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孕育和阶段性发展,建设工程领域的投资主体、项目业主以及勘察设计单位均由过去的单一国有属性转化为多元属性,市场主体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于投资主体及利益的多元化以及勘察设计单位的改制并步入竞争市场,市场各方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社会公众利益或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放在次要位置,各种违规行为屡屡发生。勘察设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求生存,不得不压缩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屈从于业主,勘察设计文件中频频出现各类违反国家建设标准和安全性问题。由勘察设计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质量也随之不断发生。如何确保建设工程中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不被损害,如何提高公共安全,成为当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首要任务之一,也成为施工图审查机构把好设计质量关所探索、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力求从施工图审查及质量管理角度剖析我市在审查、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完善方法。
关键词: 施工图;审查;质量;管理
施工图审查,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施工图审查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施工图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进行的审查。自国务院颁布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后,施工图审查已成为制度化并被列入基本建设程序中强制实施,成为把好建筑工程质量的第一关,也成为政府对设计质量监管的重要环节。
一、施工图审查的工作性质及目的
建设部颁发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第134号部长令)定义施工图审查是“对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进行审查。” “施工图未经审查合格不得使用”。从审查内容上看,施工图审查具有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属性,具有强制性,是一项具有监管性质的工作。
将施工图审查列入基本建设程序中强制实施,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施工图审查,将事后质量管理变为事前的监督管理,将勘察设计文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在工程施工之前发现并及时纠正,排除质量安全隐患,达到三个确保:①确保设计文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②确保工程设计不损害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③确保工程设计质量以及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施工图审查及质量管理现状
泰州市审图中心成立于2001年初,系经省住建厅认定的二类审查机构,隶属于泰州市住建局直管。中心现有在编管理人员8名(其中2名人员兼任审图工作),审查人员共30名。其中,专职审图人员10名,兼职审图人员22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审查人员21名,占审图人员的65%;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6名,一级注册结构工程7名。年均审查面积达300万m2,房建工程审查覆盖率近100%(泰州市开发区数据未计入)。
2007—2009年,通过施工图审查,发现并纠正勘察设计单位违反建设工程强制性条文及强制性标准情况统计:
2007年,全市共审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235项,审查面积约308万平方米,查出违反强制性条文774条次,平均每个项目3.29条次,违反强制性标准1573条,平均每个项目6.69条次。
2008年,全市共审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196项,审查面积约298万平方米,查出违反强制性条文854条次,平均每个项目4.36条次;违反强制性标准1602条次,平均每个项目8.17条次。
2009年,我市共审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219项,审查面积约256万平方米。通过技术审查,共查出违反建设工程强制性条文数791条,平均每个项目3.61条次;违反强制性标准数1192条,平均每个项目5.44条次。
三年中,共审查房建项目650项,审查面积约862万m2发现并纠正违反建设工程强制性条文数2419条,违反强制性标准数4367条。用2009年与前二年相比较,平均每个项目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数在总体上有明显下降。一次审查通过率显著提高。
通过施工图审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违反国家强条、强标等问题得到了及时纠正,有效地避免了因施工图设计“不到位”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和设计质量事故的发生,从源头上保证了建设工程的设计质量。同时,也促使勘察设计单位和勘察设计人员不断提高贯彻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自觉性,进一步约束了建设单位的一些违规行为。施工图审查切实起到了对勘察設计质量的把关作用,保障了公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贯彻执行,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
