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策略探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zi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学生语文学习实际,紧扣课标理念,针对统编教材的新理念,运用恰当的推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策略,在形象化教学中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在突破难点教学中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语文核心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夯实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的阅读与习作的相关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形成这一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特点,运用形象化教学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教学的学习难点,运用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来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形成。在开展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训练与提升。
  一、在形象化教学中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形象化的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教师应当注意针对学生的特点,实施形象化的教学,促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中形成语文素养。例如,一年级教学拼音这部分内容,教师应当针对教材的字母、情景图、音节、词语、儿歌、识字及拼音书写等呈现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情景图,在图画中自主发现拼音的音、形元素,以帮助学习;还可以根据图画编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字母的学习,注意结合游戏和活动,自编顺口溜、儿歌等强化识记;音节的拼读练习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具体的人、事、物进行意义对接;生字、词语的教学可以借助图画展开,注意音、义结合。儿歌的教学旨在巩固拼音和激发兴趣。这样,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拼音教材特点,运用生动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拼音知识,提升相关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在突破难点教学中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学习上难点,或因理解课文的某部分内容产生的无法自主解决的困惑,或是在学习中因掌握的相关生活经验不足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或是因课外阅读量不足而造成学习上的障碍等等。在此,教师若能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运用恰当的破解学习难点的策略,促使学生在突破学习难点的过程中形成语文核心素养。例如,诗歌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主要的难点就是古诗词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时代背景的隔阂成了学生走进诗歌文本的学习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古诗词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学《早发白帝城》一诗,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那份轻松、愉快的情绪,在诗人的眼中因心情美好而造成所看到的景物都是无比美丽的,即使是路途那样的遥远,诗人也是感到一眨眼就到了。那么,诗人在诗中流露出的愉快情绪跟诗人当时的境况是密切相关的。从相关资料显示:李白因为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从四川赶赴被贬的地方。后来,他到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被赦免的消息,顿时无比惊喜。随即乘舟东下江陵,从而创作了这首诗歌。当教师把此相关时代背景介绍给学生,学生了解了李白从被贬到得知赦免的心情变化,学生在阅读这首诗,很快就能够感知诗人的情感,与之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再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教师可以按照如下教学步骤进行引导:一是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意;二是引导学生讨论这首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三是联系相关的时代背景,引导借助背景材料感悟诗人的真切情感;四是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在突破学习难点的过程中,对文本的认识、感悟就会更为丰富与深刻,语文素养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形成。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从阅读到写作,这是一个学习感悟到表达倾吐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参与语文相关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阅读进行习作表达的训练,促使学生把阅读所得转化为习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读写结合的点。教师应当善于抓住各种各样的学习时机,促使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在教学时,教师立足课文特点,根据课堂学习实际,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各“说”与“演”的机会,提供给学生练习说话的平台,引导学生在“说”与“演”的过程中进行语言积累的运用与拓展。例如在教学《穷人》这篇课文,教师可立足《穷人》这篇长课文特点,抓住文中的相关好词佳句,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充分预习的情况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由此,学生在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凭借课文生动词句进行复述课文。这样,学生在参与复述《穷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进行积累。另外,在此“说”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演《穷人》课本剧,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积累相关课文的好词佳句
  总之,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瞄准语文核心素养,运用有效的推动核心素养形成的策略,促使学生在参与语文学习与训练中真正地形成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参加阅读与习作中得以成长。
  参考文献
  [1]盛慧.聚焦深度研修 链接核心素养——南京市某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重点设计能力的调查报告[J].名师在线,2020(32):77-78.
  [2]苏娜.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探寻[J].四川教育,2020(22):38-39.
  [3]张兰英.追求“教—学—评”的相融共生——关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性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41):87-88.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我国部分学校受组织活力不够、考核体系缺失等因素影响,导致基层党建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没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和功能。因此,本文结合新形势下学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新形势;加强;学校;基层党建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后,各行各业均面临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改革新局面。学校作为人才教育机构,
◆摘 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的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作业,能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和能力。因此,这就给教师的作业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正是带着这些挑战,本人做了一些实践探索。  ◆关键词:数学;差异性;分层作业  教学评价反馈的有效渠道—作业,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往往就是一刀切,让那些对
◆摘 要:新时期提出历史核心素养这一新的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核心素养包含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如何在历史学科素养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成为教师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措施  一、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历史学科存在着“小科”意识  虽然现在历史学科列入中考必考科目,可是由于分值只有50分,相对语、数、英一类科目来说所占分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