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中英方位词“上”和over的对比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shuo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方位词是人类语言中的基本词汇。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汉语方位词“上”和英语方位词over进行了语义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在语义范畴的体系、原型语义成员和边缘语义成员上既有相似又有不同,这些异同点是中西方民族的认知体验和文化思维的特点决定的,体现了英汉方位词的不同特点。
  关键词: 方位词 “上” over 原型范畴理论
  
  一、引言
  空间概念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概念,在我们的概念系统建构过程中起着基本作用。表达空间概念的方位词汇也是人类语言的基本词汇,是构成其他非空间域概念的重要手段,是我们了解各语言社团对空间关系认识的重要途径。在方位词汇中,“上”是最早出现的方位词之一,心理学家Gibson(1969:37b)[1]指出,空间的上下层面是最基本的,因为它根植于地球引力之中,因此方位词“上”也是方位词中的基本词汇。
  国内学者对汉语方位词“上”的研究成果已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从“上”的语义、空间定位、认知基础、自由黏着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彭晓,2011)[2],但是对中英方位词中表达“上”的方位词的对比研究却不多见。刘丹(2005)[3]使用认知语法对“上”和up的空间意义和隐喻意义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在不同文化中,方位词“上”的非空间隐喻意义普遍性大于差异性。余云峰、马书红(2010)[4]从空间识解的角度,对方位词“上”和英语介词on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在空间语义上“上”和on既有对应又有不对应的地方。这些研究主要以认知的角度对方位词“上”和英语中相对应的空间词的语义进行了对比分析,但是方位词“上”的语义庞杂,英汉方位词“上”的语义成员要素,语义成员的关系有何异同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原型范畴理论
  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理论。Lakoff(1987)[5]指出,认知科学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发现理性是什么,也就是范畴是什么。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所有具有某一特征或某一相同特征的事物形成一个范畴。经典理论认为:范畴是由必要和充分特征联合定义的,其特征是二分的;范畴有明确的边界,内部各成员之间地位相等。然而“经典理论使人们习惯于用两极化的思维模式去认识事物,故而不能全面地、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邹智勇,2000:12)[6]二十世纪七十年代,Rosch[7]等人提出新的范畴化理论,即原型理论。原型理论认为,范畴具有以下特征:“充分必要条件并非范畴的划分依据;范畴成员地位不同,典型成员具有特殊地位;范畴成员之间具有家族相似性;范畴的边界不是清晰、明确的,而是模糊的。”(梁彩琳、石文博,2010)[8]所谓的典型成员就是指在同一范畴中使用频率高,共有属性多者,有时也称为原型,原型在范畴中处于中心地位;在范畴中使用频率较低,共有属性少者为边缘成员或非典型成员,在范畴中处于边缘地位或非中心地位。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间由一张复杂的相似性的网络互相联系,这种相似有时总体上相似,有时某方面相似。原型范畴理论比经典范畴理论更加灵活开放,更能反映语言自身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成为目前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被广泛用于分析语言的各个层次。国内外研究表明,原型范畴理论为语义范畴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和模式,通过原型范畴理论进行跨语言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语言、文化、范畴化认知的关系。
  本研究拟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对汉语方位词“上”和英语中表达这一空间关系的方位介词over进行对比分析,试图发现中英语方位词在语义要素和语义成员关系上的异同,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三、“上”和over的语义范畴对比
  (一)范畴体系的对比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从语义范畴体系来看,汉语“上”和英语over都包括原型语义成员和边缘语义成员。我们先看汉语“上”的几组例子。
  (1)上面、上方、天上
  (2)桌上、墙上、地上
  (3)书上、报上、课堂上
  (4)精神上、学习上、生活上
  (5)上一代、上次、上午
  (6)上级、上司、上天
  (7)上等、上品、上档次
  (8)上山、上学、上菜
  (9)喜欢上、回答上、追上
  第1、2组词中的“上”分别表示位置在相对较高的位置或在物体的表面,表示空间方位,是方位词“上”的空间意义,具有最多的家族相似性,是“上“的原型意义成员。从第3组到第8组词是在“上”的原型意义,即其空间意义的基础上,以原型意义为中心,在范围、方面、时间、社会关系、状态、行为方面扩展出的其他意义,与原型意义的语义要素中的某一方面相联系。它们与原型意义相似度较高,是方位词“上”的隐喻空间意义。离原型意义最远,相似度最低的是“上”的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虚化为语法手段后的结果。如在第9组词中,“上”已失去实际意义,转变为语法标记,表示动作完成。上的空间意义、隐喻空间意义和语法意义形成了“上”的三层多义语义范畴体系。
  英语空间介词over其涵义也十分广泛,我们看以下例子。
  (1)A lamp hang over the table.(above or higher than,without touching)
  (2)Over the body lay a thin white sheet.(on or covering)
