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底某天下午,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一层大厅,主持人、CEO、制片人、图书作者李静要在这里为其电视栏目的新书《美丽俏佳人2》做签售会。离签售会开始还有40分钟的时候,人群已经开始聚集,长长的队伍在蜿蜒过两排书架后甚至甩进了旁边的楼梯间,队伍里大多是年轻的女孩子和一对对的情侣,间或还能看到一些“受命”前来的小伙子:一边埋头玩着PSP,胳膊肘里还夹着好几本新书。主办方没有统计现场到底卖出了多少本书,惟一知道的是李静在两个小时里用光了3支签字笔的墨水。
签售会上,李静并不是惟一的焦点,那些年轻的女孩子对站在她身后的《美丽俏佳人》的主持团队都很熟悉,她们一边争论着王婧是否上镜,一边还不忘比较一下Linda和李斯羽今天的打扮,而她们身边的男伴则不明白那个被称为“小P老师”的瘦小台湾男人究竟有什么魅力让自己的女朋友如此狂热。
男人的感受并不重要。对李静而言,女性才是她所要影响的目标群体——特别是那些年轻、渴望和时尚拉近距离、渴望提升生活品质同时又具有强大购买力的女性。
从制片人到CEO
对大多数观众来说,李静是著名节目主持人,但在聚光灯后面,这个小女人也能够迅即完成“切换”,进入到大多数人不甚了解的东方风行(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的角色中。
事实上,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越来越多的女性可能会这样打发自己的业余生活:周一到周四,每晚8点收看旅游卫视的《美丽俏佳人》。在这里,“时尚达人”李静和她的专家团队不仅会教你如何画一个干练又不失亲切的职业妆,帮你挑选适合你肤质的粉底,还会教你通过镜子判断自己是否有严重的颈椎病,甚至教你通过简单的瑜伽冥想和腹式呼吸来帮助睡眠……如果你理解的时尚包括如何提升生活品质,那么你还能在李静周日晚八点主持的另一档周播节目《我爱每一天》中找到一些答案——从如何制作水果茶、葡萄挞到插花,从怎样布置婴儿房到用电饭煲就可以做出的日式料理,在这里,李静又以一个颇有生活情趣的小资主妇形象出现。
对大多数观众来说,李静是著名节目主持人,但在聚光灯后面,这个小女人也能够迅即完成“切换”,进入到大多数人不甚了解的东方风行(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的角色中。例如,刚刚她还在和记者分享精油是如何改变了女人的生活,一分钟后却可以侃侃而谈物流、分包、品牌管理和跨媒体整合营销。
在李静好友王冉(易凯资本首席执行官、东方风行财务顾问)眼里,李静大概是“中国主持人里最具商业头脑和天赋的女性”,“你看她在节目中非常生活,关注的点都特别具体,细节做的特别好,但同时她能够对商业价值链有认识,对大方向的把握非常出色。”
两种思维不仅并行不悖,对李静而言甚至能够相互启发,一些来自女人的直觉往往能帮助她找到正确的方向。《超级访问》获得成功之前,李静在电视台主持一档颇为轻松的栏目,一个星期只需要录一天影,台词基本上是“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来了,让我们听一首歌曲吧”诸如此类,所以,万分“惆怅”的李静1999年离开央视时最大的愿望是做一个“用脑子说话”的主持人,“该哭时哭,该笑时笑”。在这种简单诉求下创立的《超级访问》到现在都是最成功的访谈类节目之一,其核心也并不是明星,恰恰是两个“该哭时哭,该笑时笑”的主持人。
另辟时尚蹊径
李静给自己归纳的最大优点就是“爱学习”,她开玩笑说自己和先生黄小茂结婚几年的收获之一就是可以去做一家唱片公司了。

2006年创立《美丽俏佳人》,源自身为小女人的李静对时尚的琢磨。在她的印象里,自己是从2003年才开始接触真正的时尚,“2003年开始,许多时尚杂志找我拍照:《时尚芭莎》,《嘉人》,《时尚健康》等等,从和这些时尚杂志的接触中,我开始了解时尚行业的一些操作模式。”李静给自己归纳的最大优点就是“爱学习”,她开玩笑说自己和先生黄小茂结婚几年的收获之一就是可以去做一家唱片公司了。
