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促进新农村建设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缓慢,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及其收入与消费水平普遍较低,“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培育现代农业,加快农村过剩人口转移,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将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近年来,中央连续五个“一号文件”特别强调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培训问题,提出要培育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由于种种原因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发展缓慢,相关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农村社会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问题;对策与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三农”问题的重大性首先是由于其全局性影响所决定的。它不仅仅是农业本身、农村内部和农民自己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局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三农”问题既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原因,也有其农村社会内部存在的客观原因。“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可耕种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人口素质相对低下是形成“三农”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尽快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训职业技能,加快过剩人口转移对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为,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或是加快城市化、小城镇化的进程,还是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都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
  因此,从解决“三农”问题的全局性意义出发,应当高度重视对农村人口的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
  
  一、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发布以来,随着农村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需求不断升温,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但从整体发展上看,农村职业教育始终处于教育链条的薄弱环节,在偏远的县及县级以下的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尚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开始出现全国性的招生数量“滑坡”。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困难,造成农村职业教育低迷、萎缩,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基本停滞。主要原因表现为:
  (一)办学指导思想。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农村职业教育看成是一种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技术性教育和学校式教育,农村职业学校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也往往只设置农学、林果、畜牧兽医等农科专业,以农村初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以正规的学历教育为培养目标。从历史上看,这种做法在实施农村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和推广农业技术成果方面确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这种定位明显不适合时代的变化。长期以来农村普遍存在的“增产不增收”、“卖粮难”、“农民负担过重”等诸多现实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也直接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实施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市场需求、就业前景如何直接关系到该专业的存在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就业渠道不畅,就业后发展前景黯淡;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不能充分消化、吸收既有的毕业生,进而加剧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迟缓。
  (二)农民子弟择业观念的变化是农村职业教育萎缩的又一原因。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和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多数农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毕业后离开农村,找到较理想的工作。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我国一直处于“次等教育”的地位,陈旧的思想观念,以及对职业教育看法存在误区,是束缚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很多家长和学生将职校视为在中考、高考失利后的无奈选择,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被认为是"学业失败者"。更有甚者,宁愿外出打工或在家待业也不上职业技术学校。事实上,教育分流本来符合社会分工和个体差异的要求,也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然而,初衷良好的“选择性分流机制”在现实中扮演的却是“淘汰性分流机制”,它不自觉地变成了“一流”和“二流”教育的分水岭。职业教育在学历社会、精英教育、高考制度等浓厚的大众情结之下自然地被“边缘化”。
  (三)教育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能满足需要是农村职业教育萎缩的内在动因。农村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低下,学校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资源浪费严重,农村职业教师的数量不足和结构性缺失,加上实训基地的缺乏等原因造成农村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不高,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民是最讲实惠的,他们送子女到农村职业学校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他们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发家致富。农村职业教育只有贯彻以农民为本,为农村产业调整、产业发展服务,为转移农村过剩人口服务的办学宗旨才是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当前一些农村职业教育教材过于陈旧,技术过于传统和常规,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供求矛盾阻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大减弱了农村学生选择农村职业学校的积极性,从而造成职业学校学生招不进和流失严重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正常投入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四)政府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不到位,财政投入不足。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薄弱及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的忽视,使得农村职业学校受重视程度不如普通高中,更缺乏相应的财力投入。正是因为财政经费投入不足,致使职业教育的专业设备严重不足,专业设置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滞后。学校因无资金添置专业设备,学生到校也学不到真正的实用技术。学校不敢也没有能力根据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随时更换新的专业,添置新的专业设备,从而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适应不了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设备陈旧落后,专业师资紧缺,缺乏相应的实习基地,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差,毕业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已是不争事实。职业教育是培训技能的教育,实施的是专业教育,是一种高投入的教育。