三、施工图审查及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由于存在对施工图审查制度设计理解的偏差,个别地方部门或建设单位在施工图送审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为抢工期强行要求审图,给审图质量埋下隐患。
2、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是一项非常严谨的、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工作,是一个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其总体工作时间不仅取决于审图方,同时也取决于业主和勘察设计单位对审查意见能否及时、准确、有效地回复,有时因回复质量问题,可能导致多个回合的“审查—修改—再审查—再修改”,直到合格为止。这并非审图方所愿,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时间意味着效益,多个回合的“审查—修改”,延长了总体工作时间,可能会导致项目不能早日开工建设,这往往会引起业主或者招商引资者的不满,在不问具体拖延原因在哪一方的情况下,更多业主乃至一些行政管理部门便将拖延的责任计到审查机构头上。
3、政府重视的招商引资或为拉动经济快速上马的项目,实际上很难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在施工图完成前依次办妥所有的前期相关手续。加之,地方有许多“绿色通道”要求,审查机构所确保的最小审查周期都难以保证,因而很难从严把关,稍有处理不慎,就会顶上施工图审查阻碍项目进展、耽误“重点工程”建设时间等“罪名”。
4、施工图审查的不同专业审查人员相互间缺乏及时协商沟通,会影响所提问题的宏观判定和准确性。
5、复审把关不严。在施工图审查质量考核、抽查中,仍发现有个别审查人员在审查阶段虽然对设计单位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提出了审查意见,但对设计单位的修改意见并未进行认真复审,也未认真查看设计图纸是否已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到位,在没有对勘察设计单位补充过来的计算资料或验算资料进行仔细核算的情况下,就直接签字通过。
6、施工图加、补盖审查专用章问题。建设单位往往因种种原因,未能一次性报送足够的施工图,或因越来越多的行政审批部门要求建设方提供审查通过(盖章确认)的施工图作为办理项目手续的前提条件,或因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存档等诸多原因,建设方在施工图审查结束后又送来成套或部分施工图要求加、补盖审查专用章。如果不同意,建设方的后续工作又无法进行;如果同意,一旦出现加、补盖印章图纸与原送审图纸间的不一致(无论是有意式或无意式等原因)且是涉及工程质量、安全、违反国家强条强标等未做修改的施工图(阴阳施工图),审查机构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组织复核,由于图纸量大繁杂,而且极易因细微的疏忽造成加、补盖印章后的施工图留下设计质量或安全隐患问题。
7、设计变更的审查关键在于工作量的界定及收费问题,目前物价部门的核定标准中并无明确规定,给审图收费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8、市政工程施工图审查尚未实现机构认定范围内的全覆盖。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大都是政府工程,甚至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领导重视,百姓关心,也往往受新闻媒体的关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施工图审查中心对上级部门要求“特事特办”存畏难心理(审查时间、质量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市政工程领域相对市场化程度略低,专业人才、尤其是技术骨干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个市政勘察设计单位,因此审图机构要引进人才难度较大。
四、完善施工图审查及质量管理的设想
1、加大施工图审查对外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尤其是政府决策层面正确认识施工图审查制度的本意和重要性,争取社会各层面对审图工作给予更多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2、加强审查机构建设。不断充实加强机构审查力量。从勘察设计单位招聘年富力强,具有丰富勘察设计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各专业、各层面技术骨干力量,加强施工图设计审查把关。及时举办或参加审查管理人员法律、法规及专业技术培训,在学习中不断强化法制意识,在工作中坚持恪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施工图技术审查及管理水平。
3、重视施工图审查条件的把关。按照《江苏省房层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实施意见》中关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条件”的要求执行。对“特殊情况”的送审项目,要从法定程序、法理角度妥善处理,同时注意建立单位和个人台帐、书面资料的保存。
4、规范施工图送审、审查行为,提高施工图审查水平。