那时李静开始思考如何把时尚和电视结合起来。“看上去很简单,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做时尚节目首先要有丰富的电视经验,但更难的是对时尚感觉的表达一定要准确,千万不能走样。”改革开放仅30年的中国本来就没有时尚传统,和高端杂志相比,时尚类节目很难定位,在制作上通常也“照猫画虎”不够精良,所以在《美丽俏佳人》之前,各电视台的时尚类节目鲜有成功。
李静在她最喜欢光顾的时尚之都东京找到了方向,“很多人认为《美丽俏佳人》是模仿台湾的《女人我最大》,其实真正给我启发的是东京的《美丽艺能界》。”2006年,当时还是旅游卫视股东的董平通过黄小茂邀请李静为旅游卫视制作一档节目,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李静提交了《美丽俏佳人》的创意,没想到这个3页纸的提案顺利通过。
从自身和身边女性朋友的需求出发,李静将《美丽俏佳人》的受众定位在希望追求时尚和提高生活品质的年轻女性。这档节目并不“奢”谈纽约时装周最新设计之类的话题,而是把重点放在为都市白领答疑解惑上:怎么搭配职业装,怎么挑选小礼服,怎么让小腿显得更修长,而演播室里的明星嘉宾和专家团队则说服观众:你看到的就是时尚。
一开始,李静并不清楚这个与传统电视受众重合度并不高的节目到底能取得多大反响,但很快反馈就超出了她的预期。2007年1月,周播的《美丽俏佳人》被调整为日播节目,今年又挪到晚八点的黄金时间播出。
个人品牌的延伸
“我的生活和工作有85%都是枯燥甚至琐碎的,但为了另外15%的优质生活,我可以忍耐前者。”
2007年,《美丽俏佳人》进一步走红,节目从内容到风格都更趋成熟和稳定,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广告客户希望能介入节目的内容。
《美丽俏佳人》的成功为李静构筑了新的想象空间。实际上,李静从不满足于制作人的角色。2006年,李静在旅游卫视推出了一档新访谈节目《娱乐麻辣烫》,与《超级访问》相比,前者定位更大胆、辛辣,形式也更趋近于美国的一些娱乐脱口秀节目。同时,李静在《男人装》杂志的邀请下以合刊形式推出了《静杂志》。不难看出,两年多以前,李静希望以偶像奥普拉·温弗瑞为方向寻找事业的突破口。奥普拉·温弗瑞的模式很好解读,她通过电视节目、网站和杂志来构建自己的品牌,扩大影响力,然后凭借这种影响力去获得广告——奥普拉·温弗瑞就是一个载体多变的媒体公司,和电视台、杂志的盈利模式没有区别。
但李静的尝试并不成功,首先《娱乐麻辣烫》的许多“麻辣话题”在现时的舆论环境下很难完全执行,在采取种种“避险”措施之后出来的样式与节目初衷相去甚远,而不够“麻辣”又很难吸引广告主。即使这样,李静与明星的关系仍然变得越来越微妙,对并不掌握平台的她而言,明星一直是可以倚仗的核心资源之一。在坚持一年半之后,由东方风行全资制作的《娱乐麻辣烫》宣布停播。
受制于播出平台,奥普拉·温弗瑞模式在国内的媒体环境下很难走通。《静杂志》的命运同样如此,由于无法取得刊号以及《男人装》内部调整的原因,《静杂志》不得不停刊——在李静的印象里,当时杂志的关注度和广告已经全都上来了。
2007年,《美丽俏佳人》开始成为许多品牌产品的植入平台,李静看到了其中的机会,但她心中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没有明确的计划。王冉认为李静的东方欢腾当时作为一家节目制作公司是很成功的,收入不错,业务没有明确的天花板,但也很难做大,如果想跳出这种模式,需要借助外力。
作为好友兼财务顾问,王冉为李静提供了两个选择:一个是被更大的传媒娱乐公司并购,做职业经理人;另一个是选择风投这样的财务投资人,准备二次创业,“这意味着她未来的3-5年就没什么好日子过了。”当时的李静在很多人眼里已经足够成功,而且的确有传媒公司向她抛出了橄榄枝。作为朋友,王冉明白这次二选一对李静最大的考验并不是对商业的判断,而是对生活方式的选择。
“的确,我的生活和工作有85%都是枯燥甚至琐碎的,但为了另外15%的优质生活,我可以忍耐前者。”李静小女人的一面在这15%的优质生活里被凸现出来,包括享受工作的成就感,和朋友喝茶,聊天,晒太阳,做SPA,和家人呼朋引伴出门旅游,甚至回家吃饭陪女儿沐尔玩耍等等。“所以,我和别人见风投的心情完全不同,特别担心那15%会减少。”李静最后在先生黄小茂那里得到了支持,“他支持我选择后者,因为人这一生能体验很多不同的事情是很幸运的。况且在他眼里,我就是特别能折腾的人。”
中国的玛莎·斯图尔特?
