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受到中国传统社会朴素的共同富裕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享思想以及毛泽东共同富裕制度探索经验和理论的影响,蕴生着共享发展的原始基因,蕴含着共享发展的质点、步骤、动力和范围等丰富意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并将其置于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位置,升华了共享发展思想的内涵,扩充了共享发展的内容,拓展了共享发展的视野,完成了从共同富裕到共享发展的思想进阶。
[关键词]邓小平;习近平;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新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0)05-0026-08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教学指南研究”(18JDSZK009);江西省政府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共享经济内涵探赜”(YC2019-8099)
[作者]朱格锋,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副教授,江西南昌 330013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创造性提出了共同富裕思想,并通过体制创新,将这些思想积极应用于实践。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科学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共享成为新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并构成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核心属性。①共同富裕思想和共享发展理念,二者有何不同,有何关系,其演进历史和逻辑进路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理论上作进一步阐释,这对我们深入了解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脉络以及更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学界对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理念两个主题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共同富裕思想研究方面,侯惠勤对共同富裕的本质属性进行了研究;①龚云则从内涵及意义、物质基础、制度保证、外部条件、必由之路五个方面对共同富裕作出了解读;②孙业礼对几届领导人的共同富裕思想进行了历史梳理;③等等。在共享发展理念研究方面,王淑荣和许力双论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与实践指向;④陈松友和汤克敌则从党的执政层面阐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要求和规律;⑤蔡克文则按照党的主要领导人更迭来分阶段地对共享发展理念的演进作了归纳与总结;⑥等等。现有研究深化了学界和实践界对这两大主题的认识,为进一步展开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总体来看,这些研究成果对二者分别讨论的多,一体观察的少;对二者演进历史梳理的多,演进逻辑分析的少。本文拟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中所蕴涵的共享发展意蕴进行揭示,并对二者的关系及演进逻辑予以分析和总结,以期更好地把握共同富裕思想和共享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
一、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蕴生着共享发展的原始基因
任何一种思想都不是偶然和凭空产生的,都有其理论来源。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同样受到了中国传统社会朴素的共同富裕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享思想以及毛泽东共同富裕制度探索经验和理论的影响,带着共享发展的原始基因。
(一)中国传统社会朴素的共同富裕思想
共同富裕思想是中华民族早就有之的理想追求,早在<诗经》中就有“适彼乐土”“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由美好社会的向往。先秦时期农家“并耕而食”(《孟子·滕文公上》)描述了一个人人通过劳动自力更生、彼此不相互压榨的社会。道家“小国寡民”思想则是把人分成不同的较小国度,小国里的人们依靠自己劳动从事农业生产,进而幸福生活。作为掌握主流话语权的儒家,更是提出了较为详细和完整的“大同”思想:全民公有、各得其所、人人为公、诚实守信、平等和睦、幼有所依、老有所养。康有为则在《大同书》中设想了另外一个“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政治纲领,主张财产公有,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些朴素的共同富裕思想与共享发展思想的精神实质不无二致,给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培育提供了本土养分。
(二)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享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并未明确提出共享发展这一概念,但对共产主义社会蓝图的描绘,却是以消除剥削、公平正义、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底色的。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点题却未真正破题,所以注定是一朵美丽而不结果实的花。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并利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思想理论武器,论证了根本消除阶级社会剥削压迫的路径与方向,既拒斥了虚伪民主面具下的形式公平,又避免了各种空想社会主义的虚幻设想。共享涉及对社会财富的分配,必然要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分配原则基础上。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劳资关系紧张,双方利益对立,共享只能停留于空想。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奉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和坚持按劳分配为原则,这就给共享提供了制度保障与现实可能。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与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①。作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邓小平正是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享思想的影响,才于改革开放后不久提出了共同富裕思想。
(三)毛泽东共同富裕制度探索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如何建设和治理这个国家,如何让百姓能够填饱肚子并逐渐富裕起来,就成为了一个必须直面且紧迫而又棘手的问题。为此,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开拓精神,对共同富裕制度进行了初步探索。早在1953年发展农业合作社的时候,他就明确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概念:“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②后通过“一化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给共同富裕打下了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伦理基础,完成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奠基。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正确处理和协调“十大关系”的重要战略思想,“不仅阐述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如何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而且蕴含和揭示了共享发展的基本价值理念,为共享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和思想基础”①。但由于受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和主客观情况的影响,平均主义一度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原则,导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滞缓。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依旧贫穷,不仅没有实现共同富裕,反而出现了普遍贫穷。毛泽东共同富裕制度探索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产生仍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二、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共享发展意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及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邓小平总结了以往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共同富裕思想,并通过体制创新,积极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
