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央歌剧院承办的全国第11届音乐作品(合唱与室内乐)评奖颁奖典礼暨获奖作品音乐会,11月27日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
音乐会开头是本届室内乐作品二等奖获得者张朝的第一弦乐四重奏《图腾》。弦乐渐起,一阵阵由远而近的拨弦,仿佛是一队锣鼓由远而近敲打过来,配合指板、琴板的敲击,各种击打的声音混成一片,音乐生动、形象,有场景;接下来弦歌吟诵,长弓哀鸣,声部交织一片,一派巫师作法的景色。作品围绕音乐表现的需要,在弦乐演奏法上下了许多功夫,音乐绘声绘色、有情有景、有特点,好听。
接下来是三等奖获得者石昱的单簧管与定音鼓《宠物日记》,鼓声低鸣,簧管长吟,上窜下行,一幅小动物运动的景色。节目单说明是探索“单簧管作为独奏复调乐器的性能”;弦乐四重奏《春望》(三等奖)由杜卉作曲,由杜甫同名诗引发出的感想,描绘的是河山残破之下文人的思绪,听来也是有情有景的;贾国平的长笛与钢琴《翔舞与无级之野》,发自庄子“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的想象,追求的是音乐的自由漫游与转换,音响空旷,长笛行云流水,写得吹得都很漂亮,听来真有些仙风道骨的味道;朱世瑞获二等奖的作品《轮回》用了4名乐手加两名歌手,歌词是爱尔兰诗人希尼的《安魂曲》,或吟或唱,是英汉相间,音乐起头很吸引人,很有些阴曹地府的气氛;唱到后面,两名歌手击镲走下台来,声像变化,缭绕空间,算是轮回的继续。
上半场最后一首曲目是一等奖获得者陈强斌弦乐重奏《飞歌》。作品为两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而作,感想源自黔东南苗族地区的民歌。中提琴缓缓奏出歌声引子,声部交织,笙歌起舞,鼓号长鸣,音乐是一派苗山节日气氛,抒情描景,山高水长,气势开阔,展开十分自由,结尾也很精彩。
下半场是合唱作品,第一首作品是宋名筑、周长征作曲,周长征作词的女声无伴奏合唱《香巴拉》(三等奖),女高音声部一声“香巴拉”,引出这首藏族风格的合唱,歌颂的是家乡的美丽,旋律写得优美,可惜演唱音准不太好;第二首女声无伴奏合唱《李有松》(二等奖)由徐坚强作曲,用的是一首浙江新民歌,唱的是刚解放,农民李有松“封建思想死脑筋,不让女儿嫁老公”的故事。原曲半说半唱,诙谐有趣;改编以后合唱手段用得好,保留了原曲的风趣,又充分发挥了合唱的功能。
下面的钢琴与合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三等奖)是苏轼作词的一首古曲,由徐孟东改编发展为合唱,钢琴响、合唱起,音乐有气势;随后的混声合唱《回家》(二等奖)由曹鹏举作词、晓耕作曲,音调素材取自彝族民间音乐,表现的是彝族过年的欢喜。合唱声起,是男声低中音区声部的一个和弦的叠置,吆喝之中采用一个固定的节奏音型,贯穿了下去,其他声部依次进入,音乐越来越闹热,鼓声响起,过年进入高潮。遗憾的是大鼓音量过于突出。
音乐会压轴曲目是杨笑影作词、杨新民作曲的混声合唱《神奇的面具》(三等奖)。合唱响起,声部齐发、回声缭绕;男声歌词出来,是四川方言,唱的是“你从哪里走来,又向何处走去”,唱的是巴蜀古文明三星堆。音乐有展开,有对比,有意境,写得通畅、干净,遗憾的是中段开始拍手进入慢点,音乐稍微有点“散气”。
本届合唱作品一等奖空缺,获奖作品有原创,有改编,技法有现代,有传统,或兼而有之,风格多样也很民族化;鉴于器乐写作的特点,室内乐获奖作品的创作观念更为多样化,技法探索更为丰富,音乐风格也更为多元。张朝的《图腾》和陈强斌的《飞歌》两首作品排名前列并非偶然,作曲家在弦乐音响、意境、情感、技法探索的本土化、民族化方面表现出色。朱世瑞的《轮回》与贾国平的《翔舞与无级之野》也是有个性有想法,听来有味道的作品;相对而言,石昱的《宠物日记》和杜卉的《春望》稚嫩一些,音乐缺乏提炼,缺乏个性与形象的鲜明。《宠物日记》的定音鼓敲得太响,与单簧管音响常常感觉是两张皮,恐怕写法上也有问题。合唱作品创作水平较为相近,不过相对而言,徐坚强的《李有松》、徐孟东的《回家》和杨新民的《神奇的面具》听来更为出色。
总的说来,有旋律的缘故,合唱作品听来更入耳;室内乐作品的确很多样化,但听起来有些“累人”。当然,不排除表演不太熟悉作品的因素。按国乐的分法室内乐算是“细乐”一类,但比赛的规则又是用西方乐器。如何把这些“西洋细乐”写得更简炼、更吸引人,恐怕是室内乐作曲家今后应当注意的事情。
