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不应该模仿 不应该重复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i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位于陆家嘴的上海纽约大学明亮宽敞的咖啡厅内,我们的访谈正式开始。没有一般采访的拘谨,张健君随性自然的性格令这场对话变得生动有趣。而他的生活轨迹,以及原先只能从作品中分析,或想象的关于他多年来的创作脉络,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水,能让我平静下来”
  《财富堂》:您做的关于水墨的装置作品和行为艺术,是否是受到了美国多元化艺术形式的影响?
  张健君:不能说没有关系。但我做的装置方式和西方人做的并不一样,这种综合性的艺术的语言是我所独有的,是由我生活的各种经历和状态汇聚在一起才渐渐形成的。我的艺术一直在避免与时尚产生联系,而能够更多地表达自我真实的感受。尽管现在很多人都在说当代艺术没有原创了,但我依旧坚持艺术家不应该去模仿他人,更不能简单的重复自己。


  《财富堂》:您的作品很多都和“水”有关,平时在生活中会一直关注水的动态吗?
  张健君:会观察,但不会学术性地去研究。平时去世界各地交流的时候,碰到有水的地方我就会忍不住多看两眼,因为水能让我平静下来。
  《财富堂》:艺术家眼中的水,和普通人看到之后,是否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张健君:我平时会关注水的不同形态。你有没有发现,平时我们看到的水中的倒影,有时是一个完整的物体形象,有时候却又变成了一些弯曲的线条,这都是因为水流动时的波纹所引起的。所以我在创作时也会注意这样的细节,我会用几个画框几大块色域组合在一起,把画中的线条即连接又分开,在视觉上营造一种运动感,让观众可以时而感觉是一条具象的河流倒影,时而又觉得是一些抽象的运动着的线条。 使观众能从中体会到抽象和具象之间的意境。


  《财富堂》:您在2012年的时候在阳澄湖畔当代艺墅——悠然雅居内举行过个展,您是如何看待这种形式的艺术展览的?
  张健君:那也是基本以“水”为主题的展览,展出了数十件作品。除了我在80年代创作的“雨濛濛”之外,还特别画了一幅《重返水乡》。我觉得艺术可以在不同的环境形式下进行展出。那次的展览地点周边都是湖水河流,在这种环境下呈现与水有关的作品,会有很强的呼应性,让观众在欣赏时也能感同身受,从而更好地感受作品。
  “我从不介意别人的看法,做艺术就该是纯粹的”


  《财富堂》:您当时在大学时,会看很多关于老庄思想的书籍,很多和您年纪相仿的当代艺术家也曾提到自己年轻时会看这些书,但这类书籍说到底还是很枯燥的,你们当时怎么会读得进去?
  张健君:可能和那个年代有关系。当时“文革”刚刚结束,我们这一代人的求知欲很旺盛,如饥似渴地想要吸收中国古代和西方的知识。而且也没有外界的诱惑,所以更容易静下心来阅读。其实那个时代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有人说“85运动”只是花费十年时间重复了西方一百年的艺术历程,但我觉得不能这么简单的一概而论,这其实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让人可以从西方和东方的不同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及文化的进程,随后再结合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财富堂》:现在的年轻人好像很难剔除掉外界的诱惑,静下心来阅读了,您这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健君:我觉得这是一把双刃剑。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充满了各种诱惑,但同时也有很丰富的资源,关键是看年轻人自己如何去辨识。有些年轻人表示很羡慕我当时所处的那个时代,我告诉他们并不是这样的,现在也是一个大时代,只不过人们很容易“当局者迷”,所以要善于找到当今时代的特征来用以自己的创作 ,一样可以有所收获。


  《财富堂》:您提过会每隔5-8年画一幅《人类与他们的钟》的变体,这个“变”具体表现在哪里?
  张健君:在这个系列作品中我想展示的是那种人类仰望星空、凝视无法逾越的不可知的状态,这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宿命,一万年前的人类如此,我们今天如此,以后的人们也当如此。这个系列的第1、2幅是在1986年,1987年完成的。出国之后这个计划暂时被搁置了,2005年的时候我画了第3幅,之后第4幅直接画在了第3幅上,目前在准备第5幅的创作。这些在画面中的人物在不同的序列中会被替换掉,有时全部有时换了其中的几位。不同的人种在不同的时间中呈现在同一的状态中。我的作品基本都是在关注流动、过程、变迁,但这个系列是例外,是以一个流动着的过程来展现永恒。最终这个系列其实我现在自己也不知道会有几幅,要看我个人的生命长度吧, 这和我在2002年创作的另一个综合艺术项目《人类篇》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财富堂》:您的作品多年来都贯穿了“黑色”的基调,是对这个颜色有特殊的喜欢吗?


