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翟小宁是很儒雅的人。他坐在记者的对面,沉思了几秒钟,然后用温润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开始了他的讲述:“2015年,我去英国参加G20校长峰会,在英国著名的斯多学校校园里,一座雕像前,该雕像望的是该校一个毕业生,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空军飞行员,在执行任务时,为了不伤及无辜的平民,他总是超低空飞行。后来,他得了抑郁症,痊愈后,他把他的余生都奉献给了慈善事业。斯多学校是一所贵族学校,培养了很多达官显贵,他们为什么会选择为这位普通的飞行员塑像?”翟小宁说,这让他想到了教育的使命——立德树人。“我理解,他们是想告訴学生:善良和有良知是人最重要的品质,一个人只要他是善良的和有良知的,他就是高贵的,他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鼓励读《论语》,播种“美德的种子”
不久前,翟小宁在一个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被登在了《人民日报》上。他说:“真正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直指心灵的教育,是培养美好品德的教育。……欲成大材,必修大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是使心中的道德更加光明,亲(这里同“新”)民是使自己变成更好的人,从而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在人大附中,《论语》是每个学生的必读书。翟小宁编过一本《美德的种子》。他在序言中写道:“心灵是田地,信仰是种子,美德是花朵,幸福是果实。播种真善美,才能收获真善美。”
翟小宁说:“2002年,我刚开始担任人大附中的常务副校长时,负责德育工作。德育应从哪里开始?我选择了从亲情开始。因孔子早就说过‘孝悌为本’。”那年开学时,翟小宁给新生们讲了一个孤儿渴望母爱的故事。后来,学校又开展以母亲节主题的德育活动,一位班主任告诉他,当晚她就接到不少家长的电话,说孩子回到家,开始主动做家务了,“好像突然间变得懂事了一样”。人大附中有个志愿者组织,已经成立十几年了,先后有数千名学生参加了这个志愿者组织。他们经常会去一些故老院、孤儿院和贫困山区开展献爱心活动。翟小宁说:“孩子们在献出爱心的同时,也能收获爱。而这种爱,是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因为孩子们经历过什么,都会在心里留下印迹。所谓教育就是要在孩子脚心灵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引导学生读名着,就是在为他们的人生引航
曾有个学生写信给翟小宁:“您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学语文不是为了争分数,而是为了提高文化素养。”说到语文教改,翟小宁又一次动了感情。“我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工作的。第一次备课时,不知应该从何入手,于是就不断地读课文,一天晚上,忽然有了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当时,他备的那篇课文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说着,他便充满感情地背诵了起来。“而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则有一种悲愤感。”他又接着背起了《记念刘和珍君》,语调也变得低沉而伤感。记者静静地听着,被带入一个充满情感的文学世界。
然后,他说:“当我把美好、正义的情感在课堂上抒发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学生和我产生了共鸣,而我又3和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鲁迅、朱自清等文化大师产生了共鸣。祖国的语言文字,其实就是母亲心灵的声音,它是有情感、有温度、有灵魂的。我们与这样的文字对话,实际上就是在和祖国母亲的心灵对话。这就是我对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解。
“我特别不喜欢不带任何情感的语文课。我觉得语文课堂就应该荡漾着一种情感,富有人文情怀。20多年前,我教巴金先生的《灯》,我说那盏灯就是希望的象征。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这样一盏灯。人生是漫长的,但只要记住巴金先生的话: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们的人生就充满了力量。
“我从来不把分数作为追求的目标,但孩子们都考得很好,因为他们已经爱上了语文。”翟小宁极力倡导学生们要多读书,甚至他在带毕业班时,也要每周拿出一两节课,让学生读课外书。“这是对学生心灵的滋养,只有这样,写作才不会枯竭。”人大附中每个教室都有一个图书角,“名著阅读”课也一直开办得红红火火,有的学生一年能读上百本书。“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尚行为。引导学生读名著,就是在为学生的人生引航。”翟小宁说。
