的推广,其有效性已被许多实践所证明。[2]
3.4 多频度分期返还贷款的方法是对还款过程的一种监控,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尽早解决,是为提高还款率的所作的一种创新。
3.5 考虑到小额信贷较高的运作成本,GB设定了近20%的贷款利率。高的贷款利息往往是不容易支付的,因为只有借款所获得的利润率超过利息率时还款才有保证。GB的设定是建立在社会平均盈利能力基础上的,贷款利率仍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③在实践中,GB特别注重分析借款者的盈利和偿债能力,包括有无好的项目、有无稳定的客户等,甚至参与了一些项目的投资管理,为借款者提供信息、出谋划策。此外、在提供贷款的同时,GB还积极引导贫困者从事一些如移动电话、营养食品等利润较高的业务。这即提高了贫困者的收益和投资利润率,又确保了贷款的到期收回。
可以看出,GB的“扶贫”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以提供无息、低息贷款或无偿财政补贴、捐助的方式来满足贫困者资金需求的扶贫方式,其提供贷款的前提是贫困者有无“摆脱贫困的愿望和决心”及“自助(self-help)的努力和行动”。有人将GB称作为“乞丐银行”,但尤努斯博士本人却明确表示不会贷款给只会乞讨的人,而是贷款给“有还款能力的借款人”,即能够通过所获得的贷款资金走向自食其力,或学技术、或经营小本买卖,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赢得生存的空间。因此,GB特别强调借款人必须有赚钱的能力以确保贷款能如期收回。不是“赠与”而是“借”,这体现在了GB经营的各个环节。GB提供给穷人的不是“鱼”,而是“鱼竿”乃至“钓鱼的方法”,真正帮助了穷人,又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经营。④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额信贷中,为了实现可持续经营,相对于“设定高贷款利率”,“确保高的还款率” 更为重要。高贷款利率虽然可以为银行增加利息收入,但与一笔贷款无法收回而造成的損失相比,所增加的利息收入是微不足道的。⑤从2004年起,GB也提供部分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并强调其经营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4.结语:GB经营模式的启示与金融原则
在小额信贷项目的具体运营中,无论如何设计和创新,都应该回到金融的原点,即遵循和坚持金融原则,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成功的关键。
答案虽然非常简单,但在许多小额信贷的实践中却没有强烈的意识到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最简单的往往却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因小额信贷带有“扶贫”的性质,贷款方责任心淡薄,懈怠了对贷款的监控和收回贷款的努力;借款方往往抱有可以不还的侥幸心理,最终导致了小额信贷的不可持续和失败。在我国,由于金融长期承担着财政的机能,遵循金融原则的意识仍相当淡薄。特别是在小额信贷中,不少农户获得贷款后,将之视为了“补贴”,根本没有还款的打算。
金融区别于财政,两者不能混同。如果确是没有生活能力的穷人,不应该通过金融的途径,而应该通过的财政途径来“扶贫”,提供给他们无偿补贴或捐助。用金融手段来“扶贫”,就必须遵循金融原则,确保运作资金能循环流动,盈利能够覆盖成本、以实现可持续经营。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进农村金融准入新机制,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这些机构无论采取何种产权形式,经营的核心都应是确保贷款返还率,然后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扩大服务对象,以给更多的贫困农户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服务。GB的经营模式的具体做法可作为参考,但无需单纯模仿,可以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进行经营设计和创新。
注解
①关于小额信贷,请参照吴国宝(2003)、何广李莉莉(2005)、GAO(2005)等研究。
②在我国的实践中,很多农户联保贷款开展得并不成功。一种理论上的解释是小组成员有可能产生“免费搭车”(free rider)心理而懈怠还款的努力,导致相互监督的机制难以发挥作用。GB从2002年起,必须加入联保小组才能贷到款的规定被废除。关于农户联保贷款有效性及条件请参照赵岩青、何广文(2007)的精彩分析。
③理论上讲,过高的贷款利率会导致“逆向选择”,从而增加贷款风险,导致不良贷款的发生。关于利率设定和贷款风险请参照胡金炎、张乐(2004)。GB的高贷款利率一直受到质疑,但表面上虽高却没有包含拉关系、走后门和请客送礼的物质成本和遭遇冷眼相待的精神成本,比起民间高利贷,贫困者更能够接受。
④尤努斯博士曾对GB的经营理念作了如下一些阐述([6]和[7]):Help the poor to help themselves.
I make no apologies for giving nothing to beggars.
It is a loan,not a gift.
Give a man a fish and you feed him for a day,but only by teaching him how to fish do you feed him for life.