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悄然崛起,但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还远未形成,谁能成为中国的玛莎·斯图尔特?一方面,这个人要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掌握一定的媒体资源,另一方面还要有能力创建和管理一个商业帝国。
2007年夏天北京国际俱乐部,在王冉的引荐下李静第一次见到了红杉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沈南鹏。没有商业计划书,更谈不上对公司估值、融资金额的讨价还价,这次见面更像是朋友之间的聚会。“他俩先讨论了一些金融领域的话题,然后沈南鹏开始讲他的工作,不过说实话,我没太听明白。他讲完了就问我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我就很起劲儿地跟他说我现在在做什么,未来我想做什么。”
从这次见面到2007年底确定投资,沈南鹏和李静又约谈了十几次,“第二次见面他就开始给我上课,讨论商业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中国的媒体环境,还有如何布局,网站的定位,如何做产品,品牌管理等等。”在李静的描述中,沈南鹏似乎并不像风投,更像是一个创业伙伴。

经过半年的碰撞、磨合,李静和沈南鹏一起为东方风行确立了方向,这个方向不是电视购物,不是当当、卓越式购物网站,也不是建立护肤品牌,“而是通过电视节目、网站,未来还有杂志和实体店构建一个跨媒体的平台来推广和传播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环保和时尚的生活方式。”
沈南鹏选择东方风行绝不是心血来潮。从携程到如家,可以看出沈南鹏格外喜欢在中国人的消费升级中寻找机会。其实在东方风行之前,沈南鹏一直颇为看好国内中高端的家居用品市场,但通过实体店扩张做大规模意味着建立一个品牌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和投入巨大的营销费用。李静和东方风行让沈南鹏想到了美国的“家政女王”玛莎·斯图尔特(Martha Stewart)。曾经是家庭主妇的斯图尔特用30年的时间创建了市值达几十亿美元的“玛莎家居帝国”,通过整合电视媒体、出版物和互联网电子商务,她建立了一个全方位的媒体及商业网络来推销“完 美生活方式”的理念,在美国,这一理念已经成为中产阶级的标签之一。
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悄然崛起,但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还远未形成,谁能成为中国的玛莎·斯图尔特?一方面,这个人要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掌握一定的媒体资源,另一方面还要有能力创建和管理一个商业帝国。
曾经考察过中国电视行业大多数女主持人的沈南鹏对《综艺》表示,无论是个人品牌还是对商业的理解,李静是他能找到的最佳人选,“而且她在中国市场是不可复制的。”
不过李静似乎并不愿被比作“中国的玛莎·斯图尔特”,“玛莎·斯图尔特是家政女王,但J-Plus(编者注:李静旗下一时尚品牌)是更年轻、更时尚同时还要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王冉虽然也不认同“中国的玛莎·斯图尔特”的说法,但他认为在商业模式上两者是有可比性的,“媒体收入虽然也在玛莎公司中占主流,但商品销售对玛莎的利润贡献非常大,这是很有意思的结合。”对李静和东方风行而言,线下产品的拓展使其摆脱了没有平台和难以实现规模扩张的局限。
“不用管”和“要知道”
和制作人巨细靡遗的管理风格不同,转型为CEO的李静现在的管理要诀是“不用管”和“要知道”。
虽然建立了清晰的商业模式,但这个模式在中国市场毕竟是全新的,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过去一年里李静非常忙碌。在新成立的东方风行(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她对公司的业务板块进行了调整,除了制作板块东方欢腾外,还设有广告、发行、市场推广(包含经纪业务)和大型活动等支持板块。增设的业务板块则是东方风行全资设立的乐蜂网和东方风行(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后者将致力于乐蜂网的电子商务、目录营销,以及未来在全国开设直营店和加盟店的零售业务。这两项崭新业务的发展将决定东方风行的未来。
