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联网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热点,它更是信息化时代最终的发展方向,它是人类从信息化、自动化迈向智能化的必然之路。像工业革命一样,物联网的兴起,将催生世界产业格局的重大变革。可以说,谁掌握了物联网技术,谁将占领全球产业的制高点。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表示中国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发展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中国今后一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各级政府部门将会大力扶持物联网产业发展,一系列对物联网产业利好的政策措施也陆续出台。
2009年如果看做是中国物联网元年,2010年世博会是物联网技术初露锋芒之年,那么2011年将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最关键的一年,各级政府的政策出台、各高校院所的技术研发、标准化进展以及重大专项的设立都将对未来几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走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等十大领域重点部署。预计到2015年物联网的产业规模将达7500亿元。
“物”为何物
物聯网是什么?先看看全球物联网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西雅图,居民通过智慧电力系统即时调整能源的使用,降低电网15%的压力,能源消费降低10%;在中国,上海世博园内的门票、监控系统就运用了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英文名称叫“The Intemet ofthlrl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关于“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中国也是研究物联网的最早国家之一,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物联网”就已经提出,但当时没有叫做“物联网”,而是叫做传感网。“物联网”的最直接的概念就是利用产品电子代码,还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通过网络来实现物品的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实现点对点的互联互通。“物联网”,对大多数行外人士而言是个陌生的名词,无锡新区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中心专家马晓东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一杯牛奶摆在面前,眼睛看到的是杯子,鼻子闻到的是奶香味,嘴巴尝到的是甜味,用手摸一下有温度……感官的感知综合在一起时人便得出了这一杯牛奶的判断。假如把牛奶的感知信息传上互联网,使得人通过网络随时了解牛奶的情况,这就是“传感网”,又称“物联网”。
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经过近几年的市场及大环境的培育,物联网在随着技术的创新、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产业快速进步,已经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物联网有关技术、产品和应用全球市场价值将会由2008年的20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15亿美元。应该说,物联网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市场潜力也很巨大但是这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它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媒体乃至公众共同努力。同时,有专家预测,物联网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浪潮,也有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物联网将会得到大幅度的应用,而且会带来上万亿规模的科技市场。
有权威机构预计,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物联网被称作全球下一个万亿元级规模的新兴产业之一,其产值较互联网会大出30倍。正因如此,物联网将担起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物联网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也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然而,物联网的魔力远不止此。物联网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热点,它更是信息化时代最终的发展方向,它是人类从信息化、自动化迈向智能化的必然之路。像工业革命一样,物联网的兴起,将催生世界产业格局的重大变革。可以说,谁掌
握了物联网技术,谁将占领全球产业的制高点。
物联网的中国化发展
发达国家对于物联网非常重视,据资料显示,美国奥巴马政府对更新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提出了更具高新技术含量的信息化新方案,欧盟发布了下一代全欧移动宽带长期演进与超越以及ICT研发与创新战略,日本政府紧急出台了数字日本创新项目ICT鸠山计划行动大纲。同时,澳大利亚、新加坡、法国、德国等其他发达国家也加快部署了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步伐,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受到信息化的深刻影响。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在未来的3—5年之内,更具智能性的信息基础设施逐步与传统的基础设施融合,更加智能化的网络也将会逐步得到普及。