音乐会开头是本届室内乐作品二等奖获得者张朝的第一弦乐四重奏《图腾》。弦乐渐起,一阵阵由远而近的拨弦,仿佛是一队锣鼓由远而近敲打过来,配合指板、琴板的敲击,各种击打的声音混成一片,音乐生动、形象,有场景;接下来弦歌吟诵,长弓哀鸣,声部交织一片,一派巫师作法的景色。作品围绕音乐表现的需要,在弦乐演奏法上下了许多功夫,音乐绘声绘色、有情有景、有特点,好听。
接下来是三等奖获得者石昱的单簧管与定音鼓《宠物日记》,鼓声低鸣,簧管长吟,上窜下行,一幅小动物运动的景色。节目单说明是探索“单簧管作为独奏复调乐器的性能”;弦乐四重奏《春望》(三等奖)由杜卉作曲,由杜甫同名诗引发出的感想,描绘的是河山残破之下文人的思绪,听来也是有情有景的;贾国平的长笛与钢琴《翔舞与无级之野》,发自庄子“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的想象,追求的是音乐的自由漫游与转换,音响空旷,长笛行云流水,写得吹得都很漂亮,听来真有些仙风道骨的味道;朱世瑞获二等奖的作品《轮回》用了4名乐手加两名歌手,歌词是爱尔兰诗人希尼的《安魂曲》,或吟或唱,是英汉相间,音乐起头很吸引人,很有些阴曹地府的气氛;唱到后面,两名歌手击镲走下台来,声像变化,缭绕空间,算是轮回的继续。
上半场最后一首曲目是一等奖获得者陈强斌弦乐重奏《飞歌》。作品为两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而作,感想源自黔东南苗族地区的民歌。中提琴缓缓奏出歌声引子,声部交织,笙歌起舞,鼓号长鸣,音乐是一派苗山节日气氛,抒情描景,山高水长,气势开阔,展开十分自由,结尾也很精彩。
下半场是合唱作品,第一首作品是宋名筑、周长征作曲,周长征作词的女声无伴奏合唱《香巴拉》(三等奖),女高音声部一声“香巴拉”,引出这首藏族风格的合唱,歌颂的是家乡的美丽,旋律写得优美,可惜演唱音准不太好;第二首女声无伴奏合唱《李有松》(二等奖)由徐坚强作曲,用的是一首浙江新民歌,唱的是刚解放,农民李有松“封建思想死脑筋,不让女儿嫁老公”的故事。原曲半说半唱,诙谐有趣;改编以后合唱手段用得好,保留了原曲的风趣,又充分发挥了合唱的功能。
下面的钢琴与合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三等奖)是苏轼作词的一首古曲,由徐孟东改编发展为合唱,钢琴响、合唱起,音乐有气势;随后的混声合唱《回家》(二等奖)由曹鹏举作词、晓耕作曲,音调素材取自彝族民间音乐,表现的是彝族过年的欢喜。合唱声起,是男声低中音区声部的一个和弦的叠置,吆喝之中采用一个固定的节奏音型,贯穿了下去,其他声部依次进入,音乐越来越闹热,鼓声响起,过年进入高潮。遗憾的是大鼓音量过于突出。
音乐会压轴曲目是杨笑影作词、杨新民作曲的混声合唱《神奇的面具》(三等奖)。合唱响起,声部齐发、回声缭绕;男声歌词出来,是四川方言,唱的是“你从哪里走来,又向何处走去”,唱的是巴蜀古文明三星堆。音乐有展开,有对比,有意境,写得通畅、干净,遗憾的是中段开始拍手进入慢点,音乐稍微有点“散气”。
本届合唱作品一等奖空缺,获奖作品有原创,有改编,技法有现代,有传统,或兼而有之,风格多样也很民族化;鉴于器乐写作的特点,室内乐获奖作品的创作观念更为多样化,技法探索更为丰富,音乐风格也更为多元。张朝的《图腾》和陈强斌的《飞歌》两首作品排名前列并非偶然,作曲家在弦乐音响、意境、情感、技法探索的本土化、民族化方面表现出色。朱世瑞的《轮回》与贾国平的《翔舞与无级之野》也是有个性有想法,听来有味道的作品;相对而言,石昱的《宠物日记》和杜卉的《春望》稚嫩一些,音乐缺乏提炼,缺乏个性与形象的鲜明。《宠物日记》的定音鼓敲得太响,与单簧管音响常常感觉是两张皮,恐怕写法上也有问题。合唱作品创作水平较为相近,不过相对而言,徐坚强的《李有松》、徐孟东的《回家》和杨新民的《神奇的面具》听来更为出色。
总的说来,有旋律的缘故,合唱作品听来更入耳;室内乐作品的确很多样化,但听起来有些“累人”。当然,不排除表演不太熟悉作品的因素。按国乐的分法室内乐算是“细乐”一类,但比赛的规则又是用西方乐器。如何把这些“西洋细乐”写得更简炼、更吸引人,恐怕是室内乐作曲家今后应当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