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新的地理学科理念指导下,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运用自主、探究、体验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与创造的主人,不断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独立汲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为此,我们地理教研组老师结合学校倡导的“十六字导学案”模式,形成了地理“十六字导学案”设计。
一、设计“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1.知识问题化原则
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使学习内容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学生知道怎样借助外力,在何处寻求到帮助,完成每一个小问题,从而达到整体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必须知道怎样填、填什么。
2. 问题层次化原则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得出结论,掌握方法,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自主预习。这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知识目标紧密相关。
3.活动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法去识记、理解、归纳、应用。在《地图上方向的判别》中,两极地区方向的判别给学生指出: “无论线多么弯曲,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在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之分,在同一条纬线上只有东西之分;指向北极点的方向是北方,反之是南方;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东方,反之是西方” 。学生在掌握了这个基本方法之后,在小组活动中就能够依据这个基本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4.参与性原则
“十六字导学案”的使用中,我们要创造学生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学生人人参与。如教材第一单元“地球的公转”这一内容,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 “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一般的教学往往利用教师的讲解、器材的演示或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来理解,学生自己很少能真正地参与其中。很难真正感受到“空间指向保持不变”。但假如教师能在课上设计学生参与活动演示,让学生一个扮演太阳,伸直手臂做太阳光线,一个手持地球仪,围绕太阳公转,注意演示地轴的空间指向,学生定能深层次地去理解、亲身感受并掌握这些内容。
二、“导学案”的格式
1.感知目标
在本部分内容之前,可以设计一些复习导入,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找到规律、方法,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感知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部分。知识目标要具体而明确, 能力目标可以使学生明确通过本节课能够熟练掌握哪些基本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则体现了本课地理知识中渗透的情感体验和学生价值观的教育。
2.有效预习
地理学科课时设置少,学生各科学习任务重,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差;加之农村学生父母素质偏低或者长期不在家,缺乏对学生有效学习的监督与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落不到实处。80%以上的学生不能在课外完成预习、自学环节。鉴于此情况,学生的自学环节必须放在课内来完成。一般可在课堂上给4到6分钟来完成,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学生从教材中把有用的信息找出来,并利用小组合作,互帮互助,逐步让学生学会阅读教材,把握教材信息,逐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点拨互动
点拨——既要有启发又要有提升。
点拨一般不是就题论题,而是方法的总结,读图的技巧,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理解的误区和盲点。点拨要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
我们要着力建构小组合作评价机制。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让学生发现不会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以兵教兵,以兵帮兵的办法,落实整体教学目标。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形式可多种多样,一般采用6人一大组,3人一小组的形式,3人中相对优异者为组长,发现问题后,先3人小组合作,解决组内问题,若不能解决则提交大组讨论解决。学生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才由老师来解决。老师解决问题时,要多教给学生规律性的东西,重在方法的点拨。由于农村学生基础差,自学时间短,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不足,深度不够,通常提不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多作示范,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老师要多用鼓励性语言,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也可把老师评价与小组评价、同学互评相结合,把评价与学生的“学分”挂钩,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在讲解中要以学定教、灵活使用“导学案”。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
4.反馈拓展
完成本课的知识目标后要设计针对性练习,及时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学以致用。在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以便不断改进“导学案”。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总之,我们要加强教研,充分结合学情,也要兼顾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和教学特点。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十六字导学案”的教学实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设计“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1.知识问题化原则
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使学习内容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学生知道怎样借助外力,在何处寻求到帮助,完成每一个小问题,从而达到整体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必须知道怎样填、填什么。
2. 问题层次化原则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得出结论,掌握方法,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自主预习。这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知识目标紧密相关。
3.活动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法去识记、理解、归纳、应用。在《地图上方向的判别》中,两极地区方向的判别给学生指出: “无论线多么弯曲,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在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之分,在同一条纬线上只有东西之分;指向北极点的方向是北方,反之是南方;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东方,反之是西方” 。学生在掌握了这个基本方法之后,在小组活动中就能够依据这个基本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4.参与性原则
“十六字导学案”的使用中,我们要创造学生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学生人人参与。如教材第一单元“地球的公转”这一内容,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 “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一般的教学往往利用教师的讲解、器材的演示或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来理解,学生自己很少能真正地参与其中。很难真正感受到“空间指向保持不变”。但假如教师能在课上设计学生参与活动演示,让学生一个扮演太阳,伸直手臂做太阳光线,一个手持地球仪,围绕太阳公转,注意演示地轴的空间指向,学生定能深层次地去理解、亲身感受并掌握这些内容。
二、“导学案”的格式
1.感知目标
在本部分内容之前,可以设计一些复习导入,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找到规律、方法,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感知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部分。知识目标要具体而明确, 能力目标可以使学生明确通过本节课能够熟练掌握哪些基本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则体现了本课地理知识中渗透的情感体验和学生价值观的教育。
2.有效预习
地理学科课时设置少,学生各科学习任务重,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差;加之农村学生父母素质偏低或者长期不在家,缺乏对学生有效学习的监督与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落不到实处。80%以上的学生不能在课外完成预习、自学环节。鉴于此情况,学生的自学环节必须放在课内来完成。一般可在课堂上给4到6分钟来完成,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学生从教材中把有用的信息找出来,并利用小组合作,互帮互助,逐步让学生学会阅读教材,把握教材信息,逐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点拨互动
点拨——既要有启发又要有提升。
点拨一般不是就题论题,而是方法的总结,读图的技巧,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理解的误区和盲点。点拨要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
我们要着力建构小组合作评价机制。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让学生发现不会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以兵教兵,以兵帮兵的办法,落实整体教学目标。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形式可多种多样,一般采用6人一大组,3人一小组的形式,3人中相对优异者为组长,发现问题后,先3人小组合作,解决组内问题,若不能解决则提交大组讨论解决。学生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才由老师来解决。老师解决问题时,要多教给学生规律性的东西,重在方法的点拨。由于农村学生基础差,自学时间短,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不足,深度不够,通常提不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多作示范,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老师要多用鼓励性语言,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也可把老师评价与小组评价、同学互评相结合,把评价与学生的“学分”挂钩,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在讲解中要以学定教、灵活使用“导学案”。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
4.反馈拓展
完成本课的知识目标后要设计针对性练习,及时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学以致用。在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以便不断改进“导学案”。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总之,我们要加强教研,充分结合学情,也要兼顾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和教学特点。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十六字导学案”的教学实效,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