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已经实现了交叉进入和渗透。以互联网企业来说,中国移动、百度、阿里、腾讯、猪八戒网努力构建为中小制造企业服务的第三方“双创”平台,并积极营造大中小企业合作共赢的“双创”新环境,通过“大手拉小手”开创了大中小企业联合创新创业的新局面。
另一方面,大型制造企业正积极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双创平台”,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尔、中航工业、航天科工、中信重工、联想、小米等制造企业通过打造“双创”平台,构建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提升企业内部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同时这些大企业“双创”平台已经成为技术攻关、创业孵化、投融资和人才培养的高地,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智能制造业在互联网行业的渗透下,实现了生产制造的协同集成、新型组织创新不断涌现,同时制造设备智能化、网络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虽然尚不知道互联网企业是否会彻底改变制造业,但是这种演进的趋势和模式创新必将在今后成为中国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也势必带动中国制造成为“互联网+”的主战场。
深度融合新提法平息争论
从2015年两会期间“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到后来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都非常重视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融合发展。特别是2015年国务院提出了“互联网+制造”重要发展意见,更是提出制造业要在生产、研发和流通环节中引入互联网技术和思维,为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围绕“互联网+制造”、“制造业+互联网”的提法业内展开了争论,争论背后其实是制造业与互联网二者谁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大家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可以说是不太一致,也很难一致。直到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28号文件,提出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意见,才终于将这场争论平息。
中国一直以来是全球制造业的主要基地,2013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比重达到了27%,占全球的第一位。虽然我们的产品物美价廉而畅销全球,但是一直属于大而不强。“Made In China”的背后更多的依靠规模和成本的优势。随着全球工业化生产的浪潮在互联网、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技术影响下再次掀起,这些优势已经逐渐消失殆尽,如果仍然固守传统思维,中国制造业必然面临淘汰。
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今天无论是服装行业、钢铁制造业,还是卖鲜花和送快餐的,或者是手机制造商们,他们谁也离不开信息化技术。通过互联网或者信息化技术,既可以帮助他们改变企业的生产流程,再造一个全新的、智能化和高效率的数字化车间,同时也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和消费者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为他们描绘出市场的前景和潜力,等等。
北京大学教授、原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在8月底的一次演讲中表示,“互联网+”时代智能制造在生产、研发和流通等环节可以出现多维度的变化。以工业大数据为例,制造业的大数据如何采集?如何计算并处理分析这些数据?这是一个复杂的任务。“一些自动化程度不是特别高的车间中都是有人在里面,通过动作使得生产过程衔接起来,而自动化的制造链条就需要把人和动作数据化,并变成可视化的模型。当我们做好这个以后,智能化的基础就有了。模型使得新的过程效率更高质量更好,这些模型需要大量的同一个环节重复的数据才能构造,有了数据才能进行优化和进行恰当的算法运算。”
同样,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更让制造业有了更多的创新,实现了制造资源云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教授在陕西工业云合作伙伴大会上表示,今天国内制造业资源的利用率不足40%,怎么发挥这些“沉睡”资源的优势是个很大的挑战。“有些工厂忙的要命,有的工厂闲的要死,如何使资源得到最大化的使用?通过云计算——让所有的制造资源汇集到网络上,把它们提供给千家万户,让它们发挥最大的效益。今天,工业云、制造云正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工信部信软司副司长安筱鹏更进一步表示,“互联网+制造”有三个特点:一是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过程,是价值创新过程,而不仅是价值传递过程;二是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不仅提高了制造业交易效率,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其它技术的重要区别和特征。
升级制造,让智能化“落地”
对于原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郎永淳来说,今天的工作让他有了很不一样的体会。自2015年以来,郎永淳的身份已经变成了找钢网首席战略官和高级副总裁。
作为第三方平台,找钢网通过连接更多企业客户,来帮助生产企业找到更精准的客户,实现定制化生产,同时帮助生产企业消除不公平竞争,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在未来,第三方平台还能够使品牌的输出,技术的输出和最终的产能共享成为一种可能,因此找钢网积极构建了全产业链生态闭环。找钢网除了有产品交易,还有征信、找仓储、找加工、找物流、找资金等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对接功能,找钢大数据、胖猫物流、胖猫金融、胖猫云也应运而生。
