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的表达及其与干扰素-γ的关系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364709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表达及其与血清1FN-γ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包虫病专家组包虫病标准化分型原则将患者分为肝包虫活性组(38例)和肝包虫无活性组(25例),20例肝血管瘤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L1阳性表达率,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总体分布采用x2检验,PD-LI阳性表达率和IFN-γ的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肝包虫活性组、肝包虫无活性组和正常对照组PBMC表面PD-L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1%士3.8%、10.9%士2.5%和9.1%±2.5%,肝包虫活性组与正常对照组PD-L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327,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包虫活性组、肝包虫无活性组和正常对照组PBMC涂片中PD-L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9%±3.4%、10.6%±2.9%和9.5%±3.6%,肝包虫活性组与正常对照组PD-L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0,P<0.05).肝包虫活性组、肝包虫无活性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IFN-γ表达分别为(141±38) μg/L、(124±32) μg/L和(105±42) μg/L,肝包虫活性组与正常对照组IFN-γ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0,P<0.05).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BMC的PD-L1阳性表达率与血清IFN-γ表达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r=0.59,0.61,P<0.05).结论 PD-L1可能在IFN-γ的作用下发挥着促进肝包虫免疫逃避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摇探讨股骨远端Hoffa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股骨远端H0ffa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结果:11例均获得随方,时间23.6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功能恢复参
21世纪新时代的到来,非典、禽流感、猪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新型传染病相继爆发流行,这种形式也逐渐揭示了我国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致命的弱点,这些有关生死存亡的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也逐步改善,然而,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一大问题。脑血栓这一疾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在人群中已经
目的 探讨音乐干预对提高心脏介入术中患者舒适度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行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在手术期
目的 构建表达大鼠Cdh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方法 根据大鼠Cdh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目的基因片段并亚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GC-FU的Age I酶切位点间,命名为pGC-FU-Cdh1.对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血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对参芪生血颗粒中的黄芪甲苷进行测定
目的 了解脑创伤后不同时间窗内脑水肿和肿胀的发展过程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结合52例经CT和手术证实有脑水肿的脑外伤患者影像资料和术中所见,对其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脑
目的 评价伊曲康唑口服液对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粒缺)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南方医院血液科收集的急性白血病化疗
加强手术室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严格控制手术人员的进出,控制医院感染,可以积极有效地防止发生医院感染,降低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检测Tei指数(TDI-Tei)及三尖瓣环运动速度参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1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其中左心室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