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园林绿地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足已成为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和绿化水平的瓶颈,进而影响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绿化施工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对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科研、施工管理、园林生产单位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
城市化进程给人们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出现了资源缺乏、环境恶化等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园林绿化在城市中因其美化净化功能,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当前,我国城市在园林绿化建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着城市可持续发展,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园林绿化的功能完全发挥出来。
1、城市园林的作用
城市园林是对生产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对社会环境资本的投入,既有美化城市,提高居民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的作用,又有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全民休闲设施的多方面的经济回报。随着城市园林体制的改革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水平虽然得到不断提高,但综合全国一些城市分析,一些城市的园林绿化还远远未达理想效果,因此,在城市规划中,亟需对园林绿化工作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2、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存在问题
2.1、城市园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该城市的形象特征,具有其特殊的风格及地方特色,深刻体现该地区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但由于中国近代史的原因导致西方园林风格对国内园林产生了深远影响,导致欧美式园林在国内遍地开花并失去了中国园林原有的风格和个性,无法体现当地的文化特征,形成了不同地区园林建设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现状。且当前国内园林设计行业缺乏相关规范对其进行监控导致设计单位及人员能力参差不齐,因而在设计过程中存在设计方案未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最终导致园林设计不合理,设计出的景观存在花少、色暗及整体缺乏本地植物特色的特点;或因急于绿化效果而忽视了植物生长需要时间的定律,因而通过加大植株密度的措施弥补,甚至是出于追求更大利润的目的刻意多种树,最终导致绿植密度过大,影响了植株生长空间的同时也造成浪费,同时也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个园林景观在设计之前是需花费很大精力来研究风格、手法以及形式等等,并应将后期形象作为最大的追求目标。但在现实设计中往往存在只追求形式上的美而忽略其功能性,虽然该“温饱型”设计当前能够满足原本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的人们,但长期以往则势必会暴露其隐蔽性和自欺性。
2.2、园林景观设计中生物多样性主要起到负面影响,而在评价生物多样性时除了需预测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外尚应考虑各物种间的关系是否协调一致,各物种间的层次以及该物种是否为人类所侵袭等。但当前大多园林设计中并未充分注重,甚至出现将存在竞争的植物并植的现象,这样不仅不利于植株生长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任何地区的天然地形都是大自然恩赐,因而在园林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园林景观与当地环境的和谐统一,做到因山势、就水形,景自境出的效果,但现实大部分设计中忽视自然环境,甚至改造自然环境的现象比比皆是,最终效果只能是景观同周围环境不协调、不和谐。
3、城市園林绿化的发展对策
园林绿化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征,并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以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此即要求设计师在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的基础上尽量保留和采用当地原有的动植物种以及微生物种,并尽量将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植被引入。随着社会发展,对园林要求也相应提高,即园林应适应社会和环境需要,并以生态学和实践相结合为依据来建设生态园林,但部分人员尚未完全清楚生态园林的概念,仍片面地认为生态园林即减少建筑比例、扩大绿化率,用植物造园,用植物取景。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生态园林的设计理念即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应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最终追求,并以此来提高人们的观赏水平,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增光添彩。
3.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注重植物多样性原则,并形成以乔木为主,多种绿化形式结合的植物配置模式。同时根据植物的特性结合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通过栽植彩叶树种和常绿树种实现景观在四季中均可呈现色彩美。在贴近地形的条件下选择优良的树种,同时增添适度的园林小品来完善园林设施,最终实现种植方式的生态化和多样化,使园林绿化真正成为自然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完美结合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园林设计的品质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因而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应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并重视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在美学原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审美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及人性化的设计,真正意义上体现园林绿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及改善了社会环境。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指导作用,同时减少对具体设计实施的干预。相关部门应从区域环境甚至整个城市的角度出发来给园林绿化准确的定位以保证最终成品能够与周边环境甚至整个城市相融合,同时应建立健全园林规划设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以此来指导和监督园林设计工作,从而有效地控制设计质量。
3.2、对园林规划设计进行科学论证,并综合考虑园林设计中的设计思路、当地的气候和物候以及园林的功能定位和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以实现科学设计的目的;同时应实施科学的施工管理以免违背自然的施工方式,以确保设计效果的有效实现,并应逐步树立人们对环境的热爱和责任感,为早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创造条件。
3.3、屋顶绿化的投入及后期养护费用均大大高于平地绿化,应首先在政策上明确关于开发屋顶绿化的强制性指标要求,其次建立计入绿地率的鼓励性条文规定来调动开发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政府可建立开发示范项目,根据不同城市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同时集中力量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人文景观,结合城市绿化布置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充分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新旧城区区别对待,新城区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老城区则以改造为主,结合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此外,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城市绿化工作要有新突破,关键在于要有前瞻而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现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在城市组团之间、城市生活区与工业区之间、城市与郊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因地制宜,建设各种人与自然相融合的城市园林空间。
4、结语