  (3)Hull is over the river of Ottawa.(on the other side of)
  (5)He ruled over an empire that stretched from Persia across to China.(controlling)
  (6)It has one great advantage over its rivals.(better than)
  (7)She turned the key over to the janitor.(transferring)
  (8)Toys suitable for children over the age of three(more than)
  (9)I would prefer tea over coffee.(preferring)
  (10)Don’t cry over the spilled milk.(concerning)
  (11)Will you be home over the summer vacation(during)
  (12)The fence fell over.(turning to the other side)
  (13)This keeps happening over and over.(again and again)
  (14)Is the meeting over(completed)
  在以上例句中,例1到例3中的over分别表示a position higher than,on the surface of,on the other side of,这三种意义是其空间意义,是over语义范畴中的典型成员,具有中心地位。在over的空间意义上引申出多种隐喻空间意义。在例5到例9中,over分别表示controlling,better than,transferring,more than,preferring,是在第一个原型意义a position higher than的基础上引申出的意义。例10到例13,是在第二个原型意义on the surface of基础上引申出的意义。例14中的over是在第三个原型意义on the other side of的基础上引申出的意义,意为completed。这些隐喻空间意义与over的空间意义相联系,但是词义更为抽象,形成了以原型意义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双层多义结构。
  从语义范畴结构来看,尽管“上”和over都包括原型意义和边缘意义,其原型意义呈辐射状向外扩展,但是汉语“上”的范畴结构更为复杂,包括空间意义、隐喻空间意义和语法意义三层,而over范畴结构更为简单,只分为空间意义和隐喻空间意义两层。
  (二)原型成员对比
  从“上”的语义范畴体系看,汉字“上”的原型意义是“目的物在参照物的高处”或者“在物体表面”。为了说明其原型意义所包含的要素,我们看几个例句。
  (1)直升机在我们头顶上盘旋。
  (2)太阳升到地平线上。
  (3)书放在桌上。
  (4)天上繁星点点。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上”在表达“目的物在参照物的高处”,其参照物可以是点、线、面的一维二维空间(见例1、2、3),也可以是三维空间(见例4),物体与参照物的关系可以是接触的(见例3),也可以是非接触的(见例1、2)。
  英语over的原型意义包括三个:a position higher than,on the surface of,on the other side of。over前两项与“上”在语义上对应。但即使语义上对应,“上”和over也有差异。下面是几个例句。
  (1)a picture over the sofa.
  (2)A lamp is hung over the table.
  (3)The sun rose over the horizon.
  (4)She wore a large jacket over her sweater.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over所指的方位关系中,维度可以是点线面的一维二维空间(见例1、2),不能是体或域的三维空间(如果要表达三维空间,英语中使用的介词就是in),物体与参照物的关系主要是不接触(英语中表达目的物与参照物接触关系的是介词on),over也可以表达接触关系,但是目的物必须大于或等于参照物(见例4)。
  我们将“上”和over进行对比,发现“上”在表达垂直方向时,空间维度更为广泛,主要是一维二维空间,也可以是三维空间,而over则只能是一维和二维空间,在物体与参照物的关系上,“上”比较模糊,物体与参照物可以是接触的,也可以是不接触的,而over则较明确,主要是不接触的,如果表示接触关系,物体面积就大于或等于参照物,因此,“上”和over的原型意义并不完全对应,“上”的原型意义更为宽泛笼统,而over更为狭小明确。
  (三)非典型成员对比
  由于汉语“上”和英语over在原型意义上具有共性要素,因此它们的部分非典型成员在分布上是对应的,在意义上也是相似的。汉语”上”的原型空间意义在社会关系、性质、数量、方面上引申出相应的非典型隐喻空间意义,例如:
  (1)皇上、上级、上帝(上:社会关系中处于较高位)
  (2)上等、上乘、上品(上:性质状态较好)
  (3)100以上、30上下(上:数量较多)
  (4)学习上、工作上、精神上(上:所讨论的方面)
  over的原型空间意义也投射到了社会关系、性质、数量、方面等认知域,并与“上”意义相似。
  1.She had great personal influence and power over her followers.(over:在社会关系中处于较高位)
  2.It has one great advantage over its rivals.(over:性质状态更好)
  3.The Japanese were producing over 100 million tons of steel.(over:数量更多)
  4.Many couples argue over money.(over:所关注的方面)
  虽然over和“上”的部分边缘意义成员对应,但是由于原型意义的差异,两者在分布上也有差异。例如,over的原型意义之一是on the surface of,但前提是目的物面积大于或等于参照物,在think over,read over,talk over中的over即是从这一原型意义中引申出的非典型意义成员,意思是“仔细地”,而上的原形意义“在物体表面”并没有这样的内涵,因此其引申义中就缺失这种对应。再比如,在turn over,roll over中over表示“翻转”,也是over的另一个原型意义on the other side引申出的非典型意义。而over这一原型意义在“上”的原型意义中没有这样的对应,因此也没有这样对应的边缘意义成员。
  其次,over的非典型意义成员与其原型意义成员家族相似度差异小,over的非典型意义成员在语义上都可在原型意义中找出其认知语义联系,而“上”的非典型意义成员与其原型意义成员相似度差异显著,有的几乎已找不出认知联系,相似度很低。例如,在“喜欢上了、哆嗦上了”中的“上”已经语法化,表示动作完成,没有实际意义,已经看不出与原型意义的联系。