将玛莎·斯图尔特的模式复制到中国,李静要完成从节目制片人到CEO的转型,除了要面对产品推广和品牌管理这些全新挑战,她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在最短时间内作出一个管理模型,并找到合适人才。“无论网站、直营店还是未来要做的杂志,我对自己要做的事情,要达到的效果都非常清楚,但最大的挑战是要找到最合适的人,建立一个最佳的团队去实现这些。”李静说。红杉对东方风行的支持不仅仅是资金,针对其线下业务的短板,沈南鹏通过自己的资源将百思买中国区的一名高级副总裁挖到东方风行担任COO,李静在筹建乐蜂网时,沈南鹏也是她在遇到难题时咨询的第一人选。
和制作人巨细靡遗的管理风格不同,转型为CEO的李静现在的管理要诀是“不用管”和“要知道”。“现在我只和各业务板块的负责人接口,运营情况和发展方向我要知道,但具体如何去执行我不用管,全部交给他们。”筹建乐蜂网时,李静曾经在网上待到凌晨4点研究别人的网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面试了200多人,但现在她只负责大方向的制定,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虽说如此,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李静仍有自己的坚持。作为J-Plus的第一类产品,李静对精油的质量要求近乎苛刻。在挑选供应商时,她完全站在消费者立场上,“产地是衡量精油产品最重要的标准,J-Plus的原料全部来自欧洲,出自有机农场。虽然这样利润会少很多,但既然J-Plus承诺了环保,承诺了品质,就一定要做到,绝对不能急功近利。”李静的这种坚持得到了沈南鹏的认同,“到现在为止,红杉并没有给我制定什么时间表,对此我非常感谢,因为我是把J-Plus当做一份事业来做,如果有太多短期业绩上的压力,操作上就会有很多不恰当的方式,甚至会背离初衷。”
虽然如此,王冉表示至少在他帮助融资的客户中,东方风行的业绩是最出色的,“他们2008年的实际收入远远超过了年初的估计。”他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李静出色的执行能力。
2月底,在东方风行为《超级访问》举行的8周年庆典上,记者注意到一向在各种论坛、峰会上行色匆匆的沈南鹏少有地撑完全场,当记者问他如何评价对东方风行的投资时,这位精明而倨傲的上海男人绽出满脸的笑容:“我只能说,非常满意。”
做节目,卖生活理念——合围目标受众
无论是《美丽俏佳人》还是《我爱每一天》,李静和她的制作团队总能挖掘出都市女人对自身、对生活的种种不满足然后把这些不满足转化成需求并给出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不仅简单、实用、一学就会,最重要的是它们都以时尚作为最后的包装。
收视率和广告都能证明这两档节目的成功,李静的角色也升格为成功的电视节目制片人。但对缔造了《超级访问》8年收视长红纪录的她而言,目前成绩还谈不上超越。事实上,在她现在的事业中,电视节目的成功仅仅只是第一步。
2008年8月,《美丽俏佳人》和《我爱每一天》的忠实观众们拥有了一个新的渠道来拥抱李静许诺给她们的“时尚生活”——这就是乐蜂网(lafaso.com)。通过这个网站,你不仅可以买到节目中推荐过的许多商品,学习节目中介绍过的菜谱、插花的具体方法,最重要的是你的需求在这里被进一步细化:更多的互动,更多的扮靓小窍门,更多的养生之道,更多的明星现身说法,更多的专家意见,当然——还有更多的产品。从去年10月正式上线到现在,李静说乐蜂网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对一个网站而言,这是太好的成绩。
“乐蜂网的定位就是为女性提供全方位的时尚解决方案。”说这句话时,李静的身份定格在了东方风行(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的CEO。实际上,乐蜂网的英文名“LAFASO”正是“Lady Fashion Solution”的缩写。从电视节目到出书,再到乐蜂网,李静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对目标受众的合围。