美国的“智慧地球”与欧盟“eEurope”和“i2010”、日本“U-Japan”、韩国“U-Korea”等计划,核心都是基于传感的物联网络和云计算,通过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上大量设立传感器,捕捉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然后通过传感网,进入互联网,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发出智慧指令,再反馈到基础设施和制造环节,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在中国,同样的计划也已经展开。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工作组副秘书长邢涛透露,在无线传感领域的研究,中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2004年开始在军民两个领域展开标准化研究工作,200c年以来开始积极推进产业化。自此,物联网产业化迅速升温。三大运营 商、广电、国家电网乃至产业链多家企业,及上海、无锡、苏州、嘉兴、重庆等地纷纷出台各自的规划或战略,甚至以物联网为概念的上市公司股票也在资本市场上一路高涨。
物联网虽然是一个新概念,但它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传统IT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集成。在国外已发展数十年的传感器等领域,中国近乎空白,因此,物联网热潮甚至放大了中国传统IT业与国际领先厂商的差距。据CSIP的内部报告,中国的信息产业目前非常缺乏核心专利。半导体专利国外企业占85%,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仪器和器材专利国外企业占70%,无线电传输国外企业所占比例高达93%,移动通信和传输设备国外企业也占到了91%和89%。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呢?国内启动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又走到了哪一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闻库表示,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我国作为全球互联网大国,未来将围绕物联网产业链,在政策市场、技术标准、商业应用等方面重点突破,打造全球产业高地。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比例将达到30比1。而在政策、行业发展、以及用户需求方面也进一步加大了物联网过去由虚拟的概念逐步进入一个“落地”的阶段。目前已拥有完整产业链。这将彻底改变中国在前两次信息革命浪潮中落后的局面。
从国内对于物联网的发展态势来看,物联网市场潜力巨大,物联网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将带动微电子技术、传感元器件、自动控制、机器智能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庞大的产业集群效应。中国物联网产业在公众业务领域以及平安家居、电力安全、公共安全、健康监测、智能交通、重要区域防入侵、环保等诸多行业的市场规模均超过百亿甚至千亿,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
物联网具有广阔的行业应用需求,但各行业发展并不均衡,整体来看,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技术、标准、产品以及市场并不成熟。细分市场方面,交通、安防、物流、零售、电力、金融、环保、医疗等将成为物联网行业应用的重点领域,但由于不同行业在物联网政策倾向、技术与市场成熟度、市场需求等方面差别较大,物联网的细分市场发展差距很大。
同时,我们不得不认识到,纵观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喜忧参半。物联网行业应用需求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政府各部门对发展物联网产业态度积极,这是产业发展的“喜”。“忧”的一面主要表现在物联网产业发展初期阶段,存在诸多产业发展约束因素。研究发现,中国物联网产业依然面临标准化体系的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突破、积极的可行性政策出台、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积极协调与互动等瓶颈。“目前,物联网的基础工业还不在中国,发展越快,最后越容易给外国人准备一个大市场。”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处处长刘杰说,虽然目前国内已经做了很多应用,但其中的芯片、传感器等基础硬件基本上都是进口国外厂商产品,真正自己核心知识产权的东西并不多,做集成的多,原创的少。虽然现在各地都想发展物联网,但大多还是跟在别人身后,做一些附加值不高的系统集成和简单应用,看上去投了大量的钱,但大多是系统集成企业赚到,产业布局却并没有获益。
世博会:物联网的“华丽”应用
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每位游客都在不经意间与物联网亲密接触,令人充满好奇与惊喜。嵌入射频识别芯片的世博门票、园区周围遍布各种传感器的电子围栏、通过无线传感网络把运行状态实时传递给监控中心的公交车、让世博园的电力使用更加节能高效的智能电网等等,物联网与世博如形相随,不仅大大促进了物联网的产业化进程,而且烘托出本届世博会“城市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引领更多的人们探索未来城市和人类生活的方向。