  四、“上”与over语义范畴异同的原因
  汉语“上”和英语over在范畴体系、范畴的原型意义成员、非原型意义成员上所体现的异同是人类不同语言社团的认知和文化异同决定的。由于人类具有共同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存在于相同的客观世界,不同语言社团的空间体验是相似的,因此原型意义成员具有共同要素。而空间体验作为人类最初的、直接的、具体的认知体验,为人类建立更加抽象复杂的概念系统提供了基础,因此“上”和over都以原型意义为参照点,呈辐射状向外扩展,建立起更广泛的语义范畴。
  但是不同语言社团在文化上有不同的特征,“上”和over的语义范畴上的差异也源于此。中国文化注重整体思维和感性体验,从整体上把握观察的对象,从感性层面描述客观世界,因此汉语“上”的语义范畴结构更复杂,原型语义要素更为笼统模糊,非原型语义成员与原型语义成员逻辑联系更为松散;而西方文化注重发散思维和理性分析,将整体进行分解剖析,从理性角度客观描述,因此over的语义范畴更为单一,原型语义要素更为精确清晰,非原型语义成员与原型语义成员逻辑联系更为紧密。
  五、结语
  本文从原型理论范畴的角度,对汉语“上”和英语over进行了语义对比分析。分析发现,“上”在语义范畴体系上比over更为复杂,其原型语义要素比over更加笼统模糊,非原型语义成员与原型语义成员的关系比over更为松散,在语义分布上也并不一一对应。汉语“上”和英语over的差异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影响下的方位关系词汇的不同特点。本文仅对“上”和over进行了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中其他方位词的异同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Gibson,E.Principles of perceptual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New Jersey,Prentice Hall,Inc,1987.
  [2]彭晓.汉语方位词“上”相关研究之董理与综论[J].宁夏大学学报,2011,(4):16-23.
  [3]刘丹.中英方位词“上”的空间及隐喻意义对比[J].外语教育,2005,(5):26-30.
  [4]余云峰,马书红.介词“on”和方位词“上”的空间认知语义对比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7):102-104.
  [5]Lakoff,G.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mind[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7.
  [6]邹智勇.典型理论及其语言学意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6):12-14.
  [7]Rosch,E.Principles of Categorization[A].In Daniel J. Levitin,ed,Cognitive psychology.London;Mass:MIT Press,2002.
  [8]梁彩琳,石文博.语义范畴原型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J]外语学刊,2010,(5):44-46.
  
  本文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外语系2011年大项目(编号:1890508)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深入研究独立学院办学特色,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评估的办法和措施,对规范和提高独立学院办学水平,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评估指
电路课程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一直受到各个学校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素质、考核方式等五个方面通过传统教学模式与改
本文基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学生在医学英语方面的学习情况与需求相关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探讨中医院校公共外语的医学特色语料库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基于语料库的词汇、阅读教
教学是由若干个环节组成的,教学的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不可回避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师的基本功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本文结合我们所做的实验及应用激光在刑事侦破中所取得的成效,简要介绍激光在刑事技术中如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批判教育学的主要精神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批判精神的独立的政治主体.后殖民理论研究由于揭露了帝国主义文化霸权的实质、重新论述边缘与中心的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宗教活动依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它的发展呈现出世俗化加强、异化现象明显、年龄分化突出、排他性减弱等特点。
介绍烧结厂对Ф3×9m一次混合机及其主要传动系统进行改进设计,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及效果。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作为教学应用型高校的一种类型,人才培养是决定其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教育生态平衡的角度看独立学院
如何防止组织的衰败是高校管理工作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对关注学校未来、扬弃既定程序、超脱管理困境、驾驭科层危机、更新管理理念和变革组织文化等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