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偶然的一个机会,使我调整了以往的教学方法。那是一个自习课,我从一个教室经过,听到有人在有板有眼地讲课。一问才知,数学老师因病不能到校,由班上数学尖子们轮流补课。当时,我正苦于在大量的专题复习中疲奔,突然眼前一亮,何不让学生走上讲台?为师者皆有体会,在讲台上讲过的话不易忘记,且讲授过程是对自己已有认识结构的补充、完善或重新构建过程。鉴于此,更是为了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近几年我在政治教学中做了让学生走上讲台的尝试。实践证明,这种做法益处多多。
一、有利于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大力提倡教学改革的今天显然不合时宜,更不能适应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课堂教学中,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连思维活动都受控制,一切以老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了一句空话。而由学生自己上课,既消除了教者与听者之间的心理障碍,便于双方多向交流,又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教学双方都是学生,就自然多了一份亲近和默契,双方无拘无束,密切配合,都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体。
二、有利于塑造学生的非凡气质
当一个学生走上讲台,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举手投足能否落落大方,语言节奏能否抑扬顿挫。对学生来说,这种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次极好的训练。每当我们这项活动开始后,学生本身的各种素质都会有明显提高。比如,有个学生上台讲课三次,第一次上台后,频繁地抓耳挠腮,我及时给予纠正。第二次上台后,两只手不知放于何处便又开始了手舞足蹈。第三次上台,这些毛病统统改掉,加之熟练的知识,博得了满堂喝彩。大部分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既提高了知识驾驭能力,又修炼了自己的不凡气质。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现代的中学生,独立自主意识较强,又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上课”竞争。在高三二轮专题复习中,我把要进行的专题展现给他们,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课题,先举行“说课”竞争,即让参与者叙述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方法等,然后由组内评议,推荐出执教者,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钻研品质
执教者为了上好课,势必作一番精心的准备,如广泛搜集材料、深入钻研教材、多方听取意见、选择教学方法等。他们会通过自己刻苦钻研,自觉吃透教材,甚至不放过一些细枝末节。上课前和上课时,教学双方都会通力合作,备好课,上好课,听好课,也使双方对教学内容高度重视,深入研究。这种善于钻研的学风,对学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质疑精神
受年龄、心理因素和环境制约,高中课堂气氛一般不易“活”起来。由学生自己上课,这一新颖的形式会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给听者许多新鲜感,这种新鲜感会使听者较长时间保持有意注意。他们会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判断,一旦发现问题便立即作出反应,不象原来对老师那么迷信,他们会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大胆质疑问难。虽然这样常常会使教者措手不及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但整堂课却会气氛热烈、高潮迭起。这时,作为“总裁判”的老师再释疑,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我常常在课堂上见到教学双方各执己见、唇枪舌剑而引发全班热烈讨论的场面,都曾在课堂上进行过激烈的探讨,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精神。
六、有利于指导教师以后的教学
由于学生听课很多,通过比较鉴别,他们已经能够对一堂课乃至一种教法的优劣做出粗浅的判断。在他们执教时,便会有意无意地借鉴和模仿那些他们自认为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或者按照自己理想的模式和方法组织教学。这些会给我们教师很大启发,从中我们不但了解到学生对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标准,而且还可以借鉴和吸收学生在执教时一些先进的、有益的东西,从而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
当然,让学生走上讲台,并非教师自己就轻松了,只做个听众而已。教师要还需关注以下问题:
首先,教师一定要全过程参与,从课题的选定、备课、资料的提供、教法指导、课堂听课、课后评议、教学建议等,都要一一过问,全面指导,否则,撒手不管,教者准备不足、听者不感兴趣、课堂上乱七八糟,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严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降低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其次,学生上讲台活动的内容可以各式各样。如学生可以提出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也可以说教材的结构和知识体系,说教材的难点、疑点,说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也可以说说最近的世界风云变幻等。再如板书让学生上台写,作业让学生上台评等。
第三,要注意处理好“台上”和“台下”的关系,不能出现在台上的学生得到锻炼,台下学生受“冷遇”的局面,同时还应照顾到大多数,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得到锻炼,使整体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
第四,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生活动后,教师要亲自上课。一是为学生树立榜样,二是让课堂永远保持一种新鲜感。
