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香港证券业部分代表连日高调反对声浪中,香港交易所(下称港交所)提出的多项改革遇到阻力。
近日传出,港交所正在研究暂缓实行明年3月第二阶段延长交易时段。标志港交所改革推进艰难的是,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7月26日发表近万字长文,再次解释推行改革方案的种种考量,并强调改革绝非“大户与小户、或国际与本地之间的斗争”,希望平息本地中小券商的怒火。
这是自从去年底落实改革以来,港交所就延长交易时段问题立场软化。
此前,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与香港本地证券业的七个协会代表举行晚宴,当天下午,就率先遭遇个别代表到中环交易广场港交所的交易大堂门外示威抗议。
代表香港本地证券从业员的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当天组织约50名会员,到场向李小加递交请愿信,表示反对港交所蕴酿中的多个改革措施,甚至有示威人士要求李小加下台。
李小加到示威现场接收请愿信,表示:“会仔细阅读、了解有关人士的意见,所有决策在落实前都会细心聆听,平衡各方利益。”作为首位来自内地的港交所总裁,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预计港交所未来的改革,将在如何适应新形势及确保本地券商利益之间踌躇前行。
争议延长交易时段
港交所近年推出不少改革提议,除了引起较大反对的延长交易时段,以及设立晚间期货交易时段外,还推出股票交易按金制度,以改善香港交易所的风险管理架构,减少交易对手交责所造成的风险。
此外,计划中的还有“匿名交易”,取消现在公开交易对手经纪牌号的做法;而2009年曾经推出后又撤回的收市竞价时段制度,也被重新提到议程上。
其中,延长交易时段已经早在去年完成咨询,第一阶段的改革也在今年3月开始实施, 将香港早上交易时段提前半小时开始,即在早上9时30分开市;午休从过往的2小时缩短到1.5小时,即下午交易时段在13时30分开始,到16时结束。
不少市场人士对延长交易时段没有好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午休时间,第三阶段将在第二阶段进一步减少到只有1个小时,不仅比以前少了一半,与香港白领平均有1.5小时的午休时间相比也相形见绌。
凡是改革必牵涉利益损益和成本增减。付出午休时间减少的成本,在很多人看来却没有什么利益。
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会长王国安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首先就指出,延长交易时间,在过去几个月,根本没有为市场带来更多的交投量。
“其实第一阶段实施以来,交易量不升反跌,已经很明显。不明白为什么港交所还有理据实行第二阶段,他们常常说要与其他交易所看齐,那他们有没有考虑过我们自己市场的独特性?我们有午饭时段,可以是比别人的制度好,没必要跟人家不好的时间。” 王国安气愤地说。
在中环街头,这个观点几乎每个人都琅琅上口。
除了本地券商外,一名外资券商销售部人员也对《财经》记者大吐苦水。“机构客户每天做多少交易、要买什么卖什么,几乎都有一定的量,根本不会因为延长时间,就突然多做事。但交易时间长了,无论我们、基金经理、交易员等的工作时间就肯定会加长。”
与内地接轨
只要仔细阅读港交所为更改交易时间而公布的咨询文件和总结,不难发现,这项改革的目的,从第一天开始,就不是为了增加交投量,而是令香港市场与内地接轨。
根据去年9月的咨询文件,延长交易时间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让港交所跟上交所的交易时间重叠,强化香港市场对内地相关证券的价格发现功能,避免因为香港市场较迟开市,令香港投资者对市场消息的反应,比区内其他对手慢一步。
港交所也提出,通过缩短香港市场与区内其他市场的时间差距,提升竞争力。很多证券或相关产品均同时在港交所及其他交易所挂牌,而港交所又是区内最晚开市的交易所,投资者可能因此选择在其他交易所买卖。
根据港交所的统计,直到去年7月,在香港及内地以“A+H”方式上市的企业多达62家,占香港市场总市值的23,加上以内地相关证券为相关资产的结构性产品,总数更接近3000只。
每天在香港成交额最多的十只证券中,包括了五只同时在A股挂牌的证券,以及以A股为相关资产的安硕A50中国基金。