不仅如此,在乐蜂网销售的众多时尚产品中,有一个叫做“J-Plus”的新生品牌。目前主打精油产品的J-Plus不仅占据了乐蜂网的大多数广告位,从栏目设置和内容介绍上也得到了乐蜂网的力推,甚至在《美丽俏佳人》中,也经常能听到主持人和专家对这款产品的推荐。J-Plus并非出自名门,而是东方风行自创的品牌。
采访李静的那个下午北京的天气有些阴沉,李静也因为前天整晚照顾生病的女儿显得有些疲惫,但一提到J-Plus,她的眼睛立刻明亮了许多,神情和语言也变得活泼起来。
“J是Joy的缩写,指的是生活里的欢愉,我们希望每个女人生活里的欢愉能不断得到提升(Plus),这就是J-Plus的含义。”在李静的概念里,J-Plus远远不止是一款精油,也不会局限于一个新崛起的化妆品品牌,“J-Plus推广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这样的解释过于玄妙,也许我们很快就有机会在J-Plus的实体店中找到答案:建立线下的J-Plus生活概念馆的直营和加盟店是李静目前工作的重心之一。
签售会上,李静并不是惟一的焦点,那些年轻的女孩子对站在她身后的《美丽俏佳人》的主持团队都很熟悉,她们一边争论着王婧是否上镜,一边还不忘比较一下Linda和李斯羽今天的打扮,而她们身边的男伴则不明白那个被称为“小P老师”的瘦小台湾男人究竟有什么魅力让自己的女朋友如此狂热。
男人的感受并不重要。对李静而言,女性才是她所要影响的目标群体——特别是那些年轻、渴望和时尚拉近距离、渴望提升生活品质同时又具有强大购买力的女性。
从制片人到CEO
对大多数观众来说,李静是著名节目主持人,但在聚光灯后面,这个小女人也能够迅即完成“切换”,进入到大多数人不甚了解的东方风行(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的角色中。
事实上,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越来越多的女性可能会这样打发自己的业余生活:周一到周四,每晚8点收看旅游卫视的《美丽俏佳人》。在这里,“时尚达人”李静和她的专家团队不仅会教你如何画一个干练又不失亲切的职业妆,帮你挑选适合你肤质的粉底,还会教你通过镜子判断自己是否有严重的颈椎病,甚至教你通过简单的瑜伽冥想和腹式呼吸来帮助睡眠……如果你理解的时尚包括如何提升生活品质,那么你还能在李静周日晚八点主持的另一档周播节目《我爱每一天》中找到一些答案——从如何制作水果茶、葡萄挞到插花,从怎样布置婴儿房到用电饭煲就可以做出的日式料理,在这里,李静又以一个颇有生活情趣的小资主妇形象出现。
对大多数观众来说,李静是著名节目主持人,但在聚光灯后面,这个小女人也能够迅即完成“切换”,进入到大多数人不甚了解的东方风行(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的角色中。例如,刚刚她还在和记者分享精油是如何改变了女人的生活,一分钟后却可以侃侃而谈物流、分包、品牌管理和跨媒体整合营销。
在李静好友王冉(易凯资本首席执行官、东方风行财务顾问)眼里,李静大概是“中国主持人里最具商业头脑和天赋的女性”,“你看她在节目中非常生活,关注的点都特别具体,细节做的特别好,但同时她能够对商业价值链有认识,对大方向的把握非常出色。”
两种思维不仅并行不悖,对李静而言甚至能够相互启发,一些来自女人的直觉往往能帮助她找到正确的方向。《超级访问》获得成功之前,李静在电视台主持一档颇为轻松的栏目,一个星期只需要录一天影,台词基本上是“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来了,让我们听一首歌曲吧”诸如此类,所以,万分“惆怅”的李静1999年离开央视时最大的愿望是做一个“用脑子说话”的主持人,“该哭时哭,该笑时笑”。在这种简单诉求下创立的《超级访问》到现在都是最成功的访谈类节目之一,其核心也并不是明星,恰恰是两个“该哭时哭,该笑时笑”的主持人。
另辟时尚蹊径
李静给自己归纳的最大优点就是“爱学习”,她开玩笑说自己和先生黄小茂结婚几年的收获之一就是可以去做一家唱片公司了。

2006年创立《美丽俏佳人》,源自身为小女人的李静对时尚的琢磨。在她的印象里,自己是从2003年才开始接触真正的时尚,“2003年开始,许多时尚杂志找我拍照:《时尚芭莎》,《嘉人》,《时尚健康》等等,从和这些时尚杂志的接触中,我开始了解时尚行业的一些操作模式。”李静给自己归纳的最大优点就是“爱学习”,她开玩笑说自己和先生黄小茂结婚几年的收获之一就是可以去做一家唱片公司了。