总之,让学生走上讲台,改变一下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我想我们的政治教学会走进一片新天地,成绩也会大大提高。
一、有利于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大力提倡教学改革的今天显然不合时宜,更不能适应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课堂教学中,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连思维活动都受控制,一切以老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了一句空话。而由学生自己上课,既消除了教者与听者之间的心理障碍,便于双方多向交流,又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教学双方都是学生,就自然多了一份亲近和默契,双方无拘无束,密切配合,都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体。
二、有利于塑造学生的非凡气质
当一个学生走上讲台,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举手投足能否落落大方,语言节奏能否抑扬顿挫。对学生来说,这种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次极好的训练。每当我们这项活动开始后,学生本身的各种素质都会有明显提高。比如,有个学生上台讲课三次,第一次上台后,频繁地抓耳挠腮,我及时给予纠正。第二次上台后,两只手不知放于何处便又开始了手舞足蹈。第三次上台,这些毛病统统改掉,加之熟练的知识,博得了满堂喝彩。大部分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既提高了知识驾驭能力,又修炼了自己的不凡气质。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现代的中学生,独立自主意识较强,又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上课”竞争。在高三二轮专题复习中,我把要进行的专题展现给他们,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课题,先举行“说课”竞争,即让参与者叙述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方法等,然后由组内评议,推荐出执教者,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钻研品质
执教者为了上好课,势必作一番精心的准备,如广泛搜集材料、深入钻研教材、多方听取意见、选择教学方法等。他们会通过自己刻苦钻研,自觉吃透教材,甚至不放过一些细枝末节。上课前和上课时,教学双方都会通力合作,备好课,上好课,听好课,也使双方对教学内容高度重视,深入研究。这种善于钻研的学风,对学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质疑精神
受年龄、心理因素和环境制约,高中课堂气氛一般不易“活”起来。由学生自己上课,这一新颖的形式会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给听者许多新鲜感,这种新鲜感会使听者较长时间保持有意注意。他们会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判断,一旦发现问题便立即作出反应,不象原来对老师那么迷信,他们会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大胆质疑问难。虽然这样常常会使教者措手不及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但整堂课却会气氛热烈、高潮迭起。这时,作为“总裁判”的老师再释疑,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我常常在课堂上见到教学双方各执己见、唇枪舌剑而引发全班热烈讨论的场面,都曾在课堂上进行过激烈的探讨,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精神。
六、有利于指导教师以后的教学
由于学生听课很多,通过比较鉴别,他们已经能够对一堂课乃至一种教法的优劣做出粗浅的判断。在他们执教时,便会有意无意地借鉴和模仿那些他们自认为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或者按照自己理想的模式和方法组织教学。这些会给我们教师很大启发,从中我们不但了解到学生对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标准,而且还可以借鉴和吸收学生在执教时一些先进的、有益的东西,从而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
当然,让学生走上讲台,并非教师自己就轻松了,只做个听众而已。教师要还需关注以下问题:
首先,教师一定要全过程参与,从课题的选定、备课、资料的提供、教法指导、课堂听课、课后评议、教学建议等,都要一一过问,全面指导,否则,撒手不管,教者准备不足、听者不感兴趣、课堂上乱七八糟,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严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降低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其次,学生上讲台活动的内容可以各式各样。如学生可以提出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也可以说教材的结构和知识体系,说教材的难点、疑点,说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也可以说说最近的世界风云变幻等。再如板书让学生上台写,作业让学生上台评等。
第三,要注意处理好“台上”和“台下”的关系,不能出现在台上的学生得到锻炼,台下学生受“冷遇”的局面,同时还应照顾到大多数,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得到锻炼,使整体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
第四,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生活动后,教师要亲自上课。一是为学生树立榜样,二是让课堂永远保持一种新鲜感。
总之,让学生走上讲台,改变一下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我想我们的政治教学会走进一片新天地,成绩也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