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爱马仕看中的藏族大妈

来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74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60岁的杨华珍,很难让人把她和时尚、潮流挂上钩。作为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国家级传承人,杨华珍大多数时间穿着民族服装,素面朝天的脸颊上隐约可见“高原红”,笑起来一脸朴实、和蔼。这位走在大街上毫不引人注目的大妈,近年来,却频频成为国际大牌的宠儿。
  6年前,杨华珍应邀为日本化妆品牌植村秀设计洁颜油瓶身花纹,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和星巴克、梵高博物馆、索菲亚家居等进行了合作。今年,杨华珍的合作对象已变成奢侈品牌爱马仕。
  从早年为国际大牌低附加值的代工,到如今价格不菲的艺术授权,杨华珍用十几年时间完成非遗传承人的“逆袭”,走出非遗在生产性保护之外另一条更加诱人的传承之路。
  香港授权展上,爱马仕找上门来
  1月6日,杨华珍再度前往香港(中国)国际授权展。这已是她第5次参加展览,每年都有斩获。今年,她带去了自己最新完成的5米刺绣长卷《莲花化生图》等作品,只有12平方米的展位,不时有人驻足询问,其中就包括爱马仕品牌代理商。
  他们看中了杨华珍的这幅长卷和另一幅《十二月花》的羌绣绣品。两幅作品兼顾了图案的繁复华丽和神秘气质,和爱马仕的丝巾风格颇为契合,双方很快签下艺术授权的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品牌方将在丝巾上使用她创作的图案。未来,每张丝巾出厂价的10%,将作为杨华珍艺术授权的酬劳。今年下半年,这款带有中国风的丝巾有望上市。
  6年前,杨华珍想不到自己的手艺如此值钱。
  她是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人,从小随外婆和母亲学习针法,二十几岁的时候,藏族的编织、羌族的刺绣这些当地流传的手艺,她已得心应手。然而,年轻时她并未以藏羌织绣为主业。她开过照相馆,在报社当过摄影记者。直到2008年那场汶川特大地震,促使她将工作重心放到传统手工艺的拯救和保护上来。
  “那时的想法比较简单,这些手艺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好多老绣片如果压在房子下面不收集,以后或许就没有了。”于是,她背起相机和摄像机,到藏羌聚居地拍摄了大量图片、音频和视频,收集了4000多件绣片和相关工具,又组织一帮姐妹成立协会进行生产自救,羌绣的挂画、摆件或者围巾、钱包等开始进入公众视线。
  也曾有国际品牌在发现羌绣之美后找上门来,让当地妇女在他们的鞋子或者围巾上手工绣上美丽的图案。这种代工的附加值相当低,她们只能拿到手工这部分有限酬劳。
  转机出现在2014年。那一年,植村秀主动找上了门。
  转型创意设计,
  非遗工匠的另一条出路
  从不化妆的杨华珍,那一年第一次听说植村秀的名字。对方拿来两个空瓶,告诉她即将在2015年推出两款限量版洁颜油,希望杨华珍能给两个瓶子“穿一件民族特色的衣服”。如果合作成功,品牌会支付20万元人民币的设计费,并且还会按国际惯例在营业额中为她的知识产权提取一定比例的报酬。
  这笔“巨款”,让杨华珍颇为心动。她详细询问了洁颜油的原料成分,一瓶主要成分是绿茶,一瓶包含了8种植物,心里渐渐有了底。她给含有绿茶的洁颜油绘制了羌族茶花娇艳绽放的图案;另一瓶则在一根藤蔓上画了玉米、生姜等8种植物,妖娆且生机勃勃。她把手稿发给植村秀的设计师时,详细解释了两款设计的创意:以羌族茶花为主题,取名“生生不息”,因为茶尖常摘常新,采之不尽、用之不竭,茶花就是羌人心中生命力的象征。至于一根藤上长8种植物的设计,则是因为藏羌人民信仰大自然,同根生出不同植物,有三生万物之意。
