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晓玲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营养强化剂及特种营养食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以农产品或药食两用植物为原料提取天然色素、天然抗氧化等功能因子的深加工技术、生物学机理及应用,擅长天然色素和天然植物功能性配料的实用性生产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以及相关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今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主要对1994年国标的使用规定和历年卫生部批准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情况进行了汇总、梳理,根据确定的营养强化剂的原则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原有内容进行了分析,确保和现行的法律法规标准协调致。新标准有两个亮点:一是引入风险评估的原则:二是在这个标准里将化学物的来源名单列出,避免过去查找所有的公告标准来确认。
本刊记者就新规实施后,营养强化剂的应用前景以及面对的问题,采访了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营养强化剂及特种营养食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吕晓玲女士。
记者:什么是营养强化剂?目前有多少种营养强化剂?它的作用是什么?
吕晓玲: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中明确给出了营养强化剂的定义:营养强化剂是指为了增强营养成分(价值)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营养素和其他营养成分。简单来说,营养强化剂就是食物本身存在的营养成分。
《标准》中规定了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营养强化剂有37种营养素,这些营养强化剂主要包括维生素类、矿物质类、氨基酸类、脂肪酸类、蛋白肽类、叶黄素和低聚果糖。此外,还包括些允许用于(或仅允许用于部分)特殊膳食用食品的营养强化剂或其他营养成分共29种化合物来源。
《标准》中也强调了营养强化的主要目的有:①弥补食品在正常加工、储存时造成的营养素损失。②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有相当规模的人群出现某些营养素摄入水平低或缺乏,通过强化可以改善其摄入水平低或缺乏导致的健康影响。③某些人群由于饮食习惯和(或)其他原因可能出现某些营养素摄入水平低或缺乏,通过强化可以改善其摄入水平低或缺乏导致的健康影响。④补充和调整特殊膳食用食品中营养素和(或)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
因此,营养强化剂的作用,主要是有针对性地补充某些食品中某些营养素的缺乏或不足,调整营养素平衡,达到均衡营养,提高健康水平。此外,营养强化剂还可以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和改善其保藏性能。
记者:新标准的实行对营养强化剂的研发、应用有何影响?
吕晓玲:新标准规定了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营养强化剂的营养素种类及其化合物来源。可以发现,我国允许使用的营养素的种类和化合物来源并不是很多,加强对新型营养强化剂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丰富和提高我国营养强化剂的种类和品质,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进一步研究营养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而可以开发新型的营养素作为营养强化剂;加强已允许使用的营养素的新化合物来源的研究,开发更安全、稳定,高效和经济的新品种:研究营养强化剂生产和应用新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营养强化剂的稳定性和应用效果。
新标准中还增加了营养强化剂的范围,即除了营养素以外,还包括其他营养成分,这就为营养强化剂新品种的开发拓展了很大的空问。
记者:如何在产品宣传中体现营养强化剂的真实功效?
吕晓玲: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在附录D规定了能量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标准用语,可用于营养强化剂的功能声称,宣传营养强化剂的功效,但是不能夸大宣传其作用而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一些调查表明,消费者营养知识的缺乏,会严重影响人们对营养强化食品的消费选择。由于营养强化剂属于食物中的营养素,而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属于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因此营养强化剂的宣传可以借助居民膳食指南、膳食营养及营养学的科普宣传来增加大众对营养强化剂使用效果的关注。通过广泛的营养教育宣传,提高国民的营养知识水平,掌握基本营养知识,正确选择营养强化食品,了解每日需要补充的营养素及其用量,提高消费者自身保健能力,以及通过合理营养来预防疾病和保障健康的能力。这样可以逐步提高人们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的营养强化食品的能力,调动消费者选择强化食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记者:营养标签的出现使得产品元素更透明,对于营养强化剂,怎样才能使得标签更大众化?