需要比普通教育有更多的设备、场地和专业技术人员,这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中等职业教育成本一般是普通高中的2—3倍,市场无法代替政府对职业教育进行投入,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仍需承担主要责任。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全国职业教育经费总支出仅占全部教育经费的10%左右,其中财政预算内经费只占50%左右,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占职教事业经费的20%左右,而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支出则少之更少。无庸讳言,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二、三类教育,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是教育价值观上的一个重大失误,也是导致农村职业学校吸引力下降和招生量锐减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农村的贫困化趋势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按2000年我国划分贫困人口标准——年人均收入低于625元,我国目前尚有板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1],且大多分布在农村地区。除贫困人口外,我国还有近2亿农村人口的年人均收入大致为850-950元[2]。农村大规模的人口贫困化与不断飙升的农村教育费用的矛盾,促发了农村大部分地方的教育危机。新的“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地方很是流行。尽管我国目前在广大农村地区已施行了义务教育免费制度,但在校学生流失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对目前尚在收费且学费呈逐年增加趋势的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更是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大部分农村学生和家长对职业培训、继续学习失去了热情,参加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学习的农民数量自然锐减。
  (六)在职业教育管理上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象尚没有根本改变,农村职业教育亦然。当前,各地的职业教育在条块分割的部门管理(教育部门、财政部门、产业部门、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等)中得不到多方面的帮助,反而受到多方面体制性障碍与掣肘,一般的职业学校分别要归属教育、劳动、工会、人事等10多个主管部门管理或钳制,致使专业重复设置、资源统筹难、设备闲置或老化、有限的资源得不到综合利用,形不成合力和优势。教育部门只管培养,无法与用工单位结合;劳动部门只管考证,实质是为了收钱;其他部门通常是旧体制行政所属关系的延续,主要是为了养活编制内的"人口"。这种体制已经严重束缚
  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对策与政策建议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进一步明确农村教育的目的。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思想障碍是人们追求上高中、升大学,跳农门,进城市;鄙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认为只有普通教育是一流的正规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是二流的非正规教育。这些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必须消除,应该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两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进一步明确农村教育目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不仅和普通教育一样负有提高农业人口素质的重任。同时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还担负着另外两重历史使命--培养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各种专门人才;最大限度地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城镇和非农产业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
  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充分认识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重要性,确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是终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建立完善的相关机制,突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战略地位,加强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的整体统筹规划,以确保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真正实现通过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二)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走多样化办学之路。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必须坚持“职业教育社会化”的方针,积极探索和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培养与培训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走多样化办学的道路,把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树立“立足农村,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三农”指导思想,结合“新农村”建设,针对当地农村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举办各种农业科技培训班,设立农业科技咨询站点,实施学校与村组或农村合作社的对口帮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知识和一些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帮助农民走致富之路。积极探索实施走“学校+公司+农户”的产、教、研相结合的道路,将现实教学与实践良好结合,狠抓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和信息意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投入力度,采取联合办学、职普对接等形式,使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鼓励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建立多元化职业教育发展体系。
  (三)强化市场意识,提高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农村职业教学要以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和城市、企业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培养新型农业劳动者和适合进城务工需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目标。课程设置要突出岗位实际需要与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同时要注重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培训和更新。对农村人口的职业教育其专业和课程设置更要注重与市场衔接,要保证培养目标与市场要求保持一致,这样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的人才才能够受到市场的欢迎。为此,在招生之前学校必须做大量的市场调查工作,以确保大多数学生学成后顺利就业。农户对这样的教育才会乐于接受,积极参与。
  (四)改革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为农民学习和培训提供良好的场所。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关门办学”和“单一办学”,学校只注重对在校生的学历教育和培养,办学形式单一,这种办学形式和培养方式显然不利于农民的学习和培训,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应改变办学形式。在办学体制上,要建立健全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普教、职教、成教相互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农民终身教育和培训的体制。在办学形式上,加强对初中和高中毕业的回乡青年进行学历教育,有规划分步骤地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科技的致富领路人。同时,定期吸收农民参加专业进修,为农民开设与农业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大专专科课程,加强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
