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分辨率眼前节OCT评价翼状胬肉术后绷带式角膜接触镜的治疗效果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超高分辨率眼前节OCT(UHR-OCT)技术评价翼状胬肉术后绷带式角膜接触镜(BCL)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的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眼,观察组在手术末予配戴博士伦纯视BCL 1片.术后连续3d,之后隔天复查至角膜上皮完全愈合,用UHR-OCT扫描评价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最终愈合通过荧光素染色确认.术后疼痛值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组间的上皮愈合时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VAS疼痛值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成功地配戴BCL,无一例出现角膜接触镜相关并发症.在戴镜情况下,UHR-OCT清晰地显示术后角膜的超微形态学特征,连续扫描显示角膜上皮的动态愈合过程.UHR-OCT判断的角膜上皮愈合与荧光素染色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符合率为95%).基于UHR-OCT的评估,角膜上皮愈合平均时间观察组为(3.7±1.2)d,对照组为(4.8±1.5)d(t=16.78,P<0.01).观察组的VAS疼痛值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Z=-4.75、-3.84、-2.96、-2.52、-1.98,P均<0.05).结论 BCL可明显缩短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减少术后疼痛,可作为胬肉术后的辅助治疗措施.UHR-OCT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检查手段,是监测胬肉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的理想工具,可为适时取出BCL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不同位置角膜陡轴上的角膜透明切口引起手术源性散光的情况.方法 根据透明角膜切口位置,将100例(121只眼)进行3.0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分为3组:A组上方切口,38只眼;B组颞侧切口,42只眼;C组颞上方切口,41只眼.术后l周、1月、3月进行随访,根据Pentacam结果采用矢量分析法对角膜散光及手术源性散光进行分析.结
非诺贝特是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动剂,在临床上作为调脂药物被广泛使用.它能够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冠脉血管事件的风险.最近的临床试验表示,非诺贝特能够延缓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且发现非诺贝特的这种作用与其抗炎作用等有关.现主要就非诺贝特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目的 探讨EphB4和EphrinB2的蛋白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10例正常视网膜组织和4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标本中EphB4和EphrinB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性别、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视神经浸润的关系.结果(1)EphB4和EphrinB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分别为5%和2.5%,4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标本中分别为77.5%和67.5%
目的 评估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患者合并玻璃体出血(vitreous hemorrhage,VH)行玻璃体手术的疗效,观察PCV术后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及无治疗的自然转归,分析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方
患者男,23岁.因双眼先后进行性视力下降3月余于2009年11月1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曾于2009年11月6日被某院诊断为"视神经乳头炎"收治11天.主要治疗经过为全身应用大量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球后注射药物(具体药名不详).经过10余天的治疗,症状不见好转,遂转入我院诊治.入院检查:右眼视力0.1,左眼0.4;询问病史患者否认有家族遗传史和外伤史.9岁时配戴近视眼镜,矫正视力正常。
期刊
目的 调查社区青光眼病人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的依从性及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旨为探索开展社区青光眼相关防治知识教育和阻抑青光眼进展的有效途径.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社区190例确诊为青光眼的病人进行局部使用降眼压药依从性和影响因素调查分析.结果 青光眼病人局部用药不依从性为54.7%.年龄、用药时间、视野缺损程度与用药依从性呈显著相关性(OR=3.65,0.31,0.36,P<0.05).结论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5年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术后5年的高度近视患者80例(136只眼)进行裸眼远视力、屈光度及矫正远视力的随访,被随访眼按屈光度数分为2组:A组:-6.00D~-8.00D(93只眼),B组:>-8.00 D(43只眼).结果 术后5年裸眼远视力≥0.5、≥1.0分别为96%、68%,术后矫正远视力不变及上升1行
目的 比较在Q值引导及Kappa角调整的准分子切削模式下,机械刀制瓣SBK(OUP-SBK)和飞秒制瓣LASIK(FS-LASIK)2种手术方式对术眼的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43例患者(86眼)根据制瓣方式不同分为2组:SBK组(23例46眼)和FS组(20例40眼),均采用Q值引导及Kappa角调整的准分子切削模式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测量术眼的总高阶像差及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黄斑区视神经视网膜病(AMNR)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自2007年12月至2012年3月临床上诊断为AMNR的患者16例(25眼).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51.1±12.7)岁.视力光感(LP)~1.2.观察其眼底彩照、OCT、FFA及ICGA的表现特征,分析其相关发病因素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治疗预后.结果 16例患者中9例双
目的 探讨儿童迁延不愈及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儿童迁延不愈和复发性泪囊炎86例118只眼,采用泪囊区按摩、泪道冲洗、泪道探通等方法治疗后患儿仍有溢泪及分泌物,其中男52例72只眼,女34例46只眼,年龄4月~3岁1月,平均年龄7.60个月,采用Ritleng泪道插管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愈78例108只眼,好转8例10只眼,有效率100%,治愈率91.53%.结论 对儿童迁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