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道路桥梁工程中,质量安全问题至关重要,质量决定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及成本、工程使用寿命。故必须加强工程质量要求。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质量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一、路桥施工的特殊性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工程的多样性。首先,使用功能的多样性造成工程产品的类型的不同。其次,即使使用功能相同、工程类型相同,但在不同的区域建造,也因建设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
2.工程的不可转移性。作为具有使用功能的最终产品,是不能移动的,只能在使用它的地方进行建造。
3.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各工种的工人在一个工程项目的不同部位上进行流动;工人在一个工地现场范围内各个施工对象上进行流动;职工队伍在不同工地、不同建设地区间辗转流动。
4.工程庞大,多属露天作业,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大,工作条件艰苦。
5.施工生产周期长。一般来说,一个路桥工程项目,少则一年,多则几年。施工企业的这些生产特点,必然使其在人员组织、安排和管理上出现一些特殊的问题。
二、道路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重视调拱调坡层的施工质量,在该层的施工时,特别要抓好各材料的规格、级配及配合比,确保该层的有效宽度内的平整度和压实度,是保证基层施工质量的基础。
2.加强基层养护,在基层施工完成后,采用麻袋进行养护,也可以采用喷洒沥青乳液保护。若不能封闭交通,应限制重车通行,其车速不应超过20km / h,同时应注意其他交通设施对基层的损坏。若出现车槽(坑槽)松散,应采用相同材料修补压实。严禁用松散粒料填补。
3.在基层施工中,严格抓好松铺厚度,在最佳含水量的碾压尽量减少基层成型,经初压后进行人工整修,特别要加强基层边缘立模处的压实度,对因特殊情况碾不到位的应采用工人锤和振动夯,分层夯实,以确保其结构层的质量。
4.严格控制基层平整,面层铺筑前用3m直尺对基层进行
平整度检测,平整度差且大的路段应进行整平。面层摊铺前认真清扫基层表面,确保基层表面整洁,没有松散浮料和杂质。如有泥土应采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如基层表面局部下封层脱
落,则应将脱落处基层表面清洗干净后补洒透层沥青或补做下封层,面层铺筑前受到其他工序污染,如表面滴落水泥成硬渣时,应予及时清除,以确保面层平整度。
5.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也取决于主要材料的质量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6.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合理,油石比较大,已铺筑的路面会产生壅包和泛油;油石比较小,路面会出现松散;矿料的质量不好,集料的压碎值和石料的抗压强度太差和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过高,使路面混合料的稳定度降低,容易出现路面的各种病害。
7.沥青混合料的拌合不均匀,有时当拌和设备出现意外情况,刚开炉或料温低,含水量大时,会出现料温不均匀现象;当筛分系统出现问题时,造成骨料级配发生较大变化;有时也会出现花白料,使路面难以摊铺成型;温度过高造成沥青老化,不能保证沥青混凝土摊铺质量;拌和能力过小,出现停工待料状况,使接头处温度降低,出现温度差,形成一个个坎;当运输设备不配套或司机技术较差时,会撞击摊铺机,使机身后移,形成台阶。以上因素极易造成平整度和表面密实度差等现象。
三、施工质量处理
在工程施工中,虽然做好了施工的质量管理控制,但也会因某种因素,造成质量上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也要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
1.施工质量问题处理的基本要求。
1.1注意综合治理,既要防止原有事故的处理引发新的事故发生,又要注意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如结构承载力不足时,则可采取结构补强、卸荷、增设支撑、改变结构方案等方法的综合应用。
1.2重视分析消除事故的原因。这不仅是一种处理方向,也是防止事故重演的重要措施,如由路基浸水沉降引起的质量问题,则应消除水浸入原因,制定排水清淤措施,尽快达到固化稳定。处理应达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通车要求和施工方更经济合理的目的。
1.3正确选择处理时间和方法,发现问题后一般均应及时分析处理,但并非所有质量问题的处理都是越早越好。如裂缝、沉降,变形尚未稳定就勿忙处理,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需重复处理。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质量问题的特点,综合考虑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等因素,经分析比较择优选定。
1.4正确确定处理范围,除了直接处理事故发生的部位外,还应检查事故对相邻区域及整个结构的影响,以正確确定处理范围。如板的承载能力不足进行加固时,往往形成从板、梁、墩、柱或墙到基础均可能要予以加固。
1.5确保事故处理期的安全。事故现场不安全的因素较多,应事先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和防护措施,并严格检查执行。
1.6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从施工准备到竣工,均应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1.7认真复查事故的实际情况。在事故处理中若发现事故情况与调查报告中所述内容差异较大时,应停止施工。待查清问题的实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再继续施工。
2.施工质量问题处理应具备的资料。
