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愈合和预防感染的影响与效果研究,以运用最有效的方法避免新生儿脐部感染,促进健康成长。方法 本项目选取2016年7月至2016年8月河南省中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新生儿86例。将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脐部护理,脐带包扎。实验组运用二次断脐方法处理脐带,对两组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对两组新生儿的红肿等脐部感染、渗血和渗液、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情况进行对比 。实验组干预效果明显优越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二次断脐的脐部护理方法,更能促进新生儿脐带残端的脱落,减少了脐部感染、出血的发生率,促进新生儿的舒适,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对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新生儿 脐部愈合 二次断脐 护理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进行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的通道。 新生儿出生时被切断并结扎,形成与外界接触的有创面,因新生儿抵抗力差,脐部创面处理不当极发生局部感染,严重时易导致新生儿脐炎、败血症和破伤风[1]。每年全世界大约有一万新生儿由于脐部感染而死亡[2]。新生儿的脐部护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脐部的各种感染的发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研究比较临床中常用的脐带包扎和二次断脐两种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项目选取2016年5月至2016年8月河南省中医院新生儿科符合条件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家属知情同意;②正常足月新生儿;③产程正常,无损伤,未发生新生儿窒息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感染的新生儿;②有先天性免疫缺陷者;③有某些遗传性疾病者;④家属未理解接受同意者;⑤有某些皮肤病或畸形者。
1.2 研究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将符合条件的新生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二次断脐法进行脐部护理,对照组采用脐带包扎法进行脐部护理。对两组新生儿进行严谨的护理,密切观察护理效果,脐部渗血、渗液情况及是否有红肿发热等感染症状。准确记录观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为避免两组观察对象互相干扰,将两组对象安置在不同的病房。
1.3 对照组护理方法
脐带包扎法:胎儿娩出后的第一次断脐,新生儿出生后1-2分钟,用75%酒精消毒脐根部及周围皮肤,用气门芯在距脐根部0.1cm处结扎,然后在距结扎远端1cm处剪断脐带,挤出残余脐血,给予2.5%碘酊消毒脐带残端,用明胶海绵细条或云南白药敷在脐部,纱布敷盖,外用脐带布包扎。每天给新生儿换药一次,有渗血、污染随时换药[3]。
1.4 实验组护理方法
二次断脐法:新生儿出生后,采用0.5%碘伏行脐部皮肤消毒,脐带根部用脐轮相距约0.5cm左右剪断脐带。将残端内残留血液挤尽,使用愈脐带带芯部位对准脐眼敷好并固定。每次新生儿沐浴后对其脐带残端、脐根部、脐轮周围皮肤处使用75%酒精消毒,并更换愈脐带[4]。经48h后观察脐带呈干燥状但未干燥或过硬时,实施二次断脐。将脐部牵引线上提,在同腹壁约成30度角时以顺时针方向剪掉脐带残端,再对脐部皮肤进行消毒,将脐贴贴好,再经24h去除脐贴,暴露脐部[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新生儿86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男孩40例,女孩46例,产龄在0-10天,平均6天。无宫内感染,Apgar评分均在九分以上,体重>2500g。两组新生儿在体重、性别、遗传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新生儿脐带自然脱落时间比较
实验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大于6天的12例,在6天之内脱落的为31例,而对照组约50%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超过6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新生儿脐带护理结果比较
实验组仅2例渗液>0.5ml,1例渗血,1例发生红肿热,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两种脐部护理方法对脐带脱落时间的影响
缩短脐带脱落时间是降低感染及并发症的关键[6]。新生儿脐带属于有机物,在无菌、干爽透气的环境下很快干燥,有效减少脐部感染的发生。所以,对照组包扎脐部使渗出物在脐部形成潮湿的环境,不利于脐带的干燥脱落,实验组的二次断脐方法剪断脐带残端,减少出血、脱脐的发生,愈合脱落后脐孔收缩成凹圆形,外形美观。二次断脐后基本不需包扎,避免脐周的潮湿,减少纱布的使用,减少护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家长的满意度。
3.2 两种脐部护理方法的效果分析
脐带部位在愈合过程中潮湿期是最易发生感染的时期,潮湿期注重护理是预防感染的主要方法。新生儿脐部断端是开放性创口,血管丰富,防御能力比较差,是细菌容易滋生的部位,如果处理不当势必造成细菌大量繁殖引起局部感染,严重者发生败血症,进而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7]。因此,新生儿脐部的有效护理是新生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把关点,是一项关系到新生儿生存率的重要工作。
4 结论
本课题采用脐带包扎法和二次断脐法两种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进行了护理研究,结果发现二次断脐法可以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减少渗液、渗血和感染,促进脐部愈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莫暖姣.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0(18):1146.
[2]刘菲,赵红,郭放,李海军,丛云凤,高永梅.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4,20(8):986.
[3]林艳红.新生儿脐部包扎方法的比较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1(16):116.166.