(一)共同富裕的内涵蕴含着共享发展的质点
1985年4月15日,邓小平在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副总理姆维尼时的谈话中指出:“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这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②1985年5月20日他在同陈鼓应教授的谈话和1985年6月6日同“台湾与大陆”学术研讨会主席团全体成员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③此后,邓小平不断丰富和深化了共同富裕的内涵,提高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地位,最终将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本质耦合在一起。1990年12月24日,他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④1992年,他在南方谈话中完整地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并明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由此可见,共同富裕思想和共享发展理念有着相同的质点,共同指向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核心属性。
(二)“先富带动后富”蕴含着共享发展的步骤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个讲话后来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③,共同富裕美好愿望的实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明确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同年10月又被写进了党的十三大报告,这是一种渐进式的共享发展方案和模式。共享发展是渐进式共享,习近平指出:“一口吃不成胖子,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④由此可见,共同富裕思想还蕴含着共享发展的步骤。
(三)“发展才是硬道理”蕴含着共享发展的动力
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友人时说:“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⑤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习近平指出:“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⑥这一论述强调,共享发展就是要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力,通过共建和大力发展生产力来增加收入,否则共同富裕只能是空中楼阁。这说明,共同富裕思想同样蕴含着共享发展的动力。
(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蕴含着共享发展的范围
在注重物质建设和提高物质收入的同时,邓小平还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民群众其他层面的共享和提高。邓小平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①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这就拓展了共享的范围。精神文明属于文化范畴,这样,共享的内容就从过去过于注重物质层面转变到物质和精神并重。精神文明层面的共享,有助于消解因过于注重物质而造成的单向度弊端,避免了人完全依赖于物的异化结果,扩展了共享发展的范围,彰显了共享发展思想的人文主义价值本位,为后来习近平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打下了基础。
三、从共同富裕思想到共享发展理念的演进逻辑
“共享发展是一个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从不均衡到均衡的循序渐进过程。”②从共同富裕思想到共享发展理念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和深化的递进过程,并呈现出清晰的演进理路。
(一)共享发展内涵逐渐丰富
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总结以往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经验,提出了系统的共同富裕思想。共享发展理念与共同富裕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具有相同的质点。共享发展理念是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深化,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略的丰富、深化和拓展。共享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共同富裕的目标价值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契合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明确提出共享发展理念,不仅强调经济发展,还关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层面同时一体发展,从多个方面对共享发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将共享发展提升至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把脉和高度理论自觉。这样,经过不断孕育,共享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并完成了从共同富裕思想向共享发展理念的进阶,从而实现了理论上的进一步升华。
(二)共享发展内容不断扩充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提出了共同富裕概念,由于此概念是在国家一穷二白的背景下和主要针对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提出来的,不可能蕴含过多的外延和范围,主要是指物质层面的富裕和共享,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当然,从共享的角度讲,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无疑也满足了全体人民共享政治權利的愿望。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精神文明属于文化范畴,这样就拓展了共享的范围和内容,共享就涵盖到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层面。但由于共同富裕的表述主要侧重于强调物质财富的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和谐问题也得到中央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2004年9月19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我们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①。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这就突破了共享的政治、经济、文化范围与格局,将共享发展扩展到了社会层面,更加关注民生,如果说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意味着经济从政治架构中相对独立了出来,那么和谐社会的提出则又说明“社会”范畴与“(政治)国家”范畴不再完全划等号。把共享的范围扩展到社会层面,为之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结合我国时代特点,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律,正式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并将共享内容扩充至生态层面,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共享。 (三)共享发展视野得以拓展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国内经济发展,主动打开国门实行对外开放,但仍然强调“必须在自立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②,即坚持走独立自主的道路,通过本国人民的努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而实现和平与发展。当时提出的共同富裕思想,也仅仅是着眼于国内人民的共同富裕。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倡导全球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为全球治理和世界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彰显了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终极关怀,既是对共享发展思想的本色继承,也是对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前瞻性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享发展的价值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版的共享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扩展了共享发展思想的视野,给共享发展实践预留了更大施展空间,使共享发展思想更具普遍意义。