  (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增加投入,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积极性。近年来由于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投入较少致使各级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简陋,设备无法随社会需要进行更新换代。实训基地和场所无法建立,专业技术教师无法引进,严重地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许多学校不得不通过提高学费来谋求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子弟上职校和参与职业培训的热情。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政府应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大对职校的经费支持。通过政府职能积极引导和鼓励行业、社团组织和企业与各级职业学校结成合作伙伴,由学校和企业联合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这样既可以为学校解决专业教师短缺,实训基地缺乏的问题,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可以探索由企业垫付部分学费先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由学生进入企业后按月归还。农村职业教育是一项惠及农村、利在社会的公益性质的工作,应主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政府还要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投资,必须在目前还不能充分证明这种支出是非常有用的时候就开始。如果没有这一超前的战略眼光,等到经济发达到迫切需要人才时才去进行农业职业教育的投资,势必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实现。
  (六)打破城市职业技术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相分立的二元职业技术教育结构体系,成立省级政府领导下的城乡人力资源开发委员会。整合城、乡、及企业职业教育资源,联合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组建在城乡人力资源开发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的综合职业技术教育集团或培训中心,构筑以市县级成人学校为龙头,以乡镇成人学校为骨干,以村成人学校为基础的农村成人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网络。在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立足于农业人口转移和服务于现代农业需要的农村职业教育专业,为农村成人教育培养专业师资队伍。挖掘农村社区教师资源,建设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由专职教师、退休教师、企亊业单位专家、当地能工巧匠等人员组成的农村社区教师队伍,根据社会用工和劳务输出的需要,对农村人口进行各种以就业为目的的培训,使得完成义务教育后的农村青年都能够有条件按自己对未来职业的安排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培训。城乡人力资源开发委员会要把农业人口转移培训纳入目标管理体系,把城乡待业人员培训和就业作为常规工作。
  
  参考文献:
  [1]陶建新.农村教育应为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J]成人教育.2004(8)。
  [2]郑亚娟.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08(1)。
其他文献
摘 要:介绍了高层建筑物的施工中和竣工后,应进行的沉降、水平位移、倾斜等变形观测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以及应提供的成果。  关键词:高层建筑;变形观测;沉降;水平位移;倾斜    高层建筑从施工准备开始,到工程全部竣工后的一段时间内,都应按照施工和设计的要求,进行沉降、位移和倾斜等变形观测。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观测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对邻近建(构)筑物的影响和护破桩的变形,以及日光照射等因素对高层
期刊
摘 要:现代意义的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已发展成底部密封型结构,或底部和四周都密封的结构,从而防止了渗滤水的流出和地下水的渗入,并且对垃圾渗滤水进行收集和处理,有效地保证了环境的安全。  关键词:垃圾卫生填埋;垃圾渗滤水;控制与处理    下面对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水的来源、产生量及其化学特性,渗滤水的控制和处理方法等进行简要地综合介绍。    一、垃圾渗滤水的产生    1.垃圾渗滤水产生的主要来源有:
期刊
摘要:随着语言教学不断趋于交际化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挑战。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导致课堂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这就意味着学生将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也就是说,学习者自主性成了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能力也就成为外语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本文详细介绍了在教与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并对如何培养学习自主性进行了讨论和提供了几点有效的学习策略。本文旨在给教师与学生一些
期刊
摘 要: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日益成为一支越来越重要的队伍。本文对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学生干部的选拔、 培养、实践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建设    在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学生干部日益成为一支越来越重要的队伍,他们在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方面作用显著,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一个学校
期刊
Abstract: Lady Chatterley’s lover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D. H. Lawrence. Clifford is the main character in this novel.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f Clifford with t
期刊
摘 要:阐述城市测量的重要性及意义,结合城市规划,重点突出其在规划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运用发展的观点加以论述。  关键词:城市测量;测绘工程;城市规划;工程测量;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中心,是由各种不同功能的物质要素构成的错综复杂﹑动态关联的大系统,要想使各种物质要素形成合理的布局与结构,发挥其最大效益,必须通过城市规划,才能使其具有科学性与统一性,向着良性方向发展。而城市规划与管
期刊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当前住宅厨卫设计中存在问题,探讨住宅厨房、卫生间设计发展趋势。  关键词:住宅设计;家庭装修;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的住宅供给,提倡一次装修交工,但很多只做到初装修,厨房、卫间常常是不配设备的,由住户改造和二次装修,由于住户选择的设备品种和尺寸不统一,安装位置各异,另外,现在厨卫产品品种繁多,配套性和互换性差,且厨卫布置涉及各设备专业的交叉协调,更增加了厨卫设计的难度。通
期刊
摘 要: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创造了独特深邃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坏才不遇孤独寂寞的心绪,具有强烈而深沉的孤独感,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社会、人生的哲理性思考,包含有丰富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登幽州台歌》;孤独感;意境;审美内涵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谈到唐代诗人陈子昂,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他的《登幽州台歌》。我认为,这首诗无尽的魅力来自作品抒发的孤独感所具有的
期刊
摘 要:对建筑物所处环境及建筑物本身进行绿化可降低建筑物周围微环境的温度、提高空气相对湿度,改善空气品质,降低噪音危害,从而延长建筑物通过自然通风降温的时间,改善室内空气品质,降低建筑物能耗,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关键词:自然通风;相对湿度;空气品质    1、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住宅工程经历了提供必要的居住条件和满足一定的舒适性要求两个发展阶段。近几年,随着“以人为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托马斯·品钦的作品《V.》,并从叙事,时空,情节,人物塑造,历史背景五个方面阐述了作品中所体现的模糊性。品钦在作品中大量使用模糊性技巧,使一切事物都变得飘渺,不真实,处处潜伏着不确定性。然而这是他对当时社会的一个反射式的写照,作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无序与混乱性,而人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人维系着一个没有终极意义生存。品钦关注了社会压抑下的人不定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模糊性;叙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