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mfdpv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7~1988年在河南省进行了不孕症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调查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男性不育的危险因素为:食用粗制棉油、精索静脉曲张、鞘膜积液、性发育异常、阴毛分布异常、青春期遗尿、青春后期腮腺炎、家族不育史和高温下作业等。与女方不孕有密切关系的因素为月经异常、性交频度过低和性交痛、家族不孕史、TB病史及其它慢性疾病等。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男方不育危险因素依次为食用粗制棉油、精索静脉曲张、性发育异常和青春期遗尿;女方为月经异常、TB病史;夫妇双方共同因素为近亲结婚、性交频度过低、夫妇任何一方经常接触有害物质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单因素分析结果不完全一致是因为Logistic回归分析既考虑了各因素的主要效应,也考虑了有关因素的综合作用,所以更接近客观实际。

其他文献
中山市1970~1984年鼻咽癌中国标化发病率为14.44/10万(男20.36/10万,女8.73/10万),死亡率为10.91/10万(男16.00/10万,女6.14/10万)。15年来鼻咽癌的发病率波动在13.66~18.07/10万,死亡率波动在9.02~13.95/10万,显示相对稳定。
1987年1月至1988年12月,连续两年对武威市金塔乡进行急性腹泻病监测调查。采集腹泻病人标本,病原总检出率为58.95%。调查证实,本地急性腹泻病原以细菌性感染占绝对优势,分离出病原菌10种,其中志贺氏菌属仍为主要流行菌,福氏菌群已从80年代初下降后又成为绝对优势菌群;轮状病毒比重较小。腹泻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5岁以下婴幼儿应作为农村人群腹泻的重点防治对象。改善和腹泻发病有关的因素,早期发
用分层分析研究了温岭县甲型肝炎发病的主要传播因素,发现不同级可疑食物因素暴露组的aOR呈现剂量反应关系。指出经水传播仍是该县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建议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甲型肝炎主要传播因素进行流行病学监测,以提高防疫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期刊
期刊
对山东省4个县进行了一次跛行调查,这4县在1986~1988年持续有脊髓灰质炎(脊灰)流行。调查结果表明,从1974年到1989年共发生了251例脊灰病人,其中上报了138例。人群中15岁以下年龄组脊灰现患率为0.486‰。调查结果还表明,在农村,脊灰仍为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脊灰病例占所有麻痹病例的48%。麻痹的主要肢体为下肢,占90%。分析脊灰病例与非脊灰病例的服苗史发现,两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期刊
期刊
对秀山、保靖燃煤氟中毒流行地区的环境氟和食品氟进行了调查。在对水氟、土壤氟、煤氟、气氟、尘氟、玉米氟、辣椒氟和其他蔬菜氟测定的基础上,首次阐明氟从煤进入人体导致当地氟中毒流行的迁移、转运途径是氟从煤-烟尘-玉米-人,该病流行的原因是煤烟尘污染玉米后经口摄入所致。证明了煤烟尘含氟量与玉米含氟量显著相关,并建议选用尘氟或空气氟作为室内环境质量和评价改灶降氟、预防氟病流行的监控指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