至此,从共同富裕概念到共同富裕思想再升华到共享发展思想,从主要局限于物质财富到物质和精神并重再到扩展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共享,从中国走向世界,共享发展思想完成了内涵的丰富、内容的扩充和视野的拓展。
综上所述,邓小平充分吸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果断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创造性提出共同富裕思想,把共同富裕提升到了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和本质的高度,蕴含着共享发展的质点;提出“先富带动后富”,科学制定“三步走”方案,既打破平均主义又反对两极分化,蕴含着共享发展的步骤;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蕴含着共享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蕴含着共享发展的范围。正是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宽阔视野、全球视角以及中国实际,将共享发展的内涵、重要性和目标置于更广阔、更深刻的背景中,开辟了共享发展的新境界,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将共享置于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位置,升华了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扩充了共享发展的内容和范围。同时,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拓展了共享发展的视野,完成了从共同富裕到共享发展的思想进阶。这既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历史逻辑之必然,又是中国共产党理想追求在现实实践中的价值投射,体现了价值共识和实践路径的统一,开创了新的话语体系和新的思想境界。
(责任编辑 肖雪莲)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年,第109页。
①侯惠勤:《论“共同富裕”》,《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第1期。
②龚云:《论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1期。
③孙业礼:《共同富裕:六十年来几代领导人的探索和追寻》,《党的文献》2010年第1期。
④王淑荣、许力双:《共享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与实践指向》,《红旗文稿》2016年第4期。
⑤陈松友、汤克敌:《共享发展: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4期。
⑥蔡克文:《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演进》,《改革与战略》2017年第2期。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年,第109页。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14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44页。
①苗瑞丹:《共享发展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系探讨>,《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2期。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6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23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64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页。
①《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79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52頁。
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602页。
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16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31页。
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7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8页。
②林绪武、冯慧:《新发展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讨会综述》,《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年6期。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286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06页。
[关键词]邓小平;习近平;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新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0)05-0026-08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教学指南研究”(18JDSZK009);江西省政府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共享经济内涵探赜”(YC2019-8099)
[作者]朱格锋,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副教授,江西南昌 330013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创造性提出了共同富裕思想,并通过体制创新,将这些思想积极应用于实践。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科学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共享成为新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并构成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核心属性。①共同富裕思想和共享发展理念,二者有何不同,有何关系,其演进历史和逻辑进路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理论上作进一步阐释,这对我们深入了解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脉络以及更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学界对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理念两个主题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共同富裕思想研究方面,侯惠勤对共同富裕的本质属性进行了研究;①龚云则从内涵及意义、物质基础、制度保证、外部条件、必由之路五个方面对共同富裕作出了解读;②孙业礼对几届领导人的共同富裕思想进行了历史梳理;③等等。在共享发展理念研究方面,王淑荣和许力双论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与实践指向;④陈松友和汤克敌则从党的执政层面阐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要求和规律;⑤蔡克文则按照党的主要领导人更迭来分阶段地对共享发展理念的演进作了归纳与总结;⑥等等。现有研究深化了学界和实践界对这两大主题的认识,为进一步展开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总体来看,这些研究成果对二者分别讨论的多,一体观察的少;对二者演进历史梳理的多,演进逻辑分析的少。本文拟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中所蕴涵的共享发展意蕴进行揭示,并对二者的关系及演进逻辑予以分析和总结,以期更好地把握共同富裕思想和共享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
一、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蕴生着共享发展的原始基因
任何一种思想都不是偶然和凭空产生的,都有其理论来源。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同样受到了中国传统社会朴素的共同富裕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享思想以及毛泽东共同富裕制度探索经验和理论的影响,带着共享发展的原始基因。
(一)中国传统社会朴素的共同富裕思想
共同富裕思想是中华民族早就有之的理想追求,早在<诗经》中就有“适彼乐土”“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由美好社会的向往。先秦时期农家“并耕而食”(《孟子·滕文公上》)描述了一个人人通过劳动自力更生、彼此不相互压榨的社会。道家“小国寡民”思想则是把人分成不同的较小国度,小国里的人们依靠自己劳动从事农业生产,进而幸福生活。作为掌握主流话语权的儒家,更是提出了较为详细和完整的“大同”思想:全民公有、各得其所、人人为公、诚实守信、平等和睦、幼有所依、老有所养。康有为则在《大同书》中设想了另外一个“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政治纲领,主张财产公有,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些朴素的共同富裕思想与共享发展思想的精神实质不无二致,给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培育提供了本土养分。