物联网未了,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到今天的“智慧地球”战略,物联网正一步步地走近我们的生活,世博会物联网的运用是如此真切而生动,将魔幻般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物联网在上海世博园里的应用研究和推广,不仅仅让上海世博会更精彩,也让高科技在上海世博园里发挥着巨大作用,物联网时代将带来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变革,渗透到每个行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改变产业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这正是上海世博会所要达到的目标,更是上海世博会要带给人们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世博有精彩的出现,也有科技的展示,上海世博会物联网的应用更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中科院院士、物联网领域专家何积丰参观了世博会后指出:“世博园是中国最大的物联网,可以让老百姓进一步了解互联网。”此论从一种崭新的角度评价了世博会,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观众从刷票进入世博园起,已开始了一场物联网的体验之旅,也可以说是身不由己地走进了物联网。现在使用的电子门票,正是物联网技术的初步应用。世博电子门票本身的设计定位,使观众进入了园区后,就通过电脑向园区总部报告:观众是从哪里进园区,现在哪个场馆人多,哪个场馆人少。园区虽大,人数虽多,几十万观众的动态却一目了然。世博园区的管理者可以随时发出信息,调节观众进入场馆的人数,使各个场馆的人流相对均衡一点。这是物联网的最简单运用。
在世博园区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已遍布在各个环节,屡见不鲜。比如,世博會里的节能车都有一颗“计算机心”。通过这颗“心脏”,车辆的运行状况、方位等综合信息,都能及时传输到服务后台,有利于车辆的调度。除门票和节能车外,世博会里的许多场馆也运用了物联网技术。许多场馆都已智能化,可以预先收集太阳能,把能量储存起来,依靠物联网操控,调节能量的释放时间和强度。物联网与世博会的主题是完全吻合的。物联网在城市里的运用,将使我们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世博园是中国最大的物联网,世博园是物联网奇妙作用广泛而生动的展示。对每一个参观者来说,进入世博园区,都是近距离地接触了物联网。在这个人流滚滚的大课堂里,游客们身临其境地上了一堂物联网的科普教育课。这对于今后中国物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其影响是无可估量的。
M2M通信:物联网普及,实现NetWOrk Evety-thing
随着各种通信手段和技术的发展,网络正在由互联IT设备向使所有机器设备都具备连网和通信能力方向发展,实现Network Everythlng,即所谓的M2M通信(物联网)。M2M业务为各种行业客户提供了一种集 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的整套解决方案。例如:在电力行业用于监测配电网运行参数,实现配电系统的监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的现代化管理维护;在石油行业主要用于采集油井工作情况信息,远程对油井设备进行遥调遥控,及时准确了解油井设备工作情况。在交通行业用于采集车载信息终端采集车辆信息(如车辆位置、行驶速度、行驶方向等),远程管理控制车辆。
M2M从北美开始在全球正式商用仅五、六年时间,已表现出爆炸性增长。截至2008年底,全球M2M市场规模已突破500亿美元,且其所激发的巨大行业市场为运营商、通信设备厂商、IT厂商所觊觎。2008年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天津达沃斯论坛上对M2M的展望,让业内开始关注国内的M2M市场,以及中国运营商对M2M的发展规划;其实,国内运营商早已开始布局M2M。
中国移动从2007年前后就开始开展M2M业务的部署,并将其全网的M2M运营中心建在了重庆,目前已将M2M服务纳入到了其TD-SCDMA发展规划中,成立了M2M测试中心,推出了终端认证标准及神州车管家、电梯监控、基站监控、危险源监控等系列产品。而早在运营商涉足这一领域之前,受需求驱动,一些对信息化需求程度高的行业,如电力、物流、交通等行业就已经开始了自身行业的M2M网络建设,尤其是在交通领域,随着交通发展对信息化管理的迫切要求,全球定位系统(GPS)在交通、物流、航海管理上得到了逐步的应用,而且这些行业对车辆、船舶等移动性终端的监测、定位、导航等管理需求迫切,加快了基于卫星定位的导航业务的发展,整体行业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
但是在这种模式下系统的特点是功能比较单一,以导航为主,不具备预警功能和实时跟踪功能,车载终端和监控管理终端之间在线信息交换量小,而且建设平台均基于单独的企业内部或个人,相对封闭,各系统未实现互联互通,网络覆盖面窄,应用规模有限。
除导航业务外,在宽带网络的支持下,M2M业务将深入各个行业的核心信息化建设,成为电信运营商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关键业务,并有力的推动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提升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践行两化融合的发展。
青岛物联网5年规划出炉
你在回家的路上,和家里的冰箱展开对话,它告诉你储存了什么食物,并联系上超市的货架,向你推荐菜谱……这样的画面不是科幻电影,有可能很快就会实现。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在青岛市获得“无线城市”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之后,《青岛市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 1 201 5年)》近日出台,未来5年,物联网建设将从制造业转向民生领域。