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必须保证送审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对其负责。为保证现场施工的基本需要,建设单位送审项目时应一次性提供足够套数施工图设计文件(一般要求提供5-6套),审查机构从中抽取各专业施工图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在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上加盖审查专用章。审查机构留档一套,其余返还建设单位,作为施工、质量监督和验收的依据。建设单位送审项目时,还应提供一份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设计人员及图签清单并附单位资质证书、验资备案手续复印件等资料。
建设单位应督促勘察设计单位及时、规范地回复审查意见,勘察设计单位回复时间不计入审查工作日,但回复时间不宜超过20个工作日。设计单位应对照审查意见逐条回复,如按照审查意见变更施工图的,应将变更的施工图目录一并送审,变更目录中应列明更新的图纸编号和对應作废的原图纸编号。审查机构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上加盖审查专用章时,对设计单位已标明作废的图纸不予盖章,做作废处理。
5、规范设计变更的报审与审查。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修改审查通过的施工图。确需修改的,对涉及规定的施工图审查内容的设计修改,建设单位应送原审查机构重新审查,如变更施工图的,应将更新的施工图目录一并送审,并在目录中列明重新更新的图纸编号和对应作废的原图纸编号。报审时,建设单位应填写设计变更报审表,说明报审设计变更的内容。
对审查发现的问题,审查机构应当向建设单位出具审查意见书,建设单位应责成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修改调整,并将修改后的施工图报原审查机构复审。
对确认审查通过的,审查机构应出具“设计变更审查通过意见”,意见中应申明“凡原施工图设计中与本次设计变更不一致的,以本次审查通过的施工图为准”,意见上应加盖审查机构公章。相应的设计变更通知和施工图纸上应加盖审查专用章。
6、为各审查专业人员及勘察设计单位人员搭建交流、互动平台。
审图中心、勘察设计单位是一个专业人才密集的群体。由于对规范、条文理解深度不一,把握尺度不一,往往形成审查者与设计者之间的技术分歧,或者由于所处位置不同,所持观点各异形成的对立,为了妥善解决此类问题,共同提高对规范、条文的理解与把握尺度,从专业技术上求得统一,可采取定期举办研讨会的形式,组织各专业审查人员并邀请勘察设计单位人员共同参与研讨,建立施工图审查人员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审图中心与勘察设计单位之间的人员交流、互动及技术资源共享平台,从专业技术的最高层面来统一认识,共同把关,避免追求一方利益而降低质量标准的问题发生。
7、建立施工图审查与工程质量监督的联动。建设单位在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申请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时,对未提供施工图审查意见书、对审查意见的回复(包括相应的设计变更图纸)及审查合格书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不予受理其报请质量监督的申请。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因重新进行施工图审查的,建设单位应当将有关“设计变更审查通过意见”、加盖了审查专用章的设计变更通知和施工图纸在审查通过后10个工作日内报相关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8、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审查覆盖率。
创造条件,努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审查工作的推进,通过质量监督、施工许可证发放等环节的联动把关,促进我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审查覆盖率的不断提高。
9、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要做好不良记录管理工作,就要充分依靠信息化。人的不良记录实质上就是人的信用,信用的约束力主要体现在广为人知。因此,要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给予正、反面的充分公开。当然,信息化还能够极大地提升质量监督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实时掌握审查人员及勘察设计人员的技术素质以及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机构整改、调整工作的重点。
10、公开服务承诺方面:1)对于重点项目,甲方或政府往往要求特事特办,因此要处理好特事特办与施工图审查质量这一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分轻重缓急、努力缩短审查时间的同时,还必须尊重科学,确保审查项目的最小审查质量周期,这样施工图审查质量才能得以保证;2)审图人员要及时将审图工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与勘察设计单位、人员对接、沟通,避免勘察设计单位、人员重犯类似的错误。避免复审多次不通过而导致复审时间过长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缩短整个审图周期。
11、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采用静态与动态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静态考核就是对审查人员进行专业理论、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等熟练掌握程度的考核。动态考核就是对审查人员进行不良行为记录、测评(如,接受建设方贿赂,放弃审查原则,通过“变通”做法,将违规变更合法化;错审、漏审等情况)。做到考评、考核不留于形式,实事求是,体现审查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技术水平。
