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对于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伊始,便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加快改革、攻坚克难的动员令: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综观当下的热门改革话题,无一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无一不是难啃的“硬骨头”。在我国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政府改革:“作风新政”之后期待深层变革
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出台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获得好评如潮。人们有理由期待,在党风政风逐步转变的同时,能够迎来政府改革的新气象。
政府改革的关键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中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做出了明确部署。“这意味着在经济、社会活动中政府应更加明确自己的位置,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等专家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对内需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对外应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对政府权力的制约,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在簡政放权问题上,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行动。10年来国务院共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达2497项,占原有总数的69.3%。国务院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
在一系列政府改革举措中,“大部制”备受关注。广东省已经提出,要认真总结深圳、顺德等地试点经验,2013年在全省推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十八大释放的积极信号表明,大部制改革即将从中央到地方紧锣密鼓地展开。
专家表示,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政府改革重点内容在2013年都将有序展开,服务型政府建设也必将呈现新的局面。
资源价格改革:以价格杠杆助力转型升级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价格杠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当前我国煤电等一系列资源产品、不动产价格仍然没有理顺,对国民经济发展形成负面影响,导致不能有效形成节电、节能、低碳发展的内在机制。
居民阶梯电价全面试点、成品油价格频繁调整、天然气价格涨势渐现,阶梯水价进一步推行……实际上,2012年,我国资源价格改革步伐一直没有停止。
目前来看,尽管改革已经“破冰”,但任务仍然艰巨,还需要实施通盘设计的系统性配套改革。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说,阶梯电价实施后,电价改革的其他领域也须加快推进。比如不同能源发电之间的比价关系,如何使新能源发电更具有竞争性,煤电联动如何推进才不伤及民生,输配电价格如何形成等,都有待改革深化。
“资源税改革有望成为基础品价格改革和电力体制改革攻坚克难重要的切入点。”在贾康看来,将依法、透明的价格税收因子加入基础品价格形成机制,有助于更长期地从经济利益上激励所有市场主体节能降耗和转型升级。
当然,资源价格改革不只是简单的“涨价”。专家表示,改革必须建立在公开的成本监审基础上,切实加强监管,完善绩效管理,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对贫困群体的补贴机制。
党内基层民主:扩大透明度才能提高战斗力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十八大报告将党内民主提到了新的高度,提出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而党的基层组织作为战斗堡垒,能否保障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能否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直接决定着基层组织有没有凝聚力、战斗力。
实行基层党务公开是党内基层民主的一个基本体现。目前,全国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平均覆盖率达98%以上。天津、内蒙古、江苏等地基层党组织充分运用互联网、局域网、电子显示屏、远程教育站点、手机短信平台等现代信息手段,使党务公开更加简便、快捷、高效。
近年来,各地在部分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了公开推荐、直接选举领导班子成员试点工作,广大党员通过手中的选票实现了自己的话语权。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等专家认为,要确保党内基层民主落到实处,必须不断拓宽党内基层民主监督渠道,加大监督力度,用制度保障基层组织随时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生态文明考核体系改革:开启绿色发展新引擎
如今,从中央到地方,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已经从口号变成行动。近期,环保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并获国务院批复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6%。国家发改委也已起草《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表示,这些措施目标更加明确,标准进一步细化,将多管齐下推动中国环境治理工作的升级。由目前的属地治理真正转变为区域联防联治,是环境质量改善的必由之路。
与此同时,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也带来官员考核体系的新变化。十八大首次提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昕认为,把生态指标与官员升迁联系起来,切中了要害。
许多地方已经走在了前面。煤炭大省山西近年关停了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和各类小煤矿,不惜为此牺牲1000多亿元GDP,努力实现从“傻大黑粗”到碧水蓝天的转变。这一切得益于对官员的“绿色GDP”考核。山东省2011年年底决定建设“生态山东”,将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与环保责任挂钩,在职务晋升等方面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环保学者杨斌指出,考核政策能否在执行中落到实处很关键。首先,生态指标考核要由中立的第三方来评价;其次,应根据各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制订差异化的指标,对于生态较脆弱的西部地区标准要更严格。
