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针对纪念性景观这一独特的类型,探讨纪念性主题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法。从对事件及人物的表达,空间序列的编排以及纪念要素的塑造这三个方面结合国内外现存实例加以分析。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主题表达;景观设计
古代的纪念性建筑及景观,大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因此在设计表现上是顺从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在这样的观念下营造的纪念性空间,往往是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不仅具有严整的空间序列,而且大都是巨大的尺度和体量。到了现代,传统的纪念性景观形式和传统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参观者的情感需求,景观的营造方式也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一、纪念性景观主题表述
(一)阐述与叙事
作为纪念背景的人物或者事件都具有一段历史上的时间长度,在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中常常通过对这一时间长度进行叙述来进行回忆。在当代纪念性建筑及景观中,叙述的手法很常见,例如历史纪念广场、名人纪念馆、历史事件纪念园等,频频采用叙述的手法,通过时空的转换、历史的还原向人们展示某位人物的生平或是某个事件的经过。例如在在俄克拉荷马爆炸纪念园中,参观者通过中心轴线上的两道“时间之门”进入空间,门上所刻的“9:01”和“9:03”两个时间点告诉参观者场地中爆炸前最后的平静时刻以及爆炸后开始援救的起始时间。
(二)隐喻与象征
隐喻与象征是古典主义景观的基本艺术手法。早在英国18世纪,设计师亨利·霍尔以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伊得》为背景创造了斯托海德风景园。在这个风景园中,湖泊象征地中海,希腊神庙和古罗马建筑有致的分布,亨利·霍尔利用景观以象征与隐喻的手法重新书写了这部史诗。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象征与隐喻依然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并且更加温婉的运用。
在美国波特兰“爱悦广场”的设计中哈普林受到希尔拉山自然环境的启发,用跌水象征山间溪流,用下沉广场的不规则折线台阶象征山地,廊的形式自由的屋顶象征洛基山山脊线,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场所精神。
二、纪念性景观空间组织
(一)空间的序列
空间的序列犹如一首优美的曲子,有前奏、发展、高潮、尾声,旋律贯穿乐曲始终,它不断地敲击着听众的思绪,加上中间的变奏,最终形成层次丰富的乐曲。
A、线型空间序列
线性式空间的主题叙事手法是指按照一定顺序将空间情节节点依次排列在一条路径上的方式。依照的排列顺序常见的有时间顺序、文本顺序、传统仪式空间顺序。
作为纪念性景观中的最常用的空间序列组织形式,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纪念广场的规划设计中,轴线手法作为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能与主街道相关联。另外,线型空间序列具有非常强的导向性与方向感,在纪念性景观的事件表达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B、向心型空间序列
向心型的空间序列是一种较为传统的纪念性景观形式。这种空间形式需要有非常重要的中心控制物,例如广场中央高高的纪念雕塑,周边的路径与形式都会对参观者产生一种朝向中心的吸引。
然而在现代纪念性景观设计中,很多优秀的景观案例取消掉了中心雕塑物这样过于传统并且具象的设计手法。如戴安娜王妃纪念园的设计中,凯瑟琳·古斯塔夫森采用了一个这个长短轴分别为50M和80M的椭圆的有机形体,它不断地向周边扩散并吸引人们来到这里。
(二)空间的衔接
纪念场所中空间的连接保证了叙事的连贯性并辅助参观者的情感过渡,减少
悼念类的纪念活动所造成的情感伤害。因此通常会使用一种方式来对空间进行串联。比如在纽约“911纪念广场”的设计中,参观者从嘈杂的都市环境通过一个由416棵橡树构成的神圣空间,感受夏季茂密的树叶撑起的一大片阴凉。而穿过绿林过渡空间后,两个巨大瀑布式凹空间呈现在眼前,紧接着会发现青銅护栏上刻着受害者的姓名。参观者离开前会再次穿过绿林空间,在这块具有生命气息的绿林空间中寻找一丝安慰。
