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沙湾县艾滋病传播途径及不同人群流行特点及流行趋势。方法:1998-2013年沙湾县HIV/AIDS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HIV/AIDS流行概况:自1998年吸毒人群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每年都有确诊HIV/AIDS病例,截止到2013年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75例,其中23例已发展为艾滋病病人, 存活52例,死亡23例。1998-2003年共报告9例,占报告总数的12%,2003-2013年10年共报告66例,占报告数的88%。 2、HIV感染者人群特征,75例HIV/AIDS中性传播43例,占57.33% ;静脉吸毒19例,占报告数的26.67 %;母婴传播2例,占报告数的2.67%;血液/血制品传播3例,占报告数的4%;不详8例,占报告数的9.33%。年龄最小2岁,最大65岁,20-40岁年龄组报告人数最多占64%。结论: 沙湾县1998-2013年HIV/AIDS以性传播,静脉吸毒为主要传播途径。提醒今后沙湾县艾滋病的防控重点在性传播,加强吸毒人群管理。
关键词:HIV/AIDS;流行病学;监测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7-0367-01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20多年来,艾滋病在全球广泛流行,使感染者及其家庭就业率降低,收入减少,经济负担增加,社会功能丧失[1]。沙湾县于1998年从吸毒人群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之后,每年从不同的人群中监测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本文章对15年来沙湾县艾滋病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其传播途径及其流行趋势,为沙湾县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专报系统、沙湾县疾控中心HIV/AIDS监测资料。
1.2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法对1998-2013年沙湾县HIV/AIDS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统计学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人群分布
2.1.1 性别分布 1998-2013年共发现HIV/AIDS病例75例中男性42例,女性33例。男女性别比例1.27:1。
2.1.2 年龄分布 75例HIV/AIDS病例中10岁以下2例,占报告数的2.67%,2005年和2006年分别监测到孕妇HIV感染者(24月龄后幼儿均阳性)。20~40岁组48例,占报告数的64%,40岁及以上组25例,占报告数的33.33%,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2岁,平均年龄35.46岁。
2.1.3 职业分布 家政、家务及待业占报告数的40%(30/75);农牧民占报告数的29.33%(22/75);工人及干部占报告数的9.33%(7/75);民工占报告数的6.67%(5/75);商业服务占报告数的5.33%(4/75);不详占报告数的6.67%(5/75);散居儿童占报告数的1.33%(1/75);幼托儿童占报告数的1.33%(1/75)。
2.2 感染途径 1998-2003年报告9例HIV/AIDS病例中静脉吸毒8例,占报告数的88.89%,不详1例,占报告数的11.11%。2004-2013年10年内共报告HIV/AIDS病例66例,以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共43例,占报告数的65.15%(其中非婚性接触34例,占报告数的51.51%,家庭内传播(配偶/固定性伴)7例,占报告数的10.60%,男男同性恋2例,占报告数的3.03%);其次静脉吸毒传播12例,占报告数的18.18%;血液传播(血制品)3例,占报告数的4.54%;母婴传播2例,占报告数的3.03%;不详6例,占报告数的9.09%,HIV/AIDS传播途径从静脉吸毒传播向性传播转变,见表1。
关键词:HIV/AIDS;流行病学;监测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7-0367-01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20多年来,艾滋病在全球广泛流行,使感染者及其家庭就业率降低,收入减少,经济负担增加,社会功能丧失[1]。沙湾县于1998年从吸毒人群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之后,每年从不同的人群中监测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本文章对15年来沙湾县艾滋病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其传播途径及其流行趋势,为沙湾县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专报系统、沙湾县疾控中心HIV/AIDS监测资料。
1.2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法对1998-2013年沙湾县HIV/AIDS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统计学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人群分布
2.1.1 性别分布 1998-2013年共发现HIV/AIDS病例75例中男性42例,女性33例。男女性别比例1.27:1。
2.1.2 年龄分布 75例HIV/AIDS病例中10岁以下2例,占报告数的2.67%,2005年和2006年分别监测到孕妇HIV感染者(24月龄后幼儿均阳性)。20~40岁组48例,占报告数的64%,40岁及以上组25例,占报告数的33.33%,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2岁,平均年龄35.46岁。
2.1.3 职业分布 家政、家务及待业占报告数的40%(30/75);农牧民占报告数的29.33%(22/75);工人及干部占报告数的9.33%(7/75);民工占报告数的6.67%(5/75);商业服务占报告数的5.33%(4/75);不详占报告数的6.67%(5/75);散居儿童占报告数的1.33%(1/75);幼托儿童占报告数的1.33%(1/75)。
2.2 感染途径 1998-2003年报告9例HIV/AIDS病例中静脉吸毒8例,占报告数的88.89%,不详1例,占报告数的11.11%。2004-2013年10年内共报告HIV/AIDS病例66例,以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共43例,占报告数的65.15%(其中非婚性接触34例,占报告数的51.51%,家庭内传播(配偶/固定性伴)7例,占报告数的10.60%,男男同性恋2例,占报告数的3.03%);其次静脉吸毒传播12例,占报告数的18.18%;血液传播(血制品)3例,占报告数的4.54%;母婴传播2例,占报告数的3.03%;不详6例,占报告数的9.09%,HIV/AIDS传播途径从静脉吸毒传播向性传播转变,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