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一直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随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而教育体系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与創新化。特别是对于义务教育而言,首先在教育理念方面则由传统的灌输教育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教育形式,而且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即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一的是知识技能的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双语教学;能力培养
0.引言
作为一门以逻辑性与抽象性为特征的科目,数学学习的难度性可想而知。即便是在小学阶段,而且学生往往难以具备持久的学习热情,而且课堂互动性不足,也让教学陷入到新的误区。而双语教学则是教学的一种创新,而且教学通过代入一些数学术语的英语词汇,让教学体现出更多的教学价值。而就此,笔者将通过本文,就小学数学中双语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方面,将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1.小学数学双语教学的原则
1.1 平衡原则
对于小学数学双语教学而言,应当做到相应的平衡,而不能单纯运用汉语进行教学,英语教学则沦为形式化的表现;另一方面则不能过于追求创新,而忽略教学的主次性,即完全用英语进行数学教学,这样不但不能达到教学效果,反而会增加数学教学的难度性,起到适则其反的效果 [1]。
1.2 辅助原则
对于辅助原则主要是指双语教学的本质应当是数学教学,英语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所以应当体现出辅助性,而不是取代正常的数学教学,而且并非所有的数学教学环节都需要贯穿英语,因为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通过思考将英语转变为传统思维的汉语,再进行理解,所以教学难度的提升也是有目共睹的,若是一昧强调教学创新,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会在学习过程中举步维艰,更谈不上教学效果提升了。
2.小学数学双语教学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2.1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双语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教学的带入感,即如结合情景教学,对学生进行教学诱导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也无形之中带动他们进行不断思考。例如在认识乘法表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以正常的学习流程背诵乘法表,然后再采用“开火车接龙的形式”让学生以口头回答,即由“车头”学生提出问题:“一乘以一得多少”,第二个学生则回答问题:“ 一乘以一得一”,同时向第三个学生提出问题“一乘以二得多少”,而第四个同学则依次回答,并且提出新的问题,以此类推。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不仅仅能够了下意识去主动记忆乘法表,同时会思考如何得到运算结果,以达到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也增强了数学学习的氛围[1]。
2.2 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
数学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往往决定了其入门的难度,即便是在小学,很多学生往往难以通过一般的课程教学了解数学学习的内容,若是普及双语教学,则更会加大这一难度性,但是如果能灵活运用双语教学,则能够达到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效果。即如在未学习乘法前,学生往往对乘法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而在《一百以内数的认识》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十个十是一百”具体是如何表现的,这时教师则可以采用英语歌曲《十个印第安男孩》让学生进行数数,进而强化他们的认知能力,即“一个男孩,两个男孩,三个男孩……”,唱一次代表一个“十”,而学生可以一直唱,教师则通过黑板画出(以一个小圆圈代表一个男孩),待唱完十次,教师也完成了绘画,而学生则可以通过黑板展示的小圆圈数,对“十”和“一百”的数量级关系有了初步认知,同时强化了他们的印象[2]。
2.3对学生数感能力的提升
学生的数感能力提升也需要通过双语教学模式,即以双语教学作为情景带入,进而通过故事探索模式,让学生能够形成潜意识的数感,进而在探索自学过程中增强这一能力。即如要让学生形成“多少”的数感能力,则可以“故事应用题”的课堂游戏活动,例如“小明妈妈买了两个篮子苹果,其中第一个篮子有5个,第二个篮子有3个,问两个篮子苹果相差几个?”,则由一名学生扮演“妈妈”,然后以道具替代苹果和梨,然后由另外一名学生扮演“小明”,先进行数数,以英语形式表述出答案,即“两个篮子苹果相差两个”,而这时,教师若要拓展出新的“平均数”课程教学,则可以提出拓展问题,“怎样让两个篮子的数量相等?”,而这时,学生则可以通过将多出的两个苹果进行均分,然后各放入篮子中获得最终答案,从而清晰了解“平均数”的基本概念
3.结束语
综合而言,双语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学生思维、认知以及数感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方面,更具有引导意义和价值。此外,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过程中,则应当适当采用英语教学,而不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从而保证教学过程主次分明。
参考文献:
[1] 李锋.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7(07):146-147.
[2] 沙吾列·努尔曼,贾尔肯·安沙尔,李硕.数学双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哈萨克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J].昌吉学院学报 2016,01(01):101-102.