施工图审查必须适应新形势工作的需要,既要内强管理,又要外树形象,切实履行好设计质量监督把关职责。目前,各级政府为了保增长、促发展,给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因此对我们施工图审查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应对,研究新的管理方式和措施,化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加强机构自身建设,主动适应政府新的形势和工作要求。同时,也要加强施工图审查工作的宣传,让社会了解施工图审查工作,理解和支持施工图审查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施工图审查为“保增长、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第134号部长令)
[2]施工图审查内部质量管理研究资料
本文力求从施工图审查及质量管理角度剖析我市在审查、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完善方法。
关键词: 施工图;审查;质量;管理
施工图审查,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施工图审查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施工图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进行的审查。自国务院颁布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后,施工图审查已成为制度化并被列入基本建设程序中强制实施,成为把好建筑工程质量的第一关,也成为政府对设计质量监管的重要环节。
一、施工图审查的工作性质及目的
建设部颁发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第134号部长令)定义施工图审查是“对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进行审查。” “施工图未经审查合格不得使用”。从审查内容上看,施工图审查具有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属性,具有强制性,是一项具有监管性质的工作。
将施工图审查列入基本建设程序中强制实施,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施工图审查,将事后质量管理变为事前的监督管理,将勘察设计文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在工程施工之前发现并及时纠正,排除质量安全隐患,达到三个确保:①确保设计文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②确保工程设计不损害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③确保工程设计质量以及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施工图审查及质量管理现状
泰州市审图中心成立于2001年初,系经省住建厅认定的二类审查机构,隶属于泰州市住建局直管。中心现有在编管理人员8名(其中2名人员兼任审图工作),审查人员共30名。其中,专职审图人员10名,兼职审图人员22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审查人员21名,占审图人员的65%;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6名,一级注册结构工程7名。年均审查面积达300万m2,房建工程审查覆盖率近100%(泰州市开发区数据未计入)。
2007—2009年,通过施工图审查,发现并纠正勘察设计单位违反建设工程强制性条文及强制性标准情况统计:
2007年,全市共审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235项,审查面积约308万平方米,查出违反强制性条文774条次,平均每个项目3.29条次,违反强制性标准1573条,平均每个项目6.69条次。
2008年,全市共审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196项,审查面积约298万平方米,查出违反强制性条文854条次,平均每个项目4.36条次;违反强制性标准1602条次,平均每个项目8.17条次。
2009年,我市共审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219项,审查面积约256万平方米。通过技术审查,共查出违反建设工程强制性条文数791条,平均每个项目3.61条次;违反强制性标准数1192条,平均每个项目5.44条次。
三年中,共审查房建项目650项,审查面积约862万m2发现并纠正违反建设工程强制性条文数2419条,违反强制性标准数4367条。用2009年与前二年相比较,平均每个项目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数在总体上有明显下降。一次审查通过率显著提高。
通过施工图审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违反国家强条、强标等问题得到了及时纠正,有效地避免了因施工图设计“不到位”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和设计质量事故的发生,从源头上保证了建设工程的设计质量。同时,也促使勘察设计单位和勘察设计人员不断提高贯彻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自觉性,进一步约束了建设单位的一些违规行为。施工图审查切实起到了对勘察設计质量的把关作用,保障了公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贯彻执行,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
三、施工图审查及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由于存在对施工图审查制度设计理解的偏差,个别地方部门或建设单位在施工图送审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为抢工期强行要求审图,给审图质量埋下隐患。