(二)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享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并未明确提出共享发展这一概念,但对共产主义社会蓝图的描绘,却是以消除剥削、公平正义、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底色的。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点题却未真正破题,所以注定是一朵美丽而不结果实的花。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并利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思想理论武器,论证了根本消除阶级社会剥削压迫的路径与方向,既拒斥了虚伪民主面具下的形式公平,又避免了各种空想社会主义的虚幻设想。共享涉及对社会财富的分配,必然要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分配原则基础上。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劳资关系紧张,双方利益对立,共享只能停留于空想。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奉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和坚持按劳分配为原则,这就给共享提供了制度保障与现实可能。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与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①。作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邓小平正是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享思想的影响,才于改革开放后不久提出了共同富裕思想。
(三)毛泽东共同富裕制度探索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如何建设和治理这个国家,如何让百姓能够填饱肚子并逐渐富裕起来,就成为了一个必须直面且紧迫而又棘手的问题。为此,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开拓精神,对共同富裕制度进行了初步探索。早在1953年发展农业合作社的时候,他就明确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概念:“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②后通过“一化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给共同富裕打下了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伦理基础,完成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奠基。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正确处理和协调“十大关系”的重要战略思想,“不仅阐述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如何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而且蕴含和揭示了共享发展的基本价值理念,为共享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和思想基础”①。但由于受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和主客观情况的影响,平均主义一度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原则,导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滞缓。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依旧贫穷,不仅没有实现共同富裕,反而出现了普遍贫穷。毛泽东共同富裕制度探索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产生仍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二、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共享发展意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及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邓小平总结了以往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共同富裕思想,并通过体制创新,积极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
(一)共同富裕的内涵蕴含着共享发展的质点
1985年4月15日,邓小平在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副总理姆维尼时的谈话中指出:“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这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②1985年5月20日他在同陈鼓应教授的谈话和1985年6月6日同“台湾与大陆”学术研讨会主席团全体成员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③此后,邓小平不断丰富和深化了共同富裕的内涵,提高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地位,最终将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本质耦合在一起。1990年12月24日,他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④1992年,他在南方谈话中完整地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并明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由此可见,共同富裕思想和共享发展理念有着相同的质点,共同指向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核心属性。
(二)“先富带动后富”蕴含着共享发展的步骤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个讲话后来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③,共同富裕美好愿望的实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明确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同年10月又被写进了党的十三大报告,这是一种渐进式的共享发展方案和模式。共享发展是渐进式共享,习近平指出:“一口吃不成胖子,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④由此可见,共同富裕思想还蕴含着共享发展的步骤。
(三)“发展才是硬道理”蕴含着共享发展的动力
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友人时说:“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⑤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习近平指出:“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⑥这一论述强调,共享发展就是要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力,通过共建和大力发展生产力来增加收入,否则共同富裕只能是空中楼阁。这说明,共同富裕思想同样蕴含着共享发展的动力。
(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蕴含着共享发展的范围
在注重物质建设和提高物质收入的同时,邓小平还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民群众其他层面的共享和提高。邓小平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①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这就拓展了共享的范围。精神文明属于文化范畴,这样,共享的内容就从过去过于注重物质层面转变到物质和精神并重。精神文明层面的共享,有助于消解因过于注重物质而造成的单向度弊端,避免了人完全依赖于物的异化结果,扩展了共享发展的范围,彰显了共享发展思想的人文主义价值本位,为后来习近平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打下了基础。
三、从共同富裕思想到共享发展理念的演进逻辑
“共享发展是一个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从不均衡到均衡的循序渐进过程。”②从共同富裕思想到共享发展理念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和深化的递进过程,并呈现出清晰的演进理路。
(一)共享发展内涵逐渐丰富
