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专学生基础差,在校时间不长,如何培养电子电器维修专业学生能力,为社会培养从事家电维修技术人员,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信心,培养学习兴趣、过硬的维修技术、良好的服务态度。
【关键词】信心 兴趣 实践 能力
家用电器现已大量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尽管电子电器维修与应用专业是老牌专业,各地的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大量的电子电器维修与应用毕业学生。但真正从事家电维修行业的人员不多,即使是现在从事的人员,因技术或因服务态度等问题,社会上有许多家电亟待维修。家电维修是一门高技术的服务行业,作为一项实用技术,对从业人员有着比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要求及良好的服务态度。然而职业学校的生源几乎都是初中毕业的三等学生,同时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实际为两年,而第三年外出实习又多是不对口的。学生起点素质低,在校时间短,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怎样才能带领学生学好这门技术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教育学理论及职业教育,总结出以下两点:
一、培养学生的信心
信心是学习得以持之以恒的保障,是学习的动力源泉。为此,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是首要。现在我们不妨先来分析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原因:许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不认真学习,贪玩或学习方法不科学,或因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无心向学而荒废学业;初中毕业后本来不想再读书,但在父母的要求下勉强同意就读职业中专;或怕劳动受苦受累或打工后碰壁畏难,不敢面对现实而就读职业中专。据多年的班主任了解,这些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在家和学校也曾被无数次的教育,但都多以失败而告终。细细分析,深一层了解,这些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多是在唾骂与被遗弃中走过;有一些成绩时,得不到家长、同学、老师的肯定和关注,没有学习的荣誉感、成就感。为此,我们教育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 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爱护和鼓励,让学生感到老师心中有他。即使是些小的成绩,有些小好转也应以表扬,尽量少骂和批评,多一点关爱之心,肯定他的成绩让他感受到进步的喜悦,达到逐渐打开学生心灵之窗,拉近师生的距离,为师生的心灵沟通、教与学架起桥梁;即使批评也应以一种学生能接受的形式。
2.在教学上少讲或不讲理论太深的内容,多动手,少理论作业,充分发挥这类学生爱动手、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如在第一学期中《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通过带领学生制作简单而又有趣味的小电路,把学生的精力引到小电路的制作上,通过制作教会学生辨识元件,元件好坏判断,根据原理图制作成印刷图,进而讲授电路工作原理、制作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表扬制作成功的,指导修复未成功的,让每位学生都制作成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兴趣而又增强信心。又如在第一学期的《电热和电动》中,第一、二周先教会电风扇、电饭锅的原理与维修,鼓励学生大胆帮家庭或亲朋邻居维修电风扇、电饭锅,使学生在入学很短的时间内能对电风扇、电饭锅进行修复,能展现自我,学生在家庭或社会上的表现所得到的肯定和表扬,正是学生渴望已久的,这样能大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家电维修,时刻不能有所懈怠,要默默耕耘,才能默默收获。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做不到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的。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坚持不懈钻研学习实践呢?我们也先来分析学生的特点:这个年龄阶段大多学生对新鲜事物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长期对一件事感兴趣,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坚持不懈努力学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来源于使学生感觉学习愉快,学习天天有收获,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好每一次课。该如何备课?备课的出发点是:劳逸结合、多易少难、动手与理论相结合。每一节课不要通篇是理论讲解、也不要都是教师讲话,多点让学生思考和表现,让学生多参与课堂互动,通过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把家庭、亲朋、邻居的坏电器带来学校维修,教师利用晚上下班辅导时间指导学生维修,不让学生感觉有无聊、无事做的时间。从中,学生通过成功的维修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师生的情感和谐,为教师的成功教育教学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自有水到渠成之效。目标可以小到每一节课、每一次课的学习目标,也就是有些学者提出的目标教学法。比如我在讲授电风扇原理与维修课内容前,就为学生定好小目标,结合利益引诱: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电风扇的原理与维修知识连动手训练大致用四节课时间。按以往的同学,认真学习的,都能学会维修电风扇了,你们有信心学会吗?想让你们的同学知道你聪明才智吗?就以这种小目标明确学习目的,通过小对比,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能扬眉吐气,必然学习目的明确,信心十足。当然,这几节课必须要有足够的实操训练,保证绝大部分学生真能具备维修能力,才能有说服力,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坚定学习的目的。
总的来说,要培养电子电器应用维修专业的学生的能力,我们不单要从上面的两方面着手,还应在家电技术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代提高专业教师的维修技术,让高技术的教师带领学生学好这门技术,师生共同去探求、共同去实践、共同去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宏翰.心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唐德海,徐学莹.教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信心 兴趣 实践 能力