观察当前香港金融界前线人员,对于延长交易时间的讨论,经常集中在能否让交投量增长,更因此反对延长时间,可谓与港交所的思路沾不上边。
过去十多年,香港是内地很多企业上市筹资的地方。港交所认为,内地资本提速开放,从资本输入转变为资本输出,香港应该转型为内地资本的“首要海外投资中心”,配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大潮流。
延长交易时段就是在这个考虑下产生的想法。本来,香港的开市时段,上午比内地晚半个小时,下午晚了1.5个小时,两个市场同时交易的时间,每天只有两个小时。
虽然“港股直通车”在2008年紧急“刹车”,但是香港从来没有停止争取,用其他不同的方式,让内地居民到香港直接或间接投资,包括扩大QFII额度、推行“小QFII” 等等。这个趋势也符合内地疏导流动资本过剩,希望让资金“走出去”的大方向。
这些宏图大计一旦成为事实,香港市场的交易量就会迅速增长,与内地市场的互动也会更紧密。
从香港开市比较晚的事实看,前一天晚上或午休时间发布的重大消息,就会率先在A股市场反映,香港投资者没办法交易或对冲,只能干着急,严重削弱香港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从港交所的角度来看,可能投资人会因此选择在A股市场交易,长远影响港交所的交易量。
不过,这项提议遭到反对,早在去年咨询之时已经埋下伏笔。
在咨询回应总结当中,虽然包括交易所参与者及证券业组织等机构当中,约八成回应对于提早上午及下午的开市时间表示赞成,但在个人回应当中,经纪人及投资者反对下午提前开市、缩短午休时间的比例,也同样达到八成。
尽管没有人会反对两地交易时间接轨,但开放内地居民到香港投资,目前看还是遥不可及,经纪人就先要面对更长的工作时间,未见其利先见其害,自然反对声众多。
一名中资券商的销售人员笑言:“如果真的有港股直通车,有很多生意可以做,就是李小加不提出,我们也会追着要他延长时间啊!”
交锋晚间时段
另一项备受争议的改革方案,是设立晚间期货交易时段。
港交所指出,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下,香港市场不分昼夜地受到欧美市场的影响。如果在晚间出现重大事件,目前香港投资者不能对冲或调整投资组合,因此建议为期货市场开设全新的交易时段,从正常交易时段收市后30分钟开始,股票指数期货从下午4时45分开始,黄金期货从5时30分开始,直到晚上11时15分结束。
事实上,现在香港的期货经纪当中,约一半人员正是在晚间从事海外的期货交易,他们占香港期货交易市场交投量约90。
由此可见,市场对晚间期货交易有一定需求,但同时需要注意,这些交易绝大部分通过大型券商,包括跨国及中资券商,以及少数大型的本地券商交易,中小型的本地券商,正是另外一半现在没有参与海外期货交易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些中小型本地券商,理所当然地也成为反对这项提案的主力声音。
对于本来就在晚上营业的大券商,开设晚间期货市场对他们的成本增加有限,却可以带来额外的收益;本来没有晚间营业的,如果要参与这个全新的市场,却得增加人手、延长服务时间。
恒丰证券董事长、代表香港多家中小型券商的香港证券业学会会长张华峰,接受《财经》记者访问时坦言,最重要的考量是利益问题。“要增加两三个人在晚上值班,办公室要缴纳高昂的空调费、电费,都是成本,但一天下来可能只是多做两三单期货指数的交易,岂不是亏本了吗?我估计大部分中小行也不会参与。”
在市场经济的原则下,企业各自决定是否参与新的交易时段,看来是正常不过。但是,一旦不参与,可能连白天的期货交易,以及股票交易客户都会流失,部分只有几个员工的小券商,甚至可能因此结业。
港交所同时也在提升基础设备,耗资20亿港元兴建新一代数据中心、开拓设备托管业务等,种种举措也难免令人引起港交所政策向大行和机构投资者倾斜的质疑,甚至有人认为,引进高频交易,可能损害香港的金融安全。
面对这些质疑,李小加以及港交所表示“不理解,也不同意这种观点”。李小加举例说,不应该因为有人不想开汽车, 就不建高速公路,让所有人都继续走乡村小道;也不应该因为有人在高速公路上飙车危险就取消高速公路,“香港市场结构现在防止飙车的方法应该是通过立法与加强监管来实现。”
张华峰也说,他旗下的恒丰证券就不一定会参与晚间期货市场,但他认同香港市场有这个需求,所以就算自己不做,也不会去反对这个提案。
改革风波不断
近年港交所积极推行多项改革,早在李小加之前,许多改革就已开始,其中大部分以提升企业管治的要求为主要目的。
