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超市成为重要的金融机构,抢夺银行的生意;
还能掌控制造商成为它的打工仔。
从各方面考虑,还需保留小商小贩在城市的存在。
近些年来,发达国家一些名牌超市陆续进入了中国市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要求进入中国的外国超市越来越多。外国超市进入中国市场明显带来了一些好处。一是使中国消费者的采购更为方便,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超市上货物品种齐全,价格相对低廉。二是给中国商业带来了经营管理的新理念,会增强中国销售业的活力。外国超市的进入,迫使中国的商业经营者改革传统的经营方法,学习新的商业管理理念,提高服务经营效率。
然而,外国超市大量进入中国也产生了两大隐患。
抢走银行、金融企业的生意
一般认为,外国超市进入中国市场带来的最大挑战在于,由于我们的商业零售业效率不高,外国超市会抢走一部分消费者,使中国商业销售利润下降。然而,我们没有注意到的是,超市是一种新的经济运作形式,超市的利润虽然也从“薄利多销”中获得,但它最大的利润来源却不是商品销售,而是金融运作。
现代超市靠的是控制销售渠道。制造厂商把货交给它们时,它们都不给现金,而是几个月后交款,一般交款期为三至六个月,甚至九个月以后交款。这样,制造厂商等于把货寄放在超市销售,而超市在售货时却马上可以从消费者那里得到现金。它们拿到现金后要等一段时间再付款,而在这段时间里,它们就可以拿收到的现金来进行金融操作。在欧美发达国家,随着金融自由化,超市已成为重要的金融机构,既参与资本市场也直接为企业提供融资。中国的银行、金融企业原有的好客户并不太多,如果外国超市能把现金拆借给效益好的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就会抢了中国的银行、金融企业的生意,后者的获利空间会变得更小。
控制制造业的厂家
超市有着庞大的销售网络,它们如何促销可以决定制造商的命运。许多制造商本来就牌子不硬,如果超市不积极促销,它们的商品可能就卖不动。这时,超市会要求制造商为自己提供超市品牌的商品,替它们创造品牌。在发达国家,许多制造厂商都是这样被超市控制住了,变成替超市生产超市品牌商品的“打工仔”。现代经济中,控制品牌就控制住了利润。最后,依赖超市销售产品的制造商无法为自己争得最大的利润,产品的增值部分大量流到了超市手中,制造商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生存。
如何防范风险
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
■限制城内超市的数量。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当巴黎市长期间,就曾经下令不再批准新的超市进入城区。巴黎市政府对市内商业机构进行的研究表明,小型商店是保证、促进就业的手段,也是保留传统城市生活框架必不可少的手段。虽然小商小贩经营规模小,家庭式雇佣关系提供的就业机会表面看微不足道,但由于其数量多,最终也就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而且,城内居住密度高,小商店多为居民提供了方便的生活条件。
■严格监督超市金融操作,禁止非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超市可以利用收到消费者现金与付给供货商货款的时间差来进行金融拆借赢利,但超市不属于金融机构,政府可以对这些活动加以限制,特别是限制它们把资金直接拆借给企业,只许它们把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这样既可以限制它们挤压中国金融企业的空间,又可以为中国的资本市场提供新的流动性。
■鼓励制造厂商的联合、兼并,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和优良品牌,然后在郊区建立自己的大型商店,厂家直销,保证品牌,与超市竞争。在西欧国家,制造厂商或独自或联手在郊外建立一些大型商店,以低于城内大商场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这些商店是工厂直销店,打的就是自己的品牌,到季节也有促销活动,能直接吸引大批消费者,是保证自己品牌不被超市控制的最好武器。
■政府应直接或通过其他服务机构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保证消费者对中国名牌食品的信任,帮助名牌食品保证网络销售优势,而不是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