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清韵刻瓷器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景宇,男,1957年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中国当代著名武术家、书法家,现任河南省人大书画协会理事、郑州三怀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名誉院长、中华王氏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
  田景宇先生15岁跟随武术大师苑和平学习长拳门功夫,13岁拜刘殿荣(华士魁体)为师,擅长楷书、行书、行草、草书等,在书法界颇有名气。30多年来,上千次参加书法界组织的笔会、年会、书展等活动,积累了许多书法经验,撰写了许多脍灸人口的文章,如《论书绝句》《诗词歌赋》《佛经》《名言警句》等。其作品大气磅礴,宽情厚重,寓义深刻,深受各阶层人士所喜爱,并被世界多国藏家所青睐,部分作品被日本、新加坡、香港和台湾书法界和相关机构收藏。
  田景宇先生书法造诣深厚,一方面源于其父亲(中学教师)邀请当地有名的书法大家对其进行培养;另一方面就是他自己的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他喜爱书法,如饥似渴,对优秀作品爱不释手,并且很有悟性,总是以孜孜不倦的精神去攻破难关。他的书法特点,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神功同在、德品并存
  田景宇先生,过去也是农村长大的,全身都带着朴素的真诚和厚道。言语不多,实实在在,办起事来,从不走样。在书法上以传统的积淀为特点,内涵丰神俊雅,形成了他个性鲜明的艺术风貌。可以说,他的书法成果,首先源于他的精神境界。他的书法作品中,透露着他的精神内涵,处处显示出他的儒学色彩和“道法自然”的修道、悟道、德道、行道的道家风采。他用儒家、道家教诲洗刷着自己的心灵。在他的生活中和书法活动中都彰显着“不激不厉”的优美风尚。他学习东晋二王笔法的流美神韵,注重作品整体气势的自然美和运笔美,用墨、用笔都非常讲究,字里行间不期然地流露出闲雅自适的文雅气息和儒道不凡的意念。田先生不随世俯仰,不随波逐流。像大书法家郑板桥的诗里描述的那样,“从来书画本相通,首在精神次在功,悟得梅兰腕下趣,纸上自然有清风”。田景宇先生人品好,交际广,30多年来,在他手下当徒弟的就近30人,很好地传承着祖国的传统文化。在书法上他的精神成果大于他的作品积累。正如他本人所说,做人、交流、书法是一脉相承,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人之相敬敬于德,人之相信信于诚,人之相处处于心。因此,在朋友圈里和书法界,他的作品评价很高,人品评价更高。尤其是他写的《兰亭序》堪称王羲之的原版之作,在台湾和东南亚国家享有盛誉。
  仿古变古,自成一体
  大书家林散之曾经说过:“独能画我胸中开,岂肯随人脚后尘?既学古人又变古,天机流露出精神。”田景宇先生的书法生涯,充分反映出书法大师们的作为和胸怀。他初学书法时,先从《圣教序》开始,后来又从赵孟頫入手,认真探寻古人是怎样理解王羲之的,他临王羲之的帖整整临了十年,从前人那里领悟用笔的执使转用之道,以及结体的欹侧向背之理。但此时的田先生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自己追求的终极目标。为摆脱前人的局限性,他又重临《圣教序》《兰亭序》以及颜真卿、柳公权、米芾等古人佳作,品尝和领悟其真谛,追寻和探索书法的艺术和风格。田先生从开始临帖至今,临过的法帖有几百种,以取法乎为原则。大体上是以魏晋人为根干,以唐宋人为枝叶,研讨古人用笔变化的脉络理路,而极力避开后人的浮躁。所以,田先生在用笔时,无论楷书或行书,用笔都极为沉稳、厚重,笔笔到位,绝无虚浮。深刻理解东晋书法大师王羲之的运笔内涵和妙诀。他富有毅力和创新精神,对自己认定的每一篇或每一个字,都要百遍、千遍地去悟、去写,直至自己满意为止。因此,他30多年书法历程中,有一半时间不间断临帖《兰亭序》,许多大师称赞他的弃帖大作可以以假乱真了。如今他的大部分行书都带有大师的风采,但他又能自成一体。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田景宇先生从开始学书法,由于其父亲的熏陶、教诲,对临帖和研讨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他从临帖到出作品,从不敢怠慢,疏忽,并且给自己约法三章:一是时间上的要求。能占则占,能挤则挤,别人休息时,正是他作业的好时候。有时家人都睡觉了,他的屋灯还亮着,一写就是大半夜。30年前,他在沧州市保温材料厂当厂长时,学习的时间根本挤不出来,每天下班后,不顾一天的劳累,有时连晚饭都不吃,钻进屋里背古诗词,临帖《兰亭序》。后来下海离开工作岗位来郑州,没有了工作压力,他学书法的劲头更大了,可以说是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不出成果不罢休,自己不满意不停笔。最初学书法的十年,真是苦了他自己。二是艺术技巧上的要求。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书法一丝不苟,从他的行为上看出,不干则罢,干就干好,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包括他对自己的徒弟也是这样要求。他的认真程度,一般人不理解,徒弟们也不理解。就《兰亭序》说吧,文章气韵生动,风神潇洒,形断意连,疏朗通透,田先生在临帖时,要求自己写出灵气,写出神韵。帖中有二十一个“之”字,无一雷同;或大或小,他都细心之至,反复斟酌。帖中蕴藏着作者圆熟的笔墨技巧、深厚的传统功力、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写时他都在脑海里过“电影”,一撇一点都再三推敲,悟出道理,想出因果。所以,在他的主观努力下,《兰亭序》成为他书法作品中最经典、最耀眼的成功之作。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时,又获得书画展一等奖;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时,获得书画摄影展一等奖。三是对成品的要求。田景宇先生从开始学书法至今,走过了漫长的路程,用过的草稿纸也能装几汽车,墨汁恐在10吨以上。但他从不自满,对每一幅作品都要求很严,自己规定了“五不准”:不准出现历史记载上张冠李戴的错误,不准出现用字上的错误,不准出现行笔上的错误,不准出现标点上的错误,不准出现落款上的错误。