郎永淳表示,找钢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对流通环节的变革,大幅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使库存平均周转天数降到10天左右。通过大数据挖掘,找钢网还在联合金融机构大力开展信用体系构建,打造智慧产业链金融。同时,通过两化融合,整合生产信息、库存信息、市场需求信息,找钢网使企业以销定产,定制化的生产成为可能。
同样是利用互联网思维、O2O模式,和找钢网不同,山东青岛红领集团通过13年的摸索和坚持,建立了一套自有的服装个性化定制系统。通过与消费者的互动,这些个性化信息被分解至各个生产工序,被流水线终端读取加以实现,7天之内便可交付成货。与其他成衣制造业相比,红领以工业信息化的流程实现了个性化生产,同时省去了渠道、商场等中间流通环节,成功打造了C2M的商业模式。
青岛红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兰兰表示,“互联网+”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未来所有的产业必须跟网络结合。“目前,红领集团搭建了两个网络直销平台,第一个平台上有许多非常专业的个性化定制的品牌商,2015年公司开始针对C端客户搭建了C2M平台,通过两者结合的战略,我们企业才能活下来。”
中钢集团信息化管理部总经理李红曾经参观过红领集团,他对本刊记者表示,没有云大物移,红领未必成功,这和技术进步和产业技术是相关联的。他说,“对红领个性化平台,我个人认为是脱胎换骨,不像我们传统搞信息化的思路,他们是改变流程和生产线,这就是一种颠覆。”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产业竞争已不仅是技术、产品、人才和管理的竞争,也是生产组织方式的竞争,近年来国内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生产组织方式。服装、家具等行业正在兴起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为主导的新型生产方式,韩都衣舍、维尚家具、小米科技等一批创新型企业通过构建新型生产模式实现了逆势增长。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风机制造等行业服务型制造快速发展,陕鼓、徐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东方电气等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融资租赁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
据统计,2015年我国B2B交易额达13万亿元,钢铁、石化、冶金等行业形成的年交易额超过千亿、百亿的电子商务平台分别达到20个以上、50个以上。传统B2C、C2C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C2B转变,电子商务从交易平台向生产平台转变,品牌化个性化定制已成为家具、服装等产品销售主要模式。电子商务平台、现代物流、网络支付、信用服务、电子认证以及智能终端、宽带网络、云计算、大数据正在构建信息经济的基础设施,成为推动中国制造实现和跨越的重要驱动力。
制造模式未来的几种变化
在之前的工信部28号文件中已经总结了智能制造的几种基本模式: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分享经济等等,在实际的转型过程中,制造业企业的智能化模式仍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甄别和选择。
同样是制造业企业,海尔和三一重工、中航工业等公司相比,在向智能制造升级的模式上更靠近管理创新,张瑞敏的目标是把海尔直接改造成只有企业主、平台主和用户的互联网工厂。而在三一重工的负责人看来,互联网化更多的是要和数据结合起来。
目前中国智能制造的产业集聚区域尚未形成,但是趋势非常明显。据中投顾问相关调查报告认为,目前市场形成的主流智能制造模式包括云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化制造、众包模式和制造“平台”。云制造简单讲就是一种基于泛在网络,以用户为中心,人机融合,互联化、服务化、个性化、柔性化的智慧制造新模式新手段。用户通过终端和云制造服务平台便能随时随地按需获取智慧制造资源与能力,进而高效、优质、低耗、柔性地制造产品和服务用户,从而提高竞争能力。
自媒体的崛起尤其是其在TMT领域所衍生的巨大影响力,让很多自媒体组织开始跳出自媒体的属性,开始尝试信息、投资、营销一体化的商业模式,通过众包的方式推动创意产品转化成畅销商品。比如WeMedia,比如雷锋网,早已经不是传统的自媒体的做法,或多或少地开始涉入"众包"领域,很多早期产品会拿到雷锋网上做测试销售,而对于好的商品,他们也会进行联合投资,或帮助寻找相关的设计、制造、测试资源等。
大型制造企业、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积极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双创平台",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制造业企业通过打造"双创"平台,构建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提升企业内部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
互联网技术与工业先进智能控制技术、新型智能机器人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的深度结合加快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使智能化的自主生产成为可能:企业可以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以柔性化生产为依托,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定制生产。
一些骨干企业研发设计迈向集成协同新阶段,新型研发组织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不断融合研发设计各个环节,由单项应用加速向集成应用阶段发展,研发设计新模式不断涌现。
不管企业选择哪种模式并向前演进,他们都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倒逼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催生中国特色的工业4.0。