从2005年起,GB开始了“乞丐贷款项目(Beggar Loan Program)”以提供低息贷款给最贫者(the poorest of the poor)。该项目强调借款者通过奋斗(struggling )来摆脱原来的乞丐生活,达成经济上的自立。只会乞讨而没有奋斗精神的人是不会受到该项目的资助的。
⑤日本学者泉田洋一博士认为(1990、2003),“反对低利息融资”的农村金融市场理论有值得商榷之处。实践中,日本、韩国和台湾的提供低息和无息的政策金融业务都非常成功,其原因是贷款返还率很高,仅仅是贴息并不给国家财政造成很大负担。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低息融资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利息收入少所导致的经营上的不可持续,而是不良贷款过多所引起的资金链断裂。从农业产业保护和农民增收的角度出发,低息融资在农村金融中仍是必要的,政府应采取贴息、减少农村金融机构的税收等措施。
参考文献
[1] 吴国宝.中国小额信贷政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 何广文、李莉莉.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 GAO Wen,Masaaki ISHIDA.The Entry of the Chines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 into microfinance Market,―A Case Study in Chengdu-City Sichuan-Province(J).The Bulletin of the Faculty of Bio-resources Mie University,NO.32,pp.15-29,2005(3)
[4] 吴为民.破解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执行难的对策.http://co.zgirw.com/News/2007627
[5] 太田真美子.格莱珉银行访问.http://econgeog.misc.hit-u.ac.jp/excursion/ 00ben gal/grameen/grameen.html,2006
[6] 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金融—小额金融(in Japanese). http://www.ede.go.jp/Japane se/Research/ Theme/Eco/Mic/
[7] 格莱珉银行网站.http://www.grameen.com/
[8] 赵岩青、何广文.农户联保贷款有效性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7(7)
[9] 胡金炎、张乐.非正规金融与小额信贷[J].金融研究,2004(7)
[10] 泉田洋一、万木孝雄.亚洲农村金融和农村金融市场理论(in Japanese)[J].亚洲研究,Vol.31.No.6~7,1990
[11] 泉田洋一.农村开发金融论[M].东京大学出版社,2003
[12] 高纹、石田正昭.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财政金融政策——湖南省桑植县的事例分析(written in Japanese) [J].日本三重大学生物资源纪要,第32号,pp.1~13,2005年3月
关键词:经营模式 双重目标 金融原则 还款率
Micro-credit and financial principle——Rethinking the operating modes of grameen bank in bangladesh
Gao Wen He Guangwen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that Grameen Bank (GB) achieves two goals:Both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managerial sustainability,on the basis of the examinations on GB’s operating modes;And attributes its success to the proper fulfillment of the most basic financial principle—banks must ensure the loan to be repaid with interest at due time,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free subsidies or donations.How to promote the loan recovery rate must be the core in the every routine operation of micro-credit.
Keywords:Operating modes Two goals Financial principle Loan recovery rate
【中图分类号】F8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0085-03
1.引言
20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孟加拉“穷人的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博士和他于1983年创设的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GB)。授奖理由是“对减少贫困作出的贡献,…不摆脱贫困就无法实现永久的和平,…持久的和平只有在大量的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方法才会成为可能,…有利于提高民主和民权”。获奖本身充分肯定了小额信贷作为扶贫手段的有效性——只要有适当的机制、贫困者完全可以通过自力摆脱贫困。
早在获奖之前,GB的小额信贷就一直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先后参照GB模式并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项目。在我国,除了一些受国内外的资助成立的非赢利组织(NPO)外,作为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也于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小额信贷业务①。
虽然我国的小额信贷对农民自主创业和增收提供了资金保障,经营成功的事例不胜枚举,但在很多地区,由于农户未能按约还款,给信贷资金的流转造成很大的压力,由小额贷款所引起的诉讼案件也在不断增多,使得小额信贷业务变得越来越不可持续(吴,2007,[4])。