那时李静开始思考如何把时尚和电视结合起来。“看上去很简单,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做时尚节目首先要有丰富的电视经验,但更难的是对时尚感觉的表达一定要准确,千万不能走样。”改革开放仅30年的中国本来就没有时尚传统,和高端杂志相比,时尚类节目很难定位,在制作上通常也“照猫画虎”不够精良,所以在《美丽俏佳人》之前,各电视台的时尚类节目鲜有成功。
李静在她最喜欢光顾的时尚之都东京找到了方向,“很多人认为《美丽俏佳人》是模仿台湾的《女人我最大》,其实真正给我启发的是东京的《美丽艺能界》。”2006年,当时还是旅游卫视股东的董平通过黄小茂邀请李静为旅游卫视制作一档节目,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李静提交了《美丽俏佳人》的创意,没想到这个3页纸的提案顺利通过。
从自身和身边女性朋友的需求出发,李静将《美丽俏佳人》的受众定位在希望追求时尚和提高生活品质的年轻女性。这档节目并不“奢”谈纽约时装周最新设计之类的话题,而是把重点放在为都市白领答疑解惑上:怎么搭配职业装,怎么挑选小礼服,怎么让小腿显得更修长,而演播室里的明星嘉宾和专家团队则说服观众:你看到的就是时尚。
一开始,李静并不清楚这个与传统电视受众重合度并不高的节目到底能取得多大反响,但很快反馈就超出了她的预期。2007年1月,周播的《美丽俏佳人》被调整为日播节目,今年又挪到晚八点的黄金时间播出。
个人品牌的延伸
“我的生活和工作有85%都是枯燥甚至琐碎的,但为了另外15%的优质生活,我可以忍耐前者。”
2007年,《美丽俏佳人》进一步走红,节目从内容到风格都更趋成熟和稳定,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广告客户希望能介入节目的内容。
《美丽俏佳人》的成功为李静构筑了新的想象空间。实际上,李静从不满足于制作人的角色。2006年,李静在旅游卫视推出了一档新访谈节目《娱乐麻辣烫》,与《超级访问》相比,前者定位更大胆、辛辣,形式也更趋近于美国的一些娱乐脱口秀节目。同时,李静在《男人装》杂志的邀请下以合刊形式推出了《静杂志》。不难看出,两年多以前,李静希望以偶像奥普拉·温弗瑞为方向寻找事业的突破口。奥普拉·温弗瑞的模式很好解读,她通过电视节目、网站和杂志来构建自己的品牌,扩大影响力,然后凭借这种影响力去获得广告——奥普拉·温弗瑞就是一个载体多变的媒体公司,和电视台、杂志的盈利模式没有区别。
但李静的尝试并不成功,首先《娱乐麻辣烫》的许多“麻辣话题”在现时的舆论环境下很难完全执行,在采取种种“避险”措施之后出来的样式与节目初衷相去甚远,而不够“麻辣”又很难吸引广告主。即使这样,李静与明星的关系仍然变得越来越微妙,对并不掌握平台的她而言,明星一直是可以倚仗的核心资源之一。在坚持一年半之后,由东方风行全资制作的《娱乐麻辣烫》宣布停播。
受制于播出平台,奥普拉·温弗瑞模式在国内的媒体环境下很难走通。《静杂志》的命运同样如此,由于无法取得刊号以及《男人装》内部调整的原因,《静杂志》不得不停刊——在李静的印象里,当时杂志的关注度和广告已经全都上来了。
2007年,《美丽俏佳人》开始成为许多品牌产品的植入平台,李静看到了其中的机会,但她心中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没有明确的计划。王冉认为李静的东方欢腾当时作为一家节目制作公司是很成功的,收入不错,业务没有明确的天花板,但也很难做大,如果想跳出这种模式,需要借助外力。
作为好友兼财务顾问,王冉为李静提供了两个选择:一个是被更大的传媒娱乐公司并购,做职业经理人;另一个是选择风投这样的财务投资人,准备二次创业,“这意味着她未来的3-5年就没什么好日子过了。”当时的李静在很多人眼里已经足够成功,而且的确有传媒公司向她抛出了橄榄枝。作为朋友,王冉明白这次二选一对李静最大的考验并不是对商业的判断,而是对生活方式的选择。
“的确,我的生活和工作有85%都是枯燥甚至琐碎的,但为了另外15%的优质生活,我可以忍耐前者。”李静小女人的一面在这15%的优质生活里被凸现出来,包括享受工作的成就感,和朋友喝茶,聊天,晒太阳,做SPA,和家人呼朋引伴出门旅游,甚至回家吃饭陪女儿沐尔玩耍等等。“所以,我和别人见风投的心情完全不同,特别担心那15%会减少。”李静最后在先生黄小茂那里得到了支持,“他支持我选择后者,因为人这一生能体验很多不同的事情是很幸运的。况且在他眼里,我就是特别能折腾的人。”
中国的玛莎·斯图尔特?