教师要学会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
翟小宁还说,教育的原点是关怀生命。“生命要发展,首先要舒展。而舒展生命就要解放心灵。教育要学会解放学生,解放什么?首先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能够做一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研究一点自己喜欢研究的学问。既要让孩子们升入好学校,也要让他们在中学阶段过得快乐、幸福而有意义。”
在人大附中,很多“状元”都是“非典型”的。比如有一年的理科“状元”,最大的爱好是京剧和书法。学校有100多个学生社团,有十大领域近两百个门类的课程,涵盖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体育艺术等。选修“万有引力”课的学生,要撰写火星旅行计划;选修3D打印课的学生,要会自己动手组装3D打印机。
好的教育,就是好的老师加上好的师生关系
在翟小宁看来,所谓好的教育,就是好的老师加上好的师生关系。“老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也许就能让一个学生高兴好长时间;老师不经意间的一个轻蔑的眼神,也许就会让一个孩子难受好几天。”他说,“好老师的‘人气指数’一定会高。只有学生热爱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而好老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爱心。他要盯着学生的优点,并不断放大学生的这些优点,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滋养。我认为评定一个好老师的标准有三:一是爱,用爱心工作,爱生活,爱教育,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二是功,努力工作,则功底深厚,就容易获得成功;三是悟,要用心感悟教育,提升自己精神境界,在自己不断觉醒的同时,唤醒学生的心灵。”
“而好学校的标准,第一是对学生要好,第二是能使人变得更好。”翟小宁在与各地的校长交流时,曾说过“只有有好老师,才会有好学校”。
在人大附中,有个“君子日”,是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翟小宁希望从人大附中走出去的学生,个个都是“善良而有智慧”的“现代君子”。他说:“我父亲在医院工作。每到周末,街坊邻居常来我们家,老人们在一起聊着天,父亲就会给他们义诊,那种景象非常的祥和。我小时候,父亲对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学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在回想起来,他是在不经意间,要把这些观念灌输给孩子。我家的门前有一棵古槐树,历经沧桑,根深叶茂,苍劲坚韧,有很强的生命力,好几个人才能合抱,不知有几百年了。我曾经写了两句诗:‘天高地厚父母恩,门前古槐君子魂。’我希望自己做一个君子,当然也希望我的学生做一个君子,但这个修身养德的锤炼过程,又是永无止境的。”
据《时代报告》凌云/文整理
鼓励读《论语》,播种“美德的种子”
不久前,翟小宁在一个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被登在了《人民日报》上。他说:“真正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直指心灵的教育,是培养美好品德的教育。……欲成大材,必修大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是使心中的道德更加光明,亲(这里同“新”)民是使自己变成更好的人,从而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在人大附中,《论语》是每个学生的必读书。翟小宁编过一本《美德的种子》。他在序言中写道:“心灵是田地,信仰是种子,美德是花朵,幸福是果实。播种真善美,才能收获真善美。”
翟小宁说:“2002年,我刚开始担任人大附中的常务副校长时,负责德育工作。德育应从哪里开始?我选择了从亲情开始。因孔子早就说过‘孝悌为本’。”那年开学时,翟小宁给新生们讲了一个孤儿渴望母爱的故事。后来,学校又开展以母亲节主题的德育活动,一位班主任告诉他,当晚她就接到不少家长的电话,说孩子回到家,开始主动做家务了,“好像突然间变得懂事了一样”。人大附中有个志愿者组织,已经成立十几年了,先后有数千名学生参加了这个志愿者组织。他们经常会去一些故老院、孤儿院和贫困山区开展献爱心活动。翟小宁说:“孩子们在献出爱心的同时,也能收获爱。而这种爱,是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因为孩子们经历过什么,都会在心里留下印迹。所谓教育就是要在孩子脚心灵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引导学生读名着,就是在为他们的人生引航