事业如果没有可持续性,那是毫无意义的。GB自设立以来已有二十多年,业务仍在不断扩大,获得了巨大成功。我国也一直在效仿GB模式,摸索着适合自己的路,但失败还是不可避免。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一下,GB成功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本文在总结GB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其同时达成“扶贫”和“可持续经营”的双重目标的机制,并找出其成功的关键和根本原因,为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借鉴。
2.GB及其经营模式介绍
至2006年底,GB提供小额信贷业务的草根服务站多达67,914个,几乎普及到了孟加拉每个村庄,有累计90%的贫困家庭(每人每天平均支出1美元以下的家庭)曾获得过借款,借款家庭中有58%最终脱贫。
贷款的到期返还率为95%~99%,2006年为98.7%。从设立起,除了有三年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农户还款困难出现亏本外,其他年份都实现了盈利。2006年的纯利润达2,000万美元,是孟加拉银行业中的首位。
国内外对GB经营模式的研究成果很多,其显著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2.1 贷款给妇女。GB贷款对象的90%以上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妇女。
2.2 重视储蓄,开展多种存款业务。GB从1998年起就停止接受各种形式的捐助,贷款资金的93%来源于存款。存款年利率近10%。
2.3 采取5人联保小组的方式。一人有借款,其他的小组成员将承担连带偿付责任。GB有登录的联保小组数已超过40万组。
2.4 采用多频度分期返还贷款的方法,借款者一旦没有按期还款,银行就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2.5 设定较高的贷款利率,贷款与存款的利息差近10%。不过,从2004年以来,GB也提供部分低息或无息贷款。
对GB的总体评价是其在运作中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以一种商业上可持续的经营模式来消除贫困。
3.GB的成功与金融原则
毋庸置疑,提供高成本和高风险的小额信贷离不开创新。GB正是通过创新的经营模式设计成功地达成了“扶贫”和“可持续经营”的双重目标。
在实践中,不少小额信贷项目虽参照GB模式进行了创新,却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扶贫的效果也欠佳。我们认为只是单纯效仿是不够的,必须看清GB成功的本质:GB在运作中的所有设计都很好地坚守了金融原则——对贷款方来讲,应确保借款方到期能够还本付息;对借款方来讲,应明确所获得的是借款,而不是无偿财政补贴或捐助,将来必须要还,不但要还本金、而且要支付利息。这虽然是金融业能够成立的最基本的原则,但在小额信贷项目中却总是被淡忘、被忽略。
结合其经营模式的特点,GB对金融原则的遵循体现在以下的方面:
3.1 之所以贷款给妇女,是因为妇女往往较为顾家、节俭、将子女养育成人的责任感强烈。尤其是社会地位低下而且生活压力大的孟加拉妇女使自己和家庭摆脱贫困的愿望十分强烈,这使得她们谋生的能力被充分激发,更加珍惜借款的机会并极力追求从经营活动中获利从而能够如期还本付息。在她们获得贷款前需朗诵GB的借款原则,“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简单道理得以渗透到每一笔借贷业务中。因此,GB不能收回贷款的风险很小。
3.2 通过开展储蓄业务、把握借款者的储蓄行为,可以更多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经营状况及是否有稳定的收入,而且,借款者有无经常的或定期的储蓄也可以间接地反映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否比较节俭,这就为借款者能否如期还款提供了客观的判断依據。同时,由于运营资金来源于存款而无需依赖外部资助,贷款业务就不会受到外部资助者的干涉,而这种干涉往往易导致贷款无法收回。
3.3 5人联保方式有助于提高还款率。在理论上,通过各小组成员的连带和相互监督(peer supervision)可消除贷款后的道德风险,并把部分监管成本转移到小组,从而减少了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随着联保方式在许多国家的推广,其有效性已被许多实践所证明。[2]
3.4 多频度分期返还贷款的方法是对还款过程的一种监控,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尽早解决,是为提高还款率的所作的一种创新。
3.5 考虑到小额信贷较高的运作成本,GB设定了近20%的贷款利率。高的贷款利息往往是不容易支付的,因为只有借款所获得的利润率超过利息率时还款才有保证。GB的设定是建立在社会平均盈利能力基础上的,贷款利率仍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③在实践中,GB特别注重分析借款者的盈利和偿债能力,包括有无好的项目、有无稳定的客户等,甚至参与了一些项目的投资管理,为借款者提供信息、出谋划策。此外、在提供贷款的同时,GB还积极引导贫困者从事一些如移动电话、营养食品等利润较高的业务。这即提高了贫困者的收益和投资利润率,又确保了贷款的到期收回。
可以看出,GB的“扶贫”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以提供无息、低息贷款或无偿财政补贴、捐助的方式来满足贫困者资金需求的扶贫方式,其提供贷款的前提是贫困者有无“摆脱贫困的愿望和决心”及“自助(self-help)的努力和行动”。有人将GB称作为“乞丐银行”,但尤努斯博士本人却明确表示不会贷款给只会乞讨的人,而是贷款给“有还款能力的借款人”,即能够通过所获得的贷款资金走向自食其力,或学技术、或经营小本买卖,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赢得生存的空间。因此,GB特别强调借款人必须有赚钱的能力以确保贷款能如期收回。不是“赠与”而是“借”,这体现在了GB经营的各个环节。GB提供给穷人的不是“鱼”,而是“鱼竿”乃至“钓鱼的方法”,真正帮助了穷人,又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经营。④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额信贷中,为了实现可持续经营,相对于“设定高贷款利率”,“确保高的还款率” 更为重要。高贷款利率虽然可以为银行增加利息收入,但与一笔贷款无法收回而造成的損失相比,所增加的利息收入是微不足道的。⑤从2004年起,GB也提供部分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并强调其经营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4.结语:GB经营模式的启示与金融原则