根据该方案,“十二五”期间,青岛将重点在五大物联网关键技术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打造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和物联网终端产品制造基地。根据方案规划的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青岛将重点在RFID及应用技术、WSN及新型传感器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技术等五大物联网关键技术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持续增强青岛物联网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点、线、面”多层次的应用格局,努力打造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和物联网终端产品制造基地。青岛市围绕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从编制发展规划、建设支撑机构、完善推进机制、专项资金扶持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物联网发展。建立物联网联席会议制度,是继成立市物联网协会后,我市在物联网推进机制方面的又一重要举措。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青岛市已经建立了政府、中介组织和企业三个层面相互协调、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整合各类资源,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推进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物联网技术很先进,但重在应用。”青岛市经信委主任项阳青说,青岛发展物联网要以应用为先导,建设一批示范区和产业基地。在“十二五”期间,青岛将建设和发展应用示范区、产业聚集区、终端产品制造基地、特色产业示范园等4类园区和基地;开展RFID及应用技术、WSN及新型传感器技术等5项技术攻关。此外还将国内外物联网研发和制造机构在青岛聚集,壮大青岛市的物联网产业链条。据项阳青介紹,到2015年底,青岛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4000亿元,物联网产业产值达到330亿元。
2011年以来,青岛市各界对青岛物联网发展反响强烈,许多企业纷纷准备加大物联网应用和研发方面投入和技术、人才的贮备,以抢占发展先机,提高竞争能力。
由于率先掌握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占据了空调业发展的制高点,海尔成功推出的全球首台无氟变频物联网空调,不仅将空调行业的发展引领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也将为海尔在新一轮产业洗牌中占尽先机。海信也将积极介入以物联网内容服务运营领域,通过与国内外领先的内容制作商、网络服务运营商合作,建设数字家庭网络运营平台(网站),打造“TV+Internet”的产品功能和“终端设备+服务运营”的商业模式。
物联网时代即将全面到来,对此,我们无限憧憬,拭目以待。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表示中国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发展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中国今后一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各级政府部门将会大力扶持物联网产业发展,一系列对物联网产业利好的政策措施也陆续出台。
2009年如果看做是中国物联网元年,2010年世博会是物联网技术初露锋芒之年,那么2011年将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最关键的一年,各级政府的政策出台、各高校院所的技术研发、标准化进展以及重大专项的设立都将对未来几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走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等十大领域重点部署。预计到2015年物联网的产业规模将达7500亿元。
“物”为何物
物聯网是什么?先看看全球物联网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西雅图,居民通过智慧电力系统即时调整能源的使用,降低电网15%的压力,能源消费降低10%;在中国,上海世博园内的门票、监控系统就运用了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英文名称叫“The Intemet ofthlrl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关于“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中国也是研究物联网的最早国家之一,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物联网”就已经提出,但当时没有叫做“物联网”,而是叫做传感网。“物联网”的最直接的概念就是利用产品电子代码,还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通过网络来实现物品的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实现点对点的互联互通。“物联网”,对大多数行外人士而言是个陌生的名词,无锡新区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中心专家马晓东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一杯牛奶摆在面前,眼睛看到的是杯子,鼻子闻到的是奶香味,嘴巴尝到的是甜味,用手摸一下有温度……感官的感知综合在一起时人便得出了这一杯牛奶的判断。假如把牛奶的感知信息传上互联网,使得人通过网络随时了解牛奶的情况,这就是“传感网”,又称“物联网”。