2、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是一项非常严谨的、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工作,是一个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其总体工作时间不仅取决于审图方,同时也取决于业主和勘察设计单位对审查意见能否及时、准确、有效地回复,有时因回复质量问题,可能导致多个回合的“审查—修改—再审查—再修改”,直到合格为止。这并非审图方所愿,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时间意味着效益,多个回合的“审查—修改”,延长了总体工作时间,可能会导致项目不能早日开工建设,这往往会引起业主或者招商引资者的不满,在不问具体拖延原因在哪一方的情况下,更多业主乃至一些行政管理部门便将拖延的责任计到审查机构头上。
3、政府重视的招商引资或为拉动经济快速上马的项目,实际上很难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在施工图完成前依次办妥所有的前期相关手续。加之,地方有许多“绿色通道”要求,审查机构所确保的最小审查周期都难以保证,因而很难从严把关,稍有处理不慎,就会顶上施工图审查阻碍项目进展、耽误“重点工程”建设时间等“罪名”。
4、施工图审查的不同专业审查人员相互间缺乏及时协商沟通,会影响所提问题的宏观判定和准确性。
5、复审把关不严。在施工图审查质量考核、抽查中,仍发现有个别审查人员在审查阶段虽然对设计单位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提出了审查意见,但对设计单位的修改意见并未进行认真复审,也未认真查看设计图纸是否已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到位,在没有对勘察设计单位补充过来的计算资料或验算资料进行仔细核算的情况下,就直接签字通过。
6、施工图加、补盖审查专用章问题。建设单位往往因种种原因,未能一次性报送足够的施工图,或因越来越多的行政审批部门要求建设方提供审查通过(盖章确认)的施工图作为办理项目手续的前提条件,或因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存档等诸多原因,建设方在施工图审查结束后又送来成套或部分施工图要求加、补盖审查专用章。如果不同意,建设方的后续工作又无法进行;如果同意,一旦出现加、补盖印章图纸与原送审图纸间的不一致(无论是有意式或无意式等原因)且是涉及工程质量、安全、违反国家强条强标等未做修改的施工图(阴阳施工图),审查机构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组织复核,由于图纸量大繁杂,而且极易因细微的疏忽造成加、补盖印章后的施工图留下设计质量或安全隐患问题。
7、设计变更的审查关键在于工作量的界定及收费问题,目前物价部门的核定标准中并无明确规定,给审图收费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8、市政工程施工图审查尚未实现机构认定范围内的全覆盖。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大都是政府工程,甚至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领导重视,百姓关心,也往往受新闻媒体的关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施工图审查中心对上级部门要求“特事特办”存畏难心理(审查时间、质量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市政工程领域相对市场化程度略低,专业人才、尤其是技术骨干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个市政勘察设计单位,因此审图机构要引进人才难度较大。
四、完善施工图审查及质量管理的设想
1、加大施工图审查对外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尤其是政府决策层面正确认识施工图审查制度的本意和重要性,争取社会各层面对审图工作给予更多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2、加强审查机构建设。不断充实加强机构审查力量。从勘察设计单位招聘年富力强,具有丰富勘察设计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各专业、各层面技术骨干力量,加强施工图设计审查把关。及时举办或参加审查管理人员法律、法规及专业技术培训,在学习中不断强化法制意识,在工作中坚持恪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施工图技术审查及管理水平。
3、重视施工图审查条件的把关。按照《江苏省房层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实施意见》中关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条件”的要求执行。对“特殊情况”的送审项目,要从法定程序、法理角度妥善处理,同时注意建立单位和个人台帐、书面资料的保存。
4、规范施工图送审、审查行为,提高施工图审查水平。
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必须保证送审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对其负责。为保证现场施工的基本需要,建设单位送审项目时应一次性提供足够套数施工图设计文件(一般要求提供5-6套),审查机构从中抽取各专业施工图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在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上加盖审查专用章。审查机构留档一套,其余返还建设单位,作为施工、质量监督和验收的依据。建设单位送审项目时,还应提供一份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设计人员及图签清单并附单位资质证书、验资备案手续复印件等资料。
建设单位应督促勘察设计单位及时、规范地回复审查意见,勘察设计单位回复时间不计入审查工作日,但回复时间不宜超过20个工作日。设计单位应对照审查意见逐条回复,如按照审查意见变更施工图的,应将变更的施工图目录一并送审,变更目录中应列明更新的图纸编号和对應作废的原图纸编号。审查机构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上加盖审查专用章时,对设计单位已标明作废的图纸不予盖章,做作废处理。