当前社会发展注定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不能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因而在设计中应将各学科实施有效结合,充分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前提下进行设计方可最终设计出优良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郭淑芬.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
城市化进程给人们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出现了资源缺乏、环境恶化等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园林绿化在城市中因其美化净化功能,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当前,我国城市在园林绿化建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着城市可持续发展,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园林绿化的功能完全发挥出来。
1、城市园林的作用
城市园林是对生产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对社会环境资本的投入,既有美化城市,提高居民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的作用,又有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全民休闲设施的多方面的经济回报。随着城市园林体制的改革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水平虽然得到不断提高,但综合全国一些城市分析,一些城市的园林绿化还远远未达理想效果,因此,在城市规划中,亟需对园林绿化工作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2、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存在问题
2.1、城市园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该城市的形象特征,具有其特殊的风格及地方特色,深刻体现该地区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但由于中国近代史的原因导致西方园林风格对国内园林产生了深远影响,导致欧美式园林在国内遍地开花并失去了中国园林原有的风格和个性,无法体现当地的文化特征,形成了不同地区园林建设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现状。且当前国内园林设计行业缺乏相关规范对其进行监控导致设计单位及人员能力参差不齐,因而在设计过程中存在设计方案未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最终导致园林设计不合理,设计出的景观存在花少、色暗及整体缺乏本地植物特色的特点;或因急于绿化效果而忽视了植物生长需要时间的定律,因而通过加大植株密度的措施弥补,甚至是出于追求更大利润的目的刻意多种树,最终导致绿植密度过大,影响了植株生长空间的同时也造成浪费,同时也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个园林景观在设计之前是需花费很大精力来研究风格、手法以及形式等等,并应将后期形象作为最大的追求目标。但在现实设计中往往存在只追求形式上的美而忽略其功能性,虽然该“温饱型”设计当前能够满足原本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的人们,但长期以往则势必会暴露其隐蔽性和自欺性。
2.2、园林景观设计中生物多样性主要起到负面影响,而在评价生物多样性时除了需预测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外尚应考虑各物种间的关系是否协调一致,各物种间的层次以及该物种是否为人类所侵袭等。但当前大多园林设计中并未充分注重,甚至出现将存在竞争的植物并植的现象,这样不仅不利于植株生长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任何地区的天然地形都是大自然恩赐,因而在园林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园林景观与当地环境的和谐统一,做到因山势、就水形,景自境出的效果,但现实大部分设计中忽视自然环境,甚至改造自然环境的现象比比皆是,最终效果只能是景观同周围环境不协调、不和谐。
3、城市園林绿化的发展对策
园林绿化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征,并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以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此即要求设计师在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的基础上尽量保留和采用当地原有的动植物种以及微生物种,并尽量将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植被引入。随着社会发展,对园林要求也相应提高,即园林应适应社会和环境需要,并以生态学和实践相结合为依据来建设生态园林,但部分人员尚未完全清楚生态园林的概念,仍片面地认为生态园林即减少建筑比例、扩大绿化率,用植物造园,用植物取景。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生态园林的设计理念即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应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最终追求,并以此来提高人们的观赏水平,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增光添彩。
3.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注重植物多样性原则,并形成以乔木为主,多种绿化形式结合的植物配置模式。同时根据植物的特性结合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通过栽植彩叶树种和常绿树种实现景观在四季中均可呈现色彩美。在贴近地形的条件下选择优良的树种,同时增添适度的园林小品来完善园林设施,最终实现种植方式的生态化和多样化,使园林绿化真正成为自然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完美结合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园林设计的品质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因而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应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并重视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在美学原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审美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及人性化的设计,真正意义上体现园林绿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及改善了社会环境。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指导作用,同时减少对具体设计实施的干预。相关部门应从区域环境甚至整个城市的角度出发来给园林绿化准确的定位以保证最终成品能够与周边环境甚至整个城市相融合,同时应建立健全园林规划设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以此来指导和监督园林设计工作,从而有效地控制设计质量。
3.2、对园林规划设计进行科学论证,并综合考虑园林设计中的设计思路、当地的气候和物候以及园林的功能定位和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以实现科学设计的目的;同时应实施科学的施工管理以免违背自然的施工方式,以确保设计效果的有效实现,并应逐步树立人们对环境的热爱和责任感,为早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创造条件。
3.3、屋顶绿化的投入及后期养护费用均大大高于平地绿化,应首先在政策上明确关于开发屋顶绿化的强制性指标要求,其次建立计入绿地率的鼓励性条文规定来调动开发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政府可建立开发示范项目,根据不同城市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同时集中力量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人文景观,结合城市绿化布置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充分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新旧城区区别对待,新城区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老城区则以改造为主,结合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此外,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城市绿化工作要有新突破,关键在于要有前瞻而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现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在城市组团之间、城市生活区与工业区之间、城市与郊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因地制宜,建设各种人与自然相融合的城市园林空间。
4、结语
当前社会发展注定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不能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因而在设计中应将各学科实施有效结合,充分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前提下进行设计方可最终设计出优良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郭淑芬.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