[4]刘江燕.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愈合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献,2015,15(76):169.
[5]王芝兰,郭庆玲.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109.
[6] 叶晓燕,于翠香,杨小月.用双气门芯结扎脐带后再行剪脐术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8,11(3):176-177.
[7]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及效果[M].中国医学创新.2011,4(35).
【关键词】 新生儿 脐部愈合 二次断脐 护理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进行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的通道。 新生儿出生时被切断并结扎,形成与外界接触的有创面,因新生儿抵抗力差,脐部创面处理不当极发生局部感染,严重时易导致新生儿脐炎、败血症和破伤风[1]。每年全世界大约有一万新生儿由于脐部感染而死亡[2]。新生儿的脐部护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脐部的各种感染的发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研究比较临床中常用的脐带包扎和二次断脐两种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项目选取2016年5月至2016年8月河南省中医院新生儿科符合条件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家属知情同意;②正常足月新生儿;③产程正常,无损伤,未发生新生儿窒息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感染的新生儿;②有先天性免疫缺陷者;③有某些遗传性疾病者;④家属未理解接受同意者;⑤有某些皮肤病或畸形者。
1.2 研究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将符合条件的新生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二次断脐法进行脐部护理,对照组采用脐带包扎法进行脐部护理。对两组新生儿进行严谨的护理,密切观察护理效果,脐部渗血、渗液情况及是否有红肿发热等感染症状。准确记录观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为避免两组观察对象互相干扰,将两组对象安置在不同的病房。
1.3 对照组护理方法
脐带包扎法:胎儿娩出后的第一次断脐,新生儿出生后1-2分钟,用75%酒精消毒脐根部及周围皮肤,用气门芯在距脐根部0.1cm处结扎,然后在距结扎远端1cm处剪断脐带,挤出残余脐血,给予2.5%碘酊消毒脐带残端,用明胶海绵细条或云南白药敷在脐部,纱布敷盖,外用脐带布包扎。每天给新生儿换药一次,有渗血、污染随时换药[3]。
1.4 实验组护理方法
二次断脐法:新生儿出生后,采用0.5%碘伏行脐部皮肤消毒,脐带根部用脐轮相距约0.5cm左右剪断脐带。将残端内残留血液挤尽,使用愈脐带带芯部位对准脐眼敷好并固定。每次新生儿沐浴后对其脐带残端、脐根部、脐轮周围皮肤处使用75%酒精消毒,并更换愈脐带[4]。经48h后观察脐带呈干燥状但未干燥或过硬时,实施二次断脐。将脐部牵引线上提,在同腹壁约成30度角时以顺时针方向剪掉脐带残端,再对脐部皮肤进行消毒,将脐贴贴好,再经24h去除脐贴,暴露脐部[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新生儿86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男孩40例,女孩46例,产龄在0-10天,平均6天。无宫内感染,Apgar评分均在九分以上,体重>2500g。两组新生儿在体重、性别、遗传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新生儿脐带自然脱落时间比较
实验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大于6天的12例,在6天之内脱落的为31例,而对照组约50%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超过6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新生儿脐带护理结果比较
实验组仅2例渗液>0.5ml,1例渗血,1例发生红肿热,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两种脐部护理方法对脐带脱落时间的影响
缩短脐带脱落时间是降低感染及并发症的关键[6]。新生儿脐带属于有机物,在无菌、干爽透气的环境下很快干燥,有效减少脐部感染的发生。所以,对照组包扎脐部使渗出物在脐部形成潮湿的环境,不利于脐带的干燥脱落,实验组的二次断脐方法剪断脐带残端,减少出血、脱脐的发生,愈合脱落后脐孔收缩成凹圆形,外形美观。二次断脐后基本不需包扎,避免脐周的潮湿,减少纱布的使用,减少护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家长的满意度。
3.2 两种脐部护理方法的效果分析
脐带部位在愈合过程中潮湿期是最易发生感染的时期,潮湿期注重护理是预防感染的主要方法。新生儿脐部断端是开放性创口,血管丰富,防御能力比较差,是细菌容易滋生的部位,如果处理不当势必造成细菌大量繁殖引起局部感染,严重者发生败血症,进而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7]。因此,新生儿脐部的有效护理是新生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把关点,是一项关系到新生儿生存率的重要工作。
4 结论
本课题采用脐带包扎法和二次断脐法两种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进行了护理研究,结果发现二次断脐法可以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减少渗液、渗血和感染,促进脐部愈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莫暖姣.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0(18):1146.
[2]刘菲,赵红,郭放,李海军,丛云凤,高永梅.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4,20(8):986.
[3]林艳红.新生儿脐部包扎方法的比较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1(16):116.166.
[4]刘江燕.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愈合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献,2015,15(76):169.
[5]王芝兰,郭庆玲.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109.
[6] 叶晓燕,于翠香,杨小月.用双气门芯结扎脐带后再行剪脐术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8,11(3):176-177.
[7]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及效果[M].中国医学创新.201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