关键词:小学数学;双语教学;能力培养
0.引言
作为一门以逻辑性与抽象性为特征的科目,数学学习的难度性可想而知。即便是在小学阶段,而且学生往往难以具备持久的学习热情,而且课堂互动性不足,也让教学陷入到新的误区。而双语教学则是教学的一种创新,而且教学通过代入一些数学术语的英语词汇,让教学体现出更多的教学价值。而就此,笔者将通过本文,就小学数学中双语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方面,将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1.小学数学双语教学的原则
1.1 平衡原则
对于小学数学双语教学而言,应当做到相应的平衡,而不能单纯运用汉语进行教学,英语教学则沦为形式化的表现;另一方面则不能过于追求创新,而忽略教学的主次性,即完全用英语进行数学教学,这样不但不能达到教学效果,反而会增加数学教学的难度性,起到适则其反的效果 [1]。
1.2 辅助原则
对于辅助原则主要是指双语教学的本质应当是数学教学,英语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所以应当体现出辅助性,而不是取代正常的数学教学,而且并非所有的数学教学环节都需要贯穿英语,因为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通过思考将英语转变为传统思维的汉语,再进行理解,所以教学难度的提升也是有目共睹的,若是一昧强调教学创新,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会在学习过程中举步维艰,更谈不上教学效果提升了。
2.小学数学双语教学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2.1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双语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教学的带入感,即如结合情景教学,对学生进行教学诱导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也无形之中带动他们进行不断思考。例如在认识乘法表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以正常的学习流程背诵乘法表,然后再采用“开火车接龙的形式”让学生以口头回答,即由“车头”学生提出问题:“一乘以一得多少”,第二个学生则回答问题:“ 一乘以一得一”,同时向第三个学生提出问题“一乘以二得多少”,而第四个同学则依次回答,并且提出新的问题,以此类推。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不仅仅能够了下意识去主动记忆乘法表,同时会思考如何得到运算结果,以达到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也增强了数学学习的氛围[1]。
2.2 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
数学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往往决定了其入门的难度,即便是在小学,很多学生往往难以通过一般的课程教学了解数学学习的内容,若是普及双语教学,则更会加大这一难度性,但是如果能灵活运用双语教学,则能够达到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效果。即如在未学习乘法前,学生往往对乘法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而在《一百以内数的认识》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十个十是一百”具体是如何表现的,这时教师则可以采用英语歌曲《十个印第安男孩》让学生进行数数,进而强化他们的认知能力,即“一个男孩,两个男孩,三个男孩……”,唱一次代表一个“十”,而学生可以一直唱,教师则通过黑板画出(以一个小圆圈代表一个男孩),待唱完十次,教师也完成了绘画,而学生则可以通过黑板展示的小圆圈数,对“十”和“一百”的数量级关系有了初步认知,同时强化了他们的印象[2]。
2.3对学生数感能力的提升
学生的数感能力提升也需要通过双语教学模式,即以双语教学作为情景带入,进而通过故事探索模式,让学生能够形成潜意识的数感,进而在探索自学过程中增强这一能力。即如要让学生形成“多少”的数感能力,则可以“故事应用题”的课堂游戏活动,例如“小明妈妈买了两个篮子苹果,其中第一个篮子有5个,第二个篮子有3个,问两个篮子苹果相差几个?”,则由一名学生扮演“妈妈”,然后以道具替代苹果和梨,然后由另外一名学生扮演“小明”,先进行数数,以英语形式表述出答案,即“两个篮子苹果相差两个”,而这时,教师若要拓展出新的“平均数”课程教学,则可以提出拓展问题,“怎样让两个篮子的数量相等?”,而这时,学生则可以通过将多出的两个苹果进行均分,然后各放入篮子中获得最终答案,从而清晰了解“平均数”的基本概念
3.结束语
综合而言,双语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学生思维、认知以及数感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方面,更具有引导意义和价值。此外,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过程中,则应当适当采用英语教学,而不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从而保证教学过程主次分明。
参考文献:
[1] 李锋.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7(07):146-147.
[2] 沙吾列·努尔曼,贾尔肯·安沙尔,李硕.数学双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哈萨克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J].昌吉学院学报 2016,01(0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