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具有独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内涵的学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体验文本的情感内涵,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使学生因“情动而辞发”,以此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优化课堂效果,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精妙之处深入推敲,潜心体悟,建立一个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动感地带,使语言与情感共生,文心与人心交融,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经历情感的洗礼和积淀。
一、创设意境,激活情感体验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成功的语文教学应首先把学生调入作品营造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循情而读文”,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引起震撼。在阅读教学中,借助音乐、再现画面、设计话题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走进作者心灵,带着感情去学习课文是常用而且有效地教学方法。例如《月光曲》一课教学伊始,先用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画像和他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随后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并随乐声简单介绍贝多芬,创设浓郁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情境,引出课题。在教学《燕子》一课时,采取设计导语,激趣导入的方法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大自然的景物是多么迷人,有数不尽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我们送走了寒风刺骨,白雪皑皑的冬天,又一次迎来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阅读中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自然的美丽风光,让学生学会品词析句,圈画重点词句,使语言美、情境美、心灵美融为一体。
二、披文入情,深入情感体验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情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披文入情,品味语言,感悟形象,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角色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在作者情感的感染下,为之动情,以达到感情共鸣。如教学《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时,我先提出统领全文的问题:“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而后,让学生细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好批注。在小组间巡视时,提醒学生注意抓住重点语句来深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爱慕之情。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重点句子:“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讲自己的感受,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体会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歉疚之情,我插入了收集到的一段资料: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学生的感受就会更加深刻。最后我引用一句话“子欲孝而亲不待”作总结,升华情感。
三、拓展文本,升华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课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解读课文,让学生领悟到作者的情感,不是阅读教学的最后目的,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文本,让学生目视文字,进而头脑中产生画面,借助自己的经历、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构建新的感悟,新的体验。我在教学《燕子专列》一课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个人对文本的真实感受。如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生说:“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专列”的意思,就是专门护送人或物品的列车,燕子专列是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专门护送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B生说:“我知道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她在雪地里冻了一整天,一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红了,手冻僵了,但她一点儿也不在乎,她真勇敢。”
……
总之,阅读一篇课文,只有“入乎其内”,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投入情感的阅读,才能感受到文中语言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实实在在地去读,真真切切地去感悟,通过扎实有效的情感阅读体验,积累语言,熏陶思想,习得方法。
(作者单位:甘肃省合水县三里店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精妙之处深入推敲,潜心体悟,建立一个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动感地带,使语言与情感共生,文心与人心交融,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经历情感的洗礼和积淀。
一、创设意境,激活情感体验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成功的语文教学应首先把学生调入作品营造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循情而读文”,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引起震撼。在阅读教学中,借助音乐、再现画面、设计话题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走进作者心灵,带着感情去学习课文是常用而且有效地教学方法。例如《月光曲》一课教学伊始,先用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画像和他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随后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并随乐声简单介绍贝多芬,创设浓郁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情境,引出课题。在教学《燕子》一课时,采取设计导语,激趣导入的方法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大自然的景物是多么迷人,有数不尽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我们送走了寒风刺骨,白雪皑皑的冬天,又一次迎来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阅读中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自然的美丽风光,让学生学会品词析句,圈画重点词句,使语言美、情境美、心灵美融为一体。
二、披文入情,深入情感体验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情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披文入情,品味语言,感悟形象,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角色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在作者情感的感染下,为之动情,以达到感情共鸣。如教学《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时,我先提出统领全文的问题:“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而后,让学生细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好批注。在小组间巡视时,提醒学生注意抓住重点语句来深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爱慕之情。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重点句子:“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讲自己的感受,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体会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歉疚之情,我插入了收集到的一段资料: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学生的感受就会更加深刻。最后我引用一句话“子欲孝而亲不待”作总结,升华情感。
三、拓展文本,升华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课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解读课文,让学生领悟到作者的情感,不是阅读教学的最后目的,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文本,让学生目视文字,进而头脑中产生画面,借助自己的经历、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构建新的感悟,新的体验。我在教学《燕子专列》一课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个人对文本的真实感受。如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生说:“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专列”的意思,就是专门护送人或物品的列车,燕子专列是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专门护送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B生说:“我知道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她在雪地里冻了一整天,一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红了,手冻僵了,但她一点儿也不在乎,她真勇敢。”
……
总之,阅读一篇课文,只有“入乎其内”,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投入情感的阅读,才能感受到文中语言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实实在在地去读,真真切切地去感悟,通过扎实有效的情感阅读体验,积累语言,熏陶思想,习得方法。
(作者单位:甘肃省合水县三里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