三、纪念性景观细节塑造
(一)水与石的情节
石头喜欢水。水也喜欢石头,而且似乎比其他任何一种材料都更加喜欢......光线从指定的地方过滤下来,石头开始生辉,水体开始闪亮;它们有时像一面镜子,有时像一块实体。水与石形成了共同的环境,一种特殊的氛围。一一彼得·卒姆托
在纪念性景观元素中,水与石的组合是最常见的。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设计师巧妙利用遗址公园与南河沿大街1.2米的高差,形成沿街斜面叠水景观。从五四大街到灯市口西街400米的跌泉水池,水流自上而下流下,有水时是泉,无水时则是画。
(二)铺装图案的暗示
城市肌理、建筑轮廓等经常被当作图案在西方设计师的作品中出现,如文丘里1979年设计的华盛顿西广场,又如康斯坦丁广场上教堂前的地面上用红色岩石在黑色玄武岩上勾勒出老建筑的轮廓。
费城的迎宾公园是纪念威廉·佩恩与费城建城的广场,该广场就建在佩恩的故居原址。费城在美国历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迎宾公园用地面铺装代表城市平面图叙述这个城市的故事。灰黑色的石材表示城市平面,白色大理石表现街道,城市的广场就是四棵树所表现的位置,一座并不显眼的青铜模型则代表佩恩的故居——板岩屋顶住宅。
四、结语
西方国家的纪念性景观在二战后开始兴起。相比国外纪念性景观的普遍,我国的纪念性景观并不多,大多数是为纪念性建筑铺垫与衬托,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在不正确的审美与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景观作品在形式上过于堆砌、繁杂,在材料、技术等方面呈华而不实的姿态,纯粹只是在视觉上寻找刺激,反映出了人们对空间场所等多方面感官的忽视。
参考文献:
[1]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刘滨谊,李开然.纪念性景观设计原则初探[J].规划师,2003,(02):21-25.
[3]李珊珊.美国国家二战纪念园景观设计[J].规划师,2006,(04):94-96.
[4]张红卫,王向荣.漫谈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10,(09):38-42.
[5]刘滨谊,姜珊.纪念性景观的视觉特征解析[J].中国园林,2012,(03):22-30.
[6]杨至德.纪念性景观设计[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主题表达;景观设计
古代的纪念性建筑及景观,大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因此在设计表现上是顺从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在这样的观念下营造的纪念性空间,往往是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不仅具有严整的空间序列,而且大都是巨大的尺度和体量。到了现代,传统的纪念性景观形式和传统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参观者的情感需求,景观的营造方式也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一、纪念性景观主题表述
(一)阐述与叙事
作为纪念背景的人物或者事件都具有一段历史上的时间长度,在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中常常通过对这一时间长度进行叙述来进行回忆。在当代纪念性建筑及景观中,叙述的手法很常见,例如历史纪念广场、名人纪念馆、历史事件纪念园等,频频采用叙述的手法,通过时空的转换、历史的还原向人们展示某位人物的生平或是某个事件的经过。例如在在俄克拉荷马爆炸纪念园中,参观者通过中心轴线上的两道“时间之门”进入空间,门上所刻的“9:01”和“9:03”两个时间点告诉参观者场地中爆炸前最后的平静时刻以及爆炸后开始援救的起始时间。
(二)隐喻与象征
隐喻与象征是古典主义景观的基本艺术手法。早在英国18世纪,设计师亨利·霍尔以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伊得》为背景创造了斯托海德风景园。在这个风景园中,湖泊象征地中海,希腊神庙和古罗马建筑有致的分布,亨利·霍尔利用景观以象征与隐喻的手法重新书写了这部史诗。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象征与隐喻依然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并且更加温婉的运用。