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经过近几年的市场及大环境的培育,物联网在随着技术的创新、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产业快速进步,已经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物联网有关技术、产品和应用全球市场价值将会由2008年的20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15亿美元。应该说,物联网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市场潜力也很巨大但是这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它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媒体乃至公众共同努力。同时,有专家预测,物联网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浪潮,也有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物联网将会得到大幅度的应用,而且会带来上万亿规模的科技市场。
有权威机构预计,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物联网被称作全球下一个万亿元级规模的新兴产业之一,其产值较互联网会大出30倍。正因如此,物联网将担起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物联网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也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然而,物联网的魔力远不止此。物联网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热点,它更是信息化时代最终的发展方向,它是人类从信息化、自动化迈向智能化的必然之路。像工业革命一样,物联网的兴起,将催生世界产业格局的重大变革。可以说,谁掌
握了物联网技术,谁将占领全球产业的制高点。
物联网的中国化发展
发达国家对于物联网非常重视,据资料显示,美国奥巴马政府对更新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提出了更具高新技术含量的信息化新方案,欧盟发布了下一代全欧移动宽带长期演进与超越以及ICT研发与创新战略,日本政府紧急出台了数字日本创新项目ICT鸠山计划行动大纲。同时,澳大利亚、新加坡、法国、德国等其他发达国家也加快部署了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步伐,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受到信息化的深刻影响。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在未来的3—5年之内,更具智能性的信息基础设施逐步与传统的基础设施融合,更加智能化的网络也将会逐步得到普及。
美国的“智慧地球”与欧盟“eEurope”和“i2010”、日本“U-Japan”、韩国“U-Korea”等计划,核心都是基于传感的物联网络和云计算,通过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上大量设立传感器,捕捉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然后通过传感网,进入互联网,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发出智慧指令,再反馈到基础设施和制造环节,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在中国,同样的计划也已经展开。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工作组副秘书长邢涛透露,在无线传感领域的研究,中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2004年开始在军民两个领域展开标准化研究工作,200c年以来开始积极推进产业化。自此,物联网产业化迅速升温。三大运营 商、广电、国家电网乃至产业链多家企业,及上海、无锡、苏州、嘉兴、重庆等地纷纷出台各自的规划或战略,甚至以物联网为概念的上市公司股票也在资本市场上一路高涨。
物联网虽然是一个新概念,但它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传统IT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集成。在国外已发展数十年的传感器等领域,中国近乎空白,因此,物联网热潮甚至放大了中国传统IT业与国际领先厂商的差距。据CSIP的内部报告,中国的信息产业目前非常缺乏核心专利。半导体专利国外企业占85%,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仪器和器材专利国外企业占70%,无线电传输国外企业所占比例高达93%,移动通信和传输设备国外企业也占到了91%和89%。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呢?国内启动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又走到了哪一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闻库表示,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我国作为全球互联网大国,未来将围绕物联网产业链,在政策市场、技术标准、商业应用等方面重点突破,打造全球产业高地。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比例将达到30比1。而在政策、行业发展、以及用户需求方面也进一步加大了物联网过去由虚拟的概念逐步进入一个“落地”的阶段。目前已拥有完整产业链。这将彻底改变中国在前两次信息革命浪潮中落后的局面。