  没想到一天以后,对方很快回复:就按手稿开始绣制。植村秀全球创意艺术总监打出角康后来表示,当他看到蕴含绚丽色彩和精细质地融合而成的绣稿,深受触动,“感到一种永恒之美,坚信这种中国传统艺术会触动公众的心灵。”
  杨华珍两款设计花了3天时间。她以为“3天就赚了20万元,这个生意太划算了”,没想到这款中国风的洁颜油大卖,此后她还收到100多万元的产品提成。
  一战成名,更多品牌主动找上门来。
  2015年,星巴克邀请杨华珍设计羌绣星享卡,于是黑底的卡片上,她描绘了白色山茶花,风格简洁大气。
  2017年,香港美发品牌Hair Coner购买了杨华珍的绣品《五十六朵花》,同时邀请她任包装图案主创设计师,为该品牌旗下的系列洗发水设计产品外观。
  2019年,荷兰梵高博物馆在香港授权展上慕名而来。他们同样相中了《五十六朵花》,在香港梵高艺术体验中心,这幅绣品上的花朵印上了香水瓶、唇膏、纸巾等文创品。
  这些年来,杨华珍合作过的品牌不止十家,艺术授权以及设计等合作的收入超过800万元。
  读懂传统,
  非遗传承不能只有手艺
  在众多非遗传承人中,杨华珍凭什么能频频被大牌相中?这个问题她也问过自己,后来想了想:“大概是我在传承手艺之外,对中国传统文化还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
  杨华珍的很多作品,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再度创作。大牌频频青睐的《十二月花》,缘自她对羌族文化的打捞。“羌族文化中,有一种说法是每一个月份有一朵不同的花代表,比如2月是樱花,3月是桃花。”杨华珍把12种花朵绣在一幅作品上。《五十六朵花》里,她让56朵花长在同一根藤蔓上,既是“56个民族、56枝花”的生动演绎,更有“56个民族同气连枝”的寓意。花朵是团花,象征和睦团圆。而《莲花化生图》,灵感则来自于敦煌壁画。在敦煌石窟里,杨华珍无意间看到了石窟顶部的莲花和飞天,“莲花在藏传佛教中有修成正果的美好寓意”,她查阅了相关文献和资料照片,再到唐卡中找寻内容和故事填充。
  “端着金饭碗一點不动脑筋,还是有可能饿死。”杨华珍直言不讳,“我们传承的是祖先们的东西,只有再度创作,代表的才是我们自己,传统手工艺的生命才会生生不息。”在和各大品牌的合作中,除了杨华珍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她阐释的作品背后的深刻文化内涵,往往更让对方心动。
  在即将开始与爱马仕的合作中,杨华珍并非把作品签约授权了事,未来,她还要与品牌方设计师一起拆分图案一起设计产品,避免传统文化被误读的情况。
  “传统手工艺并非只有等待被拯救的命。”杨华珍说,它们可以通过生产走进生活,更能与时尚结合,用艺术为时尚赋值,提升审美品位和文化内涵;反之,也能用时尚为传统工艺提升知名度,打开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摘自2020年4月20日《四川日报》)
其他文献
【内容简介】  韩国畅销书作家朴光洙的励志之书。  作者写出了自己真实的经历——谁的生活都很不容易。但我们依然要坚持。  温柔而简练的笔触带给读者亲近之感。  不打鸡血,不灌鸡汤。就是在记录生活,记录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的困难。寥寥数语,写出了他遇到困难时,家人给他的鼓励。  我们能感受到温暖的亲情,乐观的倔强。  书中还配有作者自己的绘图,简单清新、色彩鲜明,与文字相得益彰。整体风格轻松易读
期刊