例如,香港证监会在2008年到2009年曾经希望推引季报的制度,同时将上市公司董事禁止买卖自家公司股票的期限,从本来的一年两个月大大增加到七个月。但此项改革却最后在财团一片反对声中,作出让步,由原来的目标七个月缩短到仅仅三个月。
李小加去年年初上任后,就发表过《战略规划2010年-2012年》,为自己三年的任期定调,过去一年半内推出多个方案。作为首位来自内地的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总是被外界寄予厚望,认为他可以为香港和内地的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双币双股”方式的人民币证券IPO等等,都是最近两年港交所重视的发展方向。
在制度改革方面,李小加也大胆地重新将收市竞价时段提上议程,这项经过多年咨询,终于在2008年实行的提案,在一片喝倒彩的声音中退场,虽然有不少人认为当年的失败,只要调改部分细节就可以扭转过来,但毕竟是个烫手山芋。
李小加明确表示,未来港交所的改革,分别向三个目标迈进。第一,提高香港交易所核心实力;第二,实现与内地互联互通;第三,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进行的改革方案中,以提高香港交易所核心实力相关项目的阻力最小。股票交易按金制度的方案刚刚在7月开始进行咨询,直到10月底结束。虽然方案直接影响到券商的成本,但由于为中小型券商提供一定额度的豁免,反对声音不多,预计成功机会最高。
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方案,除了与其他区内及国际交易所竞争,同时也面对另类交易平台、本地“黑池”平台的涌现。
不过,李小加也认为,对比提高香港交易所核心实力的改革,这些措施并非燃眉之急,目前的策略是“应考虑、细研究、找平衡、稳推行、不冒进”。
由此可见,当前最需推进但是又遇到最多阻力的,就是以“与内地互联互通”为目的的改革。
延长交易时段是最有可能受阻的改革项目。原来计划第二阶段在明年3月实施,港交所现在已经重新研究,是否需要暂缓执行。不过,目前距离明年3月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存在的变数不少,加上任何方案的调整都得提交港交所董事局最终决定。
晚间期货市场提案的咨询已经在7月8日完成,正等待港交所发表总结,目前成败难料。
除了延长交易时段和晚间期货市场外,未来还要引进遥距交易所参与者制度。所谓遥距参与者制度,是指允许在香港以外的地方注册的证券经纪成为香港交易所的参与者,为当地投资者在香港交易所交易提供服务。
此举为非本地注册的券商成为香港交易所的参与者提供了机会,铺设一条日后内地资金来港的通道。这个提案将无可避免地再次触及本地券商的利益,成为下一个改革的风暴眼。
近日传出,港交所正在研究暂缓实行明年3月第二阶段延长交易时段。标志港交所改革推进艰难的是,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7月26日发表近万字长文,再次解释推行改革方案的种种考量,并强调改革绝非“大户与小户、或国际与本地之间的斗争”,希望平息本地中小券商的怒火。
这是自从去年底落实改革以来,港交所就延长交易时段问题立场软化。
此前,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与香港本地证券业的七个协会代表举行晚宴,当天下午,就率先遭遇个别代表到中环交易广场港交所的交易大堂门外示威抗议。
代表香港本地证券从业员的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当天组织约50名会员,到场向李小加递交请愿信,表示反对港交所蕴酿中的多个改革措施,甚至有示威人士要求李小加下台。
李小加到示威现场接收请愿信,表示:“会仔细阅读、了解有关人士的意见,所有决策在落实前都会细心聆听,平衡各方利益。”作为首位来自内地的港交所总裁,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预计港交所未来的改革,将在如何适应新形势及确保本地券商利益之间踌躇前行。
争议延长交易时段
港交所近年推出不少改革提议,除了引起较大反对的延长交易时段,以及设立晚间期货交易时段外,还推出股票交易按金制度,以改善香港交易所的风险管理架构,减少交易对手交责所造成的风险。
此外,计划中的还有“匿名交易”,取消现在公开交易对手经纪牌号的做法;而2009年曾经推出后又撤回的收市竞价时段制度,也被重新提到议程上。
