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风廉政建设关乎人心向背,尤其是村级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在基层贯彻党和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要使命,因此,村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是率先进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群体。目前党的建设进入新时代,社会矛盾的变化为党的执政建设带来新课题,也为党风廉政建设带来新挑战。然而,在村级党员领导干部中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难题,阻碍党的全面建设。因此,必须抓住主要问题,运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构建科学、合理的村级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途径。
关键词:党风廉政;村级;途径
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是推动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是推动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有效途径。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 ]由此可见,党风廉政建设是加强党的全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些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回顾党的发展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零容忍”的态度抵制一切腐败现象。村级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国家基层政权的执行者,他们的权力如何使用、怎样使用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基层稳定有序和团结,因此,加强村级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村级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难题
(一)生活不廉,腐败享乐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当一部分村级党员领导干部抵不住诱惑和腐朽思想的侵蚀,淡化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滋生贪污腐败的不良现象,存在挪用公款消费吃喝,贪污集体财产等现象,甚至出现赌博等违法乱纪活动的现象。同时,部分村级党员领导干部还存在利用名贵特产和名贵烟酒进行行贿的现象。
(二)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部分村级党员领导干部存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不严格不到位,仅仅满足于签责任书,很少具体研究部署本村或本支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主体责任“空转”,对主体责任的分解、落实责任情况的检查考核,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没有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导致村级党风廉政建设出现宽松软。
(三)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职责边界不够清晰。乡镇没有明确村级监督委员会的职责范围,导致村级监督委员会的工作仅仅停留在参加会议中,没有发挥好监督作用。二是上级监督不力。上级监督存在“为了监督而监督”的应付思想,监督检查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现存在问题。三是村务监督走过场。大部分党员和群众存在“老好人”思想,发现问题怕伤邻里之间的和气而不想监督甚至不愿监督,导致给违纪违法的党员领导干部钻了空子。
二、村级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教育滞后
村级干部缺乏廉政风险意识,农村基层把党风廉政建设片面地定义在抓贪腐 、抓四风,改进干部作风建设方面,而忽视了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很多农村党员领导干部接受教育少,受到警示少。
(二)思想认识有偏差
部分村级党员干部只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一味追求“政绩”而忽略了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村级层面只是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存在“老思想”、“老观念”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
(三)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
目前在农村基层,镇级设有纪委,村级设有村民监督委员会,但一方面镇纪委人员少,难免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另一方面,虽然村一级都设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办法以及监督制度,但多是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难以真正落实。
三、加强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党风廉政教育
一要充分依托现有阵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风党纪党性和法制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法纪意识。二要加强警示教育,及时通报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以儆效尤。同时针对案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查找制度、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堵塞漏洞。
(二)建立健全村级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将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触角延伸到村级,严格督促落实和监督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和责任追究。积极推进民主管理,完善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凡属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如农村低保、特困对象救助、农村合作医疗、土地流转等,及时向群众公开。因此,纪检部门要把查处农村党员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作为办案的重点,真正发挥查处一案、教育一篇、稳定一方的作用。做到“抓住建章立制,立‘明规矩’、破‘潜规则’围绕发生的腐败案件,查找漏洞,吸取教训”[ ],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三)让群众真正成为村级群里行使的监督员和评判员
对于村级重大决策,严格按照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的“四议”程序实施,确保决策民主,同时要对会议决议和实施结果实行“两公开”。切实发挥村级监督委员会和村民监督员的日常监督作用,确保农村“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真正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2] 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李雅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人,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党风廉政;村级;途径
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是推动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是推动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有效途径。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 ]由此可见,党风廉政建设是加强党的全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些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回顾党的发展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零容忍”的态度抵制一切腐败现象。村级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国家基层政权的执行者,他们的权力如何使用、怎样使用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基层稳定有序和团结,因此,加强村级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村级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难题
(一)生活不廉,腐败享乐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当一部分村级党员领导干部抵不住诱惑和腐朽思想的侵蚀,淡化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滋生贪污腐败的不良现象,存在挪用公款消费吃喝,贪污集体财产等现象,甚至出现赌博等违法乱纪活动的现象。同时,部分村级党员领导干部还存在利用名贵特产和名贵烟酒进行行贿的现象。
(二)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部分村级党员领导干部存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不严格不到位,仅仅满足于签责任书,很少具体研究部署本村或本支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主体责任“空转”,对主体责任的分解、落实责任情况的检查考核,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没有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导致村级党风廉政建设出现宽松软。
(三)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职责边界不够清晰。乡镇没有明确村级监督委员会的职责范围,导致村级监督委员会的工作仅仅停留在参加会议中,没有发挥好监督作用。二是上级监督不力。上级监督存在“为了监督而监督”的应付思想,监督检查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现存在问题。三是村务监督走过场。大部分党员和群众存在“老好人”思想,发现问题怕伤邻里之间的和气而不想监督甚至不愿监督,导致给违纪违法的党员领导干部钻了空子。
二、村级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教育滞后
村级干部缺乏廉政风险意识,农村基层把党风廉政建设片面地定义在抓贪腐 、抓四风,改进干部作风建设方面,而忽视了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很多农村党员领导干部接受教育少,受到警示少。
(二)思想认识有偏差
部分村级党员干部只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一味追求“政绩”而忽略了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村级层面只是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存在“老思想”、“老观念”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
(三)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
目前在农村基层,镇级设有纪委,村级设有村民监督委员会,但一方面镇纪委人员少,难免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另一方面,虽然村一级都设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办法以及监督制度,但多是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难以真正落实。
三、加强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党风廉政教育
一要充分依托现有阵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风党纪党性和法制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法纪意识。二要加强警示教育,及时通报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以儆效尤。同时针对案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查找制度、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堵塞漏洞。
(二)建立健全村级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将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触角延伸到村级,严格督促落实和监督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和责任追究。积极推进民主管理,完善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凡属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如农村低保、特困对象救助、农村合作医疗、土地流转等,及时向群众公开。因此,纪检部门要把查处农村党员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作为办案的重点,真正发挥查处一案、教育一篇、稳定一方的作用。做到“抓住建章立制,立‘明规矩’、破‘潜规则’围绕发生的腐败案件,查找漏洞,吸取教训”[ ],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三)让群众真正成为村级群里行使的监督员和评判员
对于村级重大决策,严格按照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的“四议”程序实施,确保决策民主,同时要对会议决议和实施结果实行“两公开”。切实发挥村级监督委员会和村民监督员的日常监督作用,确保农村“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真正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2] 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李雅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人,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