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总结以往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经验,提出了系统的共同富裕思想。共享发展理念与共同富裕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具有相同的质点。共享发展理念是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深化,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略的丰富、深化和拓展。共享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共同富裕的目标价值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契合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明确提出共享发展理念,不仅强调经济发展,还关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层面同时一体发展,从多个方面对共享发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将共享发展提升至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把脉和高度理论自觉。这样,经过不断孕育,共享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并完成了从共同富裕思想向共享发展理念的进阶,从而实现了理论上的进一步升华。
(二)共享发展内容不断扩充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提出了共同富裕概念,由于此概念是在国家一穷二白的背景下和主要针对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提出来的,不可能蕴含过多的外延和范围,主要是指物质层面的富裕和共享,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当然,从共享的角度讲,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无疑也满足了全体人民共享政治權利的愿望。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精神文明属于文化范畴,这样就拓展了共享的范围和内容,共享就涵盖到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层面。但由于共同富裕的表述主要侧重于强调物质财富的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和谐问题也得到中央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2004年9月19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我们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①。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这就突破了共享的政治、经济、文化范围与格局,将共享发展扩展到了社会层面,更加关注民生,如果说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意味着经济从政治架构中相对独立了出来,那么和谐社会的提出则又说明“社会”范畴与“(政治)国家”范畴不再完全划等号。把共享的范围扩展到社会层面,为之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结合我国时代特点,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律,正式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并将共享内容扩充至生态层面,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共享。 (三)共享发展视野得以拓展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国内经济发展,主动打开国门实行对外开放,但仍然强调“必须在自立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②,即坚持走独立自主的道路,通过本国人民的努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而实现和平与发展。当时提出的共同富裕思想,也仅仅是着眼于国内人民的共同富裕。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倡导全球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为全球治理和世界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彰显了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终极关怀,既是对共享发展思想的本色继承,也是对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前瞻性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享发展的价值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版的共享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扩展了共享发展思想的视野,给共享发展实践预留了更大施展空间,使共享发展思想更具普遍意义。
至此,从共同富裕概念到共同富裕思想再升华到共享发展思想,从主要局限于物质财富到物质和精神并重再到扩展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共享,从中国走向世界,共享发展思想完成了内涵的丰富、内容的扩充和视野的拓展。
综上所述,邓小平充分吸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果断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创造性提出共同富裕思想,把共同富裕提升到了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和本质的高度,蕴含着共享发展的质点;提出“先富带动后富”,科学制定“三步走”方案,既打破平均主义又反对两极分化,蕴含着共享发展的步骤;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蕴含着共享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蕴含着共享发展的范围。正是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宽阔视野、全球视角以及中国实际,将共享发展的内涵、重要性和目标置于更广阔、更深刻的背景中,开辟了共享发展的新境界,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将共享置于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位置,升华了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扩充了共享发展的内容和范围。同时,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拓展了共享发展的视野,完成了从共同富裕到共享发展的思想进阶。这既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历史逻辑之必然,又是中国共产党理想追求在现实实践中的价值投射,体现了价值共识和实践路径的统一,开创了新的话语体系和新的思想境界。
(责任编辑 肖雪莲)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年,第109页。
①侯惠勤:《论“共同富裕”》,《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第1期。
②龚云:《论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1期。
③孙业礼:《共同富裕:六十年来几代领导人的探索和追寻》,《党的文献》2010年第1期。
④王淑荣、许力双:《共享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与实践指向》,《红旗文稿》2016年第4期。
⑤陈松友、汤克敌:《共享发展: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4期。
⑥蔡克文:《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演进》,《改革与战略》2017年第2期。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年,第109页。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14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44页。
①苗瑞丹:《共享发展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系探讨>,《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2期。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6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23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64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页。
①《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79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52頁。
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602页。
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16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31页。
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7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8页。
②林绪武、冯慧:《新发展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讨会综述》,《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年6期。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286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