另一方面,大型制造企业正积极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双创平台”,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尔、中航工业、航天科工、中信重工、联想、小米等制造企业通过打造“双创”平台,构建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提升企业内部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同时这些大企业“双创”平台已经成为技术攻关、创业孵化、投融资和人才培养的高地,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智能制造业在互联网行业的渗透下,实现了生产制造的协同集成、新型组织创新不断涌现,同时制造设备智能化、网络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虽然尚不知道互联网企业是否会彻底改变制造业,但是这种演进的趋势和模式创新必将在今后成为中国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也势必带动中国制造成为“互联网+”的主战场。
深度融合新提法平息争论
从2015年两会期间“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到后来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都非常重视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融合发展。特别是2015年国务院提出了“互联网+制造”重要发展意见,更是提出制造业要在生产、研发和流通环节中引入互联网技术和思维,为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围绕“互联网+制造”、“制造业+互联网”的提法业内展开了争论,争论背后其实是制造业与互联网二者谁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大家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可以说是不太一致,也很难一致。直到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28号文件,提出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意见,才终于将这场争论平息。
中国一直以来是全球制造业的主要基地,2013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比重达到了27%,占全球的第一位。虽然我们的产品物美价廉而畅销全球,但是一直属于大而不强。“Made In China”的背后更多的依靠规模和成本的优势。随着全球工业化生产的浪潮在互联网、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技术影响下再次掀起,这些优势已经逐渐消失殆尽,如果仍然固守传统思维,中国制造业必然面临淘汰。
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今天无论是服装行业、钢铁制造业,还是卖鲜花和送快餐的,或者是手机制造商们,他们谁也离不开信息化技术。通过互联网或者信息化技术,既可以帮助他们改变企业的生产流程,再造一个全新的、智能化和高效率的数字化车间,同时也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和消费者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为他们描绘出市场的前景和潜力,等等。
北京大学教授、原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在8月底的一次演讲中表示,“互联网+”时代智能制造在生产、研发和流通等环节可以出现多维度的变化。以工业大数据为例,制造业的大数据如何采集?如何计算并处理分析这些数据?这是一个复杂的任务。“一些自动化程度不是特别高的车间中都是有人在里面,通过动作使得生产过程衔接起来,而自动化的制造链条就需要把人和动作数据化,并变成可视化的模型。当我们做好这个以后,智能化的基础就有了。模型使得新的过程效率更高质量更好,这些模型需要大量的同一个环节重复的数据才能构造,有了数据才能进行优化和进行恰当的算法运算。”
同样,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更让制造业有了更多的创新,实现了制造资源云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教授在陕西工业云合作伙伴大会上表示,今天国内制造业资源的利用率不足40%,怎么发挥这些“沉睡”资源的优势是个很大的挑战。“有些工厂忙的要命,有的工厂闲的要死,如何使资源得到最大化的使用?通过云计算——让所有的制造资源汇集到网络上,把它们提供给千家万户,让它们发挥最大的效益。今天,工业云、制造云正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工信部信软司副司长安筱鹏更进一步表示,“互联网+制造”有三个特点:一是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过程,是价值创新过程,而不仅是价值传递过程;二是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不仅提高了制造业交易效率,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其它技术的重要区别和特征。
升级制造,让智能化“落地”
对于原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郎永淳来说,今天的工作让他有了很不一样的体会。自2015年以来,郎永淳的身份已经变成了找钢网首席战略官和高级副总裁。
作为第三方平台,找钢网通过连接更多企业客户,来帮助生产企业找到更精准的客户,实现定制化生产,同时帮助生产企业消除不公平竞争,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在未来,第三方平台还能够使品牌的输出,技术的输出和最终的产能共享成为一种可能,因此找钢网积极构建了全产业链生态闭环。找钢网除了有产品交易,还有征信、找仓储、找加工、找物流、找资金等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对接功能,找钢大数据、胖猫物流、胖猫金融、胖猫云也应运而生。