一般质量问题的处理应必备以下资料:首先与事故有关的施工图;其次与事故有关的资料如:原材料检验报告,各种试验报告,施工记录等;再次,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包括:
2.1事故情况:出现事故时间、地点,事故的描述,事故观测记录,事故发展变化规律,事故是否已经稳定等。
2.2事故的性质:应区分属于结构性问题还是一般性缺陷,是表面性的还是实质性的,是否需要及时处理,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性措施。
2.3事故原因:应阐明所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如结构裂缝是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还是温度变形;是因施工振动,还是由于结构本身承载力不足所造成的。
2.4事故评估:阐明事故对结构功能,使用要求,结构受力性能及施工安全有何影响,并附有实测、验算数据和试验资料。
2.5事故涉及人员及主要责任者的情况。最后,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对事故的意见和要求等。
3.施工质量问题处理的应急措施。
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问题经常发生,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具有可变性,往往随时间、环境、施工情况等不同而发展变化,有的细微裂缝可能逐步发展成构件断裂,有的局部沉降变形可能致使倒塌。为此,在处理质量问题前,应及时对问题的性质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对那些随着时间、温度、湿度、荷载条件变化的变形、裂缝要认真观测记录,寻找变化规律及可能产生的恶果。对那些表面质量问题,要进一步查明问题的性质是否会转化,对那些可能发展成为构件断裂、倒塌的恶性事故,要及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在拟定应急措施时,一般应注意以下事项。1)对危险性较大的质量事故,首先应予以封闭或设立警戒区。只有在确认不可能倒塌或进行可靠支护后,方准许进入现场处理,以免人员的伤亡。2)对需要进行部分拆除的部位,应充分考虑事故对相邻区域结构的影响,以免事故进一步扩大,且应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和拆除措施,要严防对原有事故的处理引发新的事故。3)凡涉及结构安全的都应对处理阶段的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验算,提出可靠的防护措施,并在处理中严密监视结构的稳定性。4)在不卸荷条件下进行结构加固时,要注意加工方法和施工荷载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5)要充分考虑对事故处理中所产生的附加内力对结构的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安全因素。
四、结语
总之,道路桥梁工程线长面广,工程施工季节性强,工程大,施工条件苦,缺乏成熟经验,检测手段不先进,都有待于我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去修善,逐步加强完善质量管理工作。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质量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一、路桥施工的特殊性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工程的多样性。首先,使用功能的多样性造成工程产品的类型的不同。其次,即使使用功能相同、工程类型相同,但在不同的区域建造,也因建设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
2.工程的不可转移性。作为具有使用功能的最终产品,是不能移动的,只能在使用它的地方进行建造。
3.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各工种的工人在一个工程项目的不同部位上进行流动;工人在一个工地现场范围内各个施工对象上进行流动;职工队伍在不同工地、不同建设地区间辗转流动。
4.工程庞大,多属露天作业,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大,工作条件艰苦。
5.施工生产周期长。一般来说,一个路桥工程项目,少则一年,多则几年。施工企业的这些生产特点,必然使其在人员组织、安排和管理上出现一些特殊的问题。
二、道路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重视调拱调坡层的施工质量,在该层的施工时,特别要抓好各材料的规格、级配及配合比,确保该层的有效宽度内的平整度和压实度,是保证基层施工质量的基础。
2.加强基层养护,在基层施工完成后,采用麻袋进行养护,也可以采用喷洒沥青乳液保护。若不能封闭交通,应限制重车通行,其车速不应超过20km / h,同时应注意其他交通设施对基层的损坏。若出现车槽(坑槽)松散,应采用相同材料修补压实。严禁用松散粒料填补。
3.在基层施工中,严格抓好松铺厚度,在最佳含水量的碾压尽量减少基层成型,经初压后进行人工整修,特别要加强基层边缘立模处的压实度,对因特殊情况碾不到位的应采用工人锤和振动夯,分层夯实,以确保其结构层的质量。
4.严格控制基层平整,面层铺筑前用3m直尺对基层进行
平整度检测,平整度差且大的路段应进行整平。面层摊铺前认真清扫基层表面,确保基层表面整洁,没有松散浮料和杂质。如有泥土应采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如基层表面局部下封层脱
落,则应将脱落处基层表面清洗干净后补洒透层沥青或补做下封层,面层铺筑前受到其他工序污染,如表面滴落水泥成硬渣时,应予及时清除,以确保面层平整度。
5.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也取决于主要材料的质量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6.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合理,油石比较大,已铺筑的路面会产生壅包和泛油;油石比较小,路面会出现松散;矿料的质量不好,集料的压碎值和石料的抗压强度太差和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过高,使路面混合料的稳定度降低,容易出现路面的各种病害。