其他文献
加州恐袭后,奥巴马的“椭圆办公室讲话”没能按预期安抚民心,扭转政治被动。不过,现政府显得软弱的同时,由于特朗普在反恐上的极端言论,希拉里入主白宫的希望却大增。  2015年12月6日晚8时,有4600万美国人观看了总统奥巴马关于打击恐怖主义的电视讲话。96个小时前,一对追随“伊斯兰国”的巴基斯坦裔夫妇在南加州圣贝纳迪诺市举枪大开杀戒,导致14人遇难(其中12人为美籍男枪手所在卫生机构的同事),21
期刊
在中国,说到“施恭旗”,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是谁,但是说到“上好佳”,却无人不晓。  在最新公布的胡润2015全球华人富豪榜上,74岁的上好佳集团荣誉董事长施恭旗(Carlos Chan)以40亿财富登榜。他将“上好佳”产品成功引进中国,并打入东南亚国家。因为“上好佳”的产品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他也被菲律宾人亲切地称为“Mr. Oishi”(上好佳先生)。  他是如此低调谦和,以至于多少年来,直至现
期刊
编者:农历猴年已在不远处,说到猴,大家都会联想到孙悟空,而说到孙悟空,总有一个名字绕不开,那就是六小龄童。在许多人心里,六小龄童所饰演的孙悟空就是唯一的美猴王。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但很多人称呼他为“六老师”,始于误会,而盛于尊敬。  经常有人突然认出了他,兴奋之余连提问都变得逻辑混乱:“你不就是演六小龄童的孙悟空吗?”  角色和他本人融为一体,在大众认同当中再也不能剥离,在中国很难找出第二个这
期刊
亲爱的年轻人:  这两年,我一直非常感恩,也特别幸运的是2015年我的身体能够好起来,能够有机会回到我最热爱的工作中,所以从年初在医生的许可下,逐渐恢复工作开始,我一方面告诉自己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一方面也时时提醒自己要保持好的心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家人的健康。  回顾这一年,各方面的平衡做得不错。新的一年,一方面,我希望让我的亲人、朋友知道我真心爱他们、关注和陪伴他们;另一方面,继续在我热爱的工
期刊
张良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位封留侯,史称“谋圣”。关于张良故里,《史记·留侯传》载“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史记》语言简洁,给后世研究留下了诸多想象空间和争论的可能。由于年代久远,又历经社会动荡与文化流失,因此,争论颇多。  寻找历史名人故里、找寻祖先生存和发展的地方、寻觅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已经成为中华文明传承与弘扬的重要形式。历代文人雅士,姓氏家族在对祖先生
期刊
禹州西南25里,有中州名镇——张得,秦汉之际,从这里走出了一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此人姓张,名良,字子房。他博浪一椎,惊天动地;鸿门一宴,千古传说;他辅佐刘邦,建立大汉四百年基业,人称“帝王之师”;他经天纬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世人尊其为“谋圣”。张良为汉朝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被封为留侯,故张得乃“留侯故里”是也。  出张得寨西行里许,有河名曰父城河,河北岸苍松翠柏之中,有一座千年古
期刊
第一代天师张道陵  张良是我国古时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也是一位被尊奉为神仙一样的圣人。关于他的事迹,除见之于《史记·留侯世家》外,其他的经典著述不胜枚举。今中华张氏的大多数宗谱均以留侯张良为开基祖。其实,中国的张姓,并非源自一脉,另外也有“赐姓”和外姓改姓张者。如三国时,诸葛亮就曾赐南蛮酋长龙佑那为张姓;明朝时朱棣曾赐蒙古族将领伯颜帖木儿为张姓。因为各种原因从别的改姓而来的在史籍中也
期刊
在2016年的3·15晚会上,曝光“饿了么”平台引导商家虚构地址、上传虚假实体照片,甚至默认无照经营的黑作坊入驻,再次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2015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抽检了172310批次食品样品,其中检验不合格样品5541批次,样品合格率为96.8%。而在2016年3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5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国家食药监总局相关负
期刊
我有一个朋友,在新西兰惠灵顿读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期间,他天天“护送”太太到惠灵顿附近的小城上班,然后就在附近的社区图书馆忙活论文,人送外号“社区图书馆小王子”。  一天,他约我见面,发来个地址。我按图索骥,来到一处面积不大、人却不少的社区图书馆。一时找不到他,就顺手从书架上翻出一本介绍赛马饲养的书看了起来。书的内容有些无趣,我看得索然无味。一位管理员不知什么时候走到我身边,热情地拉着我到另一边的书
期刊
冯邦老先生的《中华冯氏史典》近期出版面世了。该书分上下两卷,计70多万字。2009年,他曾出版过《中华冯史文典》。如果说《文典》是冯老抢救中华冯氏历史文化的奠基之作,《史典》则是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的充实调整,删冗削繁,去疑存真,结集出版的更为充实完整的中华冯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两典”的相继出版,为抢救冯氏历史开辟了先河。“冯史文典”与“冯氏史典”,书名的一字之变,使“史”的主体内容一下子凸显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