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个玉米灰斑病菌菌株间亲缘关系的菌丝融合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rema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有效地防治玉米灰斑病,利用菌丝融合技术对玉米灰斑病菌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菌的菌丝融合现象普遍存在,菌丝融合测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态性。根据菌丝融合的程度,可将不同菌株划分成A~F6个融合群。说明菌株间既有一定的亲和性又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但要准确分析菌株间的相互关系,则需进一步观察细胞核是否发生了融合,以便从遗传学水平上界定菌株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采用稳定分布描述证券收益率,以克服正态分布不能描述证券收益率'高峰厚尾'的问题,利用低阶矩代替传统正态分布的二阶矩构造了基于稳定分布的均值/绝对偏差投资组合
在压力24-30 MPa和温度400-500℃条件下,以Cu2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在连续流管式 反应器中进行了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偏二甲肼试验,研究温度、压力、停留时间和Cu2质量浓度
针对沿淮地区稻茬麦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推广稻茬麦浅旋耕机条播配套技术,提高稻茬麦关键技术到位率和稻茬麦产量,对促进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早稻"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产量500~600kg/667m2的高产区和超级稻生产区,每667m2施纯氮12kg左右,N:P2O5:K2O=1:0.4~0.45:0.8~0.9;产量400~500kg/667m2的中高产区,每667m2施纯氮10
以"二细一粗"银条茎尖、叶片、茎段组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对其不定芽诱导与增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条叶片组织未能再生;茎尖、茎段组织直接诱导较大不定芽的再
介绍了鸡白痢的诊治情况以及利用EM技术控制鸡白痢试验,试验表明采用日本引进的EM技术喂鸡,能达到控制和消灭鸡白痢病的效果,同时能消除粪便恶臭,改善饲养环境,减少疾病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