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悄然崛起,但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还远未形成,谁能成为中国的玛莎·斯图尔特?一方面,这个人要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掌握一定的媒体资源,另一方面还要有能力创建和管理一个商业帝国。
2007年夏天北京国际俱乐部,在王冉的引荐下李静第一次见到了红杉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沈南鹏。没有商业计划书,更谈不上对公司估值、融资金额的讨价还价,这次见面更像是朋友之间的聚会。“他俩先讨论了一些金融领域的话题,然后沈南鹏开始讲他的工作,不过说实话,我没太听明白。他讲完了就问我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我就很起劲儿地跟他说我现在在做什么,未来我想做什么。”
从这次见面到2007年底确定投资,沈南鹏和李静又约谈了十几次,“第二次见面他就开始给我上课,讨论商业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中国的媒体环境,还有如何布局,网站的定位,如何做产品,品牌管理等等。”在李静的描述中,沈南鹏似乎并不像风投,更像是一个创业伙伴。

经过半年的碰撞、磨合,李静和沈南鹏一起为东方风行确立了方向,这个方向不是电视购物,不是当当、卓越式购物网站,也不是建立护肤品牌,“而是通过电视节目、网站,未来还有杂志和实体店构建一个跨媒体的平台来推广和传播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环保和时尚的生活方式。”
沈南鹏选择东方风行绝不是心血来潮。从携程到如家,可以看出沈南鹏格外喜欢在中国人的消费升级中寻找机会。其实在东方风行之前,沈南鹏一直颇为看好国内中高端的家居用品市场,但通过实体店扩张做大规模意味着建立一个品牌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和投入巨大的营销费用。李静和东方风行让沈南鹏想到了美国的“家政女王”玛莎·斯图尔特(Martha Stewart)。曾经是家庭主妇的斯图尔特用30年的时间创建了市值达几十亿美元的“玛莎家居帝国”,通过整合电视媒体、出版物和互联网电子商务,她建立了一个全方位的媒体及商业网络来推销“完 美生活方式”的理念,在美国,这一理念已经成为中产阶级的标签之一。
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悄然崛起,但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还远未形成,谁能成为中国的玛莎·斯图尔特?一方面,这个人要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掌握一定的媒体资源,另一方面还要有能力创建和管理一个商业帝国。
曾经考察过中国电视行业大多数女主持人的沈南鹏对《综艺》表示,无论是个人品牌还是对商业的理解,李静是他能找到的最佳人选,“而且她在中国市场是不可复制的。”
不过李静似乎并不愿被比作“中国的玛莎·斯图尔特”,“玛莎·斯图尔特是家政女王,但J-Plus(编者注:李静旗下一时尚品牌)是更年轻、更时尚同时还要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王冉虽然也不认同“中国的玛莎·斯图尔特”的说法,但他认为在商业模式上两者是有可比性的,“媒体收入虽然也在玛莎公司中占主流,但商品销售对玛莎的利润贡献非常大,这是很有意思的结合。”对李静和东方风行而言,线下产品的拓展使其摆脱了没有平台和难以实现规模扩张的局限。
“不用管”和“要知道”
和制作人巨细靡遗的管理风格不同,转型为CEO的李静现在的管理要诀是“不用管”和“要知道”。
虽然建立了清晰的商业模式,但这个模式在中国市场毕竟是全新的,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过去一年里李静非常忙碌。在新成立的东方风行(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她对公司的业务板块进行了调整,除了制作板块东方欢腾外,还设有广告、发行、市场推广(包含经纪业务)和大型活动等支持板块。增设的业务板块则是东方风行全资设立的乐蜂网和东方风行(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后者将致力于乐蜂网的电子商务、目录营销,以及未来在全国开设直营店和加盟店的零售业务。这两项崭新业务的发展将决定东方风行的未来。