其中,延长交易时段已经早在去年完成咨询,第一阶段的改革也在今年3月开始实施, 将香港早上交易时段提前半小时开始,即在早上9时30分开市;午休从过往的2小时缩短到1.5小时,即下午交易时段在13时30分开始,到16时结束。
不少市场人士对延长交易时段没有好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午休时间,第三阶段将在第二阶段进一步减少到只有1个小时,不仅比以前少了一半,与香港白领平均有1.5小时的午休时间相比也相形见绌。
凡是改革必牵涉利益损益和成本增减。付出午休时间减少的成本,在很多人看来却没有什么利益。
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会长王国安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首先就指出,延长交易时间,在过去几个月,根本没有为市场带来更多的交投量。
“其实第一阶段实施以来,交易量不升反跌,已经很明显。不明白为什么港交所还有理据实行第二阶段,他们常常说要与其他交易所看齐,那他们有没有考虑过我们自己市场的独特性?我们有午饭时段,可以是比别人的制度好,没必要跟人家不好的时间。” 王国安气愤地说。
在中环街头,这个观点几乎每个人都琅琅上口。
除了本地券商外,一名外资券商销售部人员也对《财经》记者大吐苦水。“机构客户每天做多少交易、要买什么卖什么,几乎都有一定的量,根本不会因为延长时间,就突然多做事。但交易时间长了,无论我们、基金经理、交易员等的工作时间就肯定会加长。”
与内地接轨
只要仔细阅读港交所为更改交易时间而公布的咨询文件和总结,不难发现,这项改革的目的,从第一天开始,就不是为了增加交投量,而是令香港市场与内地接轨。
根据去年9月的咨询文件,延长交易时间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让港交所跟上交所的交易时间重叠,强化香港市场对内地相关证券的价格发现功能,避免因为香港市场较迟开市,令香港投资者对市场消息的反应,比区内其他对手慢一步。
港交所也提出,通过缩短香港市场与区内其他市场的时间差距,提升竞争力。很多证券或相关产品均同时在港交所及其他交易所挂牌,而港交所又是区内最晚开市的交易所,投资者可能因此选择在其他交易所买卖。
根据港交所的统计,直到去年7月,在香港及内地以“A+H”方式上市的企业多达62家,占香港市场总市值的23,加上以内地相关证券为相关资产的结构性产品,总数更接近3000只。
每天在香港成交额最多的十只证券中,包括了五只同时在A股挂牌的证券,以及以A股为相关资产的安硕A50中国基金。
观察当前香港金融界前线人员,对于延长交易时间的讨论,经常集中在能否让交投量增长,更因此反对延长时间,可谓与港交所的思路沾不上边。
过去十多年,香港是内地很多企业上市筹资的地方。港交所认为,内地资本提速开放,从资本输入转变为资本输出,香港应该转型为内地资本的“首要海外投资中心”,配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大潮流。
延长交易时段就是在这个考虑下产生的想法。本来,香港的开市时段,上午比内地晚半个小时,下午晚了1.5个小时,两个市场同时交易的时间,每天只有两个小时。
虽然“港股直通车”在2008年紧急“刹车”,但是香港从来没有停止争取,用其他不同的方式,让内地居民到香港直接或间接投资,包括扩大QFII额度、推行“小QFII” 等等。这个趋势也符合内地疏导流动资本过剩,希望让资金“走出去”的大方向。
这些宏图大计一旦成为事实,香港市场的交易量就会迅速增长,与内地市场的互动也会更紧密。
从香港开市比较晚的事实看,前一天晚上或午休时间发布的重大消息,就会率先在A股市场反映,香港投资者没办法交易或对冲,只能干着急,严重削弱香港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从港交所的角度来看,可能投资人会因此选择在A股市场交易,长远影响港交所的交易量。
不过,这项提议遭到反对,早在去年咨询之时已经埋下伏笔。
在咨询回应总结当中,虽然包括交易所参与者及证券业组织等机构当中,约八成回应对于提早上午及下午的开市时间表示赞成,但在个人回应当中,经纪人及投资者反对下午提前开市、缩短午休时间的比例,也同样达到八成。
尽管没有人会反对两地交易时间接轨,但开放内地居民到香港投资,目前看还是遥不可及,经纪人就先要面对更长的工作时间,未见其利先见其害,自然反对声众多。
一名中资券商的销售人员笑言:“如果真的有港股直通车,有很多生意可以做,就是李小加不提出,我们也会追着要他延长时间啊!”