从国内对于物联网的发展态势来看,物联网市场潜力巨大,物联网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将带动微电子技术、传感元器件、自动控制、机器智能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庞大的产业集群效应。中国物联网产业在公众业务领域以及平安家居、电力安全、公共安全、健康监测、智能交通、重要区域防入侵、环保等诸多行业的市场规模均超过百亿甚至千亿,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
物联网具有广阔的行业应用需求,但各行业发展并不均衡,整体来看,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技术、标准、产品以及市场并不成熟。细分市场方面,交通、安防、物流、零售、电力、金融、环保、医疗等将成为物联网行业应用的重点领域,但由于不同行业在物联网政策倾向、技术与市场成熟度、市场需求等方面差别较大,物联网的细分市场发展差距很大。
同时,我们不得不认识到,纵观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喜忧参半。物联网行业应用需求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政府各部门对发展物联网产业态度积极,这是产业发展的“喜”。“忧”的一面主要表现在物联网产业发展初期阶段,存在诸多产业发展约束因素。研究发现,中国物联网产业依然面临标准化体系的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突破、积极的可行性政策出台、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积极协调与互动等瓶颈。“目前,物联网的基础工业还不在中国,发展越快,最后越容易给外国人准备一个大市场。”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处处长刘杰说,虽然目前国内已经做了很多应用,但其中的芯片、传感器等基础硬件基本上都是进口国外厂商产品,真正自己核心知识产权的东西并不多,做集成的多,原创的少。虽然现在各地都想发展物联网,但大多还是跟在别人身后,做一些附加值不高的系统集成和简单应用,看上去投了大量的钱,但大多是系统集成企业赚到,产业布局却并没有获益。
世博会:物联网的“华丽”应用
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每位游客都在不经意间与物联网亲密接触,令人充满好奇与惊喜。嵌入射频识别芯片的世博门票、园区周围遍布各种传感器的电子围栏、通过无线传感网络把运行状态实时传递给监控中心的公交车、让世博园的电力使用更加节能高效的智能电网等等,物联网与世博如形相随,不仅大大促进了物联网的产业化进程,而且烘托出本届世博会“城市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引领更多的人们探索未来城市和人类生活的方向。
物联网未了,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到今天的“智慧地球”战略,物联网正一步步地走近我们的生活,世博会物联网的运用是如此真切而生动,将魔幻般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物联网在上海世博园里的应用研究和推广,不仅仅让上海世博会更精彩,也让高科技在上海世博园里发挥着巨大作用,物联网时代将带来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变革,渗透到每个行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改变产业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这正是上海世博会所要达到的目标,更是上海世博会要带给人们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世博有精彩的出现,也有科技的展示,上海世博会物联网的应用更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中科院院士、物联网领域专家何积丰参观了世博会后指出:“世博园是中国最大的物联网,可以让老百姓进一步了解互联网。”此论从一种崭新的角度评价了世博会,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观众从刷票进入世博园起,已开始了一场物联网的体验之旅,也可以说是身不由己地走进了物联网。现在使用的电子门票,正是物联网技术的初步应用。世博电子门票本身的设计定位,使观众进入了园区后,就通过电脑向园区总部报告:观众是从哪里进园区,现在哪个场馆人多,哪个场馆人少。园区虽大,人数虽多,几十万观众的动态却一目了然。世博园区的管理者可以随时发出信息,调节观众进入场馆的人数,使各个场馆的人流相对均衡一点。这是物联网的最简单运用。
在世博园区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已遍布在各个环节,屡见不鲜。比如,世博會里的节能车都有一颗“计算机心”。通过这颗“心脏”,车辆的运行状况、方位等综合信息,都能及时传输到服务后台,有利于车辆的调度。除门票和节能车外,世博会里的许多场馆也运用了物联网技术。许多场馆都已智能化,可以预先收集太阳能,把能量储存起来,依靠物联网操控,调节能量的释放时间和强度。物联网与世博会的主题是完全吻合的。物联网在城市里的运用,将使我们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世博园是中国最大的物联网,世博园是物联网奇妙作用广泛而生动的展示。对每一个参观者来说,进入世博园区,都是近距离地接触了物联网。在这个人流滚滚的大课堂里,游客们身临其境地上了一堂物联网的科普教育课。这对于今后中国物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其影响是无可估量的。
M2M通信:物联网普及,实现NetWOrk Evety-thing
随着各种通信手段和技术的发展,网络正在由互联IT设备向使所有机器设备都具备连网和通信能力方向发展,实现Network Everythlng,即所谓的M2M通信(物联网)。M2M业务为各种行业客户提供了一种集 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的整套解决方案。例如:在电力行业用于监测配电网运行参数,实现配电系统的监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的现代化管理维护;在石油行业主要用于采集油井工作情况信息,远程对油井设备进行遥调遥控,及时准确了解油井设备工作情况。在交通行业用于采集车载信息终端采集车辆信息(如车辆位置、行驶速度、行驶方向等),远程管理控制车辆。