  张健君:黑色经久不衰,一直都是经典,这在纽约时装秀中也是显而易见的。同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黑白的色彩观更多的是一种对精神境界的提炼,而不是描摹对应的自然界, 其中蕴涵着一种精神层面的寓意。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对我来说,黑白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强烈的二极令我着迷,温润内敛的水墨黑色,张扬厚重的油彩黑色,所以这更引发了我长久以来对这个颜色的偏爱。
  “艺术家应该多走出国门去待一待”
  《财富堂》:东西方艺术爱好者对您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
  张健君:90年代初期,我在纽约开始创作水墨装置作品时,纽约大学的一位著名教授称在我的作品中看到很强烈的中国文化的根源;但同时也有一位知名画廊的朋友建议我应该不要过多地去涉及“水墨”这个西方不太能理解的材质。而关于国内反馈的方面,由于我离开了很久,所以也并没有太多机会了解到。但事实是,我并不太会介意别人的看法。我当时从绘画转到装置艺术时,也有一些美国的藏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和我说:“你的装置都那么大型,我不能去盖间屋子来收藏呀。”但是我并不会因为市场的反应而改变我创作的初衷,我当时就把身边所有的钱都扔进了装置作品的制作中。我的理念是:如果你要做,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要很纯粹。艺术本来不就该是这样的吗?