交锋晚间时段
另一项备受争议的改革方案,是设立晚间期货交易时段。
港交所指出,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下,香港市场不分昼夜地受到欧美市场的影响。如果在晚间出现重大事件,目前香港投资者不能对冲或调整投资组合,因此建议为期货市场开设全新的交易时段,从正常交易时段收市后30分钟开始,股票指数期货从下午4时45分开始,黄金期货从5时30分开始,直到晚上11时15分结束。
事实上,现在香港的期货经纪当中,约一半人员正是在晚间从事海外的期货交易,他们占香港期货交易市场交投量约90。
由此可见,市场对晚间期货交易有一定需求,但同时需要注意,这些交易绝大部分通过大型券商,包括跨国及中资券商,以及少数大型的本地券商交易,中小型的本地券商,正是另外一半现在没有参与海外期货交易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些中小型本地券商,理所当然地也成为反对这项提案的主力声音。
对于本来就在晚上营业的大券商,开设晚间期货市场对他们的成本增加有限,却可以带来额外的收益;本来没有晚间营业的,如果要参与这个全新的市场,却得增加人手、延长服务时间。
恒丰证券董事长、代表香港多家中小型券商的香港证券业学会会长张华峰,接受《财经》记者访问时坦言,最重要的考量是利益问题。“要增加两三个人在晚上值班,办公室要缴纳高昂的空调费、电费,都是成本,但一天下来可能只是多做两三单期货指数的交易,岂不是亏本了吗?我估计大部分中小行也不会参与。”
在市场经济的原则下,企业各自决定是否参与新的交易时段,看来是正常不过。但是,一旦不参与,可能连白天的期货交易,以及股票交易客户都会流失,部分只有几个员工的小券商,甚至可能因此结业。
港交所同时也在提升基础设备,耗资20亿港元兴建新一代数据中心、开拓设备托管业务等,种种举措也难免令人引起港交所政策向大行和机构投资者倾斜的质疑,甚至有人认为,引进高频交易,可能损害香港的金融安全。
面对这些质疑,李小加以及港交所表示“不理解,也不同意这种观点”。李小加举例说,不应该因为有人不想开汽车, 就不建高速公路,让所有人都继续走乡村小道;也不应该因为有人在高速公路上飙车危险就取消高速公路,“香港市场结构现在防止飙车的方法应该是通过立法与加强监管来实现。”
张华峰也说,他旗下的恒丰证券就不一定会参与晚间期货市场,但他认同香港市场有这个需求,所以就算自己不做,也不会去反对这个提案。
改革风波不断
近年港交所积极推行多项改革,早在李小加之前,许多改革就已开始,其中大部分以提升企业管治的要求为主要目的。
例如,香港证监会在2008年到2009年曾经希望推引季报的制度,同时将上市公司董事禁止买卖自家公司股票的期限,从本来的一年两个月大大增加到七个月。但此项改革却最后在财团一片反对声中,作出让步,由原来的目标七个月缩短到仅仅三个月。
李小加去年年初上任后,就发表过《战略规划2010年-2012年》,为自己三年的任期定调,过去一年半内推出多个方案。作为首位来自内地的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总是被外界寄予厚望,认为他可以为香港和内地的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双币双股”方式的人民币证券IPO等等,都是最近两年港交所重视的发展方向。
在制度改革方面,李小加也大胆地重新将收市竞价时段提上议程,这项经过多年咨询,终于在2008年实行的提案,在一片喝倒彩的声音中退场,虽然有不少人认为当年的失败,只要调改部分细节就可以扭转过来,但毕竟是个烫手山芋。
李小加明确表示,未来港交所的改革,分别向三个目标迈进。第一,提高香港交易所核心实力;第二,实现与内地互联互通;第三,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进行的改革方案中,以提高香港交易所核心实力相关项目的阻力最小。股票交易按金制度的方案刚刚在7月开始进行咨询,直到10月底结束。虽然方案直接影响到券商的成本,但由于为中小型券商提供一定额度的豁免,反对声音不多,预计成功机会最高。
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方案,除了与其他区内及国际交易所竞争,同时也面对另类交易平台、本地“黑池”平台的涌现。
不过,李小加也认为,对比提高香港交易所核心实力的改革,这些措施并非燃眉之急,目前的策略是“应考虑、细研究、找平衡、稳推行、不冒进”。
由此可见,当前最需推进但是又遇到最多阻力的,就是以“与内地互联互通”为目的的改革。
延长交易时段是最有可能受阻的改革项目。原来计划第二阶段在明年3月实施,港交所现在已经重新研究,是否需要暂缓执行。不过,目前距离明年3月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存在的变数不少,加上任何方案的调整都得提交港交所董事局最终决定。
晚间期货市场提案的咨询已经在7月8日完成,正等待港交所发表总结,目前成败难料。
除了延长交易时段和晚间期货市场外,未来还要引进遥距交易所参与者制度。所谓遥距参与者制度,是指允许在香港以外的地方注册的证券经纪成为香港交易所的参与者,为当地投资者在香港交易所交易提供服务。
此举为非本地注册的券商成为香港交易所的参与者提供了机会,铺设一条日后内地资金来港的通道。这个提案将无可避免地再次触及本地券商的利益,成为下一个改革的风暴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