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开出纯美之花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uh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实例,论述了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同时,如何将德育于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从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意识教育、意志教育、审美教育五个方面,引导学生的情感向着纯洁、健康、高尚的方向发展,以期让学生的人格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完善。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爱国  感恩  生命  意志  审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教给学生文化知识;育人,则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这一规定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时刻不忘,将育人渗透于教学之中,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得到美的熏陶,让他们的人格在学习中得到完善,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如何将德育于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以下是我的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学科中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因素,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要学生关注积累的写作素材,语文教师要做的是抓住时机,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抒写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将他们的热血、豪情、壮志融入字里行间。如在教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辛弃疾这位杰出的爱国词人的爱国情怀,学生会感叹这位暮年的“烈士”,那想要抗敌救国的爱国热情。尤其是在讲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时,学生一开始很难理解作者看到佛狸祠的人们迎神赛会的热闹场景是怎样的心情?而写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人们迎神赛会的热闹两个场景放在一起,其意图又是什么?这时,可以让他们假设当年日本侵略中国时,如果我们有一部分国土被占领了,而当地的百姓,却安于现状,苟且偷安,继续自己的正常平和的生活。那我们看了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通过情境的假设,很多学生都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沉重心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了。而对比这两个场景,可以看到一方面作者牢记民族的灾难,一方面看到金已安稳的统治着北方,那里的人们也安于现状;这样就突出地表明,人们已忘了国耻,苟且偷安,已无心收复中原了。通过这样鲜明的对比可以教育学生莫忘國耻,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那么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还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答案不言而喻。一个人应懂得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内,有时也可以通过一些课外的活动,将德育渗透其中。写作一直是令学生头痛的事情,为什么头痛?因为经历的太少,思考得太少。因此,可以多给学生一些话题,让学生去思考,让他们将自己的思考体会写下来,并与同学交流。有些学生习惯的家人师友对他们好,却不懂得感恩,因此可以在平时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父母、师长、兄弟姐妹、同学、朋友等等,让他们将自己观察到的人与事写下来,从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师长的辛苦。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感恩故事会、颂师恩朗诵比赛、《让我来当家》等主题活动,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在活动交流中学会感恩。还可以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让学生写写感恩话题的文章。当他们静下心来回忆、思考,这时往往都能够写出真实而感人的文章,因为这是他们的亲身经历,真实的体会。只是平时他们没有留心,将很多感动人的细节都忽略了。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在青少年的成长历程中,身心发展交织在一起,两者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现在的青少年生理发展普遍提前,但心理发展却跟不上,造成身心发展的不协调。很多青少年承受挫折、面对挫折的能力太薄弱,动不动就是离家出走或者自杀。不懂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厌学、早恋、迷恋网络游戏等等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教学中就要重视渗透生命教育,让他们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意志教育
  前面说到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太薄弱,那么进行意志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意志教育呢?其实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的作品能够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困难挫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要要有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王国维说:“美育,德育与智育之必要。”语文学科有其丰富的文学内涵,文学作品中的“美”,像珍珠一般撒落在教材的篇目、章节、词句里,附着于形象、意境和事理中。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并没有发现这些“美”,表现出对语文教材的不感兴趣。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语文教材中的“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可以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地探寻、推敲,让学生发现教材中的“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语文不应只重视其工具性,应更重视其人文性。以人为本,将德育从课内到课外,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以期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美的熏陶,受到爱的教育,让心灵开出纯美之花,绚烂绽放。
其他文献
一、民办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一)培养的技能人才技能水平不高  可以说绝大部分民办技工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在走出校门进入用人单位时都只是当学徒工或见习生,并不能充当技能骨干与技术能手,一般都还需要经过几年的时间培养才能出师成为技术骨干。实际上一部分民办技工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大多并不是真正的技能人才,徒有虚名,不具备实际能力,相差甚远,最多只能算是技能预备人才。这也是民办技工院校技能人才中存在的突
期刊
一、个案基本情况  姓名:邓峻祥,性别:男,年龄:11岁  所在班级:五年级一班  二、问题行为概述  1.他是一个很内向的男生,平时很少和同学一起玩,即使一起玩也很快就会因为他的原因导致关系破裂。  2.学习上很被动,上课漫不经心,随时都是在走神。  3.个人行为习惯很差,上课跷二郎腿,抖腿,瘫坐在板凳上都是上课常态,东西乱丢乱放,座位上经常垃圾成堆。  三、案例分析  (一)个人因素  这个学
期刊
纵观高考语文试卷的构成与分值,我们不难发现占分最大,而失分也最严重的莫过于满分60分的作文了,在满分150分的语文试卷中,占据半壁江山。作文训练不可不为,高考作文,不可不练。从备考的价值老看,备考价值最大的是作文,所以我常常对学生说:作文是大头,千万别放手。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和学生一起摸爬攻打,同喜同忧,在这里我只想从实用主义的观点出发,掀起高考作文神秘的面纱,从高考作文的思想、技术方面,直面
期刊
摘要: 在大学本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原因在于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和环境,加上合理有效的教学组织和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材,均为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打下了基础。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去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后一定要与学生一起完成任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为确保大多数学生能按要求顺利完成任务,在任务执行
期刊
当前比较热门的观测技术有红外遥感图像、气像卫星、电离层的各种数据进行研究。这些成果,虽有一定成绩,都是局部的解释。  地震能量释放方式,常见的形式有电磁波、红外线、离子、热量、地磁变化等。这些都能量释放,都会对大气产生影响,使大气部分原子、分子处于较高的能量状态。  地震也会影响到云。伴随着地震出现的云,地震爱好者命名为地震云。云的形状,气象学上早有解释,对于为何常会出现这几种形状?没有更深入的解
期刊
摘要:企业新型学徒制作为一种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技工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企业并不缺人,缺的是有技能的工人,如何让员工的就业观与企业的用人观吻合,如何让员工的技能与企业的岗位“零对接”,是当前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中过程中校企双方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技工教育;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  纵观目前企业新型学徒制的现状,并非
期刊
摘 要:体育课要实现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师生关系融洽;二是有效教学需要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三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有效设计为核心;四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根本;五是课堂教学要以有效实施为关键;六是合理创建新课程下的课堂学习规则。  关键词: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深化研究  怎样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既得到体育教育又培养能力,并通过课堂教
期刊
摘要:幼儿的健康成长,受到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多种因素的影响。做好教育培养,首先要注重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全面观察与分析,做好健康发展策略和教育方法的研判,“因材施教”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教育环境更加优化、教育方法更加科学、教育内容更加有效。  关键词:个体差异;幼儿;健康成长  每一位幼儿都是社会发展与教育进程中独立性个体,他们所受到的来自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成长发展经历等因素的差异
期刊
摘要: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如何把握和家长与学生沟通的技巧,是作为一名教师必不可少的。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同理心”,获取家长的信任与支持;用“爱心”,浇灌孩子的心田,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爱”与“关注”,从而产生安全感;用“耐心”,等待花开,等待孩子们的进步与改变。  关键词:沟通;同理心;爱心;耐心  从教多年,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和家长,感悟最深的是:孩子是一张
期刊
一、原文及译文整体内容及风格的介绍  1.整体内容  本篇散文通过描述现实生活中跑步这一事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的所思所感,并揭示了跑步与资源匮乏之间存在的深层联系和社会意义。文章开篇,作者就表明了自己对跑步的消极态度——讨厌、乏味,但是作者发现有很多人和他一样尽管厌恶跑步,却还在坚持甚至是情愿去做这件事情。由此提出疑问——人们为何要去跑步?紧接着作者通过对社会各阶层人士(普通公民、理论家: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