将玛莎·斯图尔特的模式复制到中国,李静要完成从节目制片人到CEO的转型,除了要面对产品推广和品牌管理这些全新挑战,她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在最短时间内作出一个管理模型,并找到合适人才。“无论网站、直营店还是未来要做的杂志,我对自己要做的事情,要达到的效果都非常清楚,但最大的挑战是要找到最合适的人,建立一个最佳的团队去实现这些。”李静说。红杉对东方风行的支持不仅仅是资金,针对其线下业务的短板,沈南鹏通过自己的资源将百思买中国区的一名高级副总裁挖到东方风行担任COO,李静在筹建乐蜂网时,沈南鹏也是她在遇到难题时咨询的第一人选。
和制作人巨细靡遗的管理风格不同,转型为CEO的李静现在的管理要诀是“不用管”和“要知道”。“现在我只和各业务板块的负责人接口,运营情况和发展方向我要知道,但具体如何去执行我不用管,全部交给他们。”筹建乐蜂网时,李静曾经在网上待到凌晨4点研究别人的网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面试了200多人,但现在她只负责大方向的制定,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虽说如此,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李静仍有自己的坚持。作为J-Plus的第一类产品,李静对精油的质量要求近乎苛刻。在挑选供应商时,她完全站在消费者立场上,“产地是衡量精油产品最重要的标准,J-Plus的原料全部来自欧洲,出自有机农场。虽然这样利润会少很多,但既然J-Plus承诺了环保,承诺了品质,就一定要做到,绝对不能急功近利。”李静的这种坚持得到了沈南鹏的认同,“到现在为止,红杉并没有给我制定什么时间表,对此我非常感谢,因为我是把J-Plus当做一份事业来做,如果有太多短期业绩上的压力,操作上就会有很多不恰当的方式,甚至会背离初衷。”
虽然如此,王冉表示至少在他帮助融资的客户中,东方风行的业绩是最出色的,“他们2008年的实际收入远远超过了年初的估计。”他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李静出色的执行能力。
2月底,在东方风行为《超级访问》举行的8周年庆典上,记者注意到一向在各种论坛、峰会上行色匆匆的沈南鹏少有地撑完全场,当记者问他如何评价对东方风行的投资时,这位精明而倨傲的上海男人绽出满脸的笑容:“我只能说,非常满意。”
做节目,卖生活理念——合围目标受众
无论是《美丽俏佳人》还是《我爱每一天》,李静和她的制作团队总能挖掘出都市女人对自身、对生活的种种不满足然后把这些不满足转化成需求并给出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不仅简单、实用、一学就会,最重要的是它们都以时尚作为最后的包装。
收视率和广告都能证明这两档节目的成功,李静的角色也升格为成功的电视节目制片人。但对缔造了《超级访问》8年收视长红纪录的她而言,目前成绩还谈不上超越。事实上,在她现在的事业中,电视节目的成功仅仅只是第一步。
2008年8月,《美丽俏佳人》和《我爱每一天》的忠实观众们拥有了一个新的渠道来拥抱李静许诺给她们的“时尚生活”——这就是乐蜂网(lafaso.com)。通过这个网站,你不仅可以买到节目中推荐过的许多商品,学习节目中介绍过的菜谱、插花的具体方法,最重要的是你的需求在这里被进一步细化:更多的互动,更多的扮靓小窍门,更多的养生之道,更多的明星现身说法,更多的专家意见,当然——还有更多的产品。从去年10月正式上线到现在,李静说乐蜂网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对一个网站而言,这是太好的成绩。
“乐蜂网的定位就是为女性提供全方位的时尚解决方案。”说这句话时,李静的身份定格在了东方风行(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的CEO。实际上,乐蜂网的英文名“LAFASO”正是“Lady Fashion Solution”的缩写。从电视节目到出书,再到乐蜂网,李静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对目标受众的合围。
不仅如此,在乐蜂网销售的众多时尚产品中,有一个叫做“J-Plus”的新生品牌。目前主打精油产品的J-Plus不仅占据了乐蜂网的大多数广告位,从栏目设置和内容介绍上也得到了乐蜂网的力推,甚至在《美丽俏佳人》中,也经常能听到主持人和专家对这款产品的推荐。J-Plus并非出自名门,而是东方风行自创的品牌。
采访李静的那个下午北京的天气有些阴沉,李静也因为前天整晚照顾生病的女儿显得有些疲惫,但一提到J-Plus,她的眼睛立刻明亮了许多,神情和语言也变得活泼起来。
“J是Joy的缩写,指的是生活里的欢愉,我们希望每个女人生活里的欢愉能不断得到提升(Plus),这就是J-Plus的含义。”在李静的概念里,J-Plus远远不止是一款精油,也不会局限于一个新崛起的化妆品品牌,“J-Plus推广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这样的解释过于玄妙,也许我们很快就有机会在J-Plus的实体店中找到答案:建立线下的J-Plus生活概念馆的直营和加盟店是李静目前工作的重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