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当今化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创新思维,提高求异思维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新颖性,通过实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一、运用科学设问,提高求异思维
  的能力
  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科学而巧妙地设问,有目的地、经常地训练学生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与逆向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演示磷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均要点燃吗?然后再演示白磷自燃的实验,演示实验的同时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没有点燃的条件下白磷会燃烧?燃烧需要什么条件?金属铁在自然界中可缓慢氧化,为什么铁没有燃烧呢?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和研讨.
  这样,学生把自燃、缓慢氧化、着火点、燃烧的条件等概念同时串联起来进行思考,不仅掌握了每个概念的涵义,而且将这些意义相关的概念的区别以及联系都搞清楚了.
  在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的教学后,教师可精编一些变异、逆向思维题目让学生思考.
  例如,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什么元素;可能含有什么元素.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同中求异的思维.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分析,克服思维定式,提高求异思维的能力.
  二、积极启发引导,培养思维的新
  颖性
  思维的新颖性是指超越已有的、习惯的认识模式,能别出心裁地设计出新颖的、与往不同的“成果”的思维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掘有特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为新颖独特的问题情境,用教师的心智去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
  例如,学习了浓硫酸、浓盐酸的知识以后,我设计了这么一个开放性问题:“鉴别浓硫酸和浓盐酸有几种方法?”学生积极思维,纷纷议论,提出:用pH试纸鉴别;用酸碱指示剂测定;闻气味,打开瓶盖看现象;等等.教师接着演示:用一根火柴头蘸浓硫酸,置于空气中数秒钟,火柴头上的物质因浓硫酸的氧化性和吸水性而燃烧起来.这出人意料的现象使学生惊奇不已,激发了学生求异创新的欲望.此时,教师提问:“能不能用把水加入浓硫酸使水沸腾的方法鉴别?”这出其不意的一问,就像在学生平静的脑海中投入一颗石子,激起了创新思维的浪花,源于常规而突破常规.学生在感到意外的同时,求异创新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另辟蹊径的探索热情越来越高涨.通过启发引导,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刻意求新的欲望,锻炼了学生重新组合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新颖的能力.
  三、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
  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使思考者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种方法,而是从各种可能设想出发,求得多种合乎条件的答案.其思考问题的特点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死守统一的模式;无一定范围和方向,是开放式的;有标新立异的特点.
  例如,在进行微观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做如下练习:按要求写出质子数相同的两种不同的微粒的化学符号:1.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2.两种不同的分子;3.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4.两种不同的离子;5.一种离子和一种分子.学生做后回答,通过讨论使学生对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原子和分子中,质子总数和电子总数相等且都为中性粒子,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通过讨论、分析,可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减少阻滞,能在较短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既活跃了学术空气,增强了思维的发散,又有利于培养知识交叉型的人才.思维发散、知识交叉正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素质.
  四、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全面培养
  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注重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探讨问题的科学方法,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演示实验是教师授课时,表演示范的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对演示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和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要充分重视多侧面、多方位开展创造性的发散思维训练.同时,注重创造思维方法的引导和传授,从而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许多中学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说,当今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仍然是灌输式教学占绝对优势.  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以往许多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改革主要是围绕两个问题进行的:  一是如何使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加有效、更加扎实;  二是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基本知
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它以强大的功能、大量的信息及生动直观的影像和快捷的连接方式,已经越来越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就数学教育教学来说,数学作为学生学习各科的基础学科、工具学科,因其严谨的知识系统性、链状结构性以及在学生思维训练所独具特色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有它独特的特点.  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过程
生物界中,植物比动物更容易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和危害.其原因是植物有庞大的叶面积同空气接触并进行活跃的气体交换;植物也不像高等动物那样具有循环系统,可缓冲外界的影响,为细胞和组织提供比较稳定的内在环境;再加上植物一般是固定不动的,不像动物可避开污染.  只要大气污染的浓度超过了植物的忍耐程度,就会使植物受到伤害,造成植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甚至植物个体死亡、种群消失.  下面,本人就简单地谈一谈大气污
摘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从河道堤防土地的一起案例入手分析,个人滥用河道土地资源不仅会给自身带来经济风险,还会给社会带来生态风险,借鉴国内比较成功的经验,明确河道堤防土地属性和与有关机关单位签订使用合同,保护河道土地使用者的权益,从长远来看也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有着促进作用。  关键词 河道堤防土地;风险;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 TV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
数学兴趣小组是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参加的.暂时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变得有兴趣,兴趣小组的目的就达到了.数学兴趣小组定位在“数学是有用的”这个角度全方位的向同学们介绍数学的方方面面,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一、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介绍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初中数学,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新知识,如代数式、负数、一元一次方程等,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  我们就可以利用兴趣小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践、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学科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我认为,要行之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就必须通过研究教法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实现学习的自主性,进而提高学
中国“十一五”规划中的教育改革进行以来,数学新课标提出了“以培养人的能力”为核心的数学教学新目标,数学新课标倡导“以学生自主构建、师生合作互动、促进全面发展”的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新课标强调“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角”而是“导演”,教师的作用是“主导”而不是“主宰”,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或再创造的过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是
摘要 酸浆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保存优良性状并提高繁殖效率,从而成为酸浆属植物快速繁殖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从酸浆属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选择、消毒灭菌、培养环境、植物生长调节剂、试管苗移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了酸浆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相关成果,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酸浆属;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Q949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理解和尊重  理解和尊重是数学课堂“心育”教学中教师的最基本态度特质.教师以自己特有的教学经验进行判断,从而利用黑板上课无法完成的课件进行教学,实现了自己的预想.  1.采取倾
摘要 为筛选出适宜黄淮海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和生产安全的玉米新品种,2019年开展了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玉米品种产量范围为9 490.5~14 281.5 kg/hm2,增产幅度为-20.34%~19.87%。其中,增产幅度高于10%的品种有4个,分别是新单61(19.87%)、强盛288(12.45%)、咸科858(10.73%)、垦丰101(10.07%);新单61、垦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