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视角下的高职人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_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高职人文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提出了互联网时代高职人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人文课程;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我国高职人文课程体系建设旨在通过文、史、哲和艺术鉴赏等课程,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法制观念、公民意识、职业素养和批判质疑精神,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本人文素质和精神底色。
  然而,在高职人文类课程的教学中,即使教师精心制作了PPT教案,但课堂以教师讲读分析为中心,学生参与感不强;课堂互动也没有从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共同探究和批判质疑的角度来引导,学生昏昏欲睡。这一现状如不加以改变,将无法达成人文课程贯穿人文内涵,植入人文精神的教学目标,影响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互联网 ”时代出现的几种主要教学模式
  所谓“互联网 ”,是社会经济领域各行业为实现转型与升级,以互联网为平台,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实现与互联网的互融共生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些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式逐步传到我国,并在教育领域得到应用实践,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WebQuest
  WebQuest是一种类似“专题调查”的教学活动,学习者互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是基于学习主题的网络的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式。
  WebQuest的结构有六个模块。“绪言”是教师给学习者指定方向;“任务”是向学习者描述练习结束时要完成的项目;“过程”是给出学习者完成任务将要经历的步骤;“资源”是事先给学习者查找网站预选学习资源;“评估”是通过一系列量化的评估规则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结论”是鼓励学习者拓展和总结所学知识并在其他领域拓展其经验。
  在WebQuest中,教师可通过网页、电子邮件、微博、QQ和微信等平台创建一些其他互联网站点的链接来共享网络资源,它能在原有的班级授课的形式下,帮助学生开展自主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的研究性学习。
  (二)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
  微课(Microlecture),即微型视频网络课程,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微课程就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教学效果,其核心理念就是在课程中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微课的教学视频时长一般为5-8分钟,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某个教学环节;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几十兆左右,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看,下载保存;微课将多媒体素材和课件、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构成了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
  慕课(MOOC)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开放网络在线课程,它是由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和组织发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学习者可以通过网上订阅、在线讨论以及同步参加会议等网络学习形式参与课程学习。
  慕课平台的建设方多为国内较为权威的高校,清华大学的慕课联盟就囊括了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教授级教师,不管学习者身处何地,一台移动设备连上网络,就能上一堂名校课程;课程资源包括课程视频、PPT课件、试题资源、文本资料、虚拟仿真实验等;涵盖了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几十门学科。
  翻转课堂的设计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程序进行逆行翻转,课上教学内容翻转到课下教学视频的学习,课下作业习题和疑难问题翻转到课上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课堂以教师为主体翻转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平等的討论者和最后的归纳者,师生可以开展更多的课堂互动讨论,有利于学生批判质疑精神的养成。
  二、“互联网 ”视角下的高职人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基本原则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创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一)正确认识和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
  信息化教育技术不是以信息化技术取代教师教学,也不是教学内容的数字化、网络化,更不是课程教学的无的放矢。它通过可视化、多样化的网络资源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翻转课堂将提炼的课堂教学内容以索引、文本、短视频、延伸阅读资源和互动话题等形式预先发布给学生预习,通过课上充分互动讨论,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主动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动手能力和批判质疑精神。从搜索阅读材料、分析归纳形成观点、互动交流讨论、修正观点到最后达成一致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独立或领导团队处理专业技术问题的基本程序,经常的训练可内化为学生处理职业或专业问题的基本技能。
  (二)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
  高职人文课程在目标的达成、教案的设计、情境的创设、延伸阅读资源的提供、课堂互动的组织、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必须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表达和发布,提供给学生课前学习,还要提炼话题,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和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而采用微课、慕课或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时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原则,提倡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资源对教师发布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和理解,并根据预设话题形成观点和论据,在课上自主地表达讨论,师生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求同存异,共同服从真理。
