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欺骗了你

来源 :爱你·心灵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ub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有人说小时候的食物更好吃,当你提出质疑的时候,他们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他们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的味道,现在的那些食物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甚至连水都不如小时候的甘甜。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在《社会性动物》这本书中写下了如下的观点:记忆是一个重构的过程。记忆不像录音带或者录像机一样记录客观事实,它在生活中不停地被过滤和改造。
  关于记忆很多时候是非真实的反应,有一个十分经典且有趣的实验。
  研究记忆的专家洛夫斯特曾将被试者分为AB两组,让他们分别收看一段多车相撞的交通事故影片,看完后问A组:“汽车相撞时的速度大约是多少?”再问B组:“汽车撞毁时的速度大约是多少?”注意,前者是“相撞”,后者是“撞毁”。结果,B组的被试者估出来的速度明显快于A组。一周后,当这些被试者重新被召回时,洛夫斯特询问了一个影片中根本未出现的问题:“你看到撞碎的玻璃了吗?”两组都有人十分笃定地声称自己看到了,但B组回答看到了的人數是A组的两倍多。
  许多类似的实验都证明了,只要记忆已经过了一段时间,那么它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是过去某个时点的三维定格照片影像。它之所以能呈现在大脑中,是因为我们对信息进行了压缩、处理和加工。这里面可能掺杂了主观成分,也可能包含了某些杂质。
  记忆其他事物也是一样,为了给予索引提取以便利性,我们便会在潜意识里将记忆修修剪剪,去掉难以归类的部分,补上无关紧要的缺失,使之更便于我们日后调用,但此时的记忆显然不是客观事实的反映了。我们的生活在不断继续,各种片段和情感作为杂质一直不停地在记忆库中游走和穿插,相信每更新一次,我们都将拥有新的记忆和新的故事。
  这没有什么神奇的,因为我们是自己记忆的剪辑师,我们的使命就是创造一个“虚假但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所谓现实”,这个现实包括我们自己。(摘自《认知突围: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中信出版社 图/子依)
其他文献
我妈脾气不好,我脾气也不好。小时候,我姥爷常说:“这几个孩子,老大最有脾气,我最喜欢。”  我想他们都误会了,以为脾气和个性是一回事。误会太深,导致我从来不觉得坏脾气是个事儿,于是我整个青春期,我们母女间的相处状态就是对抗。  那时我的身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一日邻居阿姨来串门,疑惑为什么已是盛夏,我却不穿裙子。事实上,我连短袖T恤都不穿,长裤长衫将我的胳膊和腿捂得严严实实。我妈斜我一眼:“你问她!
期刊
众所周知,一个人嘴里说出来的话未必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倒未必是他的错,很可能他也没意识到自己的真实想法是怎样的。不信?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某日深夜,一对父子在高速公路上驰骋,爸爸开车,儿子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很不幸,他们遭遇车祸,救护车赶到后,当即判断父亲已经死亡。儿子虽然重伤,但还有救,于是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抢救。医院的主任医师急忙赶到手术室,手术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这时救护车已把病人送到。
期刊
有一个网站的经营思路是:你付给他们5美元,写下你讨厌之人的名字,网站便会写信给那些人,告诉他们有人讨厌他们。  今天,我收到了这样一封仇恨信件。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他们所提供的产品耐人寻味。花5美元的人能从发泄仇恨的行为中获得益处吗?还是说收件人一方发現他人对自己的憎恨之深所感受到的(或真或假的)痛楚能带来益处?  对于这位主动对我表示憎恨的人来说,唯有第一种途径才能让他心满意足。对于堆积如山的
期刊
一天,我接到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她在亚利桑那州开了一家印度珠宝店,最近碰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她手里有一批绿宝石首饰。当时正是旅游高峰期,绿宝石首饰的质量着实对得住她开的价钱,可就是卖不出去。我的朋友尝试了若干种销售技巧:把它们放到更显眼的展示区,试图唤起人们的注意力,没用;让销售人员使劲推销,也没用。  她要出城采购新的商品了。出发前一晚,她给负责的售货员潦草地写了一张字条:“本柜所有物品
期刊
中国人把股票交易形象地称为“炒股”,也就是说投资股票要像炒菜一样来回翻炒,否则不是糊了就是焦了。那么股票交易真的需要不停地“炒”吗?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两位经济学家布莱德·巴博和特伦斯·奥丁对数万名投资者进行了连续若干年的调查,得到的结论是“股票越炒越亏”。  巴博和奥丁调查了1991年到1996年中的78000名投资者,结果发现年交易量越高的投资者,其实际投资收益率也越低。那些交易最频繁的个人
期刊
我是六个孩子中的老大,下面有两个弟弟、三个妹妹。虽然我们分开生活,但每个月都会出去旅行一次,或者一起去爬山。别人都很羡慕我们之间的关系,可相处久了怎么可能不吵架呢?我们之间也会有过节,有时候是我这个做姐姐的不对,有时候是弟弟妹妹们不对。  有一次,我们姐妹四个人聚在一起看了场电影,又吃了午饭。吃饭的时候,我看到小妹的项链没有光泽。那条项链是我跟她一起去商店买的,记得那时候还闪闪发光,于是我随口问了
期刊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商业广告:一个当红明星在电视上用新产品表演一番,既没有价格,也没有关于售货地点的介绍,除了显示一下商标之外,完全没有对产品的性能进行说明。  为什么这种广告既无产品的价格信息,又無售货地点信息,而只有明星的表演呢?  A公司准备推出一种很有前景的女性美容饮料。B公司也准备向市场推出一种女性美容饮料,只是品质低劣。两个企业都会向公众宣布其产品是如何之好。  生产优质饮料的A公司对
期刊
我刚到天清寺时,每次看见同龄的小香客来寺院游玩,穿着洁白、有弹性的旅游鞋,心里就非常羡慕。我曾央求师父给我买双旅游鞋,师父说:“僧人以自然为本,是不能穿戴皮革类材料制造的东西的。”我起初还很不解,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喜欢上了僧人的布鞋。它鞋底较软,鞋面素净,透气性好,穿在脚上,走路轻快。  我见过一个穿高跟鞋的女香客。她来到寺院参观,直叫累人。女香客的母亲说她不该穿高跟鞋上山,她却抱怨山路太难
期刊
我跟容子都已年过半百。我的头发已经花白,而容子一直精神饱满,偶尔还会向我炫耀:“今天逛街我走得很快,街上那些高中女孩都比不过我。呵呵,我宝刀未老啊!”  虽然我在东京上了六年学,但闲暇时几乎都在国立公园、吉祥寺附近活动,去银座的次数少之又少。归根结底,太繁华、太嘈杂的地方不太适合我这种文人。容子则与我相反,对她而言,逛银座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容子会去银座淘一些打折品,不过更多的时候只是去饱饱眼福。这
期刊
在硅谷,很多成功人士都会说一个词——FOMO,即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过)。越成功的人就越在意FOMO,他们担心如果不能随时随地地掌握这个世界最新动态的话,就会错过机会。  但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你看了那么多的新闻,其中有多少真正对你产生了影响?掌握了那么多信息以后,我们作出的判断真的比以前更正确吗?”恐怕并不是。绝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人仍然依靠直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