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双尾鳍船型尾部型线难以优化的技术难题,该文以某一双尾鳍滚装船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方法,从伴流均匀度与阻力性能角度对双尾鳍线型进行优化,并以荷兰MARIN水池提出的伴流目标函数(WOF)与平均伴流分数(w)作为伴流均匀度的评判衡准,分析了尾轴以上0.8R处的尾鳍去流角、尾鳍导圆半径、桨盘与尾轴出口端的距离对船尾伴流场均匀度及阻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船型参数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尾鳍特征参数的改变会引起船尾伴流均匀度、平均伴流分数与阻力性能的变化,并通过对比分析,对双尾鳍型线进行优选.
【机 构】
: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上海2000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双尾鳍船型尾部型线难以优化的技术难题,该文以某一双尾鳍滚装船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方法,从伴流均匀度与阻力性能角度对双尾鳍线型进行优化,并以荷兰MARIN水池提出的伴流目标函数(WOF)与平均伴流分数(w)作为伴流均匀度的评判衡准,分析了尾轴以上0.8R处的尾鳍去流角、尾鳍导圆半径、桨盘与尾轴出口端的距离对船尾伴流场均匀度及阻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船型参数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尾鳍特征参数的改变会引起船尾伴流均匀度、平均伴流分数与阻力性能的变化,并通过对比分析,对双尾鳍型线进行优选.
其他文献
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己经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高职院校成为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为推动地方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在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这种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就以卫生类高职院校作为研究载体,探究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改进措施.
针对当前的学习平台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习方式和学习偏好进行相应的调整,并没有实现学习者对系统平台的主动性定制,进而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笔者通过“学习风格调查”量表获取不同专业年级学生的风格信息,分析和比较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探索搭建以OBE理念为指导具有个性化需求、适合学习风格的课程资源平台.
对于微弱的被测振动、声等物理量,通常通过振动传感器或声传感器等转换为微电流或低电压信号,实现数据采集.幅度很小和强噪声背景下的微弱信号,是检测中的难点和重点.基于数字检测理论综述了现有微弱电信号检测方法的研究状况和实际应用领域发展情况,总结了相关硬件设计.最后给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生物电阻抗技术是一种成熟的生物电信号采集技术,基于其非侵入式、安全、简便等特点已在心电、脑电、肌电采集以及人体成分分析等医疗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生物电阻抗技术在皮肤状态检测方面的原理,并描述了该技术应用于皮肤创伤检测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探讨了目前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并对其未来的改进方向进行了展望.
极地破冰船首部线型的优化设计,既需要考虑在冰区作业时的破冰能力,又要兼顾其在敞水域中的航行性能.该文基于不同的冰阻力预报经验公式,对冰阻力和破冰船首部特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提出破冰性能较佳的首部特征参数取值范围,并兼顾敞水域阻力性能进行首部线型优化.经过敞水域中的模型阻力试验验证和冰区中的阻力数值模拟验证,优化方案在敞水域中设计航速附近的阻力增加约2%,但在不同层冰厚度下、破冰航速时的冰阻力下降7%~12%.
为应对全球范围内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和强制性减排法规的实施,节能减排逐渐成为船舶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由此,新能源在船舶上的应用也受到持续关注.阐述风能、太阳能、新型动力电池、核能和波浪能等常见新能源在船舶上的应用方式,对国内外新能源船舶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通过对比研究当前各种新能源船舶的优缺点,提出存在的技术短板和发展方向,并依据现阶段科研水平展望新能源船舶的发展趋势:多种新能源供能的智能化环保化船舶将逐步取代传统柴油机船舶,未来新能源船舶也必将迎来高速发展阶段.
自升式施工平台作为离岸工程的重要辅助装备,其外形上具备常规船舶的特点,通过升降装置和桩腿将船体抬离水面,工作时不受海水运动的影响,保证了海上作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可在相对恶劣的海况下持续作业,扩大作业窗口期.该文结合某型自升式碎石桩施工平台,对轮机系统的设计进行分析探讨,为该类施工平台的设计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参考.
以职教云平台“国际贸易从业资格综合实训”课程为例,阐述并分析基于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探讨如何有效地将传统教学方法与职教云平台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新模式.
劳氏三体船规范主要针对钢制三体船,对铝合金三体船并不适用.该文以某120 m铝合金三体船为例,基于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运用直接计算法——谱分析法进行三体船疲劳寿命计算;同时考虑到将交变应力过程当成窄带处理与实际海况不符,对疲劳评估结果进行雨流修正.结果表明:铝合金三体船连接桥部位容易产生疲劳破坏,热点在不同浪向角下疲劳损伤贡献度不同;若将交变应力过程视为窄带模型,三体船疲劳计算结果偏保守.所得结论对铝合金三体船疲劳评估具有参考意义.
对于起重船,尤其是大型起重船,DP-2起重作业模式是最为关键的工作模式,该文基于3000 t全回转起重船的电气设计进行阐述与分析.首先分析了3000 t全回转起重船在电气系统设计中的特点要素,主要包括配电系统架构、动力定位(DP-2)系统和锚泊定位系统在起重船上的应用;然后通过结合FMEA报告对全回转起重船的电气设计进行反推,并针对此起重船的特殊性,提出满足航行和作业要求的设计方案以及一些重要问题的解决措施,分析其与以往起重船的共性和差异,为该类型后续船的电气系统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并希望藉此获得对海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