  三、“互联网 ”视角下的高职人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
  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高职院校应有计划地对人文课程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培训,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现代理论和发现式教学、模拟式教学、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尤其是对经过二次开发集成的网页制作、微课等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应用软件的学习掌握,以及WebQuest课程和MOOC课程平台课程科目设置、学习流程和评价体系的学习和培训,使教师能够熟练使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教案设计及课件制作,完成课程教学目标。
  (二)加强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
  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条件。目前网上微课、慕课等各种在线教育平台蓬勃兴起,只要解决互联互通问题,完全能够满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需要。高职院校要以数字校园建设为目标,加大投入,建设足够数量的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等信息化教學硬件环境,同时要在已有的数字化硬件环境基础上,实现与适用的教学资源平台的互联互通。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电子图书馆、校园网局域网等平台统筹安排,逐步推进校园信息化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三)开展人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实践
  高职院校要研究和探讨高职人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和策略,推进适宜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要特别注重情境的构建,综合采用各种媒体资源,完美体现学习内容;单一或综合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研究学习、专题讨论、辩论演讲等模式,从教案编制、资源提供、话题提炼、互动交流、形成观点到达成共识等各个环节巧妙设计,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求索的兴趣,锻炼学生网上资料采集搜索和归纳整理能力,引导学生在课前完成自我学习。同时还应该注重收集课程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不断完善提高。
  (四)建立高职人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质量评价体系
  我们可以借鉴《ISO9001:2015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和方法,通过PDCA循环,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循环评测来保证整合质量:制订高职人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计划,确定整合内容和授课方式,严格按照整合计划具体实施,根据反馈的数据分析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手段。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据此建立标准和范例归档;对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加以改进。暂时不具备客观条件解决的问题,留在下一个课程整合的PDCA循环中去解决。
  高职人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实践,也许可以成为改善高职人文课程教学模式的一个突破点。作为高职人文课程教师,应该提高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获取和运用能力,主动接受“互联网 ”时代带来的新理论、新技术的挑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互联网 ”时代高职学生人文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晓丽.微课、翻转课堂与慕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先锋?[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6(05):132-136.
  [2]吴玮.我国慕课的内容特征及反思——基于国内慕课三大平台的内容分析[J].高教学刊,2016(09):15-18.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03):16-19.
其他文献
在农机皮带的使用过程中如不注意皮带的安装、保养,不仅使皮带和轴承造成了损坏,而且还降低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机械和皮带的使用寿命,给机械作业带来了安全隐患。基于此,本文通过阐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旧路面热再生施工控制要点,提出了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指出热再生技术提高了路面材料的使用性能,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具有良好的社会
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基于自振特性对PRC简支梁的预应力识别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对三种不同预应力水平的仿真测试,给出了较高的识别精度,表明基于RBF神经网络的PRC简支梁的预应
提升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不但需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技巧与方法,还需要学生依靠自身扩大阅读知识面。利用阅读英文书籍来提升阅读水平是可行的,能帮助学生熟悉不
从现场施工角度对影响沥青路面碾压工艺的几个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技术措施,进一步说明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必要性,以达到确保沥青路面整体质量和使用
以同济大学西北四楼学生宿舍为例,从起火原因与可燃物、结构防火、防排烟、消防设备、疏散布置、房间、电器、防火教育等方面出发,研究了高校宿舍消防隐患及其背后原因,并针
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南引桥合建区32m地铁简支梁利用原铁路梁为预制平台,预制完成后,采用横移架设支架将地铁梁起吊、横移至指定位置架设安装。横移架设支架主要由
结合广东省清(远)连(州)一级公路升级改造(高速)项目,对具有施工速度快、强度大、耐久性强、抗冻性能好、水泥用量少、造价低等优点的新型碾压混凝土基层质量控制进行了探索,以保证路
从城市拆迁面临的问题入手,利用市场经济学的有关理论,通过分析提出相宜的拆迁补偿机制,确定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合理的实施措施,以期为城市管理部门进行相关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