吕晓玲:国家《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规定了使用营养强化剂的预包装食品如何标示营养信息。即使用了营养强化剂的预包装食品,除按其标准中4.1项的规定必须醒目地标示能量、核心营养素的含量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外,在营养成分表中还应标示强化后食品中该营养素的含量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等等。
《标准》中还规定,既是营养强化剂又是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核黄素、碳酸钙等,若仅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可不在营养标签中标示。
通过阅读食品的营养成分表,可以让消费者了解所选择的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或营养强化剂在食品中的含量,同时了解其中含有的该营养素占日推荐标准参考值的百分比,为消费者选择食品或食用量提供参考依据。
记者:营养强化剂在中国市场中的发展前景?
吕晓玲: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仍属于世界上营养不良人数最多的国家。因此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营养缺乏状况和营养需要,以及为弥补食品在正常加工、储存时造成的营养素损失,在食品中选择性地加入一种或者多种微量营养素或其他营养物质进行食品的营养强化,这样不需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就可以增加人群对某些营养素的摄入量,从而达到纠正或预防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的目的。这就是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优点所在,既能覆盖较大范围的人群,又能在短时间内收效,而且花费不多,是经济、便捷的营养改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在我国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记者:如何使营养强化剂产品的应用更安全?
吕晓玲:《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对营养强化剂的使用有严格规定,最主要是营养强化剂的使用不应导致人群食用后营养素及其他营养成分摄入过量或不均衡,不应导致任何营养素及其他营养成分的代谢异常。这就要求食品生产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的规定,在允许使用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中按规定的添加量使用允许使用的营养素化合物来源,同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营养成分表标示并正确使用其功能声称,避免夸大食品中某一营养成分的含量或作用。
对于《标准》中允许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尚未制订国家标准的,应尽快列入国家标准制订计划,加快标准的制订和实施,以利于对产品质量控制及监督管理。杜绝违规使用营养添加剂或使用不合格强化剂,避免食品安全问题出现。
加强食品营养强化剂稳定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保证营养强化剂在食品中的稳定性;加强应用技术的研究,保证微量的营养强化剂能够均匀地分散在食品中,避免局部超量或不达标。
作为消费者,也应了解一般的膳食营养知识,学会了解食品标签内容的含义,正确选择和安全消费食品。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营养强化剂及特种营养食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以农产品或药食两用植物为原料提取天然色素、天然抗氧化等功能因子的深加工技术、生物学机理及应用,擅长天然色素和天然植物功能性配料的实用性生产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以及相关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今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主要对1994年国标的使用规定和历年卫生部批准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情况进行了汇总、梳理,根据确定的营养强化剂的原则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原有内容进行了分析,确保和现行的法律法规标准协调致。新标准有两个亮点:一是引入风险评估的原则:二是在这个标准里将化学物的来源名单列出,避免过去查找所有的公告标准来确认。
本刊记者就新规实施后,营养强化剂的应用前景以及面对的问题,采访了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营养强化剂及特种营养食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吕晓玲女士。
记者:什么是营养强化剂?目前有多少种营养强化剂?它的作用是什么?
吕晓玲: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中明确给出了营养强化剂的定义:营养强化剂是指为了增强营养成分(价值)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营养素和其他营养成分。简单来说,营养强化剂就是食物本身存在的营养成分。
《标准》中规定了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营养强化剂有37种营养素,这些营养强化剂主要包括维生素类、矿物质类、氨基酸类、脂肪酸类、蛋白肽类、叶黄素和低聚果糖。此外,还包括些允许用于(或仅允许用于部分)特殊膳食用食品的营养强化剂或其他营养成分共29种化合物来源。
《标准》中也强调了营养强化的主要目的有:①弥补食品在正常加工、储存时造成的营养素损失。②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有相当规模的人群出现某些营养素摄入水平低或缺乏,通过强化可以改善其摄入水平低或缺乏导致的健康影响。③某些人群由于饮食习惯和(或)其他原因可能出现某些营养素摄入水平低或缺乏,通过强化可以改善其摄入水平低或缺乏导致的健康影响。④补充和调整特殊膳食用食品中营养素和(或)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
因此,营养强化剂的作用,主要是有针对性地补充某些食品中某些营养素的缺乏或不足,调整营养素平衡,达到均衡营养,提高健康水平。此外,营养强化剂还可以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和改善其保藏性能。
记者:新标准的实行对营养强化剂的研发、应用有何影响?