  《财富堂》:您和太太Barbara有共同合作的作品吗?平时会因为创作而争论吗?
  张健君:我们直接的合作的作品并不多。1993年的时候在纽约苏格拉底雕塑公园合作过一件金属太湖石以及流水的雕塑/装置作品,2004年在韩国光州双年展上也合作过一次。但平时在生活中我们会相互交流,对彼此的作品也很熟悉,偶尔也会有不同看法的争论。比如她在作品中比较倾向于自然线性的线条,而我则倾向使用承载文化特性的观念性线条。我觉得这样的差异很正常,每个个体都应该有一种相互欣赏性和包容性。
  《财富堂》:您觉得中美两地的生活,带给您最大的益处是什么?
  张健君:我很庆幸自己当时出国了。因为对于艺术家来说,创作是一生的事,宽阔的视野不同的视角和经历会给你的创作注入新的源泉。所以我经常提醒其他艺术家,如果有机会出国的话不要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而应该生活一段时间,这样才能了解当地的生活方式和艺术形态。艺术和生活是分不开的。当然,了解他人了解不同的文化也会发现更独特的自己,我如今创作出这些作品是和我这么多年来的经历密不可分的。
其他文献
上海广播101·7频率每天晚上有档节目,是关于解答听众各类关于情感上的问题的。主持人罗妈经常在节目里义正词严地教育那些在爱情方面执迷不悟或犹豫不决的青年男女……听多了之后,总结起来无非就是该不该爱,如何爱。  我没有听过这档节目,但就夜晚能打电话给电台倾诉情感问题这件事仿佛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了,听上去罗妈似乎也是扮演着一个闲人马大姐的角色。以一个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翻滚过的浓缩鸡精来调味爱情。  有
期刊
徐汇滨江,手握徐汇黄金地段与稀缺滨江岸线两大资源,在这片文化、传媒、航空三大产业中心,纯居大宅中洲君廷举办了一系列的跨界圈层活动,让我们一同来体会一下这份奢荣与优雅!  伊丽莎白出生在乔治亚州亚特兰大,拥有荷兰和威尔士血统,由她缔造全球热追的Elisabeth Koch礼帽王国,在王室贵族、好莱坞明星、时尚引领者、知名造型师的高端圈层一直饱有盛誉,不仅仅是典雅气质的展现,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你
期刊
外滩附近,一幢1930年代老建筑的一楼,正在展出艺术家张健君旅美近30年来首次回家乡上海举办的大型个展。引人瞩目的是名为“第一滴水”的系列作品。宽敞的空间,一幅幅尺幅巨大而色彩简约的作品显得格外惹眼:滴滴瞬间绽放的“水”,似水又不似水,给观者强烈的视觉震撼,叙说着艺术家多年漂泊于东西方文化河流上的美学思考。  被人誉为“理性绘画先锋”之一的张健君,擅长哲理思考。滔滔江水,潺潺溪水,乃至点滴水珠,都
期刊
设计,一门既古老又现代的手艺。设计无所不在。从西周酒器到明代的家具,其实都需要能工巧匠的巧妙设计。  宝山区逸仙路上的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是我国首家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博物馆,你去看过吗?那里的陈设,中国古代造物智慧、中国近代工业萌芽、中国工业设计实践、高速发展的中国工业设计,全面展示中国设计的历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各地各个时期极具代表性的著名产品实物。什么红旗牌轿车、蝴蝶缝纫机、金星电视机、永
期刊
与陈舜今先生相识已数十年,应该算是知根知底,但要我准确地去描述他,却还真有点难。说他是才子似乎是对他轻视;说他不是才子又像是对他不敬。虽说他酷爱书画,可又不仅只是钟情于书画,还致力于教育和培养后生,似有种推卸不了的责任感在驱使,同时他又热衷于从事慈善事业,对社会抱有强烈的关爱之心,他集书画、教育和慈善于一身,涉足诸多领域,并且均有建树。  大师传承 心净如镜  陈舜今自幼就和书画相伴结缘,喜爱乃至
期刊
原来,她不仅是一位画家,作为经过中国美院洗礼又毕业于上海东华大学的一位艺术硕士,她亦喜欢侍弄花草。  走走看看 习出绘画语言  作为本次《西顾东走》画展的学术主持,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潘耀昌告诉我:“一条纽带把七位参展画家联系在一起,纽带的两头就是中国美术学院和巴黎艺术城。巴黎是艺术家朝觐的圣地,是欧洲艺术的中心。中国美术学院是现代中国艺术的摇篮,其艺术气息和人文精神最为深厚,孕育出一代代优秀艺术
期刊
美国东部时间4月2日在宾大博物馆的圆形大厅里举办了一个艺术峰会。来自北京的木美术馆创始人林瀚在台上演讲,对于我们宝库的创新文化产业模式谈了他个人的看法,意思就是私人美术馆(博物馆)有自己的腔调和专业的运作体系与方式,而“宝库”这种试图利用艺术仓储来拓展第三方保管业务的模式是错误的,靠保管箱的服务收入来支持美术馆(博物馆)的运营发展纯属异想天开,这条道是走不通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呀!我坐在台下聆听
期刊
旧馆翻新成为世界最大当代艺术馆  旧金山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本次开幕展总共展览1900件艺术作品,总展示面积从原来的6,500平方米扩展至16,000平方米,约三倍之大,一鸣惊人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当代艺术馆!而博物馆的经费则来自多方面大公司和私人的慷慨赞助和捐款。  博物馆底楼和二楼展厅免费对外开放。三楼以Pritzker家庭基金会命名的摄影展馆和摄影研究中心收藏了17,800张照片,是美国最大的展览
期刊
英国农场主的珍藏半世纪后上头条  就在香港苏富比春拍结束第二天,其“琵金顿专场”的消息霸占百度、腾讯等各大网站头条。原本估价2亿,却一口气拍到5.28亿港元,这让琵金顿先生的三个女儿也惊讶不已。她们是这笔“天降横财”的受益者。但如此佳绩并非登上头条的唯一原因,关键在于它拍的是中国瓷器。其最贵的10件宝贝中有8件都是明代青花瓷。而青花瓷对于国人来说,简直是太深入骨髓的传统瑰宝。回流青花瓷卖出好价钱,
期刊
2016年5月16日,第十届AAC艺术中国·巅峰之夜颁奖盛典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隆重拉开帷幕。AAC艺术中国已经迈入第十年,同时进入到它改革的第二年。本届AAC艺术中国的评选以“历史中的当代”为主题,通过对历史与当代、全球和中国、“局外”和“局中”的交汇考察去寻找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特性和内在逻辑,以期从历史视野中重新发现当代。  第十届AAC艺术中国评选由已故的黄专教授担任评选委员会轮值主席,巫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