7.沥青混合料的拌合不均匀,有时当拌和设备出现意外情况,刚开炉或料温低,含水量大时,会出现料温不均匀现象;当筛分系统出现问题时,造成骨料级配发生较大变化;有时也会出现花白料,使路面难以摊铺成型;温度过高造成沥青老化,不能保证沥青混凝土摊铺质量;拌和能力过小,出现停工待料状况,使接头处温度降低,出现温度差,形成一个个坎;当运输设备不配套或司机技术较差时,会撞击摊铺机,使机身后移,形成台阶。以上因素极易造成平整度和表面密实度差等现象。
三、施工质量处理
在工程施工中,虽然做好了施工的质量管理控制,但也会因某种因素,造成质量上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也要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
1.施工质量问题处理的基本要求。
1.1注意综合治理,既要防止原有事故的处理引发新的事故发生,又要注意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如结构承载力不足时,则可采取结构补强、卸荷、增设支撑、改变结构方案等方法的综合应用。
1.2重视分析消除事故的原因。这不仅是一种处理方向,也是防止事故重演的重要措施,如由路基浸水沉降引起的质量问题,则应消除水浸入原因,制定排水清淤措施,尽快达到固化稳定。处理应达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通车要求和施工方更经济合理的目的。
1.3正确选择处理时间和方法,发现问题后一般均应及时分析处理,但并非所有质量问题的处理都是越早越好。如裂缝、沉降,变形尚未稳定就勿忙处理,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需重复处理。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质量问题的特点,综合考虑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等因素,经分析比较择优选定。
1.4正确确定处理范围,除了直接处理事故发生的部位外,还应检查事故对相邻区域及整个结构的影响,以正確确定处理范围。如板的承载能力不足进行加固时,往往形成从板、梁、墩、柱或墙到基础均可能要予以加固。
1.5确保事故处理期的安全。事故现场不安全的因素较多,应事先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和防护措施,并严格检查执行。
1.6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从施工准备到竣工,均应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1.7认真复查事故的实际情况。在事故处理中若发现事故情况与调查报告中所述内容差异较大时,应停止施工。待查清问题的实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再继续施工。
2.施工质量问题处理应具备的资料。
一般质量问题的处理应必备以下资料:首先与事故有关的施工图;其次与事故有关的资料如:原材料检验报告,各种试验报告,施工记录等;再次,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包括:
2.1事故情况:出现事故时间、地点,事故的描述,事故观测记录,事故发展变化规律,事故是否已经稳定等。
2.2事故的性质:应区分属于结构性问题还是一般性缺陷,是表面性的还是实质性的,是否需要及时处理,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性措施。
2.3事故原因:应阐明所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如结构裂缝是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还是温度变形;是因施工振动,还是由于结构本身承载力不足所造成的。
2.4事故评估:阐明事故对结构功能,使用要求,结构受力性能及施工安全有何影响,并附有实测、验算数据和试验资料。
2.5事故涉及人员及主要责任者的情况。最后,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对事故的意见和要求等。
3.施工质量问题处理的应急措施。
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问题经常发生,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具有可变性,往往随时间、环境、施工情况等不同而发展变化,有的细微裂缝可能逐步发展成构件断裂,有的局部沉降变形可能致使倒塌。为此,在处理质量问题前,应及时对问题的性质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对那些随着时间、温度、湿度、荷载条件变化的变形、裂缝要认真观测记录,寻找变化规律及可能产生的恶果。对那些表面质量问题,要进一步查明问题的性质是否会转化,对那些可能发展成为构件断裂、倒塌的恶性事故,要及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在拟定应急措施时,一般应注意以下事项。1)对危险性较大的质量事故,首先应予以封闭或设立警戒区。只有在确认不可能倒塌或进行可靠支护后,方准许进入现场处理,以免人员的伤亡。2)对需要进行部分拆除的部位,应充分考虑事故对相邻区域结构的影响,以免事故进一步扩大,且应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和拆除措施,要严防对原有事故的处理引发新的事故。3)凡涉及结构安全的都应对处理阶段的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验算,提出可靠的防护措施,并在处理中严密监视结构的稳定性。4)在不卸荷条件下进行结构加固时,要注意加工方法和施工荷载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5)要充分考虑对事故处理中所产生的附加内力对结构的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安全因素。
四、结语
总之,道路桥梁工程线长面广,工程施工季节性强,工程大,施工条件苦,缺乏成熟经验,检测手段不先进,都有待于我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去修善,逐步加强完善质量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