吕晓玲:新标准规定了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营养强化剂的营养素种类及其化合物来源。可以发现,我国允许使用的营养素的种类和化合物来源并不是很多,加强对新型营养强化剂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丰富和提高我国营养强化剂的种类和品质,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进一步研究营养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而可以开发新型的营养素作为营养强化剂;加强已允许使用的营养素的新化合物来源的研究,开发更安全、稳定,高效和经济的新品种:研究营养强化剂生产和应用新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营养强化剂的稳定性和应用效果。
新标准中还增加了营养强化剂的范围,即除了营养素以外,还包括其他营养成分,这就为营养强化剂新品种的开发拓展了很大的空问。
记者:如何在产品宣传中体现营养强化剂的真实功效?
吕晓玲: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在附录D规定了能量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标准用语,可用于营养强化剂的功能声称,宣传营养强化剂的功效,但是不能夸大宣传其作用而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一些调查表明,消费者营养知识的缺乏,会严重影响人们对营养强化食品的消费选择。由于营养强化剂属于食物中的营养素,而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属于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因此营养强化剂的宣传可以借助居民膳食指南、膳食营养及营养学的科普宣传来增加大众对营养强化剂使用效果的关注。通过广泛的营养教育宣传,提高国民的营养知识水平,掌握基本营养知识,正确选择营养强化食品,了解每日需要补充的营养素及其用量,提高消费者自身保健能力,以及通过合理营养来预防疾病和保障健康的能力。这样可以逐步提高人们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的营养强化食品的能力,调动消费者选择强化食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记者:营养标签的出现使得产品元素更透明,对于营养强化剂,怎样才能使得标签更大众化?
吕晓玲:国家《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规定了使用营养强化剂的预包装食品如何标示营养信息。即使用了营养强化剂的预包装食品,除按其标准中4.1项的规定必须醒目地标示能量、核心营养素的含量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外,在营养成分表中还应标示强化后食品中该营养素的含量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等等。
《标准》中还规定,既是营养强化剂又是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核黄素、碳酸钙等,若仅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可不在营养标签中标示。
通过阅读食品的营养成分表,可以让消费者了解所选择的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或营养强化剂在食品中的含量,同时了解其中含有的该营养素占日推荐标准参考值的百分比,为消费者选择食品或食用量提供参考依据。
记者:营养强化剂在中国市场中的发展前景?
吕晓玲: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仍属于世界上营养不良人数最多的国家。因此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营养缺乏状况和营养需要,以及为弥补食品在正常加工、储存时造成的营养素损失,在食品中选择性地加入一种或者多种微量营养素或其他营养物质进行食品的营养强化,这样不需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就可以增加人群对某些营养素的摄入量,从而达到纠正或预防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的目的。这就是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优点所在,既能覆盖较大范围的人群,又能在短时间内收效,而且花费不多,是经济、便捷的营养改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在我国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记者:如何使营养强化剂产品的应用更安全?
吕晓玲:《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对营养强化剂的使用有严格规定,最主要是营养强化剂的使用不应导致人群食用后营养素及其他营养成分摄入过量或不均衡,不应导致任何营养素及其他营养成分的代谢异常。这就要求食品生产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的规定,在允许使用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中按规定的添加量使用允许使用的营养素化合物来源,同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营养成分表标示并正确使用其功能声称,避免夸大食品中某一营养成分的含量或作用。
对于《标准》中允许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尚未制订国家标准的,应尽快列入国家标准制订计划,加快标准的制订和实施,以利于对产品质量控制及监督管理。杜绝违规使用营养添加剂或使用不合格强化剂,避免食品安全问题出现。
加强食品营养强化剂稳定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保证营养强化剂在食品中的稳定性;加强应用技术的研究,保证微量的营养强化剂能够均匀地分散在食品中,避免局部超量或不达标。
作为消费者,也应了解一般的膳食营养知识,学会了解食品标签内容的含义,正确选择和安全消费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