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施行,学校的教育也由过去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这是不是就说明课改到位了呢?其实,只靠课堂上老师的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应学会利用自己身边的各种资源,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真正做到学透,学会,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课堂效益。而课堂效益的提高,就要靠课堂教学了。
学生是不变的主体,我们要始终以学生为主,否则,一切枉然。而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始,往往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导入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这节课的氛围和课堂教学的开展。“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端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因此,导入在课堂中还是比较重要的,那么,如何将导入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呢?我认为,导入有四要:
一、要有兴趣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的热情高涨了,思维也就更积极了,课堂还不活起来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习兴趣是学生的重要动力。”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你的导入可以是复习,也可以是新授,却不能每天都一样,否则,只会出现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开头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中途再想拾起,就要费更大的力气,而效果能否收到也未可知。
兴趣所致,教师不再教得那么累,学生也不再学得那么苦,课堂也有了生气,自然也就会有好的效果。比如在M9的第二单元的Reading 1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对雅典卫城的兴趣,先播放一段有关卫城的音乐短片,学生随着音乐声中的讲解,犹如身临其境,兴趣高涨,从而集中精神,掌握了对卫城的理解。
二、要有实用性
我们要求导入要实用,内容上要与本节课紧密相连,而且多与课上的重难点有关系,比如,一节倒装句的语法课中,可以考虑上一课中的句子复习能否把本堂课的重点词汇、句型、语法等带进去,这样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
三、要有启发性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启不发,这就需要启发性。通过导入,我们能够做到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下面的学习,也因此收益很多,这样,目的就达到了。比如:我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导入也是同样的道理,生搬硬套只能使学生感觉教学内容乏味,导致下面不会学好,甚至思想开小差。比如同样的一节课,一首诗或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要比简单说说更令人印象深刻,因此说导入要有新意。但导入要“喜新不厌旧”,别忘了先前所学的知识。导入的方法要经常变换、更新,使学生保持新鲜感,才能对课堂有用。
四、要有系统性
大多数事物有其一定的内在联系,如果有了系统性,不仅对本节课有帮助,而且对前面所学的和后面即将学到的都能有较好的作用。所以,系统性也很重要。同时也要求导入不能喧宾夺主,否则,就不如不要这个导入了。
虽然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有其值得商榷之处,但我们不妨用其积极处,我思,故我能学得较好。我们来看其中一节英语课的导入:
The teacher begins the lesson by showing the picture of Pompeii and Beijing Opera to compare China with Italy
The teacher introduce the topic:Pompeii vsLoulan—Lost civilizations
通过有关中国和意大利的话题引入主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寓教于乐,水到渠成,导入本课主题。
当然,导入既然有这四要,也有三不要:
1.不要跑题
如果导入成了脱缰的马,随便乱跑,最终就不能为本节课服务,就适得其反了。好比河中的渡船,如让它随波逐流,最终是到不了对岸的,所以把握大方向是一定的。
2.不要老套
旧调新谈固然可以,但常谈老做的结果是学生心生厌学倦怠之心,最后直接不学了。后果是不是很严重?比如,有的老师每天都是利用复习上一节课来引出新课,结果一到这课,学生都提不起精神来,一节课下来也是死气沉沉,效果非常不好。
3.不要骛远
空中楼阁是难以建成的,难度太大,学生不明了,也就影响对知识点的掌握度了。比如这节课,明明只是讲定语从句,但教师为了追求高度,把其他从句也放在一起讲,结果学生如入云端,晕晕乎乎,效果反而不好,适得其反。
当然,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环节,虽然重要,但也要注意课堂的系统性,导入和其他环节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如果只重视课堂导入,而忽视其他,那么,再精彩的课堂导入也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一堂课开始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这个教学过程的关键部分,完成教学任务。总之,导入好了,才能更好地教学,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学生是不变的主体,我们要始终以学生为主,否则,一切枉然。而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始,往往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导入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这节课的氛围和课堂教学的开展。“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端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因此,导入在课堂中还是比较重要的,那么,如何将导入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呢?我认为,导入有四要:
一、要有兴趣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的热情高涨了,思维也就更积极了,课堂还不活起来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习兴趣是学生的重要动力。”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你的导入可以是复习,也可以是新授,却不能每天都一样,否则,只会出现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开头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中途再想拾起,就要费更大的力气,而效果能否收到也未可知。
兴趣所致,教师不再教得那么累,学生也不再学得那么苦,课堂也有了生气,自然也就会有好的效果。比如在M9的第二单元的Reading 1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对雅典卫城的兴趣,先播放一段有关卫城的音乐短片,学生随着音乐声中的讲解,犹如身临其境,兴趣高涨,从而集中精神,掌握了对卫城的理解。
二、要有实用性
我们要求导入要实用,内容上要与本节课紧密相连,而且多与课上的重难点有关系,比如,一节倒装句的语法课中,可以考虑上一课中的句子复习能否把本堂课的重点词汇、句型、语法等带进去,这样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
三、要有启发性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启不发,这就需要启发性。通过导入,我们能够做到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下面的学习,也因此收益很多,这样,目的就达到了。比如:我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导入也是同样的道理,生搬硬套只能使学生感觉教学内容乏味,导致下面不会学好,甚至思想开小差。比如同样的一节课,一首诗或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要比简单说说更令人印象深刻,因此说导入要有新意。但导入要“喜新不厌旧”,别忘了先前所学的知识。导入的方法要经常变换、更新,使学生保持新鲜感,才能对课堂有用。
四、要有系统性
大多数事物有其一定的内在联系,如果有了系统性,不仅对本节课有帮助,而且对前面所学的和后面即将学到的都能有较好的作用。所以,系统性也很重要。同时也要求导入不能喧宾夺主,否则,就不如不要这个导入了。
虽然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有其值得商榷之处,但我们不妨用其积极处,我思,故我能学得较好。我们来看其中一节英语课的导入:
The teacher begins the lesson by showing the picture of Pompeii and Beijing Opera to compare China with Italy
The teacher introduce the topic:Pompeii vsLoulan—Lost civilizations
通过有关中国和意大利的话题引入主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寓教于乐,水到渠成,导入本课主题。
当然,导入既然有这四要,也有三不要:
1.不要跑题
如果导入成了脱缰的马,随便乱跑,最终就不能为本节课服务,就适得其反了。好比河中的渡船,如让它随波逐流,最终是到不了对岸的,所以把握大方向是一定的。
2.不要老套
旧调新谈固然可以,但常谈老做的结果是学生心生厌学倦怠之心,最后直接不学了。后果是不是很严重?比如,有的老师每天都是利用复习上一节课来引出新课,结果一到这课,学生都提不起精神来,一节课下来也是死气沉沉,效果非常不好。
3.不要骛远
空中楼阁是难以建成的,难度太大,学生不明了,也就影响对知识点的掌握度了。比如这节课,明明只是讲定语从句,但教师为了追求高度,把其他从句也放在一起讲,结果学生如入云端,晕晕乎乎,效果反而不好,适得其反。
当然,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环节,虽然重要,但也要注意课堂的系统性,导入和其他环节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如果只重视课堂导入,而忽视其他,那么,再精彩的课堂导入也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一堂课开始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这个教学过程的关键部分,完成教学任务。总之,导入好了,才能更好地教学,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