5、规范设计变更的报审与审查。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修改审查通过的施工图。确需修改的,对涉及规定的施工图审查内容的设计修改,建设单位应送原审查机构重新审查,如变更施工图的,应将更新的施工图目录一并送审,并在目录中列明重新更新的图纸编号和对应作废的原图纸编号。报审时,建设单位应填写设计变更报审表,说明报审设计变更的内容。
对审查发现的问题,审查机构应当向建设单位出具审查意见书,建设单位应责成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修改调整,并将修改后的施工图报原审查机构复审。
对确认审查通过的,审查机构应出具“设计变更审查通过意见”,意见中应申明“凡原施工图设计中与本次设计变更不一致的,以本次审查通过的施工图为准”,意见上应加盖审查机构公章。相应的设计变更通知和施工图纸上应加盖审查专用章。
6、为各审查专业人员及勘察设计单位人员搭建交流、互动平台。
审图中心、勘察设计单位是一个专业人才密集的群体。由于对规范、条文理解深度不一,把握尺度不一,往往形成审查者与设计者之间的技术分歧,或者由于所处位置不同,所持观点各异形成的对立,为了妥善解决此类问题,共同提高对规范、条文的理解与把握尺度,从专业技术上求得统一,可采取定期举办研讨会的形式,组织各专业审查人员并邀请勘察设计单位人员共同参与研讨,建立施工图审查人员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审图中心与勘察设计单位之间的人员交流、互动及技术资源共享平台,从专业技术的最高层面来统一认识,共同把关,避免追求一方利益而降低质量标准的问题发生。
7、建立施工图审查与工程质量监督的联动。建设单位在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申请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时,对未提供施工图审查意见书、对审查意见的回复(包括相应的设计变更图纸)及审查合格书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不予受理其报请质量监督的申请。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因重新进行施工图审查的,建设单位应当将有关“设计变更审查通过意见”、加盖了审查专用章的设计变更通知和施工图纸在审查通过后10个工作日内报相关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8、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审查覆盖率。
创造条件,努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审查工作的推进,通过质量监督、施工许可证发放等环节的联动把关,促进我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审查覆盖率的不断提高。
9、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要做好不良记录管理工作,就要充分依靠信息化。人的不良记录实质上就是人的信用,信用的约束力主要体现在广为人知。因此,要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给予正、反面的充分公开。当然,信息化还能够极大地提升质量监督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实时掌握审查人员及勘察设计人员的技术素质以及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机构整改、调整工作的重点。
10、公开服务承诺方面:1)对于重点项目,甲方或政府往往要求特事特办,因此要处理好特事特办与施工图审查质量这一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分轻重缓急、努力缩短审查时间的同时,还必须尊重科学,确保审查项目的最小审查质量周期,这样施工图审查质量才能得以保证;2)审图人员要及时将审图工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与勘察设计单位、人员对接、沟通,避免勘察设计单位、人员重犯类似的错误。避免复审多次不通过而导致复审时间过长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缩短整个审图周期。
11、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采用静态与动态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静态考核就是对审查人员进行专业理论、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等熟练掌握程度的考核。动态考核就是对审查人员进行不良行为记录、测评(如,接受建设方贿赂,放弃审查原则,通过“变通”做法,将违规变更合法化;错审、漏审等情况)。做到考评、考核不留于形式,实事求是,体现审查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技术水平。
施工图审查必须适应新形势工作的需要,既要内强管理,又要外树形象,切实履行好设计质量监督把关职责。目前,各级政府为了保增长、促发展,给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因此对我们施工图审查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应对,研究新的管理方式和措施,化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加强机构自身建设,主动适应政府新的形势和工作要求。同时,也要加强施工图审查工作的宣传,让社会了解施工图审查工作,理解和支持施工图审查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施工图审查为“保增长、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第134号部长令)
[2]施工图审查内部质量管理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