郎永淳表示,找钢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对流通环节的变革,大幅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使库存平均周转天数降到10天左右。通过大数据挖掘,找钢网还在联合金融机构大力开展信用体系构建,打造智慧产业链金融。同时,通过两化融合,整合生产信息、库存信息、市场需求信息,找钢网使企业以销定产,定制化的生产成为可能。
同样是利用互联网思维、O2O模式,和找钢网不同,山东青岛红领集团通过13年的摸索和坚持,建立了一套自有的服装个性化定制系统。通过与消费者的互动,这些个性化信息被分解至各个生产工序,被流水线终端读取加以实现,7天之内便可交付成货。与其他成衣制造业相比,红领以工业信息化的流程实现了个性化生产,同时省去了渠道、商场等中间流通环节,成功打造了C2M的商业模式。
青岛红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兰兰表示,“互联网+”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未来所有的产业必须跟网络结合。“目前,红领集团搭建了两个网络直销平台,第一个平台上有许多非常专业的个性化定制的品牌商,2015年公司开始针对C端客户搭建了C2M平台,通过两者结合的战略,我们企业才能活下来。”
中钢集团信息化管理部总经理李红曾经参观过红领集团,他对本刊记者表示,没有云大物移,红领未必成功,这和技术进步和产业技术是相关联的。他说,“对红领个性化平台,我个人认为是脱胎换骨,不像我们传统搞信息化的思路,他们是改变流程和生产线,这就是一种颠覆。”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产业竞争已不仅是技术、产品、人才和管理的竞争,也是生产组织方式的竞争,近年来国内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生产组织方式。服装、家具等行业正在兴起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为主导的新型生产方式,韩都衣舍、维尚家具、小米科技等一批创新型企业通过构建新型生产模式实现了逆势增长。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风机制造等行业服务型制造快速发展,陕鼓、徐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东方电气等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融资租赁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
据统计,2015年我国B2B交易额达13万亿元,钢铁、石化、冶金等行业形成的年交易额超过千亿、百亿的电子商务平台分别达到20个以上、50个以上。传统B2C、C2C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C2B转变,电子商务从交易平台向生产平台转变,品牌化个性化定制已成为家具、服装等产品销售主要模式。电子商务平台、现代物流、网络支付、信用服务、电子认证以及智能终端、宽带网络、云计算、大数据正在构建信息经济的基础设施,成为推动中国制造实现和跨越的重要驱动力。
制造模式未来的几种变化
在之前的工信部28号文件中已经总结了智能制造的几种基本模式: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分享经济等等,在实际的转型过程中,制造业企业的智能化模式仍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甄别和选择。
同样是制造业企业,海尔和三一重工、中航工业等公司相比,在向智能制造升级的模式上更靠近管理创新,张瑞敏的目标是把海尔直接改造成只有企业主、平台主和用户的互联网工厂。而在三一重工的负责人看来,互联网化更多的是要和数据结合起来。
目前中国智能制造的产业集聚区域尚未形成,但是趋势非常明显。据中投顾问相关调查报告认为,目前市场形成的主流智能制造模式包括云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化制造、众包模式和制造“平台”。云制造简单讲就是一种基于泛在网络,以用户为中心,人机融合,互联化、服务化、个性化、柔性化的智慧制造新模式新手段。用户通过终端和云制造服务平台便能随时随地按需获取智慧制造资源与能力,进而高效、优质、低耗、柔性地制造产品和服务用户,从而提高竞争能力。
自媒体的崛起尤其是其在TMT领域所衍生的巨大影响力,让很多自媒体组织开始跳出自媒体的属性,开始尝试信息、投资、营销一体化的商业模式,通过众包的方式推动创意产品转化成畅销商品。比如WeMedia,比如雷锋网,早已经不是传统的自媒体的做法,或多或少地开始涉入"众包"领域,很多早期产品会拿到雷锋网上做测试销售,而对于好的商品,他们也会进行联合投资,或帮助寻找相关的设计、制造、测试资源等。
大型制造企业、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积极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双创平台",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制造业企业通过打造"双创"平台,构建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提升企业内部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
互联网技术与工业先进智能控制技术、新型智能机器人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的深度结合加快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使智能化的自主生产成为可能:企业可以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以柔性化生产为依托,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定制生产。
一些骨干企业研发设计迈向集成协同新阶段,新型研发组织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不断融合研发设计各个环节,由单项应用加速向集成应用阶段发展,研发设计新模式不断涌现。
不管企业选择哪种模式并向前演进,他们都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倒逼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催生中国特色的工业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