政府改革:“作风新政”之后期待深层变革
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出台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获得好评如潮。人们有理由期待,在党风政风逐步转变的同时,能够迎来政府改革的新气象。
政府改革的关键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中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做出了明确部署。“这意味着在经济、社会活动中政府应更加明确自己的位置,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等专家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对内需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对外应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对政府权力的制约,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在簡政放权问题上,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行动。10年来国务院共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达2497项,占原有总数的69.3%。国务院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
在一系列政府改革举措中,“大部制”备受关注。广东省已经提出,要认真总结深圳、顺德等地试点经验,2013年在全省推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十八大释放的积极信号表明,大部制改革即将从中央到地方紧锣密鼓地展开。
专家表示,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政府改革重点内容在2013年都将有序展开,服务型政府建设也必将呈现新的局面。
资源价格改革:以价格杠杆助力转型升级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价格杠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当前我国煤电等一系列资源产品、不动产价格仍然没有理顺,对国民经济发展形成负面影响,导致不能有效形成节电、节能、低碳发展的内在机制。
居民阶梯电价全面试点、成品油价格频繁调整、天然气价格涨势渐现,阶梯水价进一步推行……实际上,2012年,我国资源价格改革步伐一直没有停止。
目前来看,尽管改革已经“破冰”,但任务仍然艰巨,还需要实施通盘设计的系统性配套改革。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说,阶梯电价实施后,电价改革的其他领域也须加快推进。比如不同能源发电之间的比价关系,如何使新能源发电更具有竞争性,煤电联动如何推进才不伤及民生,输配电价格如何形成等,都有待改革深化。
“资源税改革有望成为基础品价格改革和电力体制改革攻坚克难重要的切入点。”在贾康看来,将依法、透明的价格税收因子加入基础品价格形成机制,有助于更长期地从经济利益上激励所有市场主体节能降耗和转型升级。
当然,资源价格改革不只是简单的“涨价”。专家表示,改革必须建立在公开的成本监审基础上,切实加强监管,完善绩效管理,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对贫困群体的补贴机制。
党内基层民主:扩大透明度才能提高战斗力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十八大报告将党内民主提到了新的高度,提出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而党的基层组织作为战斗堡垒,能否保障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能否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直接决定着基层组织有没有凝聚力、战斗力。
实行基层党务公开是党内基层民主的一个基本体现。目前,全国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平均覆盖率达98%以上。天津、内蒙古、江苏等地基层党组织充分运用互联网、局域网、电子显示屏、远程教育站点、手机短信平台等现代信息手段,使党务公开更加简便、快捷、高效。
近年来,各地在部分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了公开推荐、直接选举领导班子成员试点工作,广大党员通过手中的选票实现了自己的话语权。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等专家认为,要确保党内基层民主落到实处,必须不断拓宽党内基层民主监督渠道,加大监督力度,用制度保障基层组织随时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生态文明考核体系改革:开启绿色发展新引擎
如今,从中央到地方,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已经从口号变成行动。近期,环保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并获国务院批复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6%。国家发改委也已起草《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表示,这些措施目标更加明确,标准进一步细化,将多管齐下推动中国环境治理工作的升级。由目前的属地治理真正转变为区域联防联治,是环境质量改善的必由之路。
与此同时,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也带来官员考核体系的新变化。十八大首次提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昕认为,把生态指标与官员升迁联系起来,切中了要害。
许多地方已经走在了前面。煤炭大省山西近年关停了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和各类小煤矿,不惜为此牺牲1000多亿元GDP,努力实现从“傻大黑粗”到碧水蓝天的转变。这一切得益于对官员的“绿色GDP”考核。山东省2011年年底决定建设“生态山东”,将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与环保责任挂钩,在职务晋升等方面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环保学者杨斌指出,考核政策能否在执行中落到实处很关键。首先,生态指标考核要由中立的第三方来评价;其次,应根据各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制订差异化的指标,对于生态较脆弱的西部地区标准要更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