M2M从北美开始在全球正式商用仅五、六年时间,已表现出爆炸性增长。截至2008年底,全球M2M市场规模已突破500亿美元,且其所激发的巨大行业市场为运营商、通信设备厂商、IT厂商所觊觎。2008年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天津达沃斯论坛上对M2M的展望,让业内开始关注国内的M2M市场,以及中国运营商对M2M的发展规划;其实,国内运营商早已开始布局M2M。
中国移动从2007年前后就开始开展M2M业务的部署,并将其全网的M2M运营中心建在了重庆,目前已将M2M服务纳入到了其TD-SCDMA发展规划中,成立了M2M测试中心,推出了终端认证标准及神州车管家、电梯监控、基站监控、危险源监控等系列产品。而早在运营商涉足这一领域之前,受需求驱动,一些对信息化需求程度高的行业,如电力、物流、交通等行业就已经开始了自身行业的M2M网络建设,尤其是在交通领域,随着交通发展对信息化管理的迫切要求,全球定位系统(GPS)在交通、物流、航海管理上得到了逐步的应用,而且这些行业对车辆、船舶等移动性终端的监测、定位、导航等管理需求迫切,加快了基于卫星定位的导航业务的发展,整体行业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
但是在这种模式下系统的特点是功能比较单一,以导航为主,不具备预警功能和实时跟踪功能,车载终端和监控管理终端之间在线信息交换量小,而且建设平台均基于单独的企业内部或个人,相对封闭,各系统未实现互联互通,网络覆盖面窄,应用规模有限。
除导航业务外,在宽带网络的支持下,M2M业务将深入各个行业的核心信息化建设,成为电信运营商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关键业务,并有力的推动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提升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践行两化融合的发展。
青岛物联网5年规划出炉
你在回家的路上,和家里的冰箱展开对话,它告诉你储存了什么食物,并联系上超市的货架,向你推荐菜谱……这样的画面不是科幻电影,有可能很快就会实现。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在青岛市获得“无线城市”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之后,《青岛市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 1 201 5年)》近日出台,未来5年,物联网建设将从制造业转向民生领域。
根据该方案,“十二五”期间,青岛将重点在五大物联网关键技术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打造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和物联网终端产品制造基地。根据方案规划的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青岛将重点在RFID及应用技术、WSN及新型传感器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技术等五大物联网关键技术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持续增强青岛物联网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点、线、面”多层次的应用格局,努力打造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和物联网终端产品制造基地。青岛市围绕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从编制发展规划、建设支撑机构、完善推进机制、专项资金扶持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物联网发展。建立物联网联席会议制度,是继成立市物联网协会后,我市在物联网推进机制方面的又一重要举措。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青岛市已经建立了政府、中介组织和企业三个层面相互协调、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整合各类资源,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推进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物联网技术很先进,但重在应用。”青岛市经信委主任项阳青说,青岛发展物联网要以应用为先导,建设一批示范区和产业基地。在“十二五”期间,青岛将建设和发展应用示范区、产业聚集区、终端产品制造基地、特色产业示范园等4类园区和基地;开展RFID及应用技术、WSN及新型传感器技术等5项技术攻关。此外还将国内外物联网研发和制造机构在青岛聚集,壮大青岛市的物联网产业链条。据项阳青介紹,到2015年底,青岛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4000亿元,物联网产业产值达到330亿元。
2011年以来,青岛市各界对青岛物联网发展反响强烈,许多企业纷纷准备加大物联网应用和研发方面投入和技术、人才的贮备,以抢占发展先机,提高竞争能力。
由于率先掌握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占据了空调业发展的制高点,海尔成功推出的全球首台无氟变频物联网空调,不仅将空调行业的发展引领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也将为海尔在新一轮产业洗牌中占尽先机。海信也将积极介入以物联网内容服务运营领域,通过与国内外领先的内容制作商、网络服务运营商合作,建设数字家庭网络运营平台(网站),打造“TV+Internet”的产品功能和“终端设备+服务运营”的商业模式。
物联网时代即将全面到来,对此,我们无限憧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