春暖花开,蜂忙蝶舞,在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它们为之忙碌的主角,其实是那个让你忽然间感觉鼻子痒痒,却又看不见、摸不着的花粉。  近两个月来,全球不少地区的气象局已通过监测发现,空气中的花粉浓度正在不断升高。比如,北京近日的花粉浓度已达到每千平方毫米中有1182粒,属于“极高水平”。  这对花粉过敏的人来说,自然不是好消息。然而,“极高水平”还不是花粉浓度的极致,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花粉风暴”。  
期刊
为什么面对屏幕,我们做出了违背本来偏好的选择?  埃琳娜·鲁茨卡贾和她的同事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使用眼动追踪设备来监测受试者在凝视屏幕时的第一注视点,也就是在屏幕上最开始看到的内容。  实验邀请41位加州理工学院的大学生,在电脑屏幕上标示对不同零食的喜爱程度,比如乐事薯片和士力架。然后这些受试者又被要求在线下做一次实际选择。研究人员会向他们出示一些和屏幕上的零食一样的照片,并要求他们在实验最后选出
期刊
神奇的冒險
期刊
①  以前经常去一个游泳池游泳。那个泳池人不少,泳道两头的池边,经常被很多人霸占着。池边有一个台阶,人站在上面,正好只露出脖子以上部分,剩下的埋在水里。  天热,这么做很舒服。于是,很多人就这样泡着。然后,泳池边被霸占。真正来游泳的人,很难靠岸。这有时还会引起一阵混乱。泳池管理人员也伤透了脑筋,经常对岸边的人说:“大哥、大姐,你们是来游泳的,还是来泡澡的?”可是,没人理会。  这是几年前的事了,后
期刊
城市总有霓虹的灯色  那里有隐秘的讯息  只可惜你戴起了口罩  聽不清楚是不是你在说话  来自不同地方的水果  各有各叙说自己的故事  橱窗有最新的构图  革命孩子和新款鞋子押上韵  我在你的食肆里  碰上多年未见的朋友  在渍物和泡饭之间  一杯茶喝了一生的时间  还有多余的银币吗  商场里可以买回许多神祇  她缅怀前生的胭红  他喜欢市廛的灰绿  给我唱一支歌吧  在深夜街头的转角  我们与昨
期刊
我很喜欢法国作家夏尔·布德莱尔,他有一句名言非常简短。他说世界上只有两件有价值的事:第一件深感惊喜,第二件使他人惊喜。  我们扩展一下,世界上只有两件有价值的事:第一,我好好地活着;第二,我帮别人好好地活着。世界上只有两件有价值的事:第一,我幸福地活;第二,我幫别人幸福地生活。世界上只有两件有价值的事:第一,活得明媚,像花一样灿烂;第二,帮别人明媚地生活,帮别人开出花来。  (摘自《演讲与口才》2
期刊
在深山夏牧场,白昼越发漫长了,下午时光越发遥遥无边。我们裹着大衣,长久地午眠,总觉得已经睡过了三天三夜。醒来后,一个个懵懂地坐在花毡上,不知如何是好。扎克拜妈妈便铺开餐布给我们布茶,盐溶化在茶中的动静遥远可辨,食物被咀嚼在嘴里的滋味深沉又踏实。  在吾塞,我们的驻地地势极高,已入云端。当那些云还在远处时,明亮得近乎清脆,似乎敲一敲就当当作响。可一旦游移到附近,立刻沸沸扬扬,黏黏糊糊。  这是多雨的
期刊
在戈壁滩上,我们和风的关系就是相亲相杀的关系。  邻居陶格斯的奶奶就是拿风来记事的。比如她清楚地记得刮了第几场风后下了几个羊羔,在第五场风过去的第二天蒙医大夫给我妈开了一副药,再过三场风陶格斯的姐姐就该去旗里学织地毯了……  那时候,我妈妈还那么年轻,她从春天就开始着手准备一年一度参加那达慕的衣服。她和阿爸还乐此不疲地每天丈量我的身高,我每长高一寸都会带给他们无比的惊喜。我妈妈是个充满仪式感的人,
期刊
很久以前,在一个叫作韩国的国家,有一个叫作首尔的城市,在这座城市里有一个叫作盘浦(首尔市盘浦洞)的地方,那里住着一个叫作瑞贞的小女孩。有一天,瑞贞和妈妈为了买新皮鞋一起去了地下商业街。  妈妈忙着给自己找皮鞋都无暇顾及女儿,突然听到瑞贞在另一隅叫自己:“妈妈,快来看!”妈妈顺着女儿指的方向看去,架子上放着非常漂亮的一红一黑的皮鞋,妈妈说:“大叔,麻烦您给我拿一双那个红色的皮鞋。”“那鞋只有单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