在美国波特兰“爱悦广场”的设计中哈普林受到希尔拉山自然环境的启发,用跌水象征山间溪流,用下沉广场的不规则折线台阶象征山地,廊的形式自由的屋顶象征洛基山山脊线,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场所精神。
二、纪念性景观空间组织
(一)空间的序列
空间的序列犹如一首优美的曲子,有前奏、发展、高潮、尾声,旋律贯穿乐曲始终,它不断地敲击着听众的思绪,加上中间的变奏,最终形成层次丰富的乐曲。
A、线型空间序列
线性式空间的主题叙事手法是指按照一定顺序将空间情节节点依次排列在一条路径上的方式。依照的排列顺序常见的有时间顺序、文本顺序、传统仪式空间顺序。
作为纪念性景观中的最常用的空间序列组织形式,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纪念广场的规划设计中,轴线手法作为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能与主街道相关联。另外,线型空间序列具有非常强的导向性与方向感,在纪念性景观的事件表达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B、向心型空间序列
向心型的空间序列是一种较为传统的纪念性景观形式。这种空间形式需要有非常重要的中心控制物,例如广场中央高高的纪念雕塑,周边的路径与形式都会对参观者产生一种朝向中心的吸引。
然而在现代纪念性景观设计中,很多优秀的景观案例取消掉了中心雕塑物这样过于传统并且具象的设计手法。如戴安娜王妃纪念园的设计中,凯瑟琳·古斯塔夫森采用了一个这个长短轴分别为50M和80M的椭圆的有机形体,它不断地向周边扩散并吸引人们来到这里。
(二)空间的衔接
纪念场所中空间的连接保证了叙事的连贯性并辅助参观者的情感过渡,减少
悼念类的纪念活动所造成的情感伤害。因此通常会使用一种方式来对空间进行串联。比如在纽约“911纪念广场”的设计中,参观者从嘈杂的都市环境通过一个由416棵橡树构成的神圣空间,感受夏季茂密的树叶撑起的一大片阴凉。而穿过绿林过渡空间后,两个巨大瀑布式凹空间呈现在眼前,紧接着会发现青銅护栏上刻着受害者的姓名。参观者离开前会再次穿过绿林空间,在这块具有生命气息的绿林空间中寻找一丝安慰。
三、纪念性景观细节塑造
(一)水与石的情节
石头喜欢水。水也喜欢石头,而且似乎比其他任何一种材料都更加喜欢......光线从指定的地方过滤下来,石头开始生辉,水体开始闪亮;它们有时像一面镜子,有时像一块实体。水与石形成了共同的环境,一种特殊的氛围。一一彼得·卒姆托
在纪念性景观元素中,水与石的组合是最常见的。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设计师巧妙利用遗址公园与南河沿大街1.2米的高差,形成沿街斜面叠水景观。从五四大街到灯市口西街400米的跌泉水池,水流自上而下流下,有水时是泉,无水时则是画。
(二)铺装图案的暗示
城市肌理、建筑轮廓等经常被当作图案在西方设计师的作品中出现,如文丘里1979年设计的华盛顿西广场,又如康斯坦丁广场上教堂前的地面上用红色岩石在黑色玄武岩上勾勒出老建筑的轮廓。
费城的迎宾公园是纪念威廉·佩恩与费城建城的广场,该广场就建在佩恩的故居原址。费城在美国历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迎宾公园用地面铺装代表城市平面图叙述这个城市的故事。灰黑色的石材表示城市平面,白色大理石表现街道,城市的广场就是四棵树所表现的位置,一座并不显眼的青铜模型则代表佩恩的故居——板岩屋顶住宅。
四、结语
西方国家的纪念性景观在二战后开始兴起。相比国外纪念性景观的普遍,我国的纪念性景观并不多,大多数是为纪念性建筑铺垫与衬托,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在不正确的审美与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景观作品在形式上过于堆砌、繁杂,在材料、技术等方面呈华而不实的姿态,纯粹只是在视觉上寻找刺激,反映出了人们对空间场所等多方面感官的忽视。
参考文献:
[1]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刘滨谊,李开然.纪念性景观设计原则初探[J].规划师,2003,(02):21-25.
[3]李珊珊.美国国家二战纪念园景观设计[J].规划师,2006,(04):94-96.
[4]张红卫,王向荣.漫谈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10,(09):38-42.
[5]刘滨谊,姜珊.纪念性景观的视觉特征解析[J].中国园林,2012,(03):22-30.
[6]杨至德.纪念性景观设计[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