曾有个学生写信给翟小宁:“您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学语文不是为了争分数,而是为了提高文化素养。”说到语文教改,翟小宁又一次动了感情。“我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工作的。第一次备课时,不知应该从何入手,于是就不断地读课文,一天晚上,忽然有了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当时,他备的那篇课文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说着,他便充满感情地背诵了起来。“而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则有一种悲愤感。”他又接着背起了《记念刘和珍君》,语调也变得低沉而伤感。记者静静地听着,被带入一个充满情感的文学世界。
然后,他说:“当我把美好、正义的情感在课堂上抒发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学生和我产生了共鸣,而我又3和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鲁迅、朱自清等文化大师产生了共鸣。祖国的语言文字,其实就是母亲心灵的声音,它是有情感、有温度、有灵魂的。我们与这样的文字对话,实际上就是在和祖国母亲的心灵对话。这就是我对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解。
“我特别不喜欢不带任何情感的语文课。我觉得语文课堂就应该荡漾着一种情感,富有人文情怀。20多年前,我教巴金先生的《灯》,我说那盏灯就是希望的象征。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这样一盏灯。人生是漫长的,但只要记住巴金先生的话: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们的人生就充满了力量。
“我从来不把分数作为追求的目标,但孩子们都考得很好,因为他们已经爱上了语文。”翟小宁极力倡导学生们要多读书,甚至他在带毕业班时,也要每周拿出一两节课,让学生读课外书。“这是对学生心灵的滋养,只有这样,写作才不会枯竭。”人大附中每个教室都有一个图书角,“名著阅读”课也一直开办得红红火火,有的学生一年能读上百本书。“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尚行为。引导学生读名著,就是在为学生的人生引航。”翟小宁说。
教师要学会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
翟小宁还说,教育的原点是关怀生命。“生命要发展,首先要舒展。而舒展生命就要解放心灵。教育要学会解放学生,解放什么?首先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能够做一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研究一点自己喜欢研究的学问。既要让孩子们升入好学校,也要让他们在中学阶段过得快乐、幸福而有意义。”
在人大附中,很多“状元”都是“非典型”的。比如有一年的理科“状元”,最大的爱好是京剧和书法。学校有100多个学生社团,有十大领域近两百个门类的课程,涵盖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体育艺术等。选修“万有引力”课的学生,要撰写火星旅行计划;选修3D打印课的学生,要会自己动手组装3D打印机。
好的教育,就是好的老师加上好的师生关系
在翟小宁看来,所谓好的教育,就是好的老师加上好的师生关系。“老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也许就能让一个学生高兴好长时间;老师不经意间的一个轻蔑的眼神,也许就会让一个孩子难受好几天。”他说,“好老师的‘人气指数’一定会高。只有学生热爱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而好老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爱心。他要盯着学生的优点,并不断放大学生的这些优点,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滋养。我认为评定一个好老师的标准有三:一是爱,用爱心工作,爱生活,爱教育,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二是功,努力工作,则功底深厚,就容易获得成功;三是悟,要用心感悟教育,提升自己精神境界,在自己不断觉醒的同时,唤醒学生的心灵。”
“而好学校的标准,第一是对学生要好,第二是能使人变得更好。”翟小宁在与各地的校长交流时,曾说过“只有有好老师,才会有好学校”。
在人大附中,有个“君子日”,是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翟小宁希望从人大附中走出去的学生,个个都是“善良而有智慧”的“现代君子”。他说:“我父亲在医院工作。每到周末,街坊邻居常来我们家,老人们在一起聊着天,父亲就会给他们义诊,那种景象非常的祥和。我小时候,父亲对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学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在回想起来,他是在不经意间,要把这些观念灌输给孩子。我家的门前有一棵古槐树,历经沧桑,根深叶茂,苍劲坚韧,有很强的生命力,好几个人才能合抱,不知有几百年了。我曾经写了两句诗:‘天高地厚父母恩,门前古槐君子魂。’我希望自己做一个君子,当然也希望我的学生做一个君子,但这个修身养德的锤炼过程,又是永无止境的。”
据《时代报告》凌云/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