在小额信贷项目的具体运营中,无论如何设计和创新,都应该回到金融的原点,即遵循和坚持金融原则,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成功的关键。
答案虽然非常简单,但在许多小额信贷的实践中却没有强烈的意识到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最简单的往往却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因小额信贷带有“扶贫”的性质,贷款方责任心淡薄,懈怠了对贷款的监控和收回贷款的努力;借款方往往抱有可以不还的侥幸心理,最终导致了小额信贷的不可持续和失败。在我国,由于金融长期承担着财政的机能,遵循金融原则的意识仍相当淡薄。特别是在小额信贷中,不少农户获得贷款后,将之视为了“补贴”,根本没有还款的打算。
金融区别于财政,两者不能混同。如果确是没有生活能力的穷人,不应该通过金融的途径,而应该通过的财政途径来“扶贫”,提供给他们无偿补贴或捐助。用金融手段来“扶贫”,就必须遵循金融原则,确保运作资金能循环流动,盈利能够覆盖成本、以实现可持续经营。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进农村金融准入新机制,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这些机构无论采取何种产权形式,经营的核心都应是确保贷款返还率,然后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扩大服务对象,以给更多的贫困农户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服务。GB的经营模式的具体做法可作为参考,但无需单纯模仿,可以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进行经营设计和创新。
注解
①关于小额信贷,请参照吴国宝(2003)、何广李莉莉(2005)、GAO(2005)等研究。
②在我国的实践中,很多农户联保贷款开展得并不成功。一种理论上的解释是小组成员有可能产生“免费搭车”(free rider)心理而懈怠还款的努力,导致相互监督的机制难以发挥作用。GB从2002年起,必须加入联保小组才能贷到款的规定被废除。关于农户联保贷款有效性及条件请参照赵岩青、何广文(2007)的精彩分析。
③理论上讲,过高的贷款利率会导致“逆向选择”,从而增加贷款风险,导致不良贷款的发生。关于利率设定和贷款风险请参照胡金炎、张乐(2004)。GB的高贷款利率一直受到质疑,但表面上虽高却没有包含拉关系、走后门和请客送礼的物质成本和遭遇冷眼相待的精神成本,比起民间高利贷,贫困者更能够接受。
④尤努斯博士曾对GB的经营理念作了如下一些阐述([6]和[7]):Help the poor to help themselves.
I make no apologies for giving nothing to beggars.
It is a loan,not a gift.
Give a man a fish and you feed him for a day,but only by teaching him how to fish do you feed him for life.
从2005年起,GB开始了“乞丐贷款项目(Beggar Loan Program)”以提供低息贷款给最贫者(the poorest of the poor)。该项目强调借款者通过奋斗(struggling )来摆脱原来的乞丐生活,达成经济上的自立。只会乞讨而没有奋斗精神的人是不会受到该项目的资助的。
⑤日本学者泉田洋一博士认为(1990、2003),“反对低利息融资”的农村金融市场理论有值得商榷之处。实践中,日本、韩国和台湾的提供低息和无息的政策金融业务都非常成功,其原因是贷款返还率很高,仅仅是贴息并不给国家财政造成很大负担。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低息融资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利息收入少所导致的经营上的不可持续,而是不良贷款过多所引起的资金链断裂。从农业产业保护和农民增收的角度出发,低息融资在农村金融中仍是必要的,政府应采取贴息、减少农村金融机构的税收等措施。
参考文献
[1] 吴国宝.中国小额信贷政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 何广文、李莉莉.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 GAO Wen,Masaaki ISHIDA.The Entry of the Chines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 into microfinance Market,―A Case Study in Chengdu-City Sichuan-Province(J).The Bulletin of the Faculty of Bio-resources Mie University,NO.32,pp.15-29,2005(3)
[4] 吴为民.破解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执行难的对策.http://co.zgirw.com/News/2007627
[5] 太田真美子.格莱珉银行访问.http://econgeog.misc.hit-u.ac.jp/excursion/ 00ben gal/grameen/grameen.html,2006
[6] 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金融—小额金融(in Japanese). http://www.ede.go.jp/Japane se/Research/ Theme/Eco/Mic/
[7] 格莱珉银行网站.http://www.grameen.com/
[8] 赵岩青、何广文.农户联保贷款有效性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7(7)
[9] 胡金炎、张乐.非正规金融与小额信贷[J].金融研究,2004(7)
[10] 泉田洋一、万木孝雄.亚洲农村金融和农村金融市场理论(in Japanese)[J].亚洲研究,Vol.31.No.6~7,1990
[11] 泉田洋一.农村开发金融论[M].东京大学出版社,2003
[12] 高纹、石田正昭.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财政金融政策——湖南省桑植县的事例分析(written in Japanese) [J].日本三重大学生物资源纪要,第32号,pp.1~13,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