家用电器现已大量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尽管电子电器维修与应用专业是老牌专业,各地的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大量的电子电器维修与应用毕业学生。但真正从事家电维修行业的人员不多,即使是现在从事的人员,因技术或因服务态度等问题,社会上有许多家电亟待维修。家电维修是一门高技术的服务行业,作为一项实用技术,对从业人员有着比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要求及良好的服务态度。然而职业学校的生源几乎都是初中毕业的三等学生,同时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实际为两年,而第三年外出实习又多是不对口的。学生起点素质低,在校时间短,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怎样才能带领学生学好这门技术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教育学理论及职业教育,总结出以下两点:
一、培养学生的信心
信心是学习得以持之以恒的保障,是学习的动力源泉。为此,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是首要。现在我们不妨先来分析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原因:许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不认真学习,贪玩或学习方法不科学,或因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无心向学而荒废学业;初中毕业后本来不想再读书,但在父母的要求下勉强同意就读职业中专;或怕劳动受苦受累或打工后碰壁畏难,不敢面对现实而就读职业中专。据多年的班主任了解,这些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在家和学校也曾被无数次的教育,但都多以失败而告终。细细分析,深一层了解,这些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多是在唾骂与被遗弃中走过;有一些成绩时,得不到家长、同学、老师的肯定和关注,没有学习的荣誉感、成就感。为此,我们教育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 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爱护和鼓励,让学生感到老师心中有他。即使是些小的成绩,有些小好转也应以表扬,尽量少骂和批评,多一点关爱之心,肯定他的成绩让他感受到进步的喜悦,达到逐渐打开学生心灵之窗,拉近师生的距离,为师生的心灵沟通、教与学架起桥梁;即使批评也应以一种学生能接受的形式。
2.在教学上少讲或不讲理论太深的内容,多动手,少理论作业,充分发挥这类学生爱动手、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如在第一学期中《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通过带领学生制作简单而又有趣味的小电路,把学生的精力引到小电路的制作上,通过制作教会学生辨识元件,元件好坏判断,根据原理图制作成印刷图,进而讲授电路工作原理、制作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表扬制作成功的,指导修复未成功的,让每位学生都制作成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兴趣而又增强信心。又如在第一学期的《电热和电动》中,第一、二周先教会电风扇、电饭锅的原理与维修,鼓励学生大胆帮家庭或亲朋邻居维修电风扇、电饭锅,使学生在入学很短的时间内能对电风扇、电饭锅进行修复,能展现自我,学生在家庭或社会上的表现所得到的肯定和表扬,正是学生渴望已久的,这样能大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家电维修,时刻不能有所懈怠,要默默耕耘,才能默默收获。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做不到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的。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坚持不懈钻研学习实践呢?我们也先来分析学生的特点:这个年龄阶段大多学生对新鲜事物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长期对一件事感兴趣,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坚持不懈努力学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来源于使学生感觉学习愉快,学习天天有收获,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好每一次课。该如何备课?备课的出发点是:劳逸结合、多易少难、动手与理论相结合。每一节课不要通篇是理论讲解、也不要都是教师讲话,多点让学生思考和表现,让学生多参与课堂互动,通过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把家庭、亲朋、邻居的坏电器带来学校维修,教师利用晚上下班辅导时间指导学生维修,不让学生感觉有无聊、无事做的时间。从中,学生通过成功的维修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师生的情感和谐,为教师的成功教育教学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自有水到渠成之效。目标可以小到每一节课、每一次课的学习目标,也就是有些学者提出的目标教学法。比如我在讲授电风扇原理与维修课内容前,就为学生定好小目标,结合利益引诱: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电风扇的原理与维修知识连动手训练大致用四节课时间。按以往的同学,认真学习的,都能学会维修电风扇了,你们有信心学会吗?想让你们的同学知道你聪明才智吗?就以这种小目标明确学习目的,通过小对比,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能扬眉吐气,必然学习目的明确,信心十足。当然,这几节课必须要有足够的实操训练,保证绝大部分学生真能具备维修能力,才能有说服力,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坚定学习的目的。
总的来说,要培养电子电器应用维修专业的学生的能力,我们不单要从上面的两方面着手,还应在家电技术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代提高专业教师的维修技术,让高技术的教师带领学生学好这门技术,师生共同去探求、共同去实践、共同